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齡奇

第74軍第58師師長

廖齡奇(1905—1941),男,湖南省祁陽縣人。

1925年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排長、連長。1938年調升第74軍第58師副師長,不久升任師長。

1941年10月被蔣介石以“臨陣脫逃”而槍殺(張靈甫得以繼任師長)。事後,蔣介石經調查,發現此乃一起冤案,隨即指示按抗日陣亡將官給予撫恤,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給廖齡奇家屬頒發了“榮哀狀”證書。

人物生平


從軍經歷

1926年8月隨軍北伐。在汀泗橋戰役中,浴血奮戰,被敵人打傷右臂,以致右手致殘,終生用左手寫字。戰後升任第5軍第88師364旅527團第2營營長。
1932年參加“一·二八”上海保衛戰,因戰功卓著升為團長。
1934年隨88師赴福建、江西等地“圍剿”紅軍。
1937年日寇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88師奉命進駐南翔一線,抵抗日寇。戰鬥中,在炮火中接任旅長,指揮全旅,與日寇奮戰八十餘天。從上海戰場撤退後,廖部奉調入南京,負責守備雨花台、中華門一帶。日寇圍攻南京時,88師首當其衝,廖齡奇旅更是傷亡慘重,兩名團長先後陣亡。廖齡奇仍堅持在前線督戰,直到12月12日南京衛戍長官部下令全面撤退後,才率部撤過江北。
1938年調升第74軍第58師副師長,不久升任師長。
1939年9月第一次湘北會戰,日寇集中約兩個師團的兵力,分路向湘北進攻。為了配合攻勢,贛北日寇採用步炮空配合作戰,大舉進犯高安,58師防地正當要隘,廖齡奇督率全師給以迎頭痛擊,戰士傷亡數百,拖住了敵人,取得了第一次湘北會戰大捷。

被冤槍殺

1941年9月17日第二次湘北會戰開始。此時,正請假去吉安結婚,乘便轉回老家祁陽省親。副師長張靈甫率部隊從江西新余,經萬載徒步趕往長沙,不意日寇已於17日分五處強渡新牆河,58師陷入極端不利形勢中。聞訊由祁陽驅車於途中趕上部隊,遵令退守醴陵待命,而原駐防新牆河一線的部隊,則按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的部署早已向長沙東南撤退,日軍乘虛直入,佔領長沙。薛岳等人為推卸其棄城逃跑的責任,掩蓋長沙又一度失陷之事實,把廖齡奇請假離開部隊去吉安結婚,說成是臨陣脫逃。11月被蔣介石以“臨陣脫逃”罪槍殺。

事後平反

事後,蔣介石經過調查了解,發現此乃一起冤案,隨即指示按抗日陣亡將官給予撫恤,並指示將廖齡奇遺體厚葬於當時國民黨最大的“烈士陵園”南嶽忠烈祠,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給廖齡奇家屬頒發了“榮哀狀”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