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
四川省成都市轄縣
蒲江縣,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位於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匯處,東鄰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西靠雅安市名山區,南接丹棱縣,北連邛崍市。毗鄰天府新區,屬成都“半小時經濟圈”,是“進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蒲江縣行政區域面積583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6個鎮。
蒲江縣始建於公元554年,是宋代理學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將李家鈺的故鄉,森林覆蓋率50.8%,地表水達到國家Ⅲ類水域標準,空氣質量優於國家Ⅱ級標準,有“綠色蒲江·生態新城”之美譽。
2017年12月14日,蒲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示範城市。2019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2020年3月,蒲江縣獲評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
蒲江縣
蒲江縣古名廣定,始置於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同時置蒲原郡,郡、縣治同地,址在今縣城北1里地(原東嶽廟一帶)。恭帝二年(555年)析臨邛縣置臨溪縣,治地在今西崍鄉殘城址村。是時,廣定、臨溪縣屬邛州蒲原郡。
北周(557至581年)時,在州郡之上置總管府。蒲原郡仍領廣定、臨溪兩縣,郡仍屬邛州。
蒲江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臨邛郡為雅州(州治置嚴道縣),蒲江、臨溪等16縣屬雅州。同年,割雅州之蒲江、臨溪、臨邛等5縣,置邛州(州治置依政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蒲江、臨邛等縣屬劍南道邛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邛州改為臨邛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各置節度使,蒲江、臨溪縣屬劍南道西川臨邛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悉罷全國諸郡,改郡為州。臨邛郡改曰邛州,蒲江、臨溪屬劍南道西川邛州。唐大曆四年(769年)臨溪縣設刪華就嶲州,轄臨溪、蒲江2縣。唐大和四年(830年)分蒲江、臨溪兩縣隸屬嶲州(州治今西昌)。唐乾符元年(874年)還蒲江、臨溪兩縣仍屬邛州。唐文德元年(888年)划邛、蜀、黎、雅4州置永平軍,蒲江、臨溪縣屬永平軍邛州。唐大順二年(891年)廢永平軍,蒲江、臨溪縣屬劍南道西川邛州。
五代十國時期,蒲江、臨溪隨邛州先後歸屬前蜀、後唐、后蜀政權。
北宋改“道”為“路”,推行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建制。宋乾德三年(965年)蒲江、臨溪屬西川路邛州臨邛郡。宋淳化五年至至道元年(994至995年),李順起兵攻佔成都建立“大蜀”政權,蒲江、臨溪隨邛州臨邛郡屬之。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區劃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蒲江、臨溪屬益州路邛州臨邛郡。同年,置惠民監(鑄鐵錢,直屬州郡領)於蒲江西部。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蒲江、惠民監屬成都府路邛州臨邛郡。宋熙寧五年(1072年)省臨溪縣為鎮,入臨邛縣;其領地併入蒲江、火井、依政3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罷惠民監,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復置惠民監,鑄鐵錢,直至宋末。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即1275年),元軍攻佔嘉定(今樂山),在川南建立地方政權。元至元十四年(南宋景炎二年、即1277年)蒲江屬嘉定府路邛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四川行省,蒲江屬四川行省嘉定府路邛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蒲江縣入邛州。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於重慶建立“大夏國”,蒲江境域隨邛州歸屬明玉珍大夏政權。
明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十八日復置蒲江縣,隸嘉定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嘉定府降為州,蒲江縣仍屬之。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蒲江縣屬四川省邛州。
清順治元年(1644年)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部據成都,建立大西政權,蒲江屬之。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張獻忠犧牲,大西政權亡。順治九年(1652年),蒲江屬四川省邛州(直隸州)。清嘉慶七年(1802年)於府、州、廳、縣之上增置“道”一級建制,全川增設五道,蒲江屬建昌道(道治雅州)邛州。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建昌道為上川南道,領邛州,州領蒲江、大邑兩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廢“道”制,改為省、府(廳、州)、縣三級建制,蒲江屬四川省邛州。民國2年(1913年),又改為省、道、縣三級建制,划四川為7道,以道領縣,蒲江屬四川省上川南道。民國3年(1914年),划四川為5道,蒲江屬四川省建昌道。民國7年(1918年),四川軍閥開始各據一方,互不相屬,形成防區制局面。民國17年(1928年)撤銷“道”制,省直轄縣。民國24年(1935年)軍閥割據防區制結束,四川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第四行政督察區(治眉山縣城)領眉山、邛崍、蒲江等10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蒲江縣於1949年12月19日解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四川劃為川西、川東、川南、川北4個行署區,行署區下分置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蒲江縣屬川西行署眉山分區(通稱專區)。1952年9月1日撤銷全川4個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同年10月,改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區專員公署,蒲江縣屬四川省眉山專區。1953年3月10日,撤銷眉山專區,邛崍、蒲江、新津、名山4縣劃歸溫江專區。1960年4月29日經國務院第100次會議通過,決定撤銷蒲江縣,所屬行政區劃歸邛崍縣(邛、蒲實際合縣時間:1959年2月,涉及合縣時間資料,以實際合縣時間為準)。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准,復置蒲江縣,蒲江縣仍屬溫江專區。1968年9月,“專區”改為“地區”,蒲江縣屬溫江地區。1983年3月3日,國務院《(83)國函字第26號》文批複,撤銷溫江地區,將所轄溫江、蒲江等10縣劃歸成都市管轄。
蒲江縣
蒲江縣領域東西長,南北窄;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位最高處,為長秋山脈月南山,海拔1022米;東北部位最低處,為蒲江河平壩夏河壩,海拔465米,縣境平均海拔534米。
蒲江縣位於成都平原西南緣,介於東經103度19分~103度41分、北緯30度5分~30度21分之間。東西最長37公里,南北最寬27.5公里,總面積582.86平方公里。2005年,全縣人口25.75萬人,耕地22.37萬畝。縣城鶴山鎮距成都市區75公里。縣域東鄰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西靠名山區,南接丹棱縣,北接邛崍市,東緣與彭山區接界,界長1.8公里;東南緣以長秋山一線與眉山市東坡區接界,界長37.5公里;南緣以界牌灣、月南山一線與丹棱縣接界,界長31.4公里;西南緣以陡岩山、兩合水、龍潭水庫一線與名山區接界,界長31.25公里,北、西北、東北緣以汪染房、余大沖、劉石橋、法明寺、劉碼頭、石牯牛一線與邛崍市接界,界長59.3公里。蒲江縣疆界全長161.25公里。
蒲江遭大暴雨
蒲江縣境氣候由於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之綜合作用,形成全年皆溫和,無酷暑嚴寒;常年降水豐富,光、熱、水集中;春夏日照足,秋冬雲霧多之特徵。有些年份,有春溫不穩定,夏伏旱、多洪澇,秋多綿雨、低溫早,冬、春旱之不利氣候因素出現。
蒲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宜種性廣。年平均氣溫16.4攝氏度,日照1122小時,降雨1280毫米,相對濕度84%,常年無霜期302天。境內地勢平坦,南高北矮,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地貌以淺丘為主,平原、丘陵、山地比例為24﹕54﹕22。
蒲江縣植被良好,全縣以馬尾松為主的植物共有89科322種,有各類野生動物200餘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餘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80餘種。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5.5%,空氣質量優於國家Ⅱ級標準,地表水質達到國家Ⅲ類水域標準,享有“綠色蒲江,天然氧吧”之美譽,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礦產資源豐富。擁有多種礦藏,其中全國一流的高碳低硫天然氣、高碳低鈉礦泉水等礦藏已得到開發利用。
蒲江縣主要河流有蒲江河和臨溪河。蒲江河屬岷江水系,發源於總崗山—丹棱縣王場土地坳之楊山,縣境內流程44公里,流域面積287.5平方公里。臨溪河又名鐵溪河,屬岷江水系,古以溪旁山中有鐵礦而得名,縣境內穿越大、小五面山,接納兩山溪流,於五星鎮上場口匯入蒲江河,流程38.2公里,流域面積147.8平方公里。
2017年,全縣森林面積58.13萬畝,縣域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47天,其中,優級61天,良級186天,輕度污染75天,中度污染17天,重度污染18天。全年,我縣PM10、PM2.5濃度分別為78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較2016年同期分別下降15.2%、8.5%。2017年城區布設10個網格化空氣自動監測點位。
蒲江縣
蒲江河理論蘊藏水能6002.2千瓦,可開發量2732.5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45.5%。臨溪河理論蘊藏水能5710千瓦,可開發量2881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50.5%。縣境內地表水天然資源4.65億立方米,主要由降水產生,年平均降水總量7.56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2.84億立方米,可開採總量5522.8萬立方米,佔19.37%。2005年,全縣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達1.6億立方米,佔地表水資源的34.4%。有29家單位取用地下水,年開採量310萬立方米,占可開採量的5.6%。
蒲江縣
1999年,蒲江縣轄10個鎮、9個鄉:鶴山鎮、壽安鎮、大塘鎮、天華鎮、西來鎮、大興鎮、甘溪鎮、五星鎮、朝陽湖鎮、成佳鎮;復興鄉、西南鄉、光明鄉、白雲鄉、壽民鄉、長秋鄉、松華鄉、敦厚鄉、高橋鄉。
2004年8月26日,撤銷天華、五星2鎮和松華、敦厚、壽民、西南、高橋5鄉。將原天華鎮、西南鄉和原高橋鄉的獅子樹、大林、潘溝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鶴山鎮。將原五星鎮、松華鄉、壽民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壽安鎮。將原敦厚鄉和原高橋鄉的桂花、陡岩、育才、大田4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西來鎮。將原大興鎮的沙樓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成佳鎮。將原高橋鄉的玉龍、橋墩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大興鎮。
2004年,19個社區委員會、192個村委會;面積57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43人/平方千米。
2012年蒲江縣有12個鄉鎮、107個行政村、25個社區。
2013年,省政府批複同意撤銷鶴山鎮,設立鶴山街道。
2019年12月24日,撤銷光明鄉,原光明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鶴山街道管轄;撤銷長秋鄉、壽安鎮,設立壽安街道;撤銷復興鄉、白雲鄉,原復興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來鎮管轄,原白雲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朝陽湖鎮管轄。
截至2018年,蒲江縣管轄1個街道、7個鎮、4個鄉、村107個、社區25個、村民小組1394個、居民小組115個。
街道:鶴山街道。
鎮:大塘鎮、壽安鎮、朝陽湖鎮、西來鎮、大興鎮、甘溪鎮、成佳鎮、
鄉:復興鄉、光明鄉、白雲鄉、長秋鄉。
2017年全縣有1個街道辦事處、11個鄉鎮、104個行政村、30個社區。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119969戶,總人口267781人,其中城鎮人口85564人,佔32.0%,鄉村人口182217人,佔68.0%;男性133258人,佔49.8%.;男女性別比為99.1(以女性人口為100)。全年出生3300人,死亡3554人,人口自然減少254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5.62萬人,城鎮化率達42.65%。
2019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117854戶,總人口267521人,其中包括城鎮人口89283人,佔33.4%,鄉村人口178238人,佔66.6%;男性133212人,佔49.8%,男女性別比為99.2(以女性為口味口味為主100)。全年出生2888人,死亡3342人,人口自然增加-45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6.13成功成功成功城達到達到達到達到到達45.93%。
縣委書記:劉剛
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鋼
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957667萬元,增長8.6%;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7.1%;其中民營經濟中:工業增加值完成340633萬元,增長7.9%。
2019年按照縣委、縣政府加快發展蒲江經濟的思路,引進了一批“重大、重點項目”,完成重大突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1%,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9.3%;全縣工業投資增長-2.6%;民間投資增長3.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7%。一、二、三產業投資佔總投資比重分別為8.7%、56.5%、34.8%。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5.9%。商品房銷售面積41.4萬平方米,增長-7.3%。
2019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64402萬元,增長3.4%,其中住戶存款1459645萬元,增長14.97%;各項貸款餘額1033279萬元,增長9.36%。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8550萬元,同比增長-25.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0626萬元,同比增長17.9%。其中,稅收收入59109萬元,同比增長-0.2%;非稅收入41517萬元,同比增長59.2%。地方財政支出386007萬元,同比增長-11.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完成34101萬元,同比增長17.2%;教育支出完成33997萬元,同比增長1.7%;科學技術支出完成2991萬元,同比下降14.4%。
2019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85036萬元,增長3.7%,實現增加值237057萬元,增長2.9%;全縣糧食總產量49542噸,增長0.2%,其中:水稻總產量17402噸,增長0.3%,油菜籽總產量13975噸,下降0.9%,水果總產量378525噸,增長8.2%;茶葉總產量9542噸,增長10%;蔬菜總產量214543噸,增長6%,農產品品牌優勢明顯。畜牧業穩定發展。生豬出欄37.79萬頭,下降34.4%;家禽出欄363萬隻,增長2.6%。肉類總產量36306噸,下降29%。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縣共有中、小型水庫20座,供水量3310.6萬立方米;農業機械總動力16.51萬千瓦。積極實施天然生態林保護工程,森林覆蓋率2019年為66.89%。
2019年全縣工業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壽安新城、縣城工業區順利推進,工業運行質量和效益得到進一步改善,規模工業增長勢頭良好。實現全口徑工業增加值452695萬元,增長8.1%,對GDP的貢獻率達34.0%,拉動我縣經濟增長2.89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2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達106戶,實現增加值增長9.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1828萬元,增長-12.8%;實現利潤47137萬元,增長-16.3%;實現利稅93960萬元,增長8.6%;入庫稅金54582萬元,增長31.1%。建築業腳踏實地,穩步發展,重大建設項目和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增長平穩,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25193萬元,增長-0.2%,總產值達260989萬元,同比增長3.5%。
隨著國家刺激內需等多項政策的落實,消費品市場實現了較快增長。2019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3808萬元,增長12.2%。全縣旅遊市場熱點頻現,軟硬體設施不斷完善,進一步成熟,接待能力不斷提高。全縣A級景區4個,星級飯店3個,共有床位7000餘個,全年接待遊客756.4萬人,增長45.3%;過夜遊客244.6萬人,旅遊收入42.7億元,增長157.3%。
2019年全縣共引進重大項目11個,實際到位內資111.04億元,實際到位外資0.8022億美元。
2016年9月,蒲江縣發現戰國晚期高等級大型船棺墓葬群。
2017年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公布了這一考古成果。據介紹,此次考古共發現60座墓葬。在已經發掘的43座墓室中,共出土了300多件銅器、漆木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專家推測,這批墓葬極可能是蜀地最高權力機構派駐蒲江控制鹽礦的高級官員們的家族墓地或聚落公共墓地。出土的11枚刻有神秘圖案符號的“巴蜀印章”,將為解答古代蜀國是否擁有文字提供研究實物。此外,出土的“蜻蜓眼”飾品,也再度證明四川早已對外展開經貿和文化交流。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位於北緯30度,是世界公認的獼猴桃最佳種植區,生態條件優越,品種資源豐富,市場基礎良好。在聯想投資公司的帶領下,在資源潛力和上市時間上,蒲江獼猴桃都可在世界上形成競爭力,發展前景廣闊。縣委、縣政府將獼猴桃產業作為本縣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重點推進,堅持走高端產業之路,發展“GAP、GGAP雙認證”基地、推進品牌化經營,獼猴桃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生產和經營水平不斷提升,蒲江獼猴桃產業正向“全國一流”的目標和國際化道路邁進。
國道108線(成雅高速公路)、318線(川藏路)和省道川西旅遊環線貫穿全境,全縣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骨架,縣鄉村道為支撐的快速通暢的交通格蒲丹高速丹井高速公路即將動工興建,屆時蒲江前往樂山及川南將更為便利。
2017年,蒲江縣公路總里程1542.95公里,其中國道90.32公里,省道24.71公里,縣道112.53公里,鄉道399.37公里,村道916.02公里。公路密度2.647公里/平方公里。全縣客運總發班42093班次、總座位數1416955位,運送旅客46.76萬人,全年旅客運輸收入1081.98萬元。我縣共有計程車70輛、公交車22輛。
2017年,全縣有普通中小學校23所,專任教師1900人,在校學生總數20777人。其中,單設小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單設初中3所,普通高中2所;小學在校生11474人,初中在校生4681人,高中在校生3287人;小學專任教師797人,初中專任教師580人,高中專任教師35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96人,在校學生1345人。
2019年,全縣有普通中小學校22所,專任教師1743人,在校學生總數20814人。其中,單設小學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單設初中3所,普通高中2所;小學在校生12304人,初中在校生5129人,高中在校生3381人;小學專任教師837人,初中專任教師552人,高中專任教師35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107人,在校學生1363人。
浦江縣
2019年全縣科技事業穩步發展,2019年全縣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市級產學研聯合實驗室5家,市級科普示範基地3個,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2家,創新型企業10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企業12家,全年全縣有效發明專利累計量達182件,完成6.9件/萬人,與目標持平。教育衛生事業繼續發展。
2017年,全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數181個,有床位1734張,技術人員1874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7年,全縣郵電業務總量61741萬元。行動電話用戶286971戶。
2017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2元,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17765元,增長9.8%;經營凈收入4014元,增長11.2%;財產性收入3201元,增長7.6%;轉移性凈收入5922元,增長5.4%。人均消費性支出19419元,其中食品支出7155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27平方米。
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8元,增長9.1%;其中:工資性收入9456元,增長9.4%;經營凈收入6536元,增長10.1%;財產性收入1874元,增長8.1%;轉移性凈收入1902元,增長5.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171元,其中食品支出4920元。農村人均住房面積58.14平方米。
2017年,全縣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五險”參保人數分別達6.29萬人、6.61萬人、2.08萬人、2.00萬人、2.34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10.99萬人,參保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37人,參保率達99%以上。
2017年,全縣新增就業人數21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58人,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新增人數3260人,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創業人數110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2019年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縣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五險”參保人數分別達6.94萬人、7.32萬人、2.79萬人、2.57萬人、2.8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10.89萬人,參保覆蓋率保持在99%以上;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7.97萬人,參保率達99%以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鎮鄉公立衛生院規範化建設。體育、廣電、信息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
2019年12月19日,蒲江縣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長秋山
長秋山
長秋山峰嶺險峻。山脈走向大體從月南山起,經北東沿猴子岩、白楊寺(山)、尖山寺(山)、罈子岩、
光明寺(山)、老鷹岩、玉芝觀(山)、關子門(山)、長秋山(太清觀)、大寶頂(山)、梅子坡、雞公樹(山)、龍山、壽材山,至熊坡一線鋪陳。月南山至長秋山(太清觀),海拔由1022米降至898米;大寶頂(山)至壽材山,海拔由802米降至636米。1000米以上高峰有2座,800米以上高峰有31座。長秋山體有災害性地貌,在山勢陡峻處和溝壑兩緣,一遇暴雨,即可誘發崩塌、泥泥石流石流、泥石流。
蒲江縣境河流皆屬岷江水系,可分為蒲江河、臨溪河。此外,還有流入邛崍縣南河與眉山縣醴泉江之溪流。蒲江河、臨溪河境內流域面積435.3平方公里。
蒲江河
蒲江河
蒲江河在兩合水至霖雨場段,穿行於深丘峽谷之中,曲流急湍,河床比降大,長灘(已建長灘水庫)為7.81‰,霖雨場為6.65‰。霖雨場以下盤旋於平壩,河床比降減小,西南鄉為5.22‰,鶴山鎮為4.70‰,天華鄉為4.40‰,壽民鄉為3.91‰,壽安鎮為3.58‰,五星鄉為3.48‰。河流在五星鄉段,多年平均流量14.63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4.613億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3331.0立方米/秒,上游水庫削減洪峰后,實際洪峰流量3085.5立方米/秒。
蒲江河,河寬水清,古往今來有灌溉之益,兼有筏楫之利(筏運直至解放初期方停)。唯因流路處青衣江大暴雨區邊緣,汛期山洪暴漲,洪峰經峽谷湧入平壩,劇烈沖刷兩岸,導致沿流主河道不穩定,多岔道、河灣與沙灘。而沿流有漿砌石之河堰14道,有增河床淤積,而致河床比降減小,不利排洪。該河與南河匯水后,河床比降減至0.33‰,流速平緩,排洪不暢,釀成洪水頂托,而使接近匯水地之五星、松華、壽安、插旗等鄉鎮沿河一帶遭受水患。1978年以來,按照水電部成都勘測設計院關於蒲江河、臨溪河規劃意見之防洪標準,已重點整治20處,長7.99公里(其中,左岸13處,4.8公里)。
臨溪河
臨溪河一名鐵溪河,古以溪旁山中有鐵礦而得名。清乾隆《縣誌》:“唐志:臨溪縣有鐵官,蓋溪旁山中舊產鐵也。”臨溪河上游段稱百丈河,發源於名山縣萬古鄉錦鳳山之石橋河。此水經楊家壩入紅光水庫,過葫蘆林入百丈水庫。水庫分水閘主流繞百丈場,北流至茅河場,納黑石河水(源出名山縣月兒崗),北東流至郭河壩入境后,稱臨溪河。境內,穿越於大、小五面山之間,接納諸山溪流,於五星鄉上場口匯入蒲江河。全流程76.7公里,全流域面積357.5平方公里。境內流程38.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47.8平方公里,流經甘溪、大塘、復興、西崍、敦厚、松華、壽安、五星等2鎮、6鄉。
臨溪河在境內上游段河床比降大,郭河壩為5.62‰,東嶽廟至復興場為5.18‰;中下游段減小,西崍場為4.34‰,敦厚場為4.05‰,雷河橋為3.75‰。河流在雷河橋段,多年平均流量6.59平方米/秒,年徑流總量2.08億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1319.6立方米/秒,上游水庫削減后,實際洪峰流量1219.3立方米/秒。
臨溪河素未疏浚,古今只具灌溉之利。而河流病害則酷似蒲江河,不僅沿流路主河道不穩定,多岔道、河灣、砂灘;且沿流固定或非固定之河堰多達45道,導致河床日益淤積,比降減小,排洪不暢。1978年以來,按照水電部成都勘測設計院關於蒲江河、臨溪河規劃意見之防洪標準,已重點整治14處,長3.49公里(其中,左岸5處,長0.8公里)。
高稼(1171~1235),字南叔,號縮齋,南宋抗蒙殉國官員,謚號“忠”,《宋史》有傳。
高定子(1177~1247),字瞻叔,官至端明殿學士兼參知政事,卒贈少保,《宋史》有傳。
高斯得(1200~1276),字不妄,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宋史》有傳。
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魏了翁乃唐代名臣魏徵之後,一生仕途沉浮,官至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簽書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大學士、通奉大夫致仕。
李家鈺(1892-1944年)字其相,四川蒲江人,抗戰名將。1915年四川陸軍軍官學堂畢業。
時間 | 獎項 |
2020年6月30日 | 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
2020年05月25日 | 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排名第12位 |
2020年4月1日 | 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 |
2019年11月 | “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
2020年6月,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