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曼倩

教育家

吳曼倩,字斐君,女,1901年出生,1984年逝世,浙江省杭州市人。

人物介紹


吳曼倩,字斐君,出生在一個姓鄭的樵夫家。由年青在杭州辦學時的吳曼倩於貧窮,家中已有兩個女孩子,她就被父母送給了吳家。吳家因有兩個兒子相繼夭折,就收養了這個女嬰。後來吳張氏又生育出了三個女兒。吳曼倩從小就學習努力,勞動勤快,深受養父母和祖母的疼愛。在女子師範畢業時,養父已去世,她當小學教師,努力工作,並擔當起贍養全家的任務。
建造小學
由於吳曼倩教學成績優異突出,被當局委派興辦杭州第一所實驗小學,即天長小學。該學校不同於舊式的學校,它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吳曼倩為建校四處奔走,爭取各方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同時募集各種教學人才,培植教師。吳曼倩親自參加建校勞動,帶領部分教師和職工參加挖土、運送磚瓦等勞動。至今天長小學校史館中還陳列著吳曼倩寫的奠基石。《浙江畫報》1986年第6期在《桃李芬芳春滿園》一文中提到了老校長吳曼倩當初創校時曾嘔心瀝血,各方奔走募捐,並投入了自己的積蓄等事迹。
天長小學除了在德育、智育、體育方面水平較高以外,在美育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學生要學繪畫、剪紙、唱歌、跳舞,還要排演音樂舞蹈劇。如《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月光曲》等等。吳曼倩作為校長,還常常為學生彈琴伴奏。
抗日救國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為了抗日救國,中國政府發行了萬國儲蓄會的航空救國債券。吳曼倩踴躍認購,沒想到竟中了大獎。當時已三十歲的她,本來抱獨身主義,在祖母和養母的勸說下,才和方策結了婚。方策在孫中山國民革命軍北閥時,立有戰功,歷任師長、軍長,后因腿傷而從政,結婚時任浙江省府委員。吳曼倩購買債券所得的獎金本來要作嫁妝之用的,這時除用了一部分來修繕房屋外,將所得獎金的絕大部分都投入於建設天長小學費用中。
婦女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河北省宛平縣發動了“蘆溝橋事變”並向中國南方侵略。吳曼倩不願當亡國奴,帶領全家向後方撤退,離別家鄉,離別天長小學、輾轉到達了那時方策擔任民政廳長和代省府主席的河南省。
吳曼倩到達河南后,即被委任為河南省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她全力投入了抗日救國的工作中,組織婦女們織布做棉衣,納鞋底做軍鞋,織襪子,送往抗日戰爭前線,同時還慰勞傷病員,收容無家可歸的兒童,並組織常香玉、陳素珍等演員進行義演,將募集來的錢支援抗日救亡。
人物病逝
當日軍佔領河南后,吳曼倩轉移到陝西西安市。為了使戰爭期間青少年兒童不至於失學,浙江同鄉會委派吳曼倩在西安市建立“東南小學”,併當了校長,繼續擔負起教育工作。這時方策被派往抗日前線、指揮督戰,並巡察和整肅軍隊的紀律作風。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戰勝利。而方策因積勞成疾,一個月後病逝。吳曼倩在家破人亡的情況下回到了久別八年的杭州。馬上被委任為浙江省教育廳督學和浙江省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她經常出差到全省各學校去視察,並為維護婦女、兒童正當權益、反對家庭暴力而努力工作,直到1950年杭州解放。解放后她曾在原弘道女中附近創辦了一個幼兒園,後來由於經費拮据,不久就停辦了。這時她想方設法變賣家裡的財物維持家庭生活開支和五個女兒上學的費用。
丈夫和孩子
方策在國民革命和抗日戰爭中都立有功勛,當文官時,勤政愛民、清廉正直,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懲處毫不留情。近年來除了台灣,大陸也刊登了頌揚他的文章多篇。目前河南省正在籌建一個紀念他的方策公園,尋找方策的後代,計劃邀請他們去參加開幕典禮。
吳曼倩和方策的子女,除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死亡的以外,目前尚存的也都已超過七十歲了。他們在退休前擔任教授、工程師和醫生等職位。退休後有的還在發揮餘熱。如擔當中山進修學院院長,為國家培養當前急需的人才;擔當退休人員片區負責人,為解決大家的退休後有關問題而奔波忙碌;被醫院反聘診治病人,開設保健講座等等。他們都繼承了父母的為國家為人民忘我工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