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楊光輝的結果 展開
楊光輝
蕪湖市鐵畫藝術研究所所長
楊光輝,男,蕪湖市鐵畫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書畫家協會顧問、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金屬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亞太地區工藝美術大師、現為蕪湖工藝美術集團公司四大老藝人之一。
1932年出生於蕪湖一鐵匠世家,祖籍安慶樅陽,13歲拜在舅父、蕪湖鐵畫老藝人儲炎慶門下。
1956年儲炎慶成立了“鐵畫恢復小組”,楊光輝與其師兄弟張春華、儲春旺、嚴昌貴、張德才、吳智祥等人成為儲老最早的弟子。在從事鐵畫技藝的同時,曾分別從藝於王石岑(國畫大師黃君壁弟子)和申茂之先生(曾為畫壇泰斗徐悲鴻的助手)研學中國山水畫技法。
1959年,楊光輝參加製作人民大會堂的巨型經典 鐵畫《迎客松》的鍛制。
1958年《關山雪霽》首次由國家選送出國,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
1959年參加製作人民大會堂的巨型經典鐵畫“迎客松”的鍛制。
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擔任蕪湖工藝美術廠鐵畫車間主任,並於1983年創新成功鍛制了第一幅全立體鐵畫《墨竹圖》,使鐵畫從齋壁雅玩之物一躍成為裝飾現代建築和園林景色的巨型藝術品,一時名聲大噪。
蕪湖鐵畫
1988年榮獲國家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95年作為“東方之子”走上中央電視台屏幕。
2000年9月11日,我國第一幅彩色鐵畫《古鳳》在安徽蕪湖工藝美術集團問世,標誌著鐵畫技藝取得了新的突破,是由全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光輝製作成功的。
2006年5月20日,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安徽省蕪湖市的楊光輝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07年11月14日,由蕪湖紅花山集團公司總裁俞乃平創意,當代鐵畫大師楊光輝擔任藝術總監,蕪湖文典鐵畫工藝品有限公司承建的,堪稱中國最大的坐屏鍍金畫仿毛澤東書《沁園春·雪》落戶位於馬仁奇峰的馬仁山莊會客廳,景區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
楊光輝深知要創作出好的鐵畫作品,一定要先學好繪畫。楊光輝曾拜安徽師範大學藝術系王石岑教授為師,學習美術欣賞和創作。而在曾擔任過徐悲鴻助手的畫壇高人申茂之的指點下,楊光輝明白了鐵畫也要講究黑白、粗細對比……
楊光輝對蕪湖鐵畫的貢獻無疑是開拓性的。他獨創“飛火鍛接法”,這種技法能處理山水人物、竹木花草、魚蟲鳥獸等各種題材,拓展了鐵畫的表現能力。他在進行鐵畫藝術實踐的同時,分別從藝於王石岑和申茂之先生研學中國山水畫技法,並登臨黃山、九華山、泰山寫生採風,這使得他眼界開闊,自覺地將繪畫與鐵畫嫁接,講究寫意傳神,開蕪湖鐵畫一代新風。1984年,楊光輝成功鍛制了第一幅全立體鐵畫《墨竹圖》。2000年,由楊光輝創製的我國第一幅彩色鐵畫問世,標誌著鐵畫技藝取得了新的突破。這幅名為《古鳳》的彩色鐵畫,高165厘米、寬75厘米,主景為一隻象形古鳳和鐘鼎文“鳳”字的重疊。古鳳為鐵鏽色,鐘鼎文“鳳”字為銅綠色,題字和圖章為硃紅色,整個畫面在古色古香中透出生動之趣。這幅彩色鐵畫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據楊光輝介紹,僅古鳳身上的羽毛就多達2000多根,每根羽毛要鍛打24—28錘,總共需5萬多錘,然後根據羽毛的紋理一根根焊接起來。
從事鐵畫技藝近四十年,不斷創新、大膽探索,使鐵畫得以發揚光大,並自覺地將繪畫藝術理論運用到鐵畫實踐中,刻意追求古樸純厚、清新飄逸的風韻,講究寫意傳神,不論山水人物、竹草花木,還是魚蟲鳥獸等,無不惟妙惟肖。同時,他首次將鐵畫幾百年來一直流於口授私傳的秘技和發展歷程整理歸納,編著成書。
楊光輝不僅締造了鐵畫傳奇,還精心培養了其子楊家祥以及40多名徒弟,並首次將鐵畫幾百年來一直流於口授私傳的秘技和發展歷程整理歸納,編著成書,打破了鐵畫這門技藝不傳外姓的成規。至今雖然年事已高,他依然保持著高昂的創作熱情,為鐵畫這朵藝術奇葩增添無盡的光彩。
1.大型鐵畫毛主席手書《長征詩》陳列於毛主席紀念堂東廳。
2.鐵畫小品《殘荷》被安徽省博物館收藏;
3.鍛打劉海粟書法“精神萬古,氣節千載”在香港展出,為日本購藏;
4.出版有《鐵畫藝術》一書;
5.代表作有《松鷹圖》、《關山雪霽》、《黃山迎客松》、《朝戀》、《醉舞》、《海宴河清圖》、《黃山光明頂》、《蘭花宮燈》、《四季花鳥》、《多情月》、《月是故鄉明》等。
楊光輝與巨型鐵畫《迎客松》
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迎客松鐵畫前與外賓合影
這幅《迎客松》由200公斤熟鐵鍛造而成,整個畫面謀篇布局虛實相映,剛柔並濟,無比的壯觀和奇妙。當年在打制這幅作品時,一粒火星不慎飛入楊光輝的右眼,在他的瞳仁中留下了一塊綠豆瓣大小的白斑,他的右眼視力至今只有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