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啄木鳥屬
綠啄木鳥屬
綠啄木鳥屬(學名:Picus)是鴷形目、啄木鳥科的14種鳥類的統稱。這些啄木鳥的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蓋。嘴峰稍彎;鼻脊距離嘴峰較近,而距離嘴基縫合線較遠。腳具4趾,外前趾較外后趾長。尾為翼長的2/3稍短,強凸尾,最外側尾羽較尾下覆羽為短。
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分佈於中國的約為6種,除灰頭啄木鳥廣泛分佈國內外,其餘5種均分佈在南方。棲息於低山闊葉林和混交林,也出現於次生林和林緣地帶,很少到原始針葉林中。以螞蟻、小蠹蟲、天牛幼蟲、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蟲為食。
綠啄木鳥體羽主要是綠色,下體污灰色帶有綠色沾染。雄鳥的頭頂為紅色,非常鮮艷。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蓋。嘴峰稍彎;鼻脊(殘留或清晰的)距離嘴峰較近,而距離嘴基縫合線較遠。腳具4趾,外前趾較外后趾長。尾為翼長的2/3稍短,強凸尾,最外側尾羽較尾下覆羽為短。細分則兩性異形。
代表物種灰頭綠啄木鳥:全長27厘米。雄鳥上體背部綠色,腰部和尾上覆羽黃綠色,額部和頂部紅色,枕部灰色並有黑紋。頰部和頦喉部灰色,髭紋黑色。初級飛羽黑色具有白色橫條紋。尾大部為黑色。下體灰綠色。雌雄相似,但雌鳥頭頂和額部非紅色。嘴、腳鉛灰色。
斑喉綠啄木鳥 | 大黃冠啄木鳥 | 黑頭綠啄木鳥 |
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花腹綠啄木鳥 | 灰頭綠啄木鳥 | 利氏綠啄木鳥 |
主要棲息於低山闊葉林和混交林,也出現於次生林和林緣地帶,很少到原始針葉林中。秋冬季常出現於路旁、農田地邊疏林,也常到村莊附近小林內活動。
以螞蟻、小蠹蟲、天牛幼蟲、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蟲為食。覓食時常由樹榦基部螺旋上攀,當到達樹權時又飛到另一棵樹的基部再往上搜尋,能把樹皮下或蛀食到樹榦木質部里的害蟲用長舌粘鉤出來。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如山葡萄、紅松子、黃波蘿球果和草子。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飛行迅速,成波浪式前進。常在樹榦的中下部取食,也常在地面取食,尤其是地上倒木和蟻琢上活動較多。平時很少鳴叫,叫聲單純,僅發出單音節。
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極快,幾乎是音速的兩倍,這樣它的頭部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劇烈的震動,但它既不會得腦震蕩,也不會頭痛。原來在啄木鳥的頭上至少有三層防震裝置,它的頭骨結構疏鬆而充滿空氣,頭骨的內部還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空隙,裡面含有液體,減低了震波的流體傳動,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於突然旋轉的運動比直線的水平運動更容易造成腦損傷,所以在它頭的兩側都生有發達而強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
鱗喉啄木鳥 | 鑲紅綠啄木鳥 | 綠啄木鳥 |
日本綠啄木鳥
綠啄木鳥屬(14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
一、 | 日本綠啄木鳥 | Picus awokera |
二、 | 灰頭綠啄木鳥 | Picus canus |
三、 | 黃冠綠啄木鳥 | Picus chlorolophus |
四、 | 黑頭綠啄木鳥 | Picus erythropygius |
五、 | 大黃冠綠啄木鳥 | Picus flavinucha |
六、 | 斑喉綠啄木鳥 | Picus mentalis |
七、 | 鑲紅綠啄木鳥 | Picus miniaceus |
八、 | 紅翅綠啄木鳥 | Picus puniceus |
九、 | 紅頸綠啄木鳥 | Picus rabieri |
十、 | 鱗腹綠啄木鳥 | Picus squamatus |
十一、 | 利氏綠啄木鳥 | Picus vaillantii |
十二、 | 綠啄木鳥 | Picus viridis |
十三、 | 花腹綠啄木鳥 | Picus vittatus |
十四、 | 鱗喉綠啄木鳥 | Picus xanthopygaeus |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
紅翅綠啄木鳥 | 黃冠綠啄木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