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皇帝

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君主稱號

奧地利皇帝是1804-1918年間,統治中歐、南歐和東歐和東南歐部分地區的的一個國家的君主稱號,(德語:Kaiser von Österreich),中文簡稱奧皇,是世襲皇帝頭銜,於1804年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奧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所創(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為歷代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君主們所使用,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被推翻,成立奧地利共和國。統治領土包括現在的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北義大利、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廣大地區。

來源


聖羅帝
奧哈布斯堡王朝的奠基者魯道夫一世起就屬於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襲領地,歷代羅馬人和德意志人的國王或神聖羅馬皇帝基本上都兼任奧地利公爵,後來改稱奧地利大公,三十年戰爭后,所謂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已名存實亡。

國名歷史


奧地利皇帝
奧地利皇帝
,法國大革命爆發,哈布斯堡王朝同法國關係惡化,先後三次參加反法聯盟,均為拿破崙·波拿巴擊敗,失去本土西部、義大利北部、西加里西亞和南斯拉夫等領地,神聖羅馬帝國面臨瓦解。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崛起加劇了德國諸城邦的分化,帝國的前景並不樂觀。再加上1804年5月18日,法國第一執政拿破崙稱帝。有見及此,在拿破崙稱帝三個月後的8月11日,弗朗茨二世宣布提升奧地利大公國為奧地利帝國,自稱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以回應拿破崙,並藉機整合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

皇帝稱號


奧地利帝國雖然喪失了大片領土,但也總算保留下來了。從此,弗朗茨一世及其繼承者只擁有“奧地利皇帝”的皇帝稱號。
歷代奧皇還兼任多個王國的國王,因為奧地利帝國本身就是由許多王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帝國,其中最重要的是“匈牙利王國”,而匈牙利也因此具有很大的獨立性,並於1867年獲得自治地位,奧皇依然兼任匈牙利國王,但匈牙利王國和奧地利帝國及其他領地組成了一個共主邦聯性質的二元制新帝國,即奧匈帝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戰敗並分裂,奧地利也成立了共和國(奧地利共和國)。1918年11月11日,末代奧皇卡爾一世被迫退位,奧匈帝國滅亡,哈布斯堡家族流亡海外。

中文名稱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中文中常稱奧匈帝國的君主為“奧匈帝國皇帝”,實際上並沒有這個稱號,其正式稱號應為“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所以歷代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君主都是奧地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