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梅樹的結果 展開
- 楊梅科楊梅屬植物
- 中藥
楊梅樹
楊梅科楊梅屬植物
楊梅樹,原名:楊梅,別名:山楊梅、朱紅、珠蓉,拉丁文名:Myricarubra(Lour.)S.etZucc.楊梅科、楊梅屬常綠喬木,樹皮灰色,老時縱向淺裂;樹冠圓球形。小枝及芽無毛,皮孔通常少而不顯著,幼嫩時僅被圓形而盾狀著生的腺體。葉革質,無毛,生存至2年脫落,常密集於小枝上端部分;喜酸性土壤。產於中國大部地區,生長在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楊梅是我國江南的著名水果;樹皮富含單寧,可用作赤褐色染料及醫藥上的收斂劑。
![楊梅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6/m967da6af33d47c8b6344ad2011aceeed.jpg)
楊梅樹
![楊梅](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9/ma975e5981965263b5054dd13b9d88344.jpg)
楊梅
![楊梅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1/m91bcf2cf02f52f29a8842b416019fb78.jpg)
楊梅樹
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以上,胸徑達60餘厘米;多生於萌發條上者為長橢圓狀或楔狀披針形,長達16厘米以上,頂端漸尖或急尖,邊緣中部以上具稀疏的銳鋸齒,中部以下常為全緣,基部楔形;生於孕性枝上者為楔狀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5-14厘米,寬1-4厘米,頂端圓鈍或具短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偶有在中部以上具少數銳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無毛,僅被有稀疏的金黃色腺體,乾燥后中脈及側脈在上下兩面均顯著,在下面更為隆起;葉柄長2-10毫米。花雌雄異株。雄花序單獨或數條叢生於葉腋,圓柱狀,長1-3厘米,通常不分枝呈單穗狀,稀在基部有不顯著的極短分枝現象,基部的苞片不孕,孕性苞片近圓形,全緣,背面無毛,僅被有腺體,長約1毫米,每苞片腋內生1雄花。雄花具2-4枚卵形小苞片及4-6枚雄蕊;花藥橢圓形,暗紅色,無毛。雌花序常單生於葉腋,較雄花序短而細瘦,長5-15毫米,苞片和雄花的苞片相似,密接而成覆瓦狀排列,每苞片腋內生1雌花。雌花通常具4枚卵形小苞片;子房卵形,極小,無毛,頂端極短的花柱及2鮮紅色的細長的柱頭,其內側為具乳頭狀凸起的柱頭面。每一雌花序僅上端1(稀2)雌花能發育成果實。核果球狀,外表面具乳頭狀凸起,徑1-1.5厘米,栽培品種可達3厘米左右,外果皮肉質,多汁液及樹脂,味酸甜,成熟時深紅色或紫紅色;核常為闊橢圓形或圓卵形,略成壓扁狀,長1-1.5厘米,寬1-1.2厘米,內果皮極硬,木質。4月開花,6-7月果實成熟。
![楊梅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4/m1494a428c5df9249c794f7463bfe01f7.jpg)
楊梅樹
產於江蘇、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廣西和廣東。日本、朝鮮和菲律賓也有分佈。
林地選擇與整地
楊梅喜濕耐陰,樹冠大,根系分佈廣,楊梅園要求建在海拔低於800米,坡度小於45度,腐殖質層厚的,pH值為4.5-5.5的酸性黃壤、紅黃壤,向陰通風,便於集約經營,交通運輸方便的山地、丘陵、光照不強、土層深厚之地。氣候條件為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在光輻射較大、熱量充分、冬春季積溫較高、夏秋降水分佈適度偏少的小氣候條件下,優質、豐產性更顯著。
![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6/ma6ce4a238dc1ad48fcf40034dae93f1c.jpg)
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
定植
楊梅的定植時間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氣溫已開始轉暖時,最好選擇在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此時定植單株成活率高。品種選擇應視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適合蘇州西山栽種的有荸薺種和烏紫楊梅。選擇健壯、根系豐富、無病蟲害的優質蘇州西山楊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內填入腐熟廄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適度淺栽,然後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並及時覆土,以免露根。蘇州西山楊梅雌雄異株,定植時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c/m9caadbd4e493fddb02540b7ef8076796.jpg)
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
![楊梅](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2/m428eb8ac7fdb7e1b4f74691c080d3af1.jpg)
楊梅
整形修剪
楊梅樹形以自然圓頭形為主。幼樹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型,培養早實豐產的樹體。一般採用“一干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樹冠。即對定干后萌發的新梢,選留3-4個生長強健、方位分佈均勻、相互間有一定距離(約20-30厘米)的枝條作主枝,並在各主枝上選留2-3個副主枝或側枝,使之分佈合理,層次分明,在3-5年內基本形成樹冠骨架。成年樹的修剪主要是培養豐產的群體結構,調節生長與結實的關係,促進持續、優質、高產。整形修剪分為夏剪(開張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拿枝、刻剝等)、冬剪(疏刪、回縮、短截)。
生長與結果的人工調控
(1)、抑梢促花保果
![楊梅](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7/m679080878481f6ab4184401c0fd1c30e.jpg)
楊梅
(2)疏花疏果
一般於2月至3月中旬,對花芽分化過多的大年樹,全樹均勻短截結果枝1/5-2/5,同時每株施尿素等速效氮0.5-1千克,促發營養梢;或在盛花期用“疏5”200倍液或“疏6”100毫克/千克液進行化學疏花。疏果多在謝花后20天,根據樹體掛果數,適量進行,一般是樹冠上部多疏少留,下部少疏多留,通常進行2-3次;也可視樹勢靈活進行。
適時分批採收
楊梅果實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採收。在全樹20%果實成熟時即可開始採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以清晨或傍晚採收為宜,避免雨天或雨後初晴時採收。蘇州西山楊梅果實無果皮保護,極易擦傷,應輕采、輕放、輕運。所采果實盛於底部和四周襯有新鮮蕨類或柴草的小竹籃或小竹簍中,隨采隨裝,減少擠壓。每籃(蘿)不宜超過5千克,以利於果實完好、新鮮、好銷。
楊梅是我國江南的著名水果;
樹皮富含單寧,可用作赤褐色染料及醫藥上的收斂劑。
該種植物除野生外,已有長期的栽培歷史,由於經過人工栽培,培育產生許多園藝品種,曾勉從園藝學的觀點曾作了詳細的研究,並分別出6個變種,我們認為這些變種視為不同的園藝品種較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