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

長江國際商會創始人、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會長

劉萌,男,漢族,山東棗莊市人,中共黨員,北京大學碩士;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會長、北京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江國際商會創始人、會長,湖北省工商聯執委會常委,北京青年商會執行會長,長江國際控股集團董事長、長江產業基金監事,武漢燕園北大校友之家發起人。

曾獲北京大學優秀校友、校友工作貢獻獎;應邀出席國慶70周年天安門廣場閱兵觀禮和聯歡等活動;擔任2020年騰訊“99公益日”活動“童享陽光”困境兒童助養計劃代言人,號召關愛睏境兒童。獲聘湖北省首屆市場監管社會督導員。在首屆“影響武漢”經濟人物評選中位居前五,他讓武漢走在世界目光里。 

曾就職於中國人保集團,致力於金融、基金、保險、地產和傳媒等領域投資管理,在海內外組建和經營過不同體制企業。

創辦商會


全球商會
全球商會
創建了“全球商會集團”模式及理論體系,創辦了全球商業領袖平台“長江國際商會”,在美國紐約、舊金山、亞特蘭大、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法國、英國、墨西哥、中國台灣地區等發起了同名商會,成為湖北對外宣傳和招商引資的一張名片。
引進和推動“世界金融保險教父”、美國史帶金融財團董事局主席莫里斯·格林伯格,“華人首富”、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嘉誠,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等,通過長江國際商會平台參與和支持湖北經濟建設與發展。

發起基金


長江產業基金簽約儀式現場 3張
長江產業基金簽約儀式現場
2015年12月,參與發起和創建了國內規模最大的產業基金——長江產業基金。湖北省級財政出資400億元發起設立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引導基金,引導基金通過與國內外各類資本合作發起設立若干支產業投資基金,共同構成規模為2000億元的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群,產業基金再通過設立子基金或重大項目直接投資的方式,最終形成約10,0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地湖北。作為該基金股東和監事,卓有成效地為湖北聚焦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有力支持了湖北經濟建設轉型升級與突破發展。

雙招雙引


劉萌被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昌區、江岸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湖北省天門市、黃石市、咸寧市潛江市等聘為“招商大使”或“招才顧問”。
2019北京大學全球校友大會 3張
2019北京大學全球校友大會
2019年11月,承辦了“北京大學全球校友大會”和“首屆北京大學校友論壇”,邀請全球500餘位北大校友組織負責人、傑出校友和北大校長等校領導蒞臨武漢,創造了多個“首次”;12月,聯合在漢八家知名高校校友會主辦了“校友經濟再出發”長江企業家校友論壇,提出“武漢校友經濟”已升級2.0版本,為湖北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8年1月,與黃石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9月,與咸寧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將進一步加深的合作領域,在人才培養引進、產學研合作、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開展項目對接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2013年12月12日,以“中部金融崛起與國際化戰略”為主題,舉辦第一屆長江國際論壇;2014年5月20日,以“匯聚崛起的商業力量”為主題,舉辦第二屆長江國際論壇;2018年11月22日,舉辦第三屆長江國際論壇暨第二屆天門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懇談會,讓更多海內外人士關注天門、布局天門、投資天門、興業天門;2019年11月21日,舉辦第四屆長江國際論壇暨第三屆天門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懇談會,將墨西哥商團引入天門。

抗疫捐助


號召全球3萬多位北大校友,向湖北17個地市州捐款1000多萬元、捐助生活物資935噸,帶領著志願者團隊在全球購買了216萬餘件醫療物資捐助湖北。
湖北省北大校友會向湖北捐贈13輛雙負壓救護車 2張
湖北省北大校友會向湖北捐贈13輛雙負壓救護車
發起北大校友“百萬口罩行動”,創造了至少四個第一,一是向湖北捐助口罩最多的高校校友會,共計捐贈了142萬隻口罩;二是向湖北醫院捐贈數量最多的高校校友會,共計捐助了275家醫院;三是向湖北一次性捐贈雙負壓救護車最多的高校校友會,共計捐贈了13輛救護車;四是捐贈口罩覆蓋武漢市社區和方艙醫院最廣的高校校友會,共計捐助了501個社區和14家方艙醫院。
動員全球10家同名的長江國際商會會員和名譽會長,對湖北抗疫進行捐款,捐款捐物超過2億元人民幣;他發起並擔任監事的長江產業基金及其合作夥伴,也累計向湖北捐款10.61億元,捐贈價值5190萬元的醫療物資800多件。
湖北疫情緩解后,他又和北京大學校友會及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發起“北大校友全球抗疫基金”,開始馳援海外戰“疫”。

領袖交往


九國前元首
九國前元首 9張
九國前元首
2019年6月17日,世界領袖和企業領袖武漢之夜在武漢舉辦,愛爾來前總理伯蒂·埃亨、斯洛維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彼得、烏拉圭前總統路易斯·阿爾韋托·拉卡列、烏克蘭前總統維克托·尤先科、保加利亞前總統彼得·斯托揚諾夫、玻利維亞前總統豪爾赫·基羅加、聖馬利諾前總統吉安·弗朗哥·泰倫齊、馬爾他前總理勞倫斯。貢奇等九國前元首出席會議,與劉萌進行了對話。
賈斯汀·特魯多
賈斯汀·特魯多
賈斯汀·特魯多
加拿大時間2016年5月19日晚,加拿大現任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在多倫多會見了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並與其和加拿大長江國際商會以及部分受邀華商等共進了晚餐。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2015年3月7日,義大利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專程會見並宴請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就在義大利成立長江國際商會、中意兩國形勢和世界經濟現狀等,進行會談。
克里斯蒂安・伍爾夫
克里斯蒂安・伍爾夫
克里斯蒂安・伍爾夫
2016年6月16日,“一帶一路文化之旅暨總統有話說領袖峰會”在北京雁棲湖畔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德國第十任總統克里斯蒂安・伍爾夫與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等商界領袖展開了高峰對話,共同探討了德國工業4.0內蘊、工匠精神、人工智慧和中國資本全球化等話題。
2015年8月24日,摩納哥國家元首、格里馬爾迪王室首領、摩納哥的統治者阿爾貝二世親王在北京會見了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摩納哥駐中國大使馮德琳等陪同會見。
阿諾德·施瓦辛格
阿諾德·施瓦辛格
2014年2月17日,世界著名影星、美國加州前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會見並宴請劉萌,雙方就有關合作事項進行了友好洽談。
陸克文
2015年7月4日,一場精彩的國際思想大餐和全球精神盛宴在武漢東湖賓館進行,應長江國際商會邀請,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專程赴漢訪問,與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和商會會員代表,進行互動與交流。
莫里斯·格林伯格
莫里斯·格林伯格
莫里斯·格林伯格
2019年9月18日,劉萌和湖北省黨政代表團等一行人到訪美國紐約史帶集團總部,會見了長江國際商會名譽會長、史帶金融財團董事局主席莫里斯·格林伯格,雙方達成了共同推進中美貿易往來和進一步促進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共識。
李嘉誠
李嘉誠
李嘉誠
2014年5月20日,長江國際商會正式成立,華人首富李嘉誠乘專機飛到武漢,參加長江國際商會成立儀式,出任名譽會長。
霍震寰
2019年11月20日,長江國際商會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香港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被聘為名譽會長,劉萌現場為霍震寰先生授予了名譽會長牌匾,佩戴了商會會徽。
劉延東
劉延東
劉延東
巴黎時間2016年7月1日上午,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三次會議在法國巴黎舉行,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受邀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以及二十多位中法兩國部長,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共同出席了記錄片《中法大學影像志》開機儀式活動。
洪秀柱
洪秀柱
洪秀柱
2017年11月7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到訪武漢,首訪長江國際商會,出席台灣長江國際商會名譽會長授牌儀式,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為洪秀柱授予台灣長江國際商會名譽會長聘書。

人物觀點


讓公益成為北大人的標配
公益已成為疫后優秀民營企業家的標配,北大人向來都是家國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向來都是挺起胸膛,始終沖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大義第一線的,公益也應該成為北大人的標配,希望最新的荊楚北大人不僅有公益的情懷,還有公益的能力,更有公益的毅力。
做愛心擺渡人
擺渡成功,不僅要有好船,更要有划船者的能力,這次口罩擺渡,船就是北大校友會,划船者是校友志願者們。
武漢校友經濟
隨著全國各高校聚漢發展校友經濟,武漢校友經濟正在升級進入新的2.0階段。校友經濟的升級也是背後驅動力的逐級升華。第一個階段是以校友情誼、城市情感凝結組成的平台,而2.0版本是以需求和城市發展機遇為驅動力。
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對抗與共贏
商會一定不能做成是個人的,它一定要是大家的,這樣就可以像北大的精神一樣兼容並包,讓所有人一起來共建、共享、共贏。這樣可以有效的解決商會團隊自身的能力不足、團隊不足、執行力不足等問題,從而突破瓶頸發展。
讓商會好玩又好用
如今在網際網路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變得更加便捷,校友會的功能也要與時俱進,不應只是吃吃飯、敘敘舊,而是要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比如會員間的合作、會員與政府間的合作等,具有平台價值和生態共生價值,這樣的校友會才會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
城市發展取決於一把手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帶頭人。一個城市想發展,要擁護“幹事的人”,幹了事即使出現問題,也是前進中、發展中的問題。不干事肯定沒有爭議,但這其實才是最大的問題。
以商會推動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
確定以金融和國際商業企業為核心的國際商業資源,推動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為使命,力爭打造成華中區最具國際化和最有影響力的商業組織。
以聯席校友會模式促進校友經濟生態化發展
以“推動校友經濟、傳播校友文化、助力校友雙創”為使命與宗旨,常態化、專業化、團隊化和生態化地持續推動武漢校友經濟發展,聚集更多的高校校友會和更廣泛的校友資源,創建雙循環新格局下武漢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與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