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2條詞條名為劉宇的結果 展開

劉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

劉宇,1962年生,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院長助理。2003年獲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05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獲集團公司航天功勛獎。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生於1962年出生在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的一個航天世家。

教育經歷

1980年考入炮兵技術工程學院。

工作經歷

1990年,轉業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1993年開始參與長征二號F火箭的研製與試驗。
1999年開始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副總指揮。
2004年2月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
航天生涯
經歷過一番軍旅生涯錘鍊的劉宇,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對航天事業無比的熱愛,走進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研究院大門。因為即將從事的工作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不僅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更需要長期艱辛的努力付出,這對於朝氣蓬勃、充滿幹勁的劉宇是良好的機遇,更是巨大的挑戰。
長征二號F火箭是一枚有著輝煌成就的“神箭”,在他執掌“帥印”前,已經5次發射,5次圓滿成功,並將我國第一名航天員順利送上太空,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歷史性的突破;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隊是一支享有極高榮譽的神奇隊伍,有著眾多聞名中外的“名人”。如何帶好這支隊伍,如何延續“神箭”的光芒並使之更加璀璨,如何繼承前人的輝煌,如何開拓創新等諸多問題,是劉宇上任後面臨的最大困難,同時,他還面臨著第五次火箭發射飛行期間發現的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
另一個難題來自火箭的一個關鍵產品。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后,通過遙測數據發現,火箭上的這台產品有異常現象產生,如不加以重視,有可能給火箭發射帶來安全隱患。為了準確定位故障原因,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分析。根據初步分析結果,又進行了故障樹分析,之後反覆進行驗證。
航天飛船指揮員劉宇
航天飛船指揮員劉宇
作為總指揮的劉宇非常強調團隊觀念。長二F火箭研製隊伍是一個智慧的集體,每一個人都很優秀,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好手。但是載人飛船的順利升空,不是某一個人的成績,而是成百上千的領導、專家、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集體智慧的結晶。為此,工作中,他注意處理好各有關單位之間和後勤保證等各個職能系統的關係。在試驗任務過程中,他也非常注意加強與場區各兄弟發射隊及基地間的團結協作。
長征二號F火箭有著很好的設計基礎,可靠性、安全性設計和13年研製積累下來的經驗加上各級領導的重視與關懷,讓劉宇對長征二號F火箭的第六次飛行充滿了信心。劉宇常常說,長征二號F火箭及其研製隊伍在前任總指揮黃春平的精心管理與帶領下,打下了很好的根基,火箭質量越來越可靠,研製隊伍也日臻成熟。工作中他充分繼承了這些有利條件,並在新的實踐工作中,不斷提高認識變化、把握變化、推動變化的能力。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竹來扶持”。劉宇上任后,他的前任——總指揮黃春平、總設計師劉竹生等老顧問、老專家給了他極大的幫助,不僅在管理上出謀劃策,而且在技術上嚴格把關。前輩們的扶持和幫助使他很快進入了角色。而他也主動向老專家、老顧問請教,學以致用前輩積累、凝練、經過實踐檢驗固化下來的經驗,並活學活用到管理工作中去。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永遠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並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劉宇一方面潛心繼承老一輩航天人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經驗,一方面注重在體制、機制、理念和管理上創新,並鼓勵研製人員在技術上大膽創新。與用於發射神舟五號飛船的火箭相比,發射神舟六號的火箭最大的創新亮點,就是增加了圖像測量系統,這是為了便於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真實直觀地觀測飛行狀態,並為可能出現的故障提供工程旁證。早在論證階段,劉宇就大力支持並鼓勵這個創新的方案,並與劉竹生總師一起從方方面面創造有利條件,確保研製工作順利進行。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他們還深入到承擔設計、生產任務的廠所,傾聽有關專家的意見,查看質量管理文件,並下車間考察生產流程。正是在他們的帶領下,圖像測量系統的研製工作才得以快速和紮實地開展。
管理藝術
在工作中,劉宇經常與一線研製人員並肩作戰。記得2005年9月初的一個晚上,按照發射場的工藝流程,6點鐘要在廠房進行飛船和載荷支架對接工作。為此,劉宇顧不上吃晚飯,就早早地來到了廠房,與大家一起加班。按操作規程,當飛船緩慢地起吊並降至距載荷支架上方300毫米處時,兩者才能正式對接。之前,火箭發射隊的操作人員要對產品的接面進行仔細的檢查和清潔,確認無疑后,再由專人指揮,將飛船安全地降落在載荷支架上,然後進行包帶組件安裝等後續工作。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對接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劉宇一直盯在現場,邊認真觀察顯示屏包帶加力的應力變化值,邊不時地詢問技術狀態,平常沉著冷靜的臉上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笑容微綻。當鐘錶的指針指向8點多的時候,對接工作順利完成,忙碌了一天的劉宇才和大家一起餓著肚子趕回住地。
在管理上,劉宇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提倡張弛有度地工作。不僅有層次、有幅度地明確各級責任,大膽放手讓下屬開展具體工作,充分調動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當下屬遇到困難時,他主動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指導他們工作。針對不同階段研製任務的特點和重點,他重點抓主要矛盾,以點帶面,推動研製工作向前開展。為此,他常常和總師及設計人員們在一起,對隨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難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記得在2005年3月的一次試驗中,做試驗的那幾天正趕上刮大風,天氣非常寒冷。由於試驗的需要,研製人員必須兵分兩路,同時工作。於是,劉宇與院領導、相關設計師系統人員研討后,做出統籌安排:一部分設計人員與火箭總裝廠生產工人一起在院里進行生產和試驗的準備,他與當時任副總師的荊木春趕往外地某廠聯繫試驗需要的零件。這樣院內、院外兩條戰線同時展開,確保了試驗及時而順利地進行。
在實際工作中,劉宇堅持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注意了解和關注具有介面協調關係的系統和單位,提前加以控制並採取措施,努力通過細緻的協調工作來保證計劃的按時完成和爭取更多的研製周期。憑著多年的指揮調度工作中總結出的豐富經驗,劉宇經常巧妙地組織試驗生產,靈活運用計劃流程圖等科學的管理方法,積極預測和發現研製生產中的薄弱環節。
團隊觀念,是劉宇強調的一種管理理念。他說,長征二號F火箭研製隊伍是一個智慧的集體,每一個人都很優秀,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好手。但是載人飛船的順利升空,不是某一個人的成績,而是成千上百的領導、專家、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集體智慧的結晶。為此,在工作中他注意處理好各有關單位之間,行政、技術、物資、質量、思想政治和後勤保證等各個職能系統的關係。載人航天工程規模大、系統多、協調關係複雜,而發射試驗隊只是一個臨時組織,它由來自多個系統、不同單位的參試人員組成,少則一百餘人,多則三四百人,做好系統間、單位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工作對於圓滿完成飛行試驗任務非常重要。為此,劉宇在執行試驗任務過程中非常注意加強與發射場區各兄弟單位及基地間的團結協作,堅持一切從全局出發,一切從試驗任務出發,主動配合,積極協調,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此外,他還倡導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精神,使總體與分系統之間,老專家、老同志與年輕研製人員之間等各種力量擰成一股繩,使大家能夠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有機的整體,共同完成研製試驗任務,為圓滿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