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嶺群
老嶺群
老嶺群,分為1973年吉林省地質局區調隊命名的老嶺群和1976年吉林省地質局區測隊命名的老嶺群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的老嶺群的特色還是略有差異的。
地層名稱:老嶺群
地層名稱(英文): Laoling Gr
階代碼: Pt1ll
地區代碼: 22
吉林省地質局區調隊1973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吉林渾江市石人鄉石人村南西5km二道陽岔(達台山組),渾江市花山鄉老三隊村北2km(珍珠門組),花山鄉老三隊村南至花山車站南5km(花山組),渾江市臨江鎮北4km起到臨江鎮(臨江組),渾江市大栗子鎮大栗子溝(大栗子組)。
齋藤林次(1943)將渾江市臨江地區的元古界稱遼河系,劃分為下部片岩組、中部大石橋統和上部蓋平統,後者又再分為花山層,臨江層、大栗子層。1957年,羅耀星建議將遼河系改稱臨江系。1958—1960年,長春地質學院吉南區測隊將遼河系改稱遼河群,由下而上分為達台山組、珍珠門組、花山組、臨江組、大栗子組(吉林地礦局,1988)。1973年,吉林區調隊將遼河群改稱老嶺群。姜春潮(1981)將老嶺群解體為草河群、大栗子群和遼陽群。白瑾等(1993)對老嶺群層序進行變動,將珍珠門組置於花山組和大栗子組之上,其它組、段劃分亦有不同意見。
分佈於吉林渾江市老嶺山脈北部一帶。岩性自下而上分為:
3. 花山組 下部二雲石英片岩夾十字二雲片岩和大理岩;中部為黝簾石二雲片岩、二雲石英片岩、磁鐵二雲片岩夾大理岩;上部為十字二雲片岩夾大理岩。厚度約4500m。
5. 大栗子組 主要為青灰色千枚岩夾大理岩和褐色千枚岩。厚度約5800m。含鐵礦床。該群變質程度為綠片岩相至低角閃岩相,遭受多期褶皺變形。原岩以泥質、砂質碎屑沉積岩為主,其次是碳酸鹽岩。花山組副變質岩Rb-Sr全岩等時線年齡為1860±124Ma,大栗子組副變質岩Rb-Sr全岩等時線年齡為1728±70Ma(姜春潮等,1987),臨江組黑雲片岩黑雲母Rb-Sr等時線年齡為1875±216Ma,侵入該組的偉晶岩白雲母K-Ar年齡為1800—1823Ma(白瑾等,1993)。與上覆中元古代色洛河群呈不整合接觸,與下伏集安群接觸關係不明。
編撰者: 吳昌華、姜春潮
作者1: 姜春潮
年份1:1981
系名: 古元古界
地層名稱:老嶺群
地層名稱(英文):Laoling Gr
階代碼:Pt1-2
地區代碼1:1
1976年吉林省地質局區測隊命名。建群地點位於吉林南部渾江市老嶺山。
1938年日本人齋藤林次命名“遼河系”,羅耀星(1957)、宋叔和(1960)建議以該系最發育的臨江地區命名,改稱“臨江系”。1958~1960年長春地質勘探學院強調“遼河群”久已沿用,仍予保留,並進一步劃分達台山、珍珠門、花山、臨江和大栗子五組(花山組內分上、下、二亞組)。1976年吉林省區測隊編製1∶20萬地質圖(徵求了全國審圖小組的意見)更名老嶺群,由下而上分為達台山、珍珠門、花山、臨江和大栗子五組,歸中元古代,與長城系—薊縣系對比。白瑾等(1996)將其歸屬古元古代。
以白雲質大理岩、片岩(十字石片岩和石英片岩等)、石英岩及千枚岩為主,局部混合岩化。與下伏集安群接觸關係不清。總厚15263m。該群珍珠門組含疊層石。花山組與大栗子組Rb-Sr全岩等時線年齡值分別為(1860±124)Ma和(1728±70)Ma。分佈於吉林中、南部老嶺山西側,呈北東向展布。該群西與遼寧;南與朝鮮相接。
該群時代歸屬尚有不同意見,現暫置古—中元古代今後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編撰者:張鵬遠
作者1:羅耀星
年份1:1957
作者2:宋叔和
年份2:1960
作者3:吉林省地質局區測隊
年份3:1976
系名:中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