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草鎮

紅草鎮

紅草鎮,地處汕尾市城區長沙灣畔出海口處,全鎮面積69.73平方公里,海岸線13.6公里,下轄14個村和1個社區,共57個自然村,2006年總人口40603人,其中農業人口34358人,非農業人口6245人。

地理環境


紅草鎮
紅草鎮
紅草鎮位於汕尾汕城區,距市中心至少要11公里,地處長沙灣畔,背山面海,全鎮面積69.73平方公里,平原丘陵相間,東部、南部丘陵台地連綿起伏,荔枝成林,中部平原地帶盪坦如批,向西北部微斜,上質肥沃,為紅草鎮的糧食豐產區,西北部長沙灣為黃江、麗江、大液河的交匯處,水生生物豐富,為紅草鎮的漁業養殖基地。1987年,紅草改建為鎮,1996年,全鎮總人口3.8萬人,華僑、港澳台同胞1.7萬多人,為紅草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省道S242、長青公路全境穿過;深汕高速公路全境穿過並在埔邊設出入口;在建的廈深鐵路也從我鎮經過,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鎮府所在地埔邊是全市交通最為便利的地方,也是2020年城市規劃中的市中心。

自然資源


優質耕地總面積:13926畝,其中:水田面積11997畝,旱地面積1929畝;山林面積:39336畝,水果種植面積6091畝;灘塗面積15000畝;魚塭總面積:21033.8畝,其中魚塭粗養11143.5畝、精養3468畝、蚝町4847.3畝、淡養1575畝。我鎮素有“魚米之鄉”美稱,主要生產優質的大米、番茨、蔬菜、蚝、魚、蝦、蟹等。
水產品十分豐富,尤其是對蝦、牡碩、膏蟹等,更是享譽中外.發展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的條件得天獨厚。丘陵宜林宜果宜牧,發展開發性農業生產基地大有作為。
紅草鎮西部的長沙灣,是一個優良的大然避風港灣。黃江、麗江、大液河等河流大量淡水注人,造就長沙灣鹹淡適宜的海水,且富含有機物,海水浮游生物含量豐富,特別是氮磷硅等含量較高,是各種海水浮游生物的飼料,也是魚、蝦、蟹、貝藻類棲息索餌的優良場所;長沙灣盛產饅魚、鮮魚、墨吉對蝦、綠緣青蟹、牡項等.長沙灣36.9公里長海岸線的兩邊,分佈大面積海河相沉積物形成的灘塗,為紅草鎮海水養殖基地;現已開發的海水養殖基地有:養魚基地106.7公頃,牡而養殖從過去的平面養殖走向水泥柱立體養殖和深水吊養等。1996年產魚300噸,蝦、蟹256噸,蟋4430噸,並開展利用成熟的明姓曬制技術,進行鮮蟋的曬制。
紅草鎮物產豐饒,地靈人傑。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蓬勃發展,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這裡是游擊隊的根據地;紅草鎮人民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紅草依山傍海,風光秀麗,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分佈著神奇的長沙夜雨、五葉蓮石馬,還有古老的南陽名勝亭、舟山書院、彰善義學以及柳亞子先生避居等,遍及境內的古碑刻,古石馬、古石獅等印證著紅草悠久歷史和當地人民的聰明才智。

社會事業


紅草民風純樸,社會治安良好。改革開放以來,紅草各項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全鎮兩個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全鎮有86.7%的村評為文明村;
農田水利設施完善,有山塘水庫7個,總庫容700萬立方米,水源充足;排灌渠道暢通。全鎮15個行政村(社區),均已實現了公路水泥化,全面通電、通郵、通水、通有線電視、通電信等。
全鎮中、小學校共17所(其中中學3所、小學14所),在校學生總數6653人(其中中學學生共2353人);教師總數374人(其中中學教師共142人)。
中心衛生院1所,農村合作醫療站20個,醫務人員共53人,病床數40張。
社會治安環境
我鎮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狠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經常性地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社區、文明戶等群眾性活動,使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草鎮常住人口為25370人。

工業園區


我鎮充分利用優勢,大力構建工業發展平台,積極招商引資,工業增速加快,目前,工業園區有規模上工企業10家,其中德昌電子有限公司,其產品占國際市場四分之一份量。五 豐食品有限公司產品打入美國沃爾碼市場,日產量100噸。規模下企業及個體企業共132家。在建規模上企業5家。已形成了電子、服裝、食品、印刷、玩具等支柱行業。
紅草鎮
紅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