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鄉

雲南省寧洱縣黎明鄉

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轄鄉,全鄉轄6個村民委員會,74個自然村、93個村民小組。是勐先農民起義軍首領羅有禎(1910~1934)、羅承美的故鄉。

黎明鄉位於雲南寧洱(原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城東南部,東北沿把邊江與墨江縣分界,東南和南部沿勐野江與江城縣山水相連,西北和北部與勐先鄉、普義鄉接壤,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00公里。

2011年底總人口11839人,其中農業人口2505戶10886人,佔總人口的91.8%;少數民族人口佔全鄉總人口的58%。境內居住著漢、哈尼、彝、傣等16種民族。

2016年11月,全鄉總人口11892人。

有土地總面積467.1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0%。屬熱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最高海拔2293.2米,最低海拔551.7米,為全縣最低點。

黎明鄉產業以農業、種養殖業為主。特色種植業有“小雀辣”、“小紅米”“小苦瓜”種植。

2016年,黎明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12819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8213元。

沿革


1949年12月建立黎明區。
1951年11月改行政村為鄉后,黎明區轄汪街、團山、岔河、仙人、興樂、窯房6個鄉。
1958年11月改黎明區為黎明區人民公社。
1983年撤消人民公社,改為黎明區公所。
1988年黎明區公所改為黎明鄉。

行政區劃


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轄鄉,至2016年11月,全鄉轄汪街村、仙人村、團山村、岔河村、興樂村、窯房村6個村民委員會,74個自然村、93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汪街村。

地理環境


黎明鄉位於雲南寧洱(原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城東南部,東北沿把邊江與墨江縣分界,東南和南部沿勐野江與江城縣山水相連,西北和北部與勐先鄉、普義鄉接壤,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00公里。屬熱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最高海拔2293.2米,最低海拔551.7米,為全縣最低點。黎明鄉地處東經101°15′28″-101°37′,北偉22°40′15″—22°54′31″之間,跨經度21′28″,緯度14′16″。
轄區內五條河流四季流淌,兩條江水順境而過。
黎明鄉小粒咖啡
黎明鄉小粒咖啡

自然資源


全鄉有土地總面積467.1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0%。
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熊、豹、野豬、麂子、穿山甲等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繁衍生息的聚居地;是咖啡、茶葉、紫膠、優質稻、南葯、橡膠、蘑菇等多種生物資源的主產地;也是全縣乃至全市發展大牲畜養殖潛力最大的山區鄉之一,有天然草場10萬畝,主要草場類型有山地草叢類草場、灌木林草叢類草場、疏林草叢類草場、林間草叢類草場和其它草叢類草場五種類型。

人口民族


境內居住著漢、哈尼、彝、傣等16種民族,總人口11293人,其中農業人口2344戶10675人,佔總人口的94.5%;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全鄉總人口的58%,以哈尼族、彝族為主體。
2011年底總人口11839人,其中農業人口2505戶10886人,佔總人口的91.8%;少數民族人口佔全鄉總人口的58%。
2013年10月,全鄉總人口11824人。
2016年11月,全鄉總人口11892人。

農村經濟


2014年時黎明鄉種植的小雀辣
2014年時黎明鄉種植的小雀辣
黎明鄉產業以農業、種養殖業為主,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特色種植業有“小雀辣”、“小紅米”“小苦瓜”種植。
1998年底,建成全鄉萬畝咖啡基地,種植面積達12600畝。
2006年,全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2786萬元,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1025萬元,完成糧食總產量609.5萬公斤;完成大牲畜存欄9190頭,生豬存欄14050頭,完成肉類總產量546噸,完成畜牧業總產值875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5.3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961元;完成各類存款餘額1351萬元,貸款餘額達819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全鄉上下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以畜牧業、茶葉、咖啡、蠶桑、橡膠為代表的優勢產業逐步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全鄉累計開發種植經濟林果36220畝,其中咖啡12600畝(現有撫管面積7100畝),茶葉9000畝,橡膠13600畝,蠶桑420畝,其它600畝。
2007年4月,全鄉茶葉種植面積突破9000畝大關。
2010年,全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43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6元。
2014年時黎明鄉種植的小苦瓜
2014年時黎明鄉種植的小苦瓜
2011年,全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4892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 收入1582元。全鄉特色種植“小雀辣”1400餘畝,種植“小紅米”1600畝。
2011年,黎明鄉完成烤煙移栽1558畝。
至2012年11月,黎明鄉有橡膠30000餘畝,已有部分橡膠開始開割投產。
2012年,黎明鄉完成烤煙移栽2042畝,新建卧式烤房25座。
2013年,全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9112萬元,比上年增265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5738元,比上年增112元,全鄉烤煙種植面積2085畝,野生小苦瓜示範種植取得成功。
至2014年11月,“小雀辣”、“小紅米”、“小苦瓜”三小特色農業已成為黎明鄉群眾三大增收亮點。
2014年,黎明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10025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6574元,全鄉烤煙種植面積2150畝;示範種植野生“小苦瓜”40畝。
2015年,黎明鄉“小刺竹”育苗取得成功,種植“小刺竹”500餘畝,長勢喜人,試種覆蓋全鄉6個村;推廣種植特色“小苦瓜”140畝;全鄉烤煙種植面積2000畝。
2015年黎明鄉小刺竹育苗成功
2015年黎明鄉小刺竹育苗成功
止2016年11月,種植咖啡 20313畝、茶葉9500畝、橡膠18933畝、
核桃9216畝、澳洲堅果8580畝,種植珍貴用材樹種1.65萬株,養殖大牲畜存欄9052頭、家禽存欄50250羽,培育推廣小雀辣1500畝、小紅米600畝、小苦瓜300畝、小刺竹500畝。
2016年,黎明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12819萬元,比2015年的10843萬元增長18.2%,實現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8213元,全鄉烤煙種植2000餘畝。
2015年黎明鄉推廣種植特色“小苦瓜”
2015年黎明鄉推廣種植特色“小苦瓜”
2017年,黎明鄉全鄉人均純收入達9445元,比2010年翻了一 番。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通過縣、鄉公路、“五小”水利工程、人畜飲水工程、電網輸電線路工程、有線電視網路工程、移動機站、小靈通機站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使全鄉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水利化工程度得到明顯提高。到目前為止,全鄉公路總里程達350公里。安裝程式控制電話310部,致富通1200部。於2003年開通有線電視網,全鄉電視覆蓋率達90%。
1979年11月,黎明鄉建成第一條公路—黎明公路。
1997年4月,黎明鄉首次安裝程式控制電話。
2001年3月,完成黎明鄉初級中學滑坡搬遷重建。
2001年9月,黎明鄉第一座手機信號接收機站建成,開通手機移動信號。
2001年12月,建成當時全縣最大的水電站—黎明電站。
2003年7月,黎明鄉集鎮有線電視網路建成。
至2007年10月,全鄉有79個村民小組解決了人畜飲水,修建窯房大溝、麻栗大溝等主要農田水利灌溉溝渠161條,基本保證了全鄉90%的農田灌溉用水;86個村民小組基本解決農戶用電;建成縣、鄉公路2條56公里,鄉村公路3條64公里,村組公路200餘公里,全鄉公路總里程350公里,92個村民小組通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組組通公路,並使鄉村公路和村組公路路面逐年得以改善;在全鄉境內開通了移動網、小靈通網,通信覆蓋全鄉各村,有程式控制電話286部,有“致富通”電話1286部。
2010年至2011年5月,黎明鄉實施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7個。其中:道路項目 4個、文化室設施項目2個、人行橋項目1個,共投入財政獎補資金30.8萬元,村民和社會籌資3.41萬元,投勞5264個,有7個自然村267戶1172人直接受益。
2011年5月底,黎明鄉老段寨村民小組10kv電力線路通電,至此全鄉93個村民小組全部通電。
2012年5月,黎明鄉51戶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全工程通過縣級驗收。
2012年7月,黎明鄉中心校滑坡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開工,計劃總投資831.06萬元。
2013年11月,黎明鄉在重點單位、重點部位、重點地段和人員密集地區安裝監控攝像頭32個。
2014年上半年,黎明鄉集鎮共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
黎明鄉集鎮有了現代化路燈。
2016年,黎明鄉實施扶貧易地搬遷198戶774人。
2016年2月16日,黎明鄉岔河延長線公路路面硬化工程發布施工招標公告,2016年03月09日開標,全長1.22公里,混凝土路面。
2016年3月,黎明鄉團山村大高埂組、馬甫山組路面硬化工程;岔河村老易寨組、下岔河組路面硬化工程發布施工招標公告,2016年4月開標。總長20.4公里,中標價1345.46萬元,計劃工期247天。
2016年 9月12日,黎明鄉岔河村丫口組、岔河村挖路河組、汪街村老普寨組、汪街村新寨山組、興樂村大山寨組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布施工招標公告,2016年10月11日開標。總長21.778公里,中標價1455.02萬元,計劃工期100天。
2016年9月22日,寧江公路(寧洱段)開工典禮在黎明舉行,全線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路線總長119.4公里。黎明段設計速度為30km/h,路基寬度7.5m。
2016年11月,黎明鄉汪街村集鎮街道改造升級工程開工。對集鎮主街道的下水管道、人行道、路燈、綠化帶、商鋪牆面清潔等配套公共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升級。
2016年11月,黎明鄉窯房村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開工,總投資540餘萬元,主管線長度為35千米,支管線長度為72千米,主要解決黎明鄉窯房村593戶2296人飲水安全問題。
2019年1月,全鄉共有鄉、村、組公路50條,通車里程309.6公里。

文化教育事業


科教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在上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 門的支持下,在鄉黨委、政府及全鄉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於2001年順利完成了鄉初級中學的搬遷重建,鄉中心小學和村完小校舍的改擴建,使全鄉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集中辦學的力度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成果得以進一步加大和鞏固。積極開展了各村組科技文化活動室的建設,已建成省級溫飽示範村3個。
2012年5月8日,寧洱縣首個“鄉村學校少年宮”在黎明鄉中心學校建成使用。首年總投資22萬元,以後連續4年每年5萬元經費。項目有舞蹈、民族樂器、書法、美術、籃球、乒乓球、吉他、二胡、棋類、鼓號隊、理化生實驗、電腦、科普基地、模型和手工製作14項。
2014年7月,全鄉有九年一貫制中心學校一所、村完全小學一所(窯房),村初級小學三所(興樂、仙人、團山),學校佔地總面積41891平方米,校舍面積建築面積8888平方米;有小學教學班34個,在校小學生656人(其中,學前班學生90人),初中教學班8個,在校初中學生336人;全鄉共有學生992人。有在職教職工113人(其中,小學78人,中學35人)。
2016年9月9日,黎明鄉召開慶祝第32個教師節表彰會,對2015—2016學年度“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等8名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學校活動
2014年1月,黎明鄉中心校舉行以“築夢青春,從校園起航”為主題的慶元 旦迎新年文藝晚會,有舞蹈、歌曲、配樂朗誦器和樂合奏等節目。
2016年10月至12月,黎明鄉中心學校開展校園讀書活動,內容為“讀書筆記”、學生“手抄報”、“班級文化建設”等評比活動,引導學生從“閱讀”到“悅讀”。並於12月29日進行“心悅行動”讀書演講比賽。

醫療衛生事業


2012年3月,寧洱縣“光明工程”篩查工作組到黎明鄉開展白內障患者 篩查工作,全鄉共有176名眼部患者參加了檢查,為48名符合手術條件的白內障患者提供了免費治療機會。
2013年10月,雲南省中醫院、寧洱縣中醫院組成的“服務百姓健康行動”醫療隊走進黎明鄉,開展義診活動。
• 2014年7月,全鄉共有7個醫療機構,其中鄉級衛生院1所,有職工17人,醫師5人,醫士3人;村衛生室6個,村醫12人,皆取得了中專學歷。有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
2016年9月19日至20日,黎明鄉衛生院醫護人員,冒雨到黎明鄉 岔河村和團山村2個行政村,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免費健康檢查。
2016年10月14日,黎明鄉衛生院開展“全球洗手日”活動,向就診患者、住院病人開展以“天天洗手,健康永久”為主題的宣傳。
止2016年,黎明鄉有中心衛生院一所,有村衛生室5所,共有醫護人員28名,其中村級醫護人員12名,每個村配備2名醫護人員,汪街村委會的納入中心衛生院管理,村級醫護人員主要負責簡單病情的處理和醫治。

文化體育事業


2008年黎明鄉“夕陽紅”文藝隊到敬鄉老院慰問演出
2008年黎明鄉“夕陽紅”文藝隊到敬鄉老院慰問演出
2004年,黎明鄉建成了集辦公室、圖書室、閱覽室、會議室、娛樂 室為一體的鄉宣傳文化中心,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
2004年8月,黎明鄉“夕陽紅”文藝隊成立,共有40餘人組成。
2008年11月6日,黎明鄉“夕陽紅”老年文藝隊在鄉黨委、政府的協助下到敬鄉老院慰問演出。
至2011年9月,黎明鄉已建成農家書屋6個,書屋裡有文學類、科技類、政策法律類、生活類等實用的圖書、刊物共計9000餘冊,
2011年12月12日,為期4天的黎明鄉第二屆民族民間文體運動會閉幕,活動內容有文藝演出、傳統射弩、丟包、籃球、拔河、迎面接力等比賽。
2012年9月,黎明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到窯房村舉辦為期兩天的廣場舞培訓班,並在仙人村沙壩、老程哈尼寨子舉行了“苦努節”歡慶儀式。
2012年11月9日,黎明鄉老年大學掛牌成立,縣老乾局為學校送來音箱、相機等價值10000餘元的文化活動用品。
2013年3月,黎明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在窯房村開展一期廣場舞免費培訓,在岔河村舉辦一場文藝聯歡晚會。
2013年3月26日,普洱市《為了思普人民的解放》拍攝組,到黎明鄉羅有禎、羅承美戰鬥過的團山村開會大田、殉難點岔河村巴依寨河和黎明鄉革命烈士紀念園進行實地拍攝,找尋當年革命先烈們的遺跡。
2013年10月,黎明鄉組織夕陽紅演出隊到鄉敬老院進行慰問演出。黎明鄉中心學校開展“紅領巾相約中國夢”詩歌朗誦比賽。
2013年11月,黎明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在岔河村舉辦廣場舞蹈免費培訓班,為群眾培訓廣場舞蹈兩個,參加培訓人數達60餘人。
2014年3月17日晚,黎明鄉汪街村委會在偏老組舉行“最美鄉村”系列活動之文藝晚會。
2015年黎明鄉首屆鄉村歌手大賽民歌對唱
2015年黎明鄉首屆鄉村歌手大賽民歌對唱
2015年1月28日,黎明鄉舉行以“展示風采。喜迎新年”為主題的首屆鄉村歌手大賽,共有16組選手參賽。
2015年5月,黎明鄉在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舉辦全鄉首屆民間跳笙調大賽,共有6個隊22人蔘賽。
2016年10月,,黎明鄉黨委政府牽頭,鄉文化中心具體負責,召集民間藝人,用通俗易懂的民間跳笙腔調的形式創作編製成了《黎明鄉扶貧攻堅“脫貧摘帽”40調》。
2016年12月22日,黎明鄉窯房村和興樂村聯合舉辦的“興樂、窯房村脫貧攻堅暨2017迎新春聯歡晚會”。
2015年黎明鄉首屆民間跳笙調大賽
2015年黎明鄉首屆民間跳笙調大賽
2017年4月8日,為期4天的黎明鄉第三屆民族民間文體運動會閉幕,來自各單位、各村和轄區企業 的10個代表隊共計200餘名運動員參加了籃球、陀螺、射弩、拔河、迎面接力、文藝節目等六個比賽項目。
2019年1月,黎明鄉文舉辦2019年元旦暨春節“文化惠民”文藝巡迴演出,到轄區內6個行政村進行文藝匯演。
2013年黎明鄉中心學校“紅領巾相約中國夢”詩歌朗誦比賽
2013年黎明鄉中心學校“紅領巾相約中國夢”詩歌朗誦比賽
黎明鄉第三屆民族民間文體運動會一角1
黎明鄉第三屆民族民間文體運動會一角1
黎明鄉第三屆民族民間文體運動會一角2
黎明鄉第三屆民族民間文體運動會一角2

社會保障事業


2012年9月底黎明鄉黨委政府到鄉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
2012年9月底黎明鄉黨委政府到鄉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
2012年5月,黎明鄉開展“全國助殘日”系列活動,對全鄉40名殘疾 人代表進行烤煙種植培訓;走訪慰問特困殘疾人6戶,發放慰問金。
2012年9月,黎明鄉黨委政府組織相關人員到鄉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為敬老院的16位五保戶人員和3位護理人員送去了慰問品和慰問金。
2012年10月23日,黎明鄉社會事務辦和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到鄉敬老院,為老人們進行測血壓及肺部和心臟聽診,送上慰問金。

精神文明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十星級文 明戶”評比和扶貧安居溫飽村項目的實現為重點,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道德觀念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依法治鄉,民主監督職能不斷加強,全鄉共有“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戶1360戶,其中:十星141戶,九星173戶,八星263戶,七星245戶,六星360戶,五星以下178戶。全鄉上下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逐步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009年3月26日,黎明鄉150餘名共青團員和10餘名婦女到革命烈士羅有幀、羅承美紀念園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並自覺地清掃烈士陵園。
2011年5月4日,黎明鄉團委組織機關團員青年及中心校部分學生共150餘人到羅有禎、羅承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了緬懷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2014年3月,黎明鄉開展志願者敬老愛老、關愛老人學雷鋒活動,志願者、團員、學生到鄉敬老院大掃除,孩子們為敬老院老人帶來歌舞表演。

愛心活動


201年1月10日“新年新衣”大型公益活動走進黎明
201年1月10日“新年新衣”大型公益活動走進黎明
2012年11月,黎明鄉開展幫扶困難老黨員捐款活動,全鄉13個黨(總)支部,機關全體幹部職工積極參與,截止11月16日,共募集困難黨員關愛資金捐款11689元。
2013年1月10日,“新年新衣”大型公益活動走進黎明,為黎明鄉貧困學生帶來了450套衣服、12雙鞋子、10餘條圍脖等物資,價值人民幣2.4萬元。
2015年,黎明鄉開展為普義鄉白血病患兒畢懋珍捐款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截止8月6日12點,總計共收到263人捐助的9113.5元善款。
2015年5月31日,黎明鄉婦聯帶著鄉黨委、政府的關心來到鄉中心學校集中看望留守兒童,給他們送節日禮物,與他們親切交談。
2012年以來的連續5年,黎明鄉壩卡組黨員王枷森共拿出7萬元現金,定期慰問敬老院老人和全鄉90歲以上高齡老人。

榮譽稱號


2018年黎明鄉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記一等功公務員集體
2018年黎明鄉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記一等功公務員集體
2018年12月,黎明鄉人民政府被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記 一等功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民風民俗


跳笙
黎明鄉跳笙對歌習俗(2017年8月)
黎明鄉跳笙對歌習俗(2017年8月)
每逢喜事,黎明鄉百姓就會相聚在一起跳笙對歌,這是在黎明 的百姓中一直流傳著的習俗,唱跳笙調成了流傳地方底蘊深厚的一種文化習俗,唱出的調子耳熟能詳、通俗易懂,順手拈來脫口而出。

地方特產


栘依
黎明栘依是野生自然繁殖的生態果實,大多以酸度低,澀味淡,酥脆泡,甜味濃而受消費者青睞。芽兒時的栘依,洗乾淨,蘸佐料,清爽可口;成熟的栘依果,洗凈削皮,蘸佐料,酥脆清香,和白芋桿、青辣椒等舂在一起味道更佳。如果需要延長食用,成熟的栘依果洗凈,可用鹽水、糖水等進行浸泡儲存,待來年春夏季節撈出,一個個金燦燦的浸栘依,食用后解暑提神。

歷史人物


黎明鄉是勐先農民起義軍首領羅有禎(1910~ 1934)、羅承美的故鄉。
2001年,黎明鄉黨委政府在原鄉小學旁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座。
2013年3月26日,普洱市《為了思普人民的解放》拍攝組,到黎明鄉羅有禎、羅承美戰鬥過的團山村開會大田、殉難點岔河村巴依寨河和黎明鄉革命烈士紀念園進行實地拍攝,找尋當年革命先烈們的遺跡。
農民革命英雄紀念碑(2016年4月5日)
農民革命英雄紀念碑(2016年4月5日)
革命先烈的遺跡一角(2013年3月)
革命先烈的遺跡一角(2013年3月)

相關事件


2017年2月進入黎明鄉的遠處野生象群
2017年2月進入黎明鄉的遠處野生象群
2017年2月20日,一群由13頭野生象組成的野生象群突然闖入黎明鄉仙人村乾溝寨村民小組,像串門一樣從村民家門前走過,時而駐足停留,抬頭四望,時而發出叫聲,並進入到村民家中覓食。其後,野生象群又來到了汪街村老楊寨,村民家中遭到野生象群“洗劫”。

歷史記憶圖片


2007年時的黎明鄉政府駐地汪街集鎮
2007年時的黎明鄉政府駐地汪街集鎮
在此留下黎明鄉發展的記憶圖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