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帶結構
能帶結構
在固體物理學中,固體的能帶結構(又稱電子能帶結構)描述了禁止或允許電子所帶有的能量,這是周期性晶格中的量子動力學電子波衍射引起的。材料的能帶結構決定了多種特性,特別是它的電子學和光學性質。
單個自由原子的電子佔據了原子軌道,形成一個分立的能級結構。如果幾個原子集合成分子,他們的原子軌道發生類似於耦合振蕩的分離。這會產生與原子數量成比例的分子軌道。當大量(數量級為10或更多)的原子集合成固體時,軌道數量急劇增多,軌道相互間的能量的差別變的非常小。但是,無論多少原子聚集在一起,軌道的能量都不是連續的。
這些能級如此之多甚至無法區分。首先,固體中能級的分離與電子和聲原子振動持續的交換能相比擬。其次,由於相當長的時間間隔,它接近於由於海森伯格的測不準原理引起的能量的不確定度。
物理學中流行的方法是從電子和不帶電的原子核出發,因為它們是一系列自由的平面波組成的波包,可以具有任意能量,並在帶電后衰減。這導致了布拉格反射和帶結構。
能帶理論定性地闡明了晶體中電子運動的普遍特點,簡單來說固體的能帶結構主要分為導帶、價帶和禁帶三部分如右圖所示。原子中每一電子所在能級在固體中都分裂成能帶。這些允許被電子佔據的能帶稱為允帶。允帶之間的範圍是不允許電子佔據的,這一範圍稱為禁帶。因為電子的能量狀態遵守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所以內層能級所分裂的允帶總是被電子先佔滿,然後再佔據能量更高的外面一層允帶。被電子佔滿的允帶稱為滿帶。原子中最外層電子稱為價電子,這一殼層分裂所成的能帶稱為價帶。比價帶能量更高的允許帶稱為導帶;沒有電子進入的能帶稱為空帶。任一能帶可能被電子填滿,也可能不被填滿,滿帶電子是不導電的。泡利不相容原理認為,每個能級只能容納自旋方向相反的兩個電子,在外加電場上,這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受力方向也相反。它們最多可以互換位置,不可能出現沿電場方向的凈電流,所以說滿帶電子不導電。同理,未被填滿的能帶就能導電。金屬之所以有導電性就是岡為其價帶電子是不滿的。
固體的能帶圖
根據半導體中電子從價帶躍遷到導帶的路徑不同,可以將半導體分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和間接帶隙半導體。下圖(a)顯示的躍遷中,電子的波矢可以看作是不變的,對應電子躍遷發生在導帶底和價帶頂在k空間相同點的情況,導帶底和價帶頂處於k空間相同點的半導體通常被稱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從圖中(b)顯示的電子躍遷路徑中可以看出,電子在躍遷時k值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電子躍遷前後在k空間的位置不一樣了,導帶底和價帶頂處於不同k空間點的半導體通常被稱為間接帶隙半導體。對於間接帶隙半導體會導致極大的幾率將能量釋放給晶格,轉化為聲子,變成熱能釋放掉,而直接帶隙中的電子躍遷前後只有能量變化,而無位置變化,於是便有更大的幾率將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來。因此在製備光學器件中,通常選用直接帶隙半導體,而不是間接帶隙半導體。
直接帶隙半導體(a)和間接帶隙半導體(b)
閃鋅礦的能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