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溝縣
河南省周口市轄縣
扶溝縣隸屬河南省周口市,地處豫東平原,縣域面積1173平方公里,耕地114萬畝。截至2020年,扶溝轄8個鎮,6個鄉,2個街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C,年降水量611.4毫米,無霜期215天。總面積1173平方公里。總人口74.3萬人(2010年)。
扶溝縣古稱“桐丘”,因境內東有扶亭,西有洧水溝,各取一字,故稱“扶溝”。西漢高帝11年(公元前196年)始置縣,是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扶溝縣曾被樹為“河南省農業戰線十面紅旗”之一。
扶溝縣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故里,境內有鳳凰崗遺址、古城遺址、宋代理學家程顥任知縣時建造的大程書院古建築群、文廟大成殿、千年古剎支亭寺和道教聖地霧煙山以及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等。
20徠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00年6月8日,撤銷周口地區和縣級周口市,設地級周口市,扶溝縣隸屬周口市。截至2019年,扶溝縣轄2個街道、8個鎮、6個鄉。2019年5月9日,扶溝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中國扶溝
西周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屬鄭國。
東周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屬魏國。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屬三川郡。
西漢漢高帝十一年年(前196年)始置扶溝縣。
東漢時期,屬陳留郡(今開封)。
西晉,屬兗州陳留郡(今開封)。
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屬豫州潁川郡(此年扶溝入新汲縣,治所在汲鄉,縣城南遷改屬潁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屬北陳州,其年改屬洧州(其年廢除北陳州,改置洧州);唐貞觀元年(627年)屬許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屬潁川郡(許州改潁川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復屬許州。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屬南京路開封府。
元至元八年(1271年),屬汴梁路總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河南省開封府。
清順治元年(1644年),屬河南省開封府;順治十年(1653年)改屬陳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屬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復屬陳州府。
1913年,屬河南省豫東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開封道為豫東行政區,扶溝縣屬之。
1947年,扶溝縣解放,改屬鄢陵豫皖蘇第五區。
1949年,扶溝縣歸屬淮陽專區。
1953年,改屬許昌專區。
1965年,設周口專區,扶溝縣屬之。
2000年6月8日,撤銷周口地區和縣級周口市,設地級周口市,扶溝縣隸屬周口市。
扶溝縣地處河南省中部,位於省會鄭州東南方,周口市西北隅,與鄭州、許昌、開封、漯河等中原城市群相距較近,位於中原城市群經濟區劃圈內。
位於東經114°23′—115°48′、北緯34°4′—36°2′,縣城位於縣境中部偏西,全縣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
扶溝縣地處豫東平原,昔日黃泛區腹地,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耕地113萬畝,距省會鄭州120公里,西臨許昌,北連開封,南接周口。
扶溝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C,年降水量611.4毫米,無霜期215天。
截至2019年,扶溝縣轄2個街道、8個鎮、6個鄉:桐丘街道、扶亭街道、崔橋鎮、江村鎮、白潭鎮、韭園鎮、練寺鎮、大新鎮、包屯鎮、汴崗鎮、曹里鄉、柴崗鄉、固城鄉、呂潭鄉、大李庄鄉、城郊鄉,縣人民政府駐桐丘街道。
截至2008年末,扶溝全縣共有13萬多戶,58.5萬多人,其中農業人口12.5萬多戶,55.2萬多人;非農業人口0.5萬多戶,3.2萬多人。境內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滿族、怒族、土族、哈尼族9個民族。其中漢族58萬多人,回族0.4萬多人,其他7個少數民族11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11.8人。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戶籍人口69.5萬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戶籍人口74.3萬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扶溝縣常住人口為553830人。
縣長:張穎波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霄靈
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段然
副縣長:吳興華
副縣長:胡東輝
副縣長:任松奎
縣政府黨組成員:萬留德
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鄭鋒
孫紅偉任扶溝縣委書記
2008年,扶溝縣生產總值完成65.9億元,比2005年增長41.0%,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2.1%。人均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4857元增加到2008年的8857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50.4∶25.5∶24.1演變為2008年的35.8∶36.7∶27.5,二、三產業比重上升14.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08年達到16584萬元,比2005年的8940萬元增長85.5%。
2010年,扶溝縣生產總值79.3億元,較2009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5億元,較2009年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33.2億元,較2009年增長17.4%,第三產業增加值19.6億元,較2009年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較2009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較2009年增長14.6%。
無公害蔬菜示範園區
扶徠溝縣依託蔬菜產業規模優勢,著力打造“中原菜都”積極推動蔬菜產業標準化、品牌化,全省4次蔬菜雙交會3次在扶溝召開,2017年,中國蔬菜發展論壇在扶溝成功舉辦。
2010年,扶溝縣糧食總產5.2億公斤,夏糧總產4.2億公斤,實現連續七年增產,折實單產連續兩年超千斤。完成蔬菜育苗工廠二期工程,建成300畝蔬菜科技示範園和蔬菜展示棚。新增保護地栽培面積1.5萬畝,新建300畝以上蔬菜園區14個,蔬菜播種面積達到40萬畝,其中保護地栽培面積14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49個,改擴建養殖場、養殖小區37個,畜牧業產值10.3億元,比2009年增長7%。造林1.9萬畝,植樹271萬株,被河南省確定為全省8個木材加工集聚區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10家,新增41家。
2020年6月,首屆中原蔬菜博覽會現場會在扶溝召開。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52萬畝,年產量370多萬噸。“扶溝西瓜”“扶溝辣椒”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扶溝蔬菜”被評為全國“果蔬十大知名品牌”,品牌價值約120.6億元。“中原菜都”初具雛形。
扶溝積極探索傳統農區新型工業化之路,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產業聚集區日益壯大,規劃面積14.3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9平方公里,入駐工業企業百餘家,打造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兩個百億級規模主導產業集群,被省政府確定為二星級產業集聚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命名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
2010年,扶溝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7.4億元,增長11%;工業用電量1.5億度,增長15.7%;工業增加值29億元,增長1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8億元,增長22.5%。
2010年,扶溝縣棉紡織造業完成增加值7.8億元,較2009年增長29.5%;機械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3億元,較2009年增長21.4%;食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2.8億元,較2009年增長19.7%。三大支柱產業增加值13.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6.5%。
2010年,扶溝縣投資6700萬元完善了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集聚區新建、擴建、續建工業項目21個,建成投產14個。集聚區內工業企業達78家,投產6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6家,實現產值74.3億元。扶溝縣產業集聚區被河南省確定為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承接產業轉移(紡織服裝類)示範區試點
工業集聚區
為壯大扶溝裝備製造主導產業發展,強鏈補鏈延鏈,培育產業集群,發揮產業聚集效應,積極承接長三角裝備製造產業轉移,目前由台州商會投資15億元建設中原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一期),佔地500畝。項目建成后,入駐汽車零部件、智能裝備製造及成長性較強的其它機械製造項目30家左右,年總產值達60億元,實現稅收3億元。
2008年,扶溝縣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8.5億元增加到18.1億元,年均增長1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5年的13.14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1.98億元,年均增長18.7%。消費層次從限額以上批零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類型看,書報雜誌類、醫藥類、家用電器類、文化體育用品類等均有較快增長;營銷方式日趨多樣化,僅家電類、服裝類世界名牌、全國名牌在扶溝的專賣店、直銷店就達數十家;各種連鎖店、超市、個體小超市不斷增加,並且在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2008年末,扶溝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8.1億元,較2005年的29.5增加了18.6億元,增長63.1%;各項貸款餘額為26.0億元,較2005年的23.6億元增加了2.4億元,增長10.4%。
2010年,扶溝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9.6億元。
2020年,扶溝縣產業集聚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被省政府確定為特色產業集聚區,園區內規模以上紡織、服裝、製鞋企業主要有昌茂紡織、泓宇紡織、水天服裝、申祥服飾,玖弘鞋業、金帝鞋業等20多家,棉紡規模達120萬錠,織機2000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紡織行業優勢的產業化格局。
目前由深圳汕頭商會投資150億元,建設的紡織印染產業園,規劃總面積約5000畝,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形成入駐紡織印染服裝企業約160家,年貢獻稅收10億元,帶動就業人口1萬人的規模。
扶溝縣距新鄭國際機場100公里,西臨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北依隴海鐵路。大廣、許亳、機西高速公路交匯境內,鄭合高鐵、311國道和3條省道等貫穿全境,交通便利,通達四方。
鐵路
扶溝南站(Fugou South Station),是鄭阜高鐵上的站點之一。
鄭阜高鐵(鄭州→阜陽→合肥)全長276公里,自鄭州南站引出,經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許昌市、周口市等地市,終到安徽省阜陽市,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設鄭州南站、許昌北站、鄢陵站、扶溝南站、西華站、周口東站、淮陽南站、沈丘北站、界首南站、臨泉站、阜陽西站等11座車站,初期運營時速300公里。
2019年12月1日,鄭阜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扶溝南站隨之投入使用。
公路
2006-2010年,扶溝改造鄉村公路530公里,縣鄉公路總里程達1400公里,大廣高速、永登高速公路扶溝段全線通車。
鴻昌大道
2010年,扶溝縣用於改善民生的財政支出7.1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2%。發放惠農補貼資金1.8億元,發放低保金3800萬元,發放大病救助資金34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6500人。新農保參保41.5萬人,參保率94%,共向60歲以上參保老人發放養老金5000萬元。新農合參合率96.5%,共發放補償資金7600萬元。
扶溝高中
扶溝縣1985年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1995年順利通過河南省政府“普九”驗收,2002年通過河南省“兩基”復驗。2006年被定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試點縣,2007年,教育部長周濟視察后給予高度評價。
扶溝縣高中、扶溝縣二高被評為河南省級示範性高中,扶溝縣直高中、韭園高中相繼被評為周口市級示範性高中,示範性高中比例位居周口全市之首。高招升學率、優秀率、上線率、上線人數萬人比位於周口市前列,連續多年被評為高招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全縣高招報考10108人,本科三批以上上線3224人,與2007年相比增加483人,本科三批以上上線人數、上線率再次位居周口市第一名。
2006-2010年,職業教育與普高教育招生比例將達到1:1。《教育時報》《中國教育報》等新聞媒體報道了扶溝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辦學經驗。2008年,扶溝縣職業中專在校生達4000多人。2010年,扶溝縣建成了職業教育中心。
學校名單
序號 | 高級 | 中專 | ||||
1 | 扶溝縣高級中學 | 扶溝縣縣直高級中學 | 扶溝縣第二高級中學 | 扶溝縣職業中專 | ||
2 | 扶溝縣韭園高中 | 扶溝縣包屯高級中學 |
2003-2008年,扶溝縣對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和15個鄉鎮衛生院進行建設改造,累計投資1319.8萬元,新建醫療建築面積12346m2(1幢傳染病區大樓、1幢疾控中心大樓、11幢門診病房樓),改建醫療建築面積11164m2,購置設備64台(件);同時爭取93萬元新建、改建65所標準化村衛生室。門診化接種率100%,“五苗”接種率均高於95%,法定傳染病發病率2008年為368.33/10萬。
2010年,扶溝縣縣醫院整體搬遷項目開工建設;新建改建112所村衛生室。完成聯合國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項目,連續七年保持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稱號。
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原位於扶溝縣烈士陵園內,1995年由江澤民親筆題寫館名。2007年,扶溝縣開始規劃建設新館。新館位於扶溝縣城鴻昌大道東段,歷時3年建成,佔地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基本陳列面積2600平方米。館區由主館、紀念廣場、國防教育園、休閑公園四部分組成。
大程書院
位於縣城內書院街,始建於宋代,為程顥所建。南北長73.65米,東西寬39.9米,總面積2938.6平方米,大門3間,古槐1棵,龍門3間,古松2株,立雪講堂3間,東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間,共52間。
支亭寺
位於縣城西南,佔地43畝,建築面積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餘間。建於北齊年間,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清嘉慶年間,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區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遺址、支亭寺國槐、千手觀音殿、大雄寶殿、佛祖殿等幾部分組成。
霧煙山
位於韭園鎮,又名煙霧山,道教聖地,扶溝八景之一。霧煙山原是中國“五嶽”之一“中嶽”嵩山山脈余支,因霧煙與烏鴉音相似,所以當地也有人稱其為“烏鴉山”。據傳春秋戰國時期,霧煙山為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路上講道的頭一站、第一個道教聖地。
劉自強(1508-1582),字體乾。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授廣平府推官,吏部考功主事,遷太僕寺少卿,補陝西參議。累遷山西副使、陝西參政、按察使、湖廣右布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撫四川。以功拜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隆慶二年(1568年)轉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戶部尚書,再改兵部。四年入為刑部尚書。隆慶六年(1572)七月初七日致仕。萬曆十年(1582)正月十三日卒,年七十五。
馮金堂(1885-1932),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焦作廚師工會會長,焦作煤礦工會談判代表、中共焦作特委支部書記、河南省委常委。
吉鴻昌(1895-1934),呂潭鎮人。字世五,原名吉恆立,抗日英雄,愛國將領。
吉星文(1908-1958),字紹武,乳名黑星,國民革命軍中將,中國抗日戰爭名將。
陳魯豫,女,1970年生於北京,中國內地主持人。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10月9日,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五批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