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國際電影節

開羅國際電影節

開羅國徠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創建於1976年,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它規定參賽片必須不帶政治色彩,不得在 其它電影節上放映過.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紀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電影節曾於2011和2013年停辦兩屆。

基本概況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創建於1976年,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它規定參賽片必須不帶政治色彩,不得在 其它電影節上放映過.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紀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1991年,開羅電影節成功申請成為有競賽環節的電影節,並逐年頒獎。1998年,海珊·法姆希接替以故的薩德·瓦巴成為電影節主席至今。

獎項宗旨


中國女演員張靜初應邀出任評委
中國女演員張靜初應邀出任評委
開羅國際電影節,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政府、電影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該電影節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
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
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后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妃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
后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對外影響


中國代表團在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開幕式
1976年8月16日至23日,埃及電影家與評論家協會在首都開羅舉辦國際電影節。之後,每年9月至12月之間舉行一次,為期七天至十天。電影節規模逐年擴大,每年有三十多個國家參加,放映一百多部影片。成為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辦單位宣稱:這個綜合性國際電影節的宗旨是促進世界電影事業的發展,增強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電影節章程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加。影片拷貝必須列印英文、法文、或阿拉伯文字幕。在其他國際電影節上放映過的影片不得參加比賽,但可會外映出。主要獎項有大獎、二等獎、特別獎。

合作結盟


2001年6月12日下午,上海國際電影節與開羅國際電影節在影城舉行了合作簽字儀式。世界11個A級國際電影節主辦地中,只有中國和埃及是發展中國家。同時,埃及和中國都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也正是因為這共同的古老文明將兩國的電影藝術結合在了一起,自1993年起,上海國際電影節和開羅國際電影節之間的交流就從未間斷過。此次“結盟”后,兩大電影節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將在三個方面進行合作。
首先是經驗的交流。開羅電影節和上海電影節,可以說一個是青年,一個是兒童。上海電影節可以及時引進開羅的先進經驗。其次是電影的交流。對中國電影人來講,開羅電影節並不陌生,此前中國有許多影片參加過開羅電影節且得過獎,但埃及影片在中國卻很少放映。通過合作,可以挑選更多更好的埃及影片到中國,也可以把更多的優秀作品介紹到埃及去,讓兩國觀眾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認識對方國家的文化和藝術。第三是人才交流。埃及與中國都有許多優秀的電影人才,通過合作,可以有更多導演、演員去埃及發展。同樣埃及的優秀人才也可以來中國拍攝影片,把埃及的文明歷史和文化帶到中國。
第二屆選送影片芙蓉鎮
第二屆選送影片芙蓉鎮
中國從第二屆開始向開羅選送影片,有《南征北戰》、 《閃閃紅星》、 《二泉映月》、 《三個和尚》、 《珍珍的髮屋》、 《老井》、 《芙蓉鎮》等。在第16屆上,上海電影製片廠最年輕的導演胡雪揚執導的《留守女士》獲大獎-金字塔金像獎,影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修晶雙獲金字塔銀像獎。
新動態
埃及當地時間2008年11月18號下午,第3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在開羅歌劇院拉開序幕。在為期11天的電影節里,共有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的將近150部影片上映,其中40多部影片將參加電影節的評選活動。
開羅國際電影節始於1976年。中國曾是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的主賓國。埃及文化部長鬍斯尼和本屆電影節主賓國西班牙文化大臣莫利納共同主持了開幕典禮。胡斯尼介紹了本屆電影節的特點,主辦方增添了“非洲之窗”單元,將展映5個非洲國家的6部電影。
同時,為了慶祝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60周年,電影節將展映人權題材的電影。

獎項設置


修晶雙獲金字塔銀像獎
修晶雙獲金字塔銀像獎
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后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
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妃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後來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獲獎名單


第一至十五屆
1976年8月16日,埃及電影作家評論聯合會主辦了第一界開羅國際電影節。到了1984年,為了擴大電影節的影響,政府文化部、聯合會成員與演藝人聯盟共同成立了委員會來主辦開羅電影節。1985年,埃及文化部指定著名作家薩德.瓦巴為負責人管理電影節,電影節從此成為一個獨立的組織。1986年,開羅國際電影節成為國際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到了1990年,它更被評為按界三大非競賽電影節的第二位,僅次於倫敦國際電影節,高於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第16屆(1992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留守女士》(中)
合影
合影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Violets Are Blue》(埃)
最佳導演:邁克爾·艾普特《雷霆之心》(美)
最佳徠男主角:Olep Lemmeke《The Naked Trees》(丹)
最佳女主角:修晶雙《留守女士》(中)
特別獎:喬·拜爾《Wild Fire》(德)

第17屆(1993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Curfew》(巴勒斯坦/荷)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You Are My Only One》(俄)
最佳導演:納比勒·馬利赫《The Extra》(Syria)
最佳男主角:Andrzei Seweyen《Amok》(法)
最佳女主角:Marina Nedova《You Are My Only One》(俄)

第18屆(1994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Le Colonel Chabert》(法)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A Hot Night》(埃)
最佳導演:伊夫·安傑洛《Le Colonel Chabert》(法)
最佳男主角:Nour El Sherif 《A Hot Night》(埃)
最佳女主角:Laila Elwi 《More Love,Less Violence》(埃)

第19屆(1995年)

中國代表團在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開幕式
中國代表團在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開幕式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Trafic Light》(埃)
最佳導演:Sergi Masloboischikov 《Citizen X》
最佳男主角:Stephen Rea Josephine,the singer and the mice people》(Ukrania)
最佳女主角:諾拉·阿諾爾《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最佳劇本:Chris Geromio 《Citizen X 》

第20屆(1996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Raafat El-Mihi 《Girl Called Apple,A》(埃)

第21屆(1997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J.J. Bigas Luna《La Femme de chamber du Titanic》(法/意/西)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Fakher Eddien Negieda《Harmonica》(埃)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Nabil Ayouch 《Maktoub》(摩洛哥)
最佳導演:J.J. Bigas Luna 《La Femme De Chamber du Titanic 》
最佳男主角:Dabor Janjic 《Outsider 》
最佳女主角:Reem At-Turki 《Ceremonial Wedding Dress 》
Naguib Mahfouz獎:Nabil Ayouch 《Mektoub 》
特別獎:Jean-Louis Benoet(編劇)《La Femme De Chamber du Titanic 》
特別獎:Slawomir Krynski(藝術創造)《Ksiega wielkich zyczen 》

第22屆(1998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Santosh Sivan 《The Terrorist(Malli)》(印)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葉大鷹《紅色戀人》(中)
最佳導演:桑托什·斯萬《The Terrorist》(印)
最佳男主角:Paschalis Tsarouchas 《Vassiliki》(希)
最佳女主角:梅婷《紅色戀人》(中)
最佳劇本:Kianoosh Ayari《To be or not to be》(伊)
最佳藝術貢獻:Ayesha Dharkar《The Terrorist》(印)
Naguib Mahfouz獎:Asmaa El-Bakry 《Concert in the Street of Happiness》(埃)
最佳阿拉伯電影:《A land for the stranger》(Syria)
最佳阿拉伯電影:《The disappearance of Gaafar El-Masry》(埃)

第23屆(1999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Bernard Stora 《Un Der 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Dawoud Abdel-Sayed 《Ard al-Khof(Land of Fear)》(埃及)
最佳編劇:Bernard Stora 《Un Der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最佳編劇:Ard al-Khof(埃及)
最佳導演:馬丁·蘇力克《Pictures from the Visit 》(捷克)
最佳男演員:Mahmoud Abdel-Aziz 《Pleasure Market(Souq al mot aa)》(埃及)
最佳女演員:Pega Hahangariani《The Girl in Sneakers(Dokhtari ba kafsh-haye-katani)》(伊朗)
最佳阿拉伯影片:Dawoud Abdel-Sayed《Ard al-Khof》(埃及)
最佳藝術貢獻獎:Colm Villa《Sunset Heights》(愛爾蘭)
Naguib Mahfouz獎(首映電影):Emilie Deleuze《New Skin(Peau neuve)》(法)

第24屆(2000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馮小剛《一聲嘆息》(中)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Khaled Youssef《暴風雨》Assifa,Al(埃及)
最佳導演:Rock Stéphanik《Stand-by》(法)
最佳男主角:張國立《一聲嘆息》(中)
最佳女主角:徐帆《一聲嘆息》(中)
最佳女主角:Dominique Blanc 《Stand-by》(法)
最佳編劇:馮小剛《一聲嘆息》(中)
評委會獎:Song Jiangbo 《Happy Funeral Director》(韓)
最佳藝術貢獻獎:Dimitry Svetozarov 《十四種彩虹的顏色》(《 Fourteen Rainbow Colors》)(俄)
特別提及:Ragner Bragason(藝術貢獻)《大失敗》(冰島)
特別提及:吳旭(表演)《一聲嘆息》(中)
最佳阿拉伯影片:Khaled Youssef《暴風雨》(埃及)

第25屆(2001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 :Lieven Debrauwer《Pauline & Paulette》(比/法/荷)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西內沙·德拉金 《每天上帝都會親吻我們的嘴唇》(羅)
最佳導演:西內沙·德拉金《每天上帝都會親吻我們的嘴唇》(羅)
最佳男主角:保羅·弗里曼 (I) 《Morlang》 (荷)
《留守女士》
《留守女士》
最佳女主角:妮奇·卡里米《面紗之後》(伊)
最佳編劇:Cameron Crowe《幾近成名》(美)
最佳藝術貢獻獎:Tahmineh Milani《Nimeh-ye penhan》(伊)
評委會獎:Tjebbo Penning《Morlang》 (荷)
最佳阿拉伯影片:Inas Al Degheidy 《Mothakerat morahkah》(埃)

第26屆(2002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最後的布魯斯》(匈)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漢丹·伊派克基《Hejar》(土)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拉西德·瑪什哈拉維《通往耶路撒冷的門票》(荷)
最佳導演:穆里納爾·森《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男主角:阿邁德·扎基《部長閣下》(埃)
最佳女主角:南蒂塔·達斯《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女主角:卡塔雲·利亞西《最後的晚餐》(伊朗)
最佳編劇:漢丹·伊派克基《Hejar》(土)

第27屆(2003年)

第二十二屆金字塔銀獎《紅色戀人》
第二十二屆金字塔銀獎《紅色戀人》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Nikos Grammatikos《The King》 (希)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Hanna Elias 《The Olive Harvest》(巴)
最佳導演:梁山《父親》(中國)
最佳男主角:宋國鋒《父親》(中國)
最佳女主角:林昧《Filles Uniques》(中國)
最佳女主角:SylvieTestud
最佳編劇:Tahmineh Milanie 《The Fifth Reaction 》(伊朗)
最佳藝術貢獻獎:Tamas Sas 《Down by Love 》 (匈)
第一瞬間電影:Sekar Ayu Asmara 《The Stringless Violi》(印尼)
最佳阿拉伯電影:Hanna Elias 《The Olive Harvest》(巴)
阿拉伯電影特別提及:《Women’s Love》(埃)

第28屆(2004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Luciano Odorisio 《Guardians of the Clouds 》(義大利)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斯坦尼斯拉夫·戈沃魯辛 《少女維拉》(俄羅斯)
最佳導演:Hector《Olivera Ay Juancito》(阿根廷)
最佳男主角:Sophocles Peppas 《Dust》(希臘)、艾德里安·布洛迪《神秘村》 (美國)
最佳女主角:Eszter Bagameri《Guarded Secrets》(匈牙利)、內莉·卡里姆《My Soul Mate》 (埃及)
最佳編劇:Jillali Ferhati《Memory in Detention》(摩洛哥)
最佳編劇馮小剛
最佳編劇馮小剛
最佳藝術貢獻獎:Mahesh Dattani《Morning Raga》(印度)
第一瞬間電影:Safy Nebbou《The Giraffe’s Neck》(法/比)
最佳阿拉伯電影:Inas El Degheidy《Looking for Freedom》(埃及)
特別提及:江思瑩《想飛的女孩》(中國)
特別提及:Mohammad Ali Sajjadi 《The Crime》 (伊朗)

第29屆(2005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克勞斯·哈洛《戰場上的小人球》(芬蘭)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庫吉提姆·加什科《魔法眼睛》 (阿爾巴尼亞)
最佳導演:克勞斯·哈洛《戰場上的小人球》(芬蘭)
最佳男主角:Bujar Lako 《MAGIC EYE》 (阿爾巴尼亞)
最佳女主角:瑪麗婭·倫德奎斯《戰場上的小人球 》(芬蘭)
最佳編劇:Vath Koreshi & KUJTIM CASHKU 《魔法眼睛》 (阿爾巴尼亞)
國際影評人獎:《魔法眼睛》
最佳電影處女作獎:薩米爾·納斯爾《懷疑的種子》(德國)
最佳阿拉伯電影:艾哈邁德·阿卜杜利《在老薩那新的一天 》(葉門)
最佳藝術貢獻獎:薩米爾·納斯里 《SEEDS OF DOUBT》(德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塞德里克·克拉皮斯《俄羅斯玩偶》(法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FOTINI SISKOPOULOU 《SHELL》(希臘)
最佳藝術貢獻獎:雷薩·米爾卡里米《咫尺天涯》(伊朗)

第30屆(2006年)

最佳影片獎“金金字塔獎”:章家瑞《芳香之旅》
評委會特別獎“銀金字塔獎”:《桑卡拉》(斯里蘭卡)
最佳編劇獎:尤迪特·埃萊克《一周第八天》(匈牙利)
最佳導演獎:克斯羅·馬素米《遙遠的地方》(伊朗)
最佳男演員獎:尼古拉斯·馬特奧(阿根廷)
最佳女演員獎:張靜初《芳香之旅》
特別表演獎:范偉《芳香之旅》
國際影評人獎:阿里亞加·霍爾丹《最後的凝視》(墨西哥)
最佳藝術貢獻獎:維沙爾·巴拉德瓦傑(印度導演)
數碼電影故事片國際競賽單元的金獎:《同在月下》(義大利)
數碼電影故事片國際競賽單元的銀獎:《一切》(英國)
最佳阿拉伯影片獎:《巴拉卡特!》(阿爾及利亞/法國)、《剪貼》(埃及)

第31屆(2007年)

最佳影片獎金金字塔獎:弗洛朗·埃米利奧·西里《親密的敵人》
評委會特別獎銀金字塔獎:《以真主的名義》(巴基斯坦)
最佳劇本獎:《踢打》(荷蘭)
最佳導演獎:弗洛朗·埃米利奧·西里《親密的敵人》
最佳男主角獎:阿爾貝特·杜蓬特爾《親密的敵人》
最佳女演員獎:瑪麗娜·馬格羅·索托《歌劇》、塔蒂揚娜·盧塔伊娃《全面》
最佳阿拉伯影片獎:《等待帕索里尼》(摩洛哥)

第32屆(2008年)

最佳影片金金字塔獎:丘斯·古鐵雷斯《回到漢薩拉》(西班牙)
評委會特別獎銀金字塔獎:《掙脫》(比利時)
最佳導演獎:佩妮萊·菲舍爾·克里斯滕《舞者》(丹麥)
最佳男演員獎:胡安·迭戈·博托《格雷科傳》(希臘)
最佳女演員獎:尤蘭德·莫羅(法國)
國際影評人獎:丘斯·古鐵雷斯《回到漢薩拉》(西班牙)
最佳數字影片:《點》(土耳其)
最佳阿拉伯影片:《假面舞會》(阿爾及利亞)

第33屆(2009年)

最佳影片獎“金金字塔獎”:克勞斯·哈洛《給雅各布爸爸的信》(芬蘭)
評委會特別獎“銀金字塔獎”:莫娜·阿沙什《刺蝟的優雅》(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蘇布拉特·杜塔(印度)、法特希·阿卜杜勒·瓦哈卜(埃及)
最佳女演員獎:卡羅利娜·皮耶霍塔《新郎二選一》(波蘭)

第35屆(2012年)

張藝謀獲終身成就獎
張藝謀獲終身成就獎
金金字塔獎:安娜·諾維翁《約會基律納》(法國)
銀金字塔獎:朱利亞諾·蒙塔爾多(義大利)
最佳男主角:薩阿德·法拉吉(科威特)
最佳女主角:阿迪拉(法國)
終身成就獎:張藝謀(中國)
人權競賽單元的特別提名獎:張揚《飛越老人院》(中國)

第36屆(2014年)

最佳影片“金金字塔獎”:尼馬·賈瓦德《墨爾本》(伊朗)
最佳導演獎:瑪格麗塔·曼達《永遠》(希臘)
最佳編劇獎:阿萊·阿布魯《男孩和世界》(巴西)
最佳男主角獎:哈立德·阿布·納賈(埃及)
最佳女主角獎:阿黛勒·埃內爾(法國)
納吉布-馬赫福茲終身成就獎”:德國著名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摩洛哥知名製片人努爾艾丁·薩義勒(Noureddine sail)和蜚聲埃及影壇、曾在周恩來訪埃期間獲得接見的女演員娜蒂亞·露特菲(Nadia lutfi)。

第37屆(2015年)

最佳影片“金金字塔獎”:喬納斯·卡皮納諾《地中海》(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銀金字塔獎”:達格·卡利《純潔的山》(冰島)
最佳女演員獎:路易絲·布古安《我是軍人》(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庫道斯·塞恩《地中海》(義大利)

第38屆(2016年)

金字塔大獎:《迷摩薩Mimosas》(西班牙、摩洛哥、法國和卡達)
傑出藝術成就獎:賈樟柯

第40屆(2018年)

國際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字塔獎:《地牢回憶》導演:阿爾瓦羅·布萊什納(烏拉圭/西班牙/阿根廷)
最佳導演:普蒂邦·阿朗潘《蝠鱝》(中國/泰國/法國)、謝爾蓋·洛茲尼察《頓巴斯》(烏克蘭/德國/法國)
最佳男演員:沙里夫·戴索奇《非凡之夜》(埃及)
最佳女演員:索菲婭·紹莫希《一天》(匈牙利)
最佳劇本:瑪麗亞·凱米拉·阿里亞斯、雅克·圖萊蒙德·維達爾《候鳥》(哥倫比亞/丹麥/墨西哥)
最佳處女作:傑米·瓊斯《服從》(英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Ash Mayfair《落紅》(越南)
UNFPA獎:艾哈邁德·法齊·薩利赫《有毒玫瑰》(埃及)
“明日電影”短片競賽:
最佳短片:《兄弟》(加拿大/突尼西亞/瑞典)
評委會特別獎:《她》(科索沃/法國)
特別提名:《漁人回憶》(哥倫比亞)
特別提名:《黑巧克力》(埃及0
國際影評人周:
最佳影片:米爾科·拉扎羅夫《阿加》(保加利亞/德國/法國)
最佳藝術貢獻:加桑·哈拉瓦尼《被抹去的,無形的升華》(黎巴嫩)
“地平線”單元-阿拉伯電影:
最佳影片:馬哈茂德·本·馬哈茂德《Fatwa》(突尼西亞)
評委會特別獎:艾哈邁德·法齊·薩利赫《有毒玫瑰》(埃及)
費比西獎:《地牢回憶》導演:阿爾瓦羅·布萊什納(烏拉圭/西班牙/阿根廷)

中國獲獎


張藝謀獲終身成就獎
張藝謀獲終身成就獎
1992年:第16屆最佳影片(胡雪楊)、最佳女主角(修晶雙)《留守女士》
1998年:第22屆評委會大獎(葉大鷹)、最佳女主角(梅婷)《紅色戀人》
2000年:第24屆最佳影片(馮小剛)、最佳編劇(馮小剛、王朔)、最佳男主角(張國立)、最佳女主角(徐帆)、表演鼓勵獎:吳旭
2003年:第27屆最佳導演(梁山)、最佳男演員(宋國鋒)《父親》
2006年:第30屆最佳影片(章家瑞)、最佳女演員(張靜初)、特別表演獎(范偉)《芳香之旅》
2008年:第32屆特別攝影獎《這兒是香格里拉》
2012年:第35屆終身成就獎(張藝謀)
2016年:第38屆傑出成就獎(賈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