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區

浙江省溫州市轄區

洞頭區是浙江省溫州市的市轄區,是溫州市四大主城區之一,古稱中界,地處浙南沿海,甌江口外,是溫州的海島區,擁有大小島嶼104個。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0°59′45″-121°15′58″,北緯27°41′19″-28°01′10″之間。

洞頭區陸地面積172.5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652平方公里。全區現轄北嶴街道、東屏街道、元覺街道、霓嶼街道、靈昆街道、昆鵬街道6個街道,大門鎮鹿西鄉,戶籍人口15.4萬,2020年常住人口107027人。

2018年12月12日,被命名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19年12月,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五批)。

歷史沿革


洞頭區
洞頭區
洞頭置縣歷史短,但開發歷史悠久。據九畝丘出土文物考證,早在3000多年前,洞頭列島就有人類活動。
春秋戰國,為甌越之地。
秦,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屬回浦縣,隸會稽郡。東漢,建武元年至三年間(25-27),改回浦縣為章安縣,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遂為永寧縣地,仍隸屬會稽郡。
三國,屬吳國,仍為永寧縣地。太平二年(257),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永寧縣屬之。
東晉,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立永嘉郡,以永寧縣為郡治。寧康二年(374)分永寧縣置樂成縣,今洞頭縣境遂為樂成縣地。
隋,開皇九年(589),改永寧縣為永嘉縣,隸處州,今洞頭縣境為永嘉縣地。開皇十二年(592),改處州為括州。
唐,武德五年(622),分括州置東嘉州,分永嘉縣復置樂成縣,今洞頭縣境又為樂成縣地,隸東嘉州,武德七年(624),又撤樂成縣併入永嘉縣,今洞頭境地復為永嘉縣地。貞觀元年(627),廢東嘉州,永嘉縣隸括州。高宗上元二年(675),分括州置溫州,設州治於永嘉。載初元年(689),復置樂成縣,隸溫州,今洞頭縣境復為樂成縣地。
五代十國時,樂成縣屬吳越國。
後梁開平二年(908)改樂成為樂清,今洞頭縣境為樂清縣地,仍屬溫州。
南宋,咸淳元年(1265)屬瑞安府。
元,屬溫州路。
明,屬溫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置玉環廳,隸溫州府。今洞頭縣境划玉環廳第二十都。
民國元年(1912),改玉環廳為玉環縣,隸甌海道,今洞頭縣境為玉環縣第四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今洞頭縣境建政為三盤區。
1949年10月7日(農曆八月十五)洞頭境首次解放和1952年1月15日洞頭全境最後解放后,均仍屬玉環縣。1959年1月7日,國務院決定撤銷玉環縣建制。
2015年7月23日,國務院批准溫州市洞頭縣撤縣設區。9月1日,溫州市舉行洞頭撤縣設區動員大會暨授牌儀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溫州市洞頭區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總面積2777.3平方公里(含水域)。

地形地貌

洞頭區侵蝕丘陵地貌分佈廣泛,約佔全區陸地面積的91%。其中高丘陵(海拔250米以上)主要分佈於大門島以及鹿西、霓嶼、狀元嶴等島的中部和洞頭島的西部,山坡較陡,一般30-40°,特別是邊緣地帶,常有大於40°的陡坡或陡崖出現;頂部較平緩,坡度一般15-25°。最高山峰煙墩山位於大門島,海拔高391.8米。高丘陵以凸型坡及直線型坡為主,部分地段為複合型坡。低丘陵(海拔<250米)主要分佈於洞頭島、半屏島、三盤島、小門島以及鹿西、霓嶼、狀元嶴等島的邊角部位,山頂部較平緩,為10-25°,山坡坡度25-35°,局部坡麓地帶有超過35°的陡坡及陡崖。低丘陵的山坡地形以凸型坡和直線型坡為主,局部為階梯狀複合型坡。堆積地貌主要分佈於大門、洞頭兩島,面積小,分佈零星。其中洪積平原零星分佈於大島嶼的溝谷及山麓地帶,上游坡度10-15°,下游坡度3-10°。海積平原主要分佈於洞頭島、大門島及小門島,在霓嶼島及半屏島亦有小塊分佈,地勢平坦。

氣候特徵

洞頭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氣溫年較差和月較差比較小,冬暖夏涼。據1971年以來的氣象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為17.5℃,年平均降雨量1319.4毫米,年平均總蒸發量1538.3毫米,年總日照1932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自西北向東南由高到低呈明顯的條帶狀分佈,最大年降雨量為1990年的1822.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為1971年的647.9毫米,降雨多集中在3-6月和8-9月。每年7-10月,是颱風頻繁影響的季節,颱風及颱風帶來的強降雨是影響本區最主要的災害性氣候。2005年5號颱風“海棠”在區境內的過程降雨量為472.5毫米,24小時降雨量372.2毫米(7月19日12時至20日12時),1小時降雨量76.3毫米(7月20日1時),均創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水文情況

洞頭區境內地表水系不發育,常年流水的山間溪流稀少。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洞頭全區有小型水庫6座,正常庫容總量185.95萬立方米。
油田資源
洞頭距正在開發的東海油田最近勘探點僅10多公里。洞頭小門島上建有亞洲最大的天然液化石油氣儲運基地。
灘塗資源
洞頭的淺海灘塗資源十分豐富,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26.6萬畝,潮間帶灘塗10.16萬畝。
漁業資源
洞頭的海域面積達792平方公里。洞頭漁場是浙江重要漁場,漁場面積達4800多平方公里,常年洄遊的魚、蝦、蟹類達300多種,其中常見的魚類有40多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洞頭區
洞頭區
1953年6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洞頭置縣,隸浙江省溫州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5月2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洞頭縣建制,當年7月1日起劃歸玉環縣。1959年1月7日,國務院決定撤銷玉環縣建制。當年4月1日,洞頭劃歸溫州市。1964年10月31日,國務院批准恢復洞頭縣建制,隸浙江省溫州地區專員公署 。1965年3月1日起,縣人民委員會正式對外辦公。1981年9月22日,溫州地區與溫州市合併,洞頭即改隸浙江省溫州市。
2001年11月16日,洞頭縣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雙朴鄉、三盤鄉、北沙鄉建制,併入北嶴鎮。北嶴鎮轄27村、7居,駐鎮前路1號(原址)。撤銷半屏鄉建制,併入東屏鎮。東屏鎮轄17村,駐府前路51號(原址)。撤銷霓南鄉、霓北鄉建制,合併設立霓嶼鄉。霓嶼鄉轄10村,駐濱海北路2號(原霓北鄉址)。調整后,洞頭縣轄北嶴、東屏、大門3個鎮和霓嶼、元覺、鹿西3個鄉。
2011年,洞頭縣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一、撤銷北嶴鎮建制,在原北嶴鎮的行政區域內設立北嶴街道辦事處。調整后,北嶴街道辦事處轄6個社區、23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鎮前街1號。二、撤銷東屏鎮建制,在原東屏鎮的行政區域內設立東屏街道辦事處。調整后,東屏街道辦事處轄1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府前路51號。三、撤銷元覺鄉建制,在原元覺鄉的行政區域內設立元覺街道辦事處。調整后,元覺街道辦事處轄7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繁府路15號。四、撤銷霓嶼鄉建制,在原霓嶼鄉行政區域內設立霓嶼街道辦事處。調整后,霓嶼街道辦事處轄1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濱海北路2號。調整后,洞頭縣轄北嶴、東屏、元覺、霓嶼4個街道辦事處和大門鎮1個鎮、鹿西鄉1個鄉。
2015年7月23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洞頭縣撤縣設區,將溫州市龍灣區靈昆街道劃歸洞頭區管轄。
2015年9月1日,溫州市洞頭區正式掛牌成立。
2020年12月11日,溫州市洞頭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區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審議洞頭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議案》。會議決定:同意區人民政府提出的洞頭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調整靈昆街道的管轄範圍,增設昆鵬街道。調整后,靈昆街道管轄雙昆、上岩頭、海思、沙塘、王相、葉先、周宅、北段、九村等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 2.3萬人,常住人口2.3萬人,陸域面積22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設在沙塘村榮昆路2號不變。昆鵬街道管轄範圍西至雁鳴路、東至靈昆街道與霓嶼街道交界線、北至洞頭樂清交界線、南至龍灣洞頭交界線,常住人口 4.2萬人,陸域面積29.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設在靈蓉街66號。

區劃詳情

截至2015年9月,洞頭區轄5個街道、1個鎮、1個鄉、6個社區、4個居民區、93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北嶴街道。
截至2021年2月,洞頭區轄6個街道、1個鎮、1個鄉、6個社區、4個居民區、93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北嶴街道。
區域面積人口政府駐地
北嶴街道24.28平方公里4.73萬人鎮前路1號
東屏街道14.48平方公里2.10萬人中崙村府前路51號
霓嶼街道11.50平方公里1.22萬人布袋嶴村濱海北路2號
元覺街道7.84平方公里0.94萬人狀元村繁府路15號
靈昆街道22平方公里2.23萬人沙塘村繁靈街
昆鵬街道29.3平方公里4.2萬人靈蓉街66號
大門鎮35.80平方公里2.53萬人鎮中路4號
鹿西鄉10.06平方公里0.80萬人鹿西村海景街92號

人口民族


2010年,洞頭常住人口為8.77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9.64萬人相比,十年共減少0.87萬人,減少9.08%,年平均減少0.95%。
2010年,洞頭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43萬戶,家庭戶人口為8.33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02人減少0.59人。
2010年,洞頭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36萬人,佔49.76%;女性人口為4.40萬人,佔50.2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10下降為99.07。
2010年,洞頭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39萬人,佔15.89%;15-59歲人口為5.88萬人,佔67.03%;60歲及以上人口為1.50萬人,佔17.0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08萬人,佔12.34%。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4.78%,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84%,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93%,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8%。
截至2014年,洞頭的戶籍人口有15.4萬。全區以漢族為主體民族。
在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常住人口為107027人。

經濟


綜述

洞頭區
洞頭區
2014年,洞頭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4.56億元,較2013年增長8.8%,增速排名居溫州市第一。

第一產業

2014年,洞頭實現漁業總產量16.72萬噸,總產值9.45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6.0%、5.7%。通過農博會等達成意向訂單額800餘萬元,全年實現漁農業招商引資2.25億元。創成2個省級漁業主導產業示範區和1個市級特色漁業精品園,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1家。

第二產業

2014年,洞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8.22億元,比2013年增長9.1%,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升16%。其中規上工業產值47.27億元,比2013年增長4.5%,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升15.4%。洞頭完成“個轉企”112家,新增超億元企業1家。新產品產值8.72億元,比2013年增長97.02%。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省級專利示範企業實現零突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52件,增幅為420%。

第三產業

2014年,洞頭實現增加值增長9.3%,高於生產總值增速0.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5億元,比2013年增長18.2%。實現商品銷售總額83.05億元,比2013年增長15.8%。電子商務穩步推進,已有126家企業通過第三方平台進行網路銷售,5家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入駐電子商務園。洞頭的旅遊接待人數39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7.98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0.6%、10.8%。洞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57.29億元,比2013年增長13.3%;各項貸款餘額55.58億元,比2013年增長35.6%,其中創新信貸產品貸款餘額4.20億元,為2013年的兩倍;金融風險防控持續增強,不良貸款率為0.78%。

文化


洞頭的民間燈會
洞頭的民間燈會,活動範圍廣,燈彩種類多,過去大多集中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元宵節展示,現在還在民俗文化節、旅遊節等新的節慶活動中進行。
洞頭區
洞頭區
龍燈
洞頭的龍燈活動,始於清道光年間,已有近200年歷史。製作龍燈,龍頭龍尾大多以篾編紙糊彩繪而成,龍身則用布制,彩繪龍鱗。龍燈內原用蠟燭點燃,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改用乾電池照明。龍燈隊以龍為中心,輔以各種彩燈,也有扮古代戲劇人物的,組成舞龍隊。
洞頭的魚燈有兩種:操閩南語區域所扎的魚燈,為寫實型,按海生動物的形狀,紮成各種魚、蝦、蟹、貝等,大小各異。操溫州方言區域所扎的魚燈,為神幻型,以龍、虎、豹、獅、象等陸上動物的頭面替代魚頭,扎連在魚身上。
魚燈活動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元宵節,其形式有單獨組織魚燈會的,也有配合龍燈、馬燈等進行游舞活動。
馬燈
洞頭列島操兩種方言的居民,都有馬燈活動,只是其含義和表演方式各不相同。
閩南語區域的馬燈以小朴村為代表,源自福建,已有250多年歷史。據說是為紀念解除旱情的白色神馬而設。馬燈隊設16匹馬,以白色為主,再加上各式魚燈、鑼鼓隊和腰鼓隊,約150多人。舞動時按龍滾水、馬蹄奔、五角花等多種舞陣進行。
溫州方言區域的馬燈以三盤島阜埠嶴村為代表,由樂清傳入,馬燈隊有10匹馬,色彩各不相同;10名舞馬人穿皇宮人物服飾,分別扮演娘娘、國舅、太監、宮女等。表演時以集體走陣和個人獨舞結合,舞與唱相配合。
空明燈
空明燈也叫孔明燈,傳說為諸葛亮首創。洞頭的空明燈從福建傳入,迄今約有20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二十年代后經本地人改裝創新,成為大型燈藝活動。
空明燈放飛的活動地點,大多選在廣場、曠野或海港,以避開樹木和線桿。
貝殼燈
貝殼燈從福建泉州傳入,源於在泉州流行的神人同樂“迎火鼎”游神活動,至今已有200多年。貝殼燈製作方法如魚燈,常見的貝類品種有蟶子、淡菜、牡蠣、西施舌等。其表演式樣有兩種,一種是手提式,表演較簡單,大多仿照魚燈的表演方法。另一種是背掛式,人貝合一,運用自如,以一張一合、或轉或蹲的多種舞步,配合樂曲的節奏來表演,觀賞性強。
鳥燈
鳥燈在鹿西島流行。
水燈又稱海蜇燈,從福建泉州傳入,約有200多年歷史。
迎火鼎
“迎火鼎”系閩南語,“迎”為游、巡;“鼎”即鍋子。迎火鼎從福建泉州傳入,原是媽祖祭典媽祖神像出巡隊伍的組成部分,“火鼎公”、“火鼎婆”合抬一口大鍋,內置熊熊燃燒的木柴,象徵興旺、紅火,祈求吉祥、平安。後來迎火鼎成了漁村特有的與燈會一起進行的祈祥活動。
媽祖平安節
洞頭全區有11座媽祖廟,另有11座媽祖與陳十四合祀的廟宇。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各廟都有廟慶及祭拜活動。2011年6月,洞頭媽祖祭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2010年開始,洞頭區舉辦盛大的“中國·洞頭媽祖平安節”,每年一屆,在北嶴街道東沙天后宮和元覺街道沙角天后宮同時舉行。台灣進香團、各地遊客、香客與當地漁民一起,參與千人媽祖祈福大典,做平安粿,享平安宴,接平安旗,領受平安祝福。
七夕”成人節
農曆七月初七是洞頭百姓感恩“七星娘媽”(即七仙女)、祈願少兒健康成長的傳統節日。島上講閩南話的家庭,以七星亭、巧人兒粿及其它供品祭拜七仙女。這個節日,對於未滿16虛歲的兒童來說是兒童節,需祭拜祈福;對剛滿16虛歲的少年來說是成人節,要舉行成人禮,感恩父母和師長,從此長大成人,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
洞頭區自2008年在東屏街道舉辦“七夕民俗風情節”,堅持每年一屆,進行少兒祭拜、成人宣誓、民俗演出、感恩祈福盛宴等活動;龍燈魚燈飛舞,祈願水燈放流。
2014年8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洞頭為“中國七夕文化之鄉”。
七夕敬拜七星夫人
閩南語尊稱七仙女為“七星娘媽”。洞頭漁村講閩南語的家庭,每逢“七夕”,家家戶戶都要製作“巧人兒粿”、購置七星亭,拜奉七仙女。這一習俗的來源,有個傳說。
王母娘娘裝扮乞丐下凡到海邊察訪,看到一大戶人家用糯米搗石灰砌墳墓,便上前乞討,被管家鞭打。她上天稟報;凡間人糟蹋五穀食糧,又沒有憐憫心。玉皇大帝震怒,下旨那一帶三年大旱,出現“人吃人”的慘景,以示嚴懲。
七仙女得知后也下凡到這裡乞討,碰到老漁翁和他的兒子。老漁翁拿出糠菜餅,告訴說:“用糯米砌墳墓的是財主,窮苦打魚人吃的是野菜糠餅。你看,我的孩子16歲了,吃不飽,瘦骨伶仃的。”七仙女帶著糠菜餅上天庭復命,王母娘娘才知道搞錯了。可是玉帝的旨令已下,怎麼辦呢?七仙女設計挽救。她和姐姐們教人們把米磨成粉,印製人形模樣的米粿來吃,度過了這場“人吃人”劫難。老漁翁的兒子吃了七仙女親手做的米粿,不久就長得又高又壯。
七仙女用的計策真是巧啊,大家把這種印有人形的米粿叫作“巧人兒粿”,年年在“七夕”節製作,又製作七星亭,給七仙女以後下凡遮風擋雨。16歲的孩子也在這一天過“成人節”,寄託著感恩和期盼健康成長的願望。
這一習俗,就這樣沿襲了下來。
迎頭鬃(開漁節)
“迎頭鬃”,原是過去漁行為捕撈產量第一名的漁船慶賀、巡遊的漁業民俗活動。新時期以來,“迎頭鬃”被賦予新的內涵,成為表彰漁業生產先進單位、迎接新漁汛的開漁節。每年9月16日休漁期結束、漁船出征時,東屏街道、鹿西鄉等鄉鎮、街道舉行開漁儀式,送酒送肉為漁民壯行,為高產漁船掛豐產旗,激勵漁民們再奪豐產。
千魚宴(年貨節)
“千魚宴暨鰻香年貨節”,是洞頭為不斷提升全市全季旅遊知名度而舉辦的旅遊節慶活動,從2016年開辦,每年的12月底舉行,節慶活動一般3天。
活動將傳統節日的喜慶氣氛和現代生活需求相結合,現場設置展銷區、互動區、台灣館等特色活動區域,每屆參展商鋪、特色小吃攤位近百家。除了洞頭本地的年貨外,還有來自溫州其他縣市區的特色名優農產品布展,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一站式”年貨採購平台。活動期間,還舉辦吃貨剝蝦PK大賽、航拍大賽、抖音大賽、民俗表演、遊戲互動等配套活動。
洞頭八大巧
洞頭八大巧,指的是:“木船用火烤,駕舟靠雙腳,紙燈水上飄,動物滿船跑”;“生米鍋中炒,熟飯用粉包,貓耳朵下水煮,美人兒任你咬”。前四巧是漁業生產習俗,后四巧是漁鄉吃食習俗。

交通


洞頭區
洞頭區
綜述
洞頭交通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城區集鎮市政道路、縣道公路及農村公路。市政道路主要存在於洞頭本島老城區與新城區及在建的工業園區,縣道公路的主要由基本貫通的環島公路、本島鴿梅線老公路、五島接線公路、大門環島公路,鹿西島公路組成,農村公路則是由原來各鄉村的機耕路改造而來康莊公路等等。
國道
2018年2月7日上午9時,330國道洞頭段正式通車,至此,330國道已經全線貫通。330國道連接起了洞頭和合肥,其中,洞頭段起始於龍灣上嶴,終於狀元嶴港區(現稱溫州國際游輪港)於2010年1月開工建設。該公路主線長36.7公里,按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24.5米。具體來說,330國道共分為8個標段施工,部分標段在此前已經通車。其中,靈昆段已於2014年7月19日起正式通車,洞頭峽跨海特大橋於2016年2月2日宣布通車,靈霓海堤段在2017年1月24日正式通車。330國道已全線通車。
軌道交通
溫州軌道交通S1線是溫州軌道交通第一條建成運營的線路,於2019年1月23日開通西段試運營,串聯起溫州動車南站、溫州火車站、溫州龍灣國際機場等大型交通樞紐,穿越都市核心兩大中心,中心城和甌江口新城,連接甌江中心區、中心城區、龍灣中心、永強機場和靈昆半島,全長共計53.5公里。依託S1線平台客流量優勢,投放洞頭旅遊形象廣告,並謀劃在旅遊淡季開展一次旅遊主題發布會,加大洞頭旅遊宣傳推廣力度。
高速公路
甬台溫高速複線靈昆至蒼南段正式通車。據統計,該項目通車后,從靈昆到瑞安閣巷預計25分鐘左右,比原來線路縮短大約30分鐘;從靈昆到馬站預計不到一小時,比原來線路縮短2小時左右;從瑞安閣巷到蒼南馬站預計30分鐘,比原來線路縮短約1.5小時;鰲江互通至龍灣國際機場約42公里,驅車用時約25分鐘;龍港互通至龍灣國際機場約48公里,驅車用時約30分鐘;馬站互通至龍灣國際機場約83公里,驅車用時約50分鐘。

社會


教育

2012年,洞頭的3-5周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6%左右;小學、初中的入學率和鞏固率分別保持在100%和99.9%。洞頭6個街道(鄉鎮)均成立社區學校。溫州市教師教育院洞頭分院、職教中心遷建工程和新洞二中(一、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溫州醫科大學洞頭校區、海霞中學遷建工程開展前期工作。

衛生

2012年,洞頭每千人擁有醫生數2.1人,每萬人擁有病床數18.7張。啟動實施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完成縣人民醫院門診樓改擴建主體工程,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13個農村新社區全部實現計衛合作。2012年,洞頭甲乙丙類傳染病總發病率為499.2/10萬,比2011年下降26.5%。
2020年6月,入選2019年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文體

洞頭縣市民活動中心(一期)已於2011年10月對外開放,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縣圖書館、縣文保所完成搬遷工作;建成東屏、大門、霓嶼和元覺綜合文化站,鹿西綜合文化站已完成主體工程;改建提升新城文化廣場、放生廣場,建成10個社區文體服務中心。文體創建工作加快推進,已創成“東海文化明珠”工程1個、“金海岸文化網”工程4個,省級體育強鎮(鄉)實現全覆蓋。海洋動物故事、洞頭媽祖祭典兩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32個項目入選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就業

2011年和2012年洞頭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72%和2.56%,均控制在4%以內;兩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76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70人。2012年,洞頭舉辦6場就業招聘會,其中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場,收集和發布就業崗位2118個;同時,還開展了漁農民轉移就業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外來務工人員技能提升培訓和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等。

社保

2011年和2012年,洞頭新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947人,新增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102人,新增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23人,新增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917人,新增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71人。城鄉低保補助標準提高,城鎮低保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380元調整為475元,農村低保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310元調整為360元。2012年財政對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517萬元,較2011年增長20.0%;擁有社會福利院5家;對全縣五保對象實行集中供養,2012年集中供養率達到98.7%;共建有“星光老年之家”60個,村居覆蓋率達到65%。2012年共救助困難對象329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226萬元。

旅遊


望海樓景區
望海樓位於洞頭本島海拔227米的煙墩山,為東南沿海最高樓,是洞頭旅遊標誌性建築。始建於公元434年,后因故塌毀,望海樓於2005年重建,2012年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主樓內的海洋民俗文化展廳以現代多媒體手段,再現“民俗八大巧”、“百島十二鮮”、“媽祖祭典”、“七夕風情節”等洞頭特色文化;五樓設有觀景廊,2019年,望海樓夜遊項目正式開放,望海樓是洞頭歷史文化的窗口和百島旅遊第一景,被譽為“氣吞吳越三千里,名貫東南第一樓”。
仙疊岩景區
景區內設有臨海懸崖棧道,沿途觀音訓獅、海天獨徑、祭海石豬、金鷹迎客、蛤蟆欲仙、仙童戴帽、十二生肖等景觀,沙灘呈半環抱形,沙質屬鐵板砂,景區內南炮台山是東海海防要塞,戚繼光雕像記錄了抵抗倭寇的崢嶸歲月。
半屏山景區
景區為一個島嶼,被譽為“神州海上第一屏”。景區設有臨海懸崖棧道,全長1.5公里,串聯起娘娘洞,觀景廊,百龍廣場,盼歸亭、同源同根碑等景點。
半屏山還有沙灘運動項目,韭菜嶴沙灘岸線長663米,是浙南沿海最大的人工沙灘;有半屏山民宿一條街,共64條間,21家民宿有金嶴101項目。
大門景區
大門景區以馬嶴潭沙灘為核心,呈輻射狀向大門島東南延伸,包括大門山脊游步道、小荊山森林公園、石和尚、龜岩峰、觀音礁、舢舨岩、寨樓東川採摘園、西浪大沙嶴等十多個景點。享有“溫州夏威夷”的美譽。
鹿西景區
鹿西島是洞頭區的離島建制鄉。其東北面的北爿山嶼、南爿山嶼,合稱南北鳥島,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海鳥在此安家築巢,繁衍生息。
竹嶼景區
竹嶼景區面臨東海,由大竹嶼、小竹嶼、虎頭嶼、北貓嶼、筆架嶼等數十座島礁組成,景區面積約3.8平方公里。大竹嶼有數千平方米的天然大草坪,被譽為東海第一大天然草坪。
大瞿景區
大瞿島與附近的雙峰山、南擺嶼、北擺嶼、鳥島等組成大瞿景區,有“七十二勝景”。被譽為“海上綠洲”,有”千佛山”、大圍岩,以及百魚圖、石佛觀海、仙童擊鼓、大象吸水等景觀。大瞿山頂有明末抗清名將鄭成功練兵的校場遺址。位於大瞿島東南方的雙峰山、北擺山、南擺山為鷗鳥、鷺鷥等候鳥的聚集地。
東嶴景區
東嶴村是國家3A級景區,東嶴村保留了閩南傳統的節日習俗、地域民歌、方言俚語等地道的閩南符號。還有漁燈、貝殼畫、漁民畫、瓦石畫東嶴特有的傳承工藝品。
望海樓
望海樓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