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甘溪鎮的結果 展開

甘溪鎮

四川蒲江縣甘溪鎮

甘溪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位於蒲江縣西北部,國道108線穿鎮而過,臨溪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

甘溪鎮東西長約7.6公里,南北寬約6.5公里,面積29.39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戶數3782戶,總人口9549人。

2016年可支配收入17176元。鎮內有宋代佛塔1座,清乾隆年間龍爪堰碑記1座和百年老窖1座。

地理環境


甘溪鎮地跨臨溪河坪壩及大、小五面山淺丘。東鄰大塘鎮、大興鎮,南面和西面分別與雅安市名山縣茅河鄉、黑竹鎮、廖場鄉接壤,北面與邛崍市臨濟鎮相鄰,有“西來成都第一鎮”之美稱。

人口


2005年,總人口11150人,其中男性5858人,女性5292人,農業人口10349。人口密度369人/平方公里。
2021年6月,蒲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甘溪鎮人口數為9549。

經濟


甘溪鎮國民經濟保持在20%以上速度,財政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03年底分別達到1.2億元和215萬元(可比口徑),農民人均純收人突破2000元。
甘溪鎮耕地面積907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350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475公頃。
上世紀90年代末,大塘木材市場退出,甘溪鎮第三產業受到嚴重影響。甘溪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加快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出了“兩基一帶”(萬畝優質茶葉基地、百萬頭(只)養殖基地、318線千畝花卉苗木帶)發展戰略,目前三大產業已初具規模,2005年僅茶葉一項全鎮農民人均收入1300元。為倡導文明鄉風,2005年在甘溪鎮開展了評選表彰“孝順兒女(媳)、和諧家庭”活動,全鎮有12戶家庭獲此殊榮,此項活動也得到了市縣領導及相關媒體的讚譽。
甘溪鎮
甘溪鎮
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29元,烤煙種植6000畝,實現產值508萬元,利稅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達到101.5萬元,其中桂花樹村優質煙葉被列為國際型優質煙葉生產基地;黃姜面積達到1.35萬畝,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農民收入1300元,成為全縣黃姜第一鎮;桑園面積4000畝,年養蠶3500張。糧經比例達到1:9,農民人均從三大產業中收入1700元,三大產業成規模化發展趨勢,全鎮出現5畝以上的種植大戶達1800餘戶,鄉鎮企業達產達效,14家企業運行良好,新農機械廠生產的脫粒機、磨面機、制缽器、山地犁、切片機等小型農具暢銷省內外,並獲多種專利;季坪磚廠、十字嶺磚廠經過重新選址,煥發出勃勃生機;年產60噸水解乾燥物的恆源生化廠,經過污水處理,實現了效益和信譽雙贏。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5560萬元,總收入562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7878萬元,其中農業收入4156萬元,財政收入達到225萬元。
2005年,甘溪鎮工農業總產值10617萬元(當年價),財政收入45萬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7125畝,總產量7638噸。其中水稻11000畝,總產量6938噸;油菜7600畝,總產量1090噸;播種蔬菜3050畝;發展優質柑桔(含高改)850畝,全鎮現有果園面積4758畝,水果總產量4265噸。茶葉發展總面積12000畝,其中已建成上1000畝的茶葉基地4處、5000餘畝的茶葉核心基地1處,建成藕塘村標準化茶園示範區一處,全鎮年產茶葉178噸,其中優質茶葉81噸。2005年,全鎮共出欄生豬5.2萬頭;出欄小家禽89萬隻;出欄肉兔5.2萬隻。全鎮鄉鎮企業15家,鄉鎮企業總產值3250萬元,營業收入9870萬元,利稅總額420萬元。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主要有:杯中緣酒業有限公司、維邦孵化場、鑫鑫茶廠、金山茶廠、甘溪茶廠、甘溪電桿廠、福均頁岩磚廠。集市貿易主要商品有服裝、糧油、水果、蔬菜、家禽等,集市貿易年成交額達600萬元以上。

社會事業


甘溪鎮
甘溪鎮
全鎮17個村通路、通電、通電話,行動電話覆蓋全鎮,電話用戶達到1300多門。已實現電信、移動、聯通、小靈通通信網路的無縫覆蓋。集鎮街道全部硬化,新建農貿市場一個,設施完善的生豬定點屠宰場一個,集鎮和公路沿線發展光纖電視200餘戶,農業基建設施完善,有臨溪河和百丈水庫水系,全部實現自流灌溉。
國道318線(川藏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段總長6公里。全鎮村村通水泥(柏油)路,總長14公里。擁有小車20餘輛,載重汽車、農用運輸車100餘輛,各型摩托車2000餘輛。建有行動電話網基站2個,電信小靈通基站1個。全鎮村村通電話,有座機電話2100部、無線電話機1700部。有小型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60千瓦。場鎮建有日供水600噸自來水廠1個。完成鎮村兩級衛生服務網路建設,有4個村衛生室達標,鎮村衛生院(室)全部實現藥品配送,鎮衛生院改造項目已建成投用。場鎮建有閉路電視站1個,用戶可收看43個電視頻道。
有中小學校24所,在校學生3238人,通過對教育教學的投入,被省、市命名為教育強鎮;農村衛生保健網路健全,有衛生院(室)21所,醫務人員45人,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綜合扶貧碩果盈枝,十字嶺通過一改三建。對田、園、林、路、家綜合治理、成為市、縣新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茶葉基地:已建成優質茶葉基地5285畝,主要品種有福選9號,福頂大白茶等,三年內將建成萬畝優質生態有機茶葉基地。小家禽基地:年出欄雞、鴨、鵝70萬隻以上。三年內達到年出欄百萬隻規模。生豬基地:年出欄生豬3萬頭。三年內達到年出欄生豬6萬頭的規模。蠶桑基地:已初步建成優質蠶桑基礎600畝。

交通


西康鐵路複線的修建,大嶺鋪車站將成為旬陽到西安,安康到西安的重點客站。
國道318線(川藏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長7公里,鎮內公路總里程80餘公里,已實現村村能水泥路或柏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