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風聲鶴唳的結果 展開
風聲鶴唳
漢語成語
風聲鶴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fēng shēng hè lì。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意思是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宋.李曾伯《醉蓬萊·問金城方略》詞:“見說棋邊,風聲鶴唳,膽落胡虜。”
宋趙磻老《醉蓬萊·壽葉樞密》詞:“底事當時,飲江胡馬,一望雲旗,倒戈投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二回:“賈珍方好,賈蓉等相繼而病。如此接連數月,鬧的兩府懼怕。從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妖。”
郁達夫《出奔》:“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風聲鶴唳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當正在打算避難出發的前幾日,婉珍才又隱隱地想起了這一位青年。”
【正音】唳,不能讀作“lèi”。
【辨形】唳,不能寫作“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