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潭

薛潭

薛潭傳說中的人物,戰國秦國著名樂師,相傳是樂律大家秦青的徒弟。

個人


薛潭在應招入宮為秦景公歌樂途中墜馬身亡而死,秦景公得知“一代名嗓”墜馬身亡大為哀嘆,遂下令厚葬

人物生平


兩千多年前的一天,郊外通衢大道,一個風塵僕僕的青年疾步而來。他名叫薛潭,從小熱愛唱歌,正前往當時著名歌唱家——秦青的居所去拜師學藝。
秦青一代宗師,為薛潭熱心所動,破例收其為徒。薛潭大喜。從此潛心學藝,苦練歌技。數年後,自認已得老師真傳,不禁躊躇滿志。遂向老師辭別。秦青默然。良久,應允薛潭歸去。臨走那天,秦青在城郊路旁擺酒為薛潭餞行。酒過數杯,豪情溢懷。秦青手打著拍子唱起悲壯的歌。高吭嘹亮的歌聲,令樹木為之振動,行云為之停步。一曲歌罷,餘音繚繞,經久不絕。天地間似已無物,惟有這天籟之音。被老師歌聲震懾的薛潭,呆木張嘴,昏昏然不知身在何處。良久,才從老師的歌聲中醒悟過來。他撲地便拜,長跪不起,聲淚俱下地懇求老師寬恕。他指天發誓,願終身追隨老師,再不言歸。當然,薛潭後來也成就為頗有造詣的歌唱家。
這是《列子。湯問》里的一則故事。它至少告訴我們這樣兩點:其一藝海無涯,猶如茫茫大海,無邊無際。其二學無止境,求索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畢生的全部。古話說得好:謙收益,滿招損。薛潭學藝未精,卻自以為學業已成,已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然而老師臨別一曲高歌,使他幡然醒悟。真箇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還差得很遠。於是重新拜倒在老師腳下,勤學苦練,發奮圖強,終於成就了自己一生的追求。

《薛譚學謳》


古語云:“知錯能改,善莫大嫣!”就是讚揚這種品質的!
《薛譚學謳》的故事,說的是戰國時薛譚向秦青學唱歌,還未學完秦青的歌唱技藝,就認為差不多了,向秦青告辭。秦青並沒有挽留他,還在城外大道邊以酒食設宴餞行。席間,秦青打著拍子動聽地歌唱,悠揚的歌聲震動了林里的樹木,音響止住了飄蕩的白雲。薛譚越聽越覺得慚愧,立刻向秦青道歉,請求回去繼續學習,終身不敢言歸。
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恆、不能驕傲自滿、半途而廢。這裡也給我們以啟示:一方面可以說恰當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當反過來用它來指導學生實際時,就應具體化、形象化,教師的引導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針對往往容易產生自滿的同學,這樣的導嚮往往能使其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使其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讓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發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為“四有人才”,進而激勵他們銳意進取的可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