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坦鎮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轄鎮

黃坦鎮緊鄰縣城、背靠飛雲湖,位於文成縣西南部,轄6個社區、45個行政村;面積195.45平方千米(2017年)。主要傳統產業為休閑農業、效益農業。作為全市51個中心鎮之一,黃坦鎮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發展空間和發展資源。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優勢:一是鎮域面積全縣最大。黃坦是文成縣國土面積最大的鎮,同時擁有全縣最寬闊的中山丘陵盆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坦鎮常住人口為17744人。

自然資源


黃坦鎮
黃坦鎮
該鎮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大鎮,苗豬、西瓜是主導農業產業,同時也是浙南、閩北一帶的良種仔豬生產基地。境內有豐富的高嶺土、礦泉水、水力等資源

交通


有花支線公路(花園至支山)、蓋黃線公路(蓋后至黃坦)、黃坦至岩門公路、金沙線公路等四條過境公路。 

地理環境


環境資源

黃坦鎮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擁有美麗的雙龍景區,又是蜿蜒浩蕩飛雲江的源頭,常年淌玉溢彩。黃坦資源豐富,典型的丘陵地帶含有礦泉水資源。

行政區劃


黃坦鎮
黃坦鎮
2002年,轄新樓、前巷、後巷、高峰下、南山坑、陳盤嶺、山後、占里、馱嶴、嚴本、缸窯、濟下、沙垟、石后、邢宅、王宅、共宅、新龍、周嶴、依仁、高前、后垟、黃垟、嚴垟、陳垟、山背垟、旺山、葉田下、石井、林山、稽垟、城垟、底庄、包埠、徐山、塘底垟36個村委會,總人口22092人。
2003年,全鎮共7145戶、21869人。
2006年,轄36個行政村
後巷前巷山後稽垟
新康民族雲峰新峰嚴本
占里沙垟濟下共宅
新龍馱嶴民族周嶴依仁
黃垟底庄民族林山旺山
嚴垟
人口2.20萬人(2005年)。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坦鎮常住人口為17744人。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14003
7477
6526
家庭戶戶數4885
家庭戶總人口(總)13885
家庭戶男7402
家庭戶女6483
0-14歲(總)2946
0-14歲男1571
0-14歲女1375
15-64歲(總)9008
15-64歲男4722
15-64歲女4286
65歲及以上(總)2049
65歲及以上男1184
65歲及以上女86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922
15420人(2017年)。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坦鎮常住人口為17744人。

經濟


黃坦鎮
黃坦鎮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黃坦鎮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創業,取得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000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文成、魅力文成、和諧文成”的奮鬥目標,做好經濟社會發展文章,深入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生態旅遊、招商引資等工作,成績突出。社會保障進一步增強,城鎮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

生態農業

生產初具規模,水利設施完備,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民增收明顯,已成為浙南、閩北一帶良仔豬的生產基地。黃坦鎮初步形成了以天篷公司、浙南現代化畜牧養殖示範園區為龍頭的毛豬養殖基地。2005年有毛豬養殖專業戶100多戶,年存欄母豬5000多頭,年出欄仔豬10萬頭。西瓜、經濟林等效益農業基地面積達12000多畝。

生態工業

依託豐富的當地優勢資源,不斷的招商引資,發展壯大企業,2005年全鎮工業年產值7497元。

基礎設施建設

境內新56省道開始興建,通車后,城關至黃坦縮短至8公里。村村已實現四通,即:通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集鎮聚散功能文化和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黃坦鎮
黃坦鎮
201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8億元,比2005年增長55.60%。農業基礎得到加強。我們堅持以種養結合、轉產轉業為主攻方向,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201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03億,比2005年增長39.10%。農民人均純收入6382元,比2005年增長78.60%。全鎮農作物種植面積達3.96萬畝、糧食種植面積達2.1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1.28萬畝;建成了鮮切花、雪梅、甌柑油茶、中藥材等一批效益農業基地;農業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全鎮各類專業合作社(專業公司)發展到18家。生態工業穩步發展。黃坦屬於水源保護重地,我們始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引導培育生態工業和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為主抓手,努力提升鎮域工業經濟實力。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5億元,比2005年增長77.10%。引導扶持了一批農產品加工、飼料加工等其他小型工業企業健康發展;來料加工企業總數達到20家,年貨值達5600萬元;浙江寶鼎鍛造有限公司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逐步成長壯大。外力支撐有所強化。堅持內外黃坦人互動發展,加大招商選資力度,5年來,共引進項目14個,意向投資19.45億,實際到位資金1.45億,進一步強化了黃坦發展的外力支撐。
鎮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五年來,我們積極爭取省市縣的項目和資金支持,著力破解發展要素制約,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鎮村兩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1億元。56省道王宅至富嶴段、雲塘公路、在外溫州人之家、康莊工程、集鎮主幹道改造、路燈亮化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完成了佔地50畝的門前垟扶貧開發小區和佔地43畝的柿樹根下山移民小區建設;實施了通訊網擴域、有線電視擴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實施“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鄉村康莊工程、安全飲用水工程、千庫保安工程;拆除重建了一大批危房和破舊房。此外,集鎮舊城改造工作已進入前期準備階段。生態環境日趨好轉,養殖污染治理推進有力,全鎮拆除養殖場287家;建成了投資501萬元的黃坦坑流域水土保持清潔型工程;完成了投資1000多萬元的91家規模養殖場排泄物治理工程;雲湖生態創建通過省級驗收。
五年來,我們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著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教育方面。完成了市級教育強鎮創建工作,通過投入、創建、改造、完善,各項教育工作得到了強化和提高;建成了投資100萬的鎮中心小學的規範化運動場和人行天橋;建成了黃坦鎮成人技術學校並投入使用;開通了學生接送專線,對235名中小學生進行專門接送。文化方面。“東海明珠”工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硬體全部完善到位;完成了全鎮文物普查和“非遺”普查工作,獲得市級“非遺”普查先進單位;建成了富嶴文化站大樓及雲湖文化站;培頭村畲族祭祖儀式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功舉辦培頭村三月三畲族風情節,培頭畲族婚俗表演列入宣傳文成的專題內容,被中央電視台拍成電視專題片進行播放。 

政治


組織建設

2008年8月19日,黃坦鎮舉行了精彩的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演講。12名幹部參加了黨政綜合辦公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社會事業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與信訪辦、村鎮建設辦等7個中層職位競爭上崗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