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殼

穎殼

徠穎殼是穀粒外包的乾燥鱗狀的保護殼。人類不能食用穎殼,但可以作為家畜飼料。

穀粒的穎殼


禾本科(包括水稻、大麥、燕麥與小麥等糧食作物),成熟的種子被乾燥鱗狀薄層的苞片(也稱作穎片、外稃、內稃)所包裹,形成了乾燥的穀殼。剝除后,就稱作了穎殼(英語:chaff)。
對於野生的或者原始栽培品種一粒小麥、emmer 二粒小麥與斯佩耳特小麥,穎殼緊緊包覆住種子。
鬆動並去除穎殼的過程即脫殼或者去殼–傳統上通過研磨或者錘擊。分離穎殼與種子稱作揚谷或揚場–通過風力把輕的穎殼吹走,密實的種子落下,從而把二者分開。
馴化的穀物如杜蘭小麥與普通小麥的穎殼容易脫去。這些品種被稱作免脫殼(free-threshing)或者“裸”(naked)。
穎殼不同於糠。後者是種子的種皮。

糧食加工


收割下的稻穗或者麥穗,第一步是把穀粒與穗分開,這是脫粒或稱打穀。傳統辦法是在田間或打穀場,用打穀機或連枷等完成脫粒;或者把谷穗綁成小捆,揮舞雙臂使勁往板凳上擊打,使穀粒脫落。為提高穀粒的回收率,已經脫粒過的谷穗均勻鋪撒在打穀場,然後再由牛馬牽引石磙子轉圈碾場;勞動者用木叉將底下的谷穗翻上來繼續碾壓。碾場完畢,打穀場還要曬穀使其乾燥、揚場以去除雜質。現代農業使用脫粒機來完成此工序。脫粒后的水稻稱為稻穀。
第二步是脫去穎殼。對於稻穀,稱之為礱谷。現在使用礱穀機完徠成此工序。脫殼后的稻穀稱為糙米。小麥的脫殼比較容易。
第三步是去除種子的種皮與胚芽,稱為碾米或磨面。傳統使用碓臼來舂米。可以直接加工稻穀,舂出第一遍的米是糙米,還要再舂上一到二遍,再篩去米糠,最後得到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