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玉立

婷婷玉立

婷婷玉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íng tíng yù lì,出自明·張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邁出群,亭亭玉立。”梁實秋《雅舍小品·樹》:“樹的姿態各不相同,亭亭玉立者有之,……”

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亦作亭亭玉立或玉立亭亭。

釋義


婷婷:高聳直立的樣子。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亦作亭亭玉立或玉立亭亭。

用法搭配


例句

婷婷玉立的她,站在這個五顏六色的世界中!

中文解釋


與亭亭玉立辨析
北齊書徐之才傳
北齊書徐之才傳
“亭”本指古代道旁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公房,引申為“直立”。“婷”原義為容顏和悅,引申為“美好”。重疊形式的“亭亭”是形容詞,用於書面語,其義有二。其一,形容高聳直立或身材修長的樣子,作此義時不可寫作“婷婷”。如“樓宇亭亭”。其二,形容人或花草木秀美的樣子。作此義時也寫作“婷婷”。如“亭亭裊裊”=“裊裊亭亭”=“婷婷裊裊”=“裊裊婷婷”(形容女子修長的身材和輕盈的體態或形容女子走路時體態輕柔優美的樣子,也形容物體、事物美麗)“冉冉梢頭綠,婷婷花下人”(宋·陳師道《黃梅》)。“亭亭玉立”是含讚歎類,偏正結構的喻人狀貌類的成語。通常作謂語、賓語和定語,
用於形容女子身材修長、形態美麗或花木挺拔多姿、形體美麗。其中,“玉立”即像玉雕一樣挺拔美麗。如“一女英邁出群,亭亭玉立。”(明·張岱《公祭祁夫人文》)“樹的姿態各不相同,亭亭玉立者有之,……”(梁實秋《雅舍小品·樹》)。
巴金
巴金
顯而易見,“婷婷”並無“高聳”“直立”“修長”之義,故“亭亭玉立”不宜寫作“婷婷玉立”。儘管歷史上曾有過“婷婷玉立”的寫法,但是現在的規範寫法是“亭亭玉立”,權威工具書中都只有“亭亭玉立”,而無“婷婷玉立”的蹤影。
【出處】:《北齊書·徐之才傳》:“白雲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巴金《家》:“尤其可愛的是他那~的身材,比他妻子沈氏的短胖的身子好看多了。”
【近義詞】:裊裊婷婷、風儀玉立、亭亭玉立

外文翻譯


婷徠婷玉立
婷徠婷玉立
【英文】:slim and graceful
【日文】:美人(びじん)のほっそりした姿(すがた)
【法語】:dressée comme une statue de jade
【德語】:(von einer Frau) rank und schlank <(von einem Baum u. ǎ.) hoch und gerade

成語故事


武成帝高湛
武成帝高湛
北齊時期,武成帝高湛慘無人道,殺害自己的侄兒高百年,與哥哥高洋的妻子李氏淫亂,經常沉溺於酒色,身體日漸消瘦,極度虛弱,經常看到一個婷婷玉立的美人站在眼前。太醫徐之才給他開藥治病,不久果然病癒。后他又更加淫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