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
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
佛光山,位於中國台灣高雄市大樹鄉東北區,是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有“南台佛都”之號。1967年(五十六年),由當代高僧大德星雲法師率領弟子創建,是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
佛光山設立了佛教大學,以弘揚星雲法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學說,已發展成為台灣信眾最多、最富盛名的佛教聖地。
![佛光山大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5/m250d7e11479d94582944ec08d57414bd.jpg)
佛光山大門
除了主要寺院建築外,佛光山最具特色的便是大佛城,其中接引大佛高120英尺,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萬道金光,為佛光山的地標,四周有480尊小型金身阿彌陀佛塑像圍繞,景象莊嚴。除此之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中外佛教文物多達數千件,有機會上山值得一觀。
農曆春節到元宵節期間是佛光山最熱鬧的時節,滿山掛滿花燈,入夜後一片燈海;此項傳統並不因封山而消失,民眾可把握此15天的開放期,上山賞燈參觀。
![佛光山成佛大道及大雄寶殿](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e/m6e03576dbd148ca8c234cce5788bda91.jpg)
佛光山成佛大道及大雄寶殿
![佛光山大佛](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e/m6ef43514c568a27ae8d4424f5ee5cab5.jpg)
佛光山大佛
大接引寺的後面是佛光山寺廟建築群。大雄寶殿居於各殿中間,殿內塑有高約7米的三尊大佛像,中為娑婆世界教主迦牟尼佛,右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為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均為盤膝坐蓮金身。大殿四壁上建有14600個佛龕,各龕均供奉一尊小佛像,佛前裝小燈,殿內14600個長明燈映著一尊大佛,金碧輝煌,其氣派令全台所有佛寺殿堂都望塵莫及。位於大雄寶殿右面的是大悲殿,高20米,殿中供奉一尊高約7米、呈立姿手持凈瓶的觀音菩薩,殿堂四壁建有1萬個神龕,供奉1萬尊小觀音神像。滿殿儘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故殿名又叫“萬佛大悲殿”。與大悲殿相對屹立的為大智殿,殿中供奉文殊菩薩,據傳他曾為眾生說法,故有“大智”之稱。佛光山還有“佛教文物陳列館”(大願殿)和“凈土洞窯”(極樂世界)兩處“隱形式”建築,以“凈土洞窯”為著名。所謂“凈土洞窯”即自山麓挖入山腹的地洞,右洞入,左洞出,內里形成“冂”形地道,布有1250個佛像以及傳道講經等場景,洞壁塑繪有西方三聖等極樂世界的想象造型,在中國寺廟建築中極為罕見。諸大殿建築面積共達50多萬平方米,風格雖各不相同,宏偉莊嚴則一。
![星雲大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2/mc2e16319f08fd9781584ec739a1b5352.jpg)
星雲大師
1976年《佛光學報》創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1997年出版《中國佛教白話經典寶藏》、佛光大辭典光碟版,設立佛光衛視(現更名為人間衛視),並於台中協辦「全國廣播電台」。2000年創辦佛教第一份日報《人間福報》,2001年將發行二十餘年的《普門》雜誌轉型為《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同時成立「法藏文庫」,收錄有關佛學之兩岸碩、博士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文,輯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中國佛教文化論叢》各一百冊等。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教化宏廣,計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則達百萬之多;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倡導「地球人」思想,對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自然與生命、圓滿與自在、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等理念多所發揚。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餘個國家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先後在佛光山、台北中正體育館、香港紅磡體育館、洛杉磯音樂中心、多倫多星座大飯店、溫哥華卑詩大學和平紀念館、悉尼達令港會議中心、巴黎國際會議中心、東京國際會議中心等地召開世界會員大會,與會代表每次都在五千人以上;2003年通過聯合國審查肯定,正式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
![澳洲葛雷菲斯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d/mfd80c65c5670e249b294d02532353679.jpg)
澳洲葛雷菲斯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
為促進世界和平,大師曾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等各領袖交換意見,1997年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晤談;是年五月獲“內政部”、“外交部”壹等獎;2000年獲頒「國家公益獎」,同年12月第二十一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上,泰國總理乃川先生頒贈「佛教最佳貢獻獎」,表彰大師對世界佛教的成就。2002年獲頒「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獎」,2005年獲「總統文化獎-菩提獎」,肯定大師對國家、社會及佛教的貢獻。2006年獲香港鳳凰衛視頒贈「安定身心獎」;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頒「終身成就獎」;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部代表布希總統頒贈「傑出成就獎」。
1998年2月遠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及多次在家五戒、菩薩戒,恢復南傳佛教國家失傳千餘年的比丘尼戒法。2004年11月至澳洲南天寺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為澳洲佛教史上首度傳授三壇大戒。大師並積極推動佛誕節的設立,1999年由前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宣布將農曆4月8日訂為假日,成為佛教東傳中國二千年以來首度佛誕節。
1998年4月8日,大師率團恭迎佛牙舍利蒞台安奉;2001年10月前往美國紐約「九一一事件」地點,為罹難者祝禱;回台後,同年12月,受邀至台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以「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發表演說;2002年元月與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達成佛指舍利來台協議,以「星雲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為原則,后組成「台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至西安法門寺迎請舍利蒞台供奉三十七日;2003年7月,大師應邀至廈門南普陀寺參加「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界為降伏『非典』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會」;同年11月,應邀參加「鑒真大師東渡成功一二五○年紀念大會」;隨後率領佛光山梵唄讚頌團,首度應邀至北京、上海演出;2004年2月,兩岸佛教共同組成「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至台、港、澳、美、加等地巡迴弘法;2006年4月應邀出席於杭州舉辦之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說,寫下宗教和平交流新頁。
2004年應聘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回教等領袖,共同出席「愛與和平音樂祈福大會」,促進宗教交流,實際發揮宗教凈化社會人心之功用;11月,與瑞典諾貝爾文學獎審查人馬悅然教授及漢學家羅多弼教授就「佛教與文學」、「佛教與世界和平」進行交流座談。
![心培和尚](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9/ma9adafa1784c7958b46435faac05b97b.jpg)
心培和尚
心平和尚(1985年-1995年)第三、四任住持、臨濟正宗第四十九世傳人
心定和尚(1995年-2005年)第五、六任住持、臨濟正宗第四十九世傳人
心培和尚(2005年迄今)第七任住持、臨濟正宗第五十世傳人
![台灣佛光山風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9/m5966d8dbce620b5abcd4eb877ab7092e.jpg)
台灣佛光山風景
![佛光山大佛像](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6/m66021ac8d3b20e39a6a4d303571adc2d.jpg)
佛光山大佛像
佛光山的法脈傳承:佛光山為臨濟正宗傳承。
⒈八宗兼弘,僧信共有;
⒉集體創作,尊重包容;
⒊學行弘修,民主行事;
⒋六和教團,四眾平等;
⒌政教世法,和而不流;
⒍傳統現代,相互融和;
⒎國際交流,同體共生;
⒏人間佛教,佛光凈土。
⒈以教育培養人才;
⒉以文化弘揚佛法;
⒊以慈善福利社會;
⒋以共修凈化人心。
⒈給人信心
⒉給人歡喜
⒊給人希望
⒋給人方便
⒈提倡人間佛教
⒉建設佛光凈土
⒊建設四眾教團
⒋促進普世和慈
慈悲喜舍遍法界
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凈戒行平等忍
慚愧感恩大願心
⒈建立現代教團:兩序有級,僧信四眾。事業基礎,文化教育。
⒉發展國際佛教:佛光協會,跨國道場。國際會議,宗派交流。
⒊闡揚人間佛教:生活法語,人生禮儀。家庭佛法,社會運用。
⒋促進兩岸交流:平等共尊,和平共榮。佛教為緣,融和為本。
![佛光山風貌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4/m04b45a9098adcb6b24a43f045451ad1e.jpg)
佛光山風貌圖
佛光山是由五座小山所組成的,包括:
(一)第一座山是東山,此山建設包括地藏殿、大佛城、大智殿、男眾學部。
(二)第二座山供信徒朝山禮佛,包括有放生池、不二門、凈土洞窟、寶藏館、朝山會館及大雄寶殿。
(三)第三座山內容包括有寶橋、大悲殿、東方佛教學院、中國佛教學院女眾學部。
(四)第四座山是普門中學,是社會教育區。
(五)第五座山是峨嵋金頂──普賢殿、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
它形如蓮花瓣狀,在地利上,先天即已具備了佛國凈土的條件;在設計上,是仿效大陸四大名山而建設的,同時亦搜集參照了世界各國佛教聖地建築之精華融合建造而成的。在意義功能設計的構想上,是期能將抽象之佛法,以具體、巧妙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凈土洞窟即是以利用天然的地形,藉著現代的雕刻、繪畫等藝術,把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情形,表現介紹給社會大眾。另一方面,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動機上,亦處處表現為他人而設想,例如:信徒遊客在參觀巡山時,走累了需要休息、喝茶,就近即有供應佛光茶的場所,讓大眾略事休息一番,又且安排法師解答有關日常生活切身等疑難問題,以佛法和大眾結緣。
佛光山各項建築均以配合發展弘法布教、慈悲度眾為主要功能。同時亦不斷的吸取現代科技文明的菁華,以發揮現代化,多元化的社教功能。因為透過現代文明的種種產物,能夠使現代人很容易地了解佛教的道理,自然地接受佛教;另一方面復求古典宮殿藝術之美,因此兼具傳統與創新之特色,也開創了現代寺院新的風格。佛光山,是一座集中外古今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朝聖、觀光為一體的僧信平等的道場勝地,同時又具有學校化、大眾化、國際化、福利化的性格,各項建築的出發點,處處顯示著開山大師建設“人間凈土”的理想與精神。
![佛光山風貌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5/m759323183061b26aee64edcf1c3f45b7.jpg)
佛光山風貌圖
佛光山是個注重製度的教團,舉凡人事獎懲、升等調職、財務會計、出家受戒、道場建築,乃至僧團清規及僧眾等進修、福利辦法,皆訂有周密的制度。
佛光山堅持傳統的修行生活,但在弘法度眾上則力求現代化的應用,例如以電視、廣播、出版等方法,讓佛教深入每個家庭,使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推動以人為本的佛教,積極將佛法由寺廟帶到社會,由僧眾帶到信眾,學習世間種種法門以為弘法之方便,達到佛法人間化。
![國際佛光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c/m6c92d595e6165cdab2d4ee474c322eef.jpg)
國際佛光會
聯合國辦事處
國際佛光會於1992年成立,2003年獲聯合國正式邀請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NGO)會員,陸續在瑞士日內瓦、南美智利、亞洲泰國及美國紐約曼哈頓設立駐聯合國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