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和鎮的結果 展開

三和鎮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下轄鎮

三和鎮行政上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目前由淮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山南新區)代管。三和鎮位於舜耕山南麓,與淮南市北部主城區僅一山之隔。本鎮東與孔店鄉相連,南與曹庵鎮毗鄰,西與楊公鎮孤堆回族鄉接壤。全鎮區域總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轄13個村,3個社區。206國道貫穿其境,村村通砂石路,北距淮河4公里,南離合肥新橋機場90公里,水陸空交通較為便捷。

截至2020年11月1日,三和鎮常住人口為132871人。

歷史沿革


三和鎮
三和鎮
三和原名五叉路。相傳吳、鄒、徐三姓相爭,后經和解成為睦鄰,故名三和。解放前,三和地區隸屬壽縣,1965年長豐縣建縣,劃歸長豐縣管轄。1970年成立三和公社,隸屬楊公區。1992年撤區並鄉,設立三和鄉,轄18個村,區域面積68平方公里。2001年三和鄉划魯崗、金嶺、益城三村歸長豐縣金嶺工業區管轄,后經並村減員為11個村。2004年6月三和鄉劃歸淮南市田家庵區管轄,同時金嶺工業區解體,嶺南、舜耕兩村由魯崗、金嶺、益城三村合併成,重新歸屬三和鄉管轄。
2014年10月,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複了三和鄉關於撤鄉設鎮的請示。

行政區劃


2006年代碼
200洞山村201王圩村202姚皋村
203橫塘村204舜耕村205土樓村
206西瓦村207四店村208嶺南村
209徐窪村210大郢村211三和村
212徐馬村--

人口民族


2021年7月5日,田家庵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三和鎮常住人口為132871人。

經濟


三和鎮地處淮南市山南新城區、淮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正在形成的全市政務、經濟、旅遊、文化、交通中心。
2014年10月,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複了三和鄉關於撤鄉設鎮的請示。三和鎮城區道路四通八達,是淮南市山南新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截至2013年底,三和鎮三分之二以上的戶籍人口已搬遷到了四個城鎮安置點居住,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主要從事二三產業。2011年以來,三和地區累計開工項目149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0.28億元,建成道路總長142.9公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418元,二、三產業生產總值佔三次產業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0%以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截至2013年底,三和鎮政府駐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有26家,個體工商戶達1200多家,法人商業企業56家,從業人員達13000多人。隨著山南新城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不斷加快建設進程,三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不斷加強和完善,聯華泉山湖、山南印象等10個在建或建成樓盤標準配套了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三和鎮境內現有大學1所、職業學校3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完全小學7所,幼兒園12所,在校學生16410名。市級廉租房、公租房即將建成,一號(銀杏苑)、二號(香樟苑)、四號(玉蘭苑)安置點前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一座新城區正在拔地而起。
三和鎮
三和鎮
作為淮南市的未來中心城區,三和鎮是承接全市經濟產業轉移的聚集地,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高新技術產業、教育產業、工商業、現代農業及旅遊業為一體的衛星式中心。按照市委‘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部署,三和鎮將緊緊抓住撤鄉建鎮的戰略機遇,將一張藍圖繪到底,爭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