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義鄉

普義鄉

普義鄉位於寧洱縣東部,距離縣城公路里程達55公里,東面隔把邊江與墨江縣相望,北面與磨黑鎮相連,南接黎明鄉,西接勐先鄉,東西最大橫距20.7公里,南北最大跨距25.8公里,轄區面積402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轄鄉。民國初為寧洱縣第四區,1940年,廢區建制並擴大鄉鎮,將小曼令更為義勇村,並將普治與義勇村各取頭一字得名普義鄉。1940年更名為普義鄉,轄8個保。1949年民主建政時劃出黎明區,為普義區,轄滿磨街、老木寨、普治、阿去河、曼芽5個鄉。1949年12月設立普義區,1958年3月將普勝鄉江東部份的阿去河等9個自然村划雪墨江縣,6月撤區,同年11月改稱普義公社。1961年改區,1969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區,為普義區公所,1988年為普義鄉。

政治


2008年普義鄉共有1個黨委,18個黨支部,黨員49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357人;女性黨員75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64人,高中(中專)65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61人。
全鄉設團委1個,團支部12個,團員309人,其中女性團員113人。

經濟


普義鄉
普義鄉
2008年全鄉工農業生產總值319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120.88萬元,其中種植業631.38萬元,佔總收入56.33%(其中經濟作物收入219.25萬元,佔總收入的19.56%);畜牧業252.32萬元,佔總收入的22.51%(其中出欄肉豬3977頭,出欄肉牛81頭);漁業9.29萬元;佔總收入的0.83%,林業24.02萬元,佔總收入的2.14%,第二、三產業收入50.29萬元,佔總收入的4.49%,農民外出務工收入81.39萬元,佔總收入的7.26%,其它收入72.19萬元,佔總收入6.44%。糧食總產量479.61萬公斤,人均有糧285公斤。

教育


普義鄉有鄉級中學1所、小學1所,村級小學7所,校舍建築面積41849平方米,擁有教師131人,在校學生1338人,其中小學生人數869人,中學生人數469。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8個、圖書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特色產業


農業

煙地
煙地
2006年完成水稻種植面積7913畝,推廣種植玉米面積10136畝,完成小春作物 播 種面積4049畝,總產量276噸。二、畜牧業:2006年,全鄉肉類總產量510噸,畜牧業總產值達169萬元。

咖啡產業

2006年全鄉共有咖啡園地2萬餘畝,已投產1.6萬餘畝,大小咖啡場20餘個,咖啡鮮果產量5600噸,咖啡干豆1200萬噸,咖啡米890餘噸,產值1100萬餘元。

茶產業

2006年全鄉共有茶葉種植面積3000餘畝,可採摘面積1577畝,產量95噸。

烤煙產業

2006年全鄉共有4個村32個村民小組166戶種植烤煙854畝,共交售煙葉1970擔,實現總產值93萬餘元。

電力產業

2006年7月崖羊山水電站正式發電,2007年3月,石門砍電站開工建設,電站的開發建設盤活了我鄉潛在的水利資源,帶動了項目區附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的發展。

自然資源


普義鄉
普義鄉
全鄉有耕地23880畝(其中水田8040畝,旱地15840畝),人均耕地2.28畝;有林地面積240136畝,荒山荒地面積169662畝,其中國有林地10183公頃,集體林地17465公頃,全鄉森林覆蓋率為77.6%。水面面積5963畝。
普義鄉地處哀牢山余脈,溝壑縱橫,全鄉山高谷深,山樑縱橫,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為東部 曼芽大山2247.6米,最低海拔為南部臭水河與把邊江交匯處585.3米。海拔落差達1662.3米,因把邊江等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了"一山有四季,隔山不同天"的獨特的氣候環境,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適合多種作物生長,作為農業大鄉,具有廣闊的農作物發展前景,適宜在沿江帶種植咖啡、橡膠、香蕉、菠蘿、甘蔗等經濟作物,在端金、干塘、普義、普治村適宜發展烤煙、茶葉等產業。

人文


哈尼族為普義鄉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哈尼族能歌善舞。三弦、二胡、蘆笙、嗩吶、吹葉子等是哈尼族喜愛的既簡便又動聽的民間器樂。哭調、對歌、跳笙等中哈尼族的民歌民曲。過去,哈尼族服飾多為自紡、自織、自染、自縫,有部分至今保留有民間刺繡手藝,哈尼婦女的頭巾、腰帶、衣裙、布鞋等上面的精緻的民族圖案和花紋就是他們的創作。境內哈尼族山寨普遍信仰“竜”,“竜”為哈尼民族原始、傳統、具有神秘色彩和未知力量的山神,山寨逢年過節或寨中遇有大事故,村民便去祭拜。哈尼族主要節日為“二月節”和“火把節”。
彝族為普義鄉主體民族之一,彝族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喜歡唱山歌和大板腔,流行的舞蹈有跳笙、三跺腳、拖慢步、龍擺尾等。常用的樂器有月琴、三弦、蘆笙、笛子、嗩吶、口弦等,邊奏邊唱邊跳。彝族喜歡用自織自染的土布縫製衣服。彝族的節日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最為隆重。
漢族是普義鄉多民族之一,注重禮節,尊長愛幼是漢族人民的優良傳統。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為重要節日。

基礎設施


普義鄉
普義鄉
2006年,普義鄉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共投資76萬餘元,完成各類大小水利建設16件,修復水毀堤防25處,護岸10處,修建水渠47公里,完成土石方量14萬立方米,新增灌溉面95畝,改善灌溉面積150畝,改造中低產田140畝。其中投資150萬元,解決了321戶農戶3500人畜飲水等水利工程。
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各村、組掀起修路熱潮,共投資26萬餘元,修復鄉村、村組公路108公里,投資23萬元,初步完成了普勝橋的建設,鄉內公路通車里程達190餘公里;完成了端金、干塘通訊機站建設,進一步提高行動電話、無線電市語和各村的通訊質量;完成6個村16個村民小組113戶的電視網“村村通”工程,全鄉電視覆蓋率達94%。
能源建設步伐加快。2006年,投資80餘萬元,完成6個村民小組的電網改造;年內完成沼氣建設252口,全鄉累計完成沼氣1232口,佔全鄉農戶總數的57%。節約能源、使用潔凈能源、保護環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人口醫療


全鄉轄普義、普治、田頭寨、普勝、端金、干塘、三丘田、曼芽8個行政村107個村民小組,人口總數
普義鄉
普義鄉
10471人,農戶2813戶。居住著哈尼族、彝族、漢族等10個民族,全鄉有鄉級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5個。鄉村衛生所的建立,為普義鄉群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室醫治,大病進鄉衛生院治療,基本形成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扶貧開發


普義鄉
普義鄉
普義鄉2007年度實施了普治村委會閃片房、老木寨自然村、普義鄉村委會衛寨自然村兩個扶貧開發項目。普治村委會老木寨、閃片房自然村有67戶農戶,441人,通過扶貧開發項目的實施,解決了67戶441人,20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問題。項目實施使52戶農戶用上了沼氣,改變了農戶過去的生活環境,使環境衛生得到很大改善。通過項目的實施使52戶農戶每戶有2—5畝的經濟作物(茶葉、核桃)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以上項目共投資35萬元(其中上級扶貧開發資金15萬元,農戶投資投勞20萬元)
普義村委會衛寨自然村有24戶農戶,96人,通過扶貧開發項目的實施,解決了該自然村24戶農戶96人,13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通過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及一地三改,改變了村內的衛生環境,使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項目的實施使村內每戶有2—4畝的茶園,為今後改善經濟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目總投資40萬元(其中上級扶貧開發資金投資20萬元,農戶投資投勞20萬元)。

社會保障


普義鄉
普義鄉
普義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政工作,認真貫徹執行民政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鄉政府下設民政辦,現有在職職工1 人。主要工作職責:
負責本鄉軍屬和復退軍人優待工作,收交義務兵家屬優待統籌金。按規定兌現給家屬,全鄉現有領取定期定量補助金復退定人80人。
負責全鄉救災救濟、查災核災和上報工作,農村特困戶救濟工作。全鄉現有領取農村低保金人員560人。
按照國務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的有關規定,做好全鄉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工作,全鄉現有領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員215人。
全鄉現有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1947人,其中男942人,女1005人,領取農村低保金的孤兒4人,有殘疾人260餘人,五保老人77人,其中分散供養65人,集中在院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