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玉
畫家
陳佩玉,國家一級美術師,1934年出生於山東威海,代表作品《笑口常開》
陳佩玉國家一級美術師,日本中華文化振興會簽約畫家。1934年出生於山東威海,1949年隨父母來到大連。學生時代受教於著名國畫家柳子谷步入畫壇,1954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附中;1958年入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得到了趙夢珠、鍾質夫、晏少翔、季觀之、王緒陽等諸多老師的培養和厚愛;1962年畢業后在遼寧省藝術師範任教八年,1970年調入大連市,先後在市委、市文化局群眾藝術館、文聯從事美術教學和輔導工作,任遼寧省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大連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大連市美協代秘書長,大連市文聯組聯部部長,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高級顧問,大連市業餘藝術學校校長,是國內知名的畫家及美術教育家。從1958年開始,先後有作品在解放軍文藝、遼寧畫報、遼寧群眾文藝、上海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發表。“大地無情人有情”參加了全國展覽,和同行午步,由中國展覽公司送出國展覽,並有幾十幅作品在日本九州、泰國、新加坡參加展出並收藏。
陳佩玉《笑口常開》
在美術創作的生涯中,陳佩玉始終遵循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感受新事物,發現新素材。他堅持每年外出寫生,“搜盡奇峰打草稿”,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的營養和源泉。他以摯愛家鄉的赤子之情,用畫筆謳歌這片深愛的故土,描繪了許多反映家鄉寧靜祥和的田園美景,如《雪融萬木春》、《冰峪溝》、《天門山秋色》、《啊,旅順口》、《迎山紅開天門洞》、《一夜霜風萬木紅》等等。《雪融萬木春》是陳佩玉先生的新作。大雪過後大地一片白茫茫,雪后的山林開闊而寧靜,小河的水漸漸融化開始流淌,雪中的樹木開始復甦,人們在欣賞這北國風光時,也感受到了春天的臨近。畫面中一對大熊和一隻小熊在小河邊飲水,大熊警惕地注視著前方,小熊則無憂無慮地在水邊嬉戲,這一靜一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整個畫面渾厚滋潤、靈動秀雅,讓人們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領悟了作者將家鄉瑰麗多姿的美景定格在精彩畫卷之上的創作激情。
藝術貴在創新,為了探索山水畫的新格調、新韻味,陳佩玉善於博採眾長,有意識地汲取先人的技法,並加以融會貫通,同時注重深入生活,親近自然。五十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多層次多角度的採風寫生,使他開闊了視野,傾心感悟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不僅如此,陳佩玉在對物象細緻觀察的基礎上並根據創作內容的需要,使作品在構圖上簡潔而又明快,意境上大膽而又朦朧,造型上單純而又誇張,墨彩上秀雅而又明麗,讓人們讀之餘味無窮。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著名畫家葉淺予來大連講課,對陳佩玉創作的《老虎灘之春》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並作了重點推薦。
陳佩玉不僅山水畫風格獨特,而且人物畫創作也極具個性,也創作了許多人物畫並多次獲獎,如表現朝鮮族人們幸福生活的《春風伴舞步》;反映抭震救災壯麗畫卷的《天地無情人有情》;展示養殖姑娘愉快勞動場景的《海之戀》及《鍾馗》、《笑口常開》等作品,給人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構思於1989年的巨幅畫作《笑口常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者通過一個側面展現了人們在勞動公園晨練的場景。畫面由19個人物組成,正中一位笑容可掬的姑娘,字正腔圓地唱著京戲;身邊一位教授鏗鏘有力的唱腔盡顯行家裡手;坐在石凳上拉二胡的中年人,神情自若,聚精會神。聽戲的人神態各異,惟妙惟肖。這裡有白髮蒼蒼的老幹部,有領孫子來公園晨練的長者,有教書育人的教師,有樸實無華的工人,更有捧腹大笑的老婦人和買菜歸來的老媽媽。那相依相偎沉浸在京戲之中的新婚夫婦,那手握球拍笑逐顏開的大款……,所有人的臉上都蕩漾著溫馨,洋溢著微笑。整個畫面構圖準確,栩栩如生,可謂神來之筆。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創作這幅作品,陳佩玉花費了許多心血,數易其稿,僅草稿、寫生稿就達數十幅之多。作品雖然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讓我們看到改革開放後人們和諧美好的生活,看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彩奪目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