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拳

一種傳統拳術

青龍拳是一種傳統拳術,屬於劈掛拳系列套路之一,由清代中葉滄州鹽山人左梅所傳,其傳承之集大成者為滄州市人郭長生(人稱"郭燕子")。青龍拳既具青龍出水慣長虹,松活舒展身法捷,以“長”、“捷”見長之個性風格特點,且兼劈掛系列套路舒展瀟灑、疾速度多變、蜿蜒蛇行、開合爆發之共性風格特點,實位武術套路之珍品。根據本套路勢法、速度、勁道,結合人之體能限度,先輩編創時定27式是恰理的。此外還有一種峨眉拳法也叫青龍拳。

拳路


青龍拳
青龍拳
第一曰龍拳;第二路曰青龍探爪;第三路曰青龍返道。以第一路最典型,第一路有六十四動,風格別緻,講究龍爪、蛇腰、穿梭步。主要手法有插、抓、搓、拿、挖、擰、點、戳;拳法含括貫、沖、砸、撩、甩、劈、撞、架等以及肘法中的楞、撲、頂、壓、過、搗等。各種手法交替使用,從而使上肢的擊法直橫剛柔、變化多端,再配合下肢擊法,如勾踢、撩掛、蹬、彈、點、踹、拐、提、絞、剪等等,就更加突出青龍拳攻防格鬥技擊特點。
青龍拳取龍之靈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神聚而形似,動如山崩,靜如伏兔,步急快穩,繞轉穿行,具似游龍,時吞時吐,時浮時沉,時大時小,時長時短,變幻莫測。動合陰陽之理,靜含伏擊之機,隨身出手,身到步摧,招勢相輔,圓活巧妙,拳藝奇特,擊法玄異,功夫別緻。

主要動作


主要動作有:青龍出水、青龍騰空、雲龍現身、青龍吐霧、青龍吞雲、青龍擺頭、青龍轉身、青龍擺尾、青龍戲水、青龍落地、青龍探爪、橫空旋繞、雙龍戲珠等等。
青龍拳以走功為基礎,常于山道、爛泥地(或沼澤地)沙灘等地方練習。故能很好地增強下肢力量。青龍拳又很重視龍爪功、二指禪一指禪和抓拿功的技擊法訓練,所以,青龍拳有較突出的攻防格鬥作用,保持著峨眉派拳術的特點和風格。

風格特點


青龍拳
青龍拳
青龍出水貫長虹,舒展瀟灑身法靈,突出“柔”和“長”。披掛拳講轆轆翻車,青龍拳講翻車轆轆。披掛拳從上而下:猛劈硬掛。攻打對方頭部、咽喉,主要進攻上盤。青龍拳自下而上,掏打撩陰,挑打下攔。青龍探爪,纏齶叼手,戳指掃捶,主要攻打下盤。此套拳法集實用與觀賞為一體,是中國民間武術的經典套路。

傳習


舊時傳習甚嚴,新中國成立后,由甘肅、陝西傳至全國各地。全套由60餘拳勢、8越組成。它與劈掛拳相對偶。其主要招勢以掛掌組成,兩臂多以上掛和連環掛掌通貫其拳、身、腿法之中。拳歌稱“龍拳掛勢陣翻飛”。身法講究大開大合,吞吐伸縮,勁道以通備勁溶注於各個拳法、招勢之中。套路多行勢。

峨眉拳法


峨嵋拳種之一,相傳清代道光年間,四川青城山純陽洞單正道人所傳。有三個套路,即青龍拳、青龍探爪和青龍返手。風格別緻。講龍究爪、蛇腰、穿梭步。手法有插、抓、搓、拿、挖、擰、點、戳。拳法包括貫、中、砸、撩、甩、劈、撞、架等,以及肘法中的楞、撲、頂、壓、過、搗等。以走功為基礎,又重視龍爪功、二指撣、一指撣和抓拿功的技術訓練。有較突出的攻防格鬥作用,保持著峨嵋拳術的特點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