東北山梅花

東北山梅花

東北山梅花(學名:Philadelphus schrenkii)為虎耳草科山梅花屬下的一個種。喜光,稍耐陰,耐寒,生於山坡闊葉林下灌木叢中。產我國東北地區及河北省,朝鮮、日本、俄羅斯有分佈。播種、分株或扦插繁殖。可孤植、叢植於庭園或公園中,又可植於路口、建築物附近。

形態特徵


灌木,高2-4米;二年生小枝灰棕色或灰色,表皮開裂后脫落,無毛,當年生小枝暗褐色,被長柔毛。
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生於無花枝上葉較大,長7-13厘米,寬4-7厘米,花枝上葉較小,長2.5-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全緣或具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被長柔毛;葉脈離基出3-5條;葉柄長3-10毫米,疏被長柔毛。
總狀花序有花5-7朵;花序軸長2-5厘米,黃綠色,疏被微柔毛;花梗長6-12毫米,疏被毛;花萼黃綠色,萼筒外面疏被短柔毛,裂片卵形,長4-7毫米,頂端急尖,外面無毛,干后脈紋明顯;花冠直徑2.5-3.5(-4)厘米,花瓣白色,倒卵或長圓狀倒卵形,長1-1.5厘米,寬1-1.2厘米,無毛,雄蕊25-30,最長達10毫米;花盤無毛;花柱從先端分裂至中部以下,被長硬毛,柱頭槌形,稀棒形,長1-1.5毫米,常較花藥小。
蒴果橢圓形,長8-9.5毫米,直徑3.5-4.5毫米;種子長2-2.5毫米,具短尾。花期6-7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東北山梅花
東北山梅花
河北山梅花(變種)(中國樹木分類學
該變種與東北山梅花不同點在於花萼外面僅於裂片間沿萼筒下延被一簇微柔毛,花盤和花柱均被微柔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分佈於中國吉林、河北、陝西。朝鮮亦產。模式標本種子采自朝鮮,栽培於美國阿諾植物園。
毛盤山梅花(變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該變種與東北山梅花不同點在於葉闊卵形,長6-8厘米,寬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闊圓形;花瓣近圓形;花盤和花柱均被微柔毛。花期6月。分佈於中國遼寧和吉林。朝鮮和俄羅斯東南部亦產。模式標本采自東北。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山地疏林或灌叢中。為長白落松或紅松闊葉混交林或次生林林下常見下木,與毛榛、疣點衛矛,東北溲疏等混生。喜光,極耐蔭,耐寒,適應性強。在林冠下山坡地段有良好的表象,溝谷地段少見或生長欠佳,而以全光或光線較好的空曠、林緣地段生長最好,開花結實較多,是前者的十幾倍。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朝鮮和俄羅斯東南部亦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阿穆爾河附近。

繁殖方法


東北山梅花可以嫩扦插、壓條,分株等培育,但大量培育應以播種育苗為主。

採種調製

東北山梅花的蒴果變黃,手捏有即開的感覺,且種子灰褐色,即可開始採種,採種期較長,直至冬季亦可採種。採種后立即調製。收穫凈種300克。出種率為70%。

種子處理

將300克種子分成2份,種沙比1:3,分別用濃度為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消毒2小時,撈出沖洗擦乾。1份直接與河沙混拌,濕度60%,裝入編織袋進行冷濕處理;1份用手搓開,使種子分離,注意要輕搓而且要有一定潮度,以免搓碎種子。同樣進行冷濕處理。存於冷涼通風庫內,經常檢查濕度。冬季埋於雪丘內,冷凍即可。播種前15天取出進行催芽處理,由於春季氣溫較低,應將種沙置於拱棚內,以增加溫度,經常翻拌種子和檢查濕度帶有30%似絹絲般出芽種子時,即可播種。

播種育苗

設計播種面積30平方米,翻地碎土,同時施入殺蟲藥3%甲拌磷0.5千克/平方米。採取高床作業,播種床長30米,寬1.1米,步道溝寬60厘米,灌足底水,整平待播。
播種量為10克/平方米。播后不需鎮壓、覆土,及時澆水,用細壺不沖種子為宜,並立即加蓋遮陽網,保持土壤濕度。

栽培技術


深挖淺埋薄蓋土:深挖苗床溝,淺埋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好用腐殖土覆蓋,若用細沙蓋可以厚些。
勤澆水:保持苗床濕潤,特別是浸過種的種子至少每天澆水1次。
除草鬆土:這是成苗率高低的關鍵,播種15天後就要進行第一次除草鬆土,在雨季每月除草鬆土1-2次,在旱季可根據雜草情況2-3月除草鬆土1次。保留密度150株/平方米左右,
追肥:速生期追施尿素10克/平方米。

病蟲防治


煉苗過程要控制菌類,預防與防治小苗感菌。一方面要用殺菌劑如百菌清多菌靈濃度1/800-1/1000,每隔7-10天噴施1次;另一方面要保持煉苗環境的清潔,減少菌類滋生。

主要價值


該種適應性非常強。6月中旬開花,其花香四溢,俊秀優雅,開花季節,滿枝的花朵,素雅宜人,引人入勝。是城市園林綠化的良好觀花植物,適宜種植在庭院、公路旁、花壇、校園、風景區等地,其花也有藥用功能,亦可做切花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