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回族鄉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下轄鄉

九門徠回族鄉,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地處藁城區北部。

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置九門縣,為縣治所;1984年1月,設九門回族鄉;1996年1月,只都鄉併入。常住人口為37291人(2020年)。截至2020年6月,九門回族鄉下轄13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置九門縣,為縣治所。
隋、唐、宋,先後為郡縣治所。
北宋開寶六年(973年),併入藁城,遂降為村落。
明代時期,屬堤里社。
清代時期,歸南董營。
民國時期,屬藁城縣三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屬藁城縣抗日民主政府六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藁城恢復原建制,先後屬六、八區。
1949年10月後,先後屬六、五區。
1953年7月,設九門回族自治鄉。
1958年8月,屬光明公社;同年11月,改屬南董公社。
1961年5月,設九門公社。
1984年1月,設九門回族鄉。
1996年1月,只都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九門回族鄉地處藁城區北部,東與南董鎮相連,南隔滹沱河崗上鎮相望,西鄰正定縣,北接張家莊鎮,東北與南孟鎮毗鄰,區域面積46.6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九門回族鄉有耕地面積4.3萬畝,人均1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九門回族鄉下轄13個行政村:九門回族村、只照村、前堤里、后堤里、庄貨頭、禪房、南屯、只都、早落、南白皮、北白皮、黃庄、周辛庄。
截至2020年6月,九門回族鄉下轄13個行政村:只都村、早落村、北白皮村、南白皮村、黃庄村南屯村、周辛庄村、禪房村、九門村、庄貨頭村、前堤里村、后堤里村、只照村,鄉人民政府駐九門村。
鄉轄區行政村代碼
村名行政村代碼
九門回族鄉行政代碼:130182200
只都村201
早落村202
北白皮村203
南白皮村204
黃庄村205
南屯村206
周辛庄村207
禪房村208
九門村209
庄貨頭村210
前堤里村211
后堤里村212
只照村213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九門回族鄉總人口43321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回族568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8‰,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30人。
截至2018年末,九門回族鄉戶籍人口有47338人。
2021年,石家莊市藁城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為37291人。

經濟


綜述

1997年,九門回族鄉工農業總產值8.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65元。
1998年,九門回族鄉工農業總產值2.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10元。
1999年,九門回族鄉工農業總產值5.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4元。
2000年,九門回族鄉工農業總產值5.5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2元。
2001年,九門回族鄉工農業總產值6.33億元,全年上繳稅金533萬元,實現財政收入8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88元。
2011年,九門回族鄉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58.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完成國、地兩稅1455萬元(國稅660萬元、地稅775萬元),比上年增長3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25.62萬元,增值稅628.26萬元,企業所得稅28.23萬元,個人所得稅204.05萬元,耕地佔用稅222.14萬元,城建稅13.77萬元,印花稅23.76萬元。2011年,財政收入1380.46萬元。
2018年,九門回族鄉有工業企業518個,其中規模以上2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農業

1997年,九門回族鄉農業產值1.6億元,畜牧業產值1.10億元。糧食總產3.07萬噸。
徠2001年,九門回族鄉農業產值1.83億元,畜牧業產值1.30億元,糧食總產2.58萬噸。
2011年,九門回族鄉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產量3.32萬噸。蔬菜種植品種有黃瓜、辣椒、豆角、西紅柿等,蔬菜種植面積13438畝。有8個奶牛養殖小區、8個機械化擠奶大廳,奶牛存欄0.7萬多頭,年產鮮奶5萬多噸。

工業

2011年,九門回族鄉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加工、紡織、建材、倉儲物流為主的主導產業。以只照、只都兩個工業園區為載體,有25家規模項目落戶園區。

文化


地名由來

九門回族鄉因鄉人民政府位於九門回族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 九門古城遺址
九門古城遺址位於藁城市區九門回族鄉,南臨滹沱河,東靠機場路。1982年,九門古城址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庄貨頭古寺遺址
庄貨頭古寺遺址緊靠庄貨頭村東側,和九門古城遺址相連接,總面積為8萬平方米;庄貨頭村位於河北省藁城市市區北偏西方向15.5千米;隸屬九門回族鄉。

交通


九門回族鄉有204省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九門回族鄉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966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10所,在校生2537人,專任教師1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82人,專任教師6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6.38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5.76億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九門回族鄉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3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九門回族鄉有衛生院1個,13個標準化衛生室,病床120張。專業衛生人員56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九門回族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48戶,人數822人,支出130.15萬元;農村五保供養100人,支出50.50萬元;集中供養率82%,比上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212人次,支出2.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9人次,支出9.7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02人次,支出4.5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11萬元;其中烈屬14人,複員軍人52人,參戰軍人15人,傷殘軍人18人,60歲以上退役士兵201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491人,參保率98.84%。

旅遊


名勝古迹

1998年在九門村南,機場路西側重新修建了“文革”中被毀的九門清真南寺。該寺建築考究,輝煌華麗,共計投資80萬元。大殿一卷一脊,後有一圈門,大殿後是六角窯殿,全是琉璃瓦蓋頂。另有南北講堂、東西廳及明清風格的“萬歲樓”等建築。
該鄉境內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門古城遺址、庄貨頭古寺遺址。
九門古城址位於藁城市區西北15公里處,南臨滹沱河,東靠機場路,現是九門回族鄉所在地。九門古城址1982年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門古城址始建於戰國時代,據《比干後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統譜》記載:九門是比干後裔第一村,商末少師比乾的後裔林皋,系孔子72弟子之一林放的後代,為趙相,始居九門。
九門回族鄉名勝古迹
九門回族鄉名勝古迹
庄貨頭古寺遺址現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地表耕地以下文化遺存非常豐富,深達1.5米左右,庄貨頭古寺遺址的發現年代已久,據村民回憶早年農民在此耕種時有佛像出土,因迷信原因誰也不敢拿回家順手扔在路邊水溝之內和其它地方,據群眾回憶,當時地頭有一口枯井內有很多被遺棄的石造像和飾物。

獲得榮譽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