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仲仁的結果 展開
- 《丁丁歷險記》中人物的原型
- 浙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副巡視員
張仲仁
《丁丁歷險記》中人物的原型
丁丁和“張”的傳奇1935年出現在埃爾熱《藍蓮花》的故事裡,整個歐洲由此認識到一個沒有歐洲成見的中國。
張仲仁[《丁丁歷險記》中人物的原型]
當中國的讀者以自己一貫的眼光去讀那些發生在中國的故事時,也許驚訝於一個比利時人對中國的諳熟:並不走樣的中國人的服飾、上海的奢靡與衰敗、大煙館的醉生夢死以及街道兩旁寫著中國字的酒館飯店……甚至連繪畫的技法也彷彿有了中國風格。埃爾熱的中國靈感從哪裡來?他就是書中那位小男孩子張。名叫張仲仁,是當時布魯塞爾皇家美院油畫系的一名學生。
張仲仁[《丁丁歷險記》中人物的原型]
在另一本連環畫《丁丁在西藏》中,丁丁對這位中國孩子的評價是:“他是我認識的最好的人中間的一個:文靜、謙遜,而且有顆金子般的心。”但埃爾熱認識張仲仁則是在法國,當時書中人物丁丁已經完成了他的前蘇聯、非洲和南美洲之游。埃爾熱突然想讓丁丁去中國。但他對於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十分陌生,於是經指導中國學生的戈賽神父推薦,埃爾熱結識了27歲的張仲仁。張仲仁1907年出生於上海。他是三代單傳。他自幼喜歡繪畫,中學時,他的人像畫被選掛在教堂里。這期間,他以教對方中文為條件,跟一位教士學法語。1931年,他利用“庚子賠款”出國留學,考入了布魯塞爾皇家美院油畫系。與埃爾熱相遇,兩人一見如故,遂成莫逆之交。埃爾熱把張仲仁接到家裡,一連幾個星期聽他講述中國:從歷史,哲學到文學,藝術……張仲仁還教會了他中國水彩畫。埃爾熱說,在這兒之前,他幾乎和所有的歐洲人一樣,很不了解現在的中國,似乎中國人依然拖著長辮子,吃燕窩,生了女孩兒扔進河裡……在張仲仁的啟發下,埃爾熱抹去了眼前迷霧。在《藍蓮花》里“張”是“丁丁”的好朋友,他是個謙虛而勇敢的人,體現了中國人民國難當頭時的尊嚴。畫面上的所有中國字,如:“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均出自張仲仁的手筆。這使《藍蓮花》成了當時揭發日軍侵華罪行,爭取國際聲援的武器。不僅造就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而且開始了一個比利時人與一個中國人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
張仲仁對埃爾熱的影響怎麼說都不過分。在《丁丁在西藏》中,丁丁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因空難而困在雪山中的張的一幕,至今讀來仍讓人感動不已。其實從中我們不難領略埃爾熱與張仲仁友情的深化。張仲仁對埃爾熱的影響首先是讓他對中國的國情有了最準確的了解。
在埃爾熱的家中,他們的長談是可以幾個星期不間斷。他們的主題永遠是中國。那裡的歷史、文學、風土人情以及當時正遭受的苦難。有著深厚美術功底的張還講到中國繪畫中的白描技法和水彩技法……他們友誼的見證還表現在連環畫中,所有的中國字都是張仲仁寫出來的。有人評價說,《藍蓮花》之所以成為埃爾熱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因為埃爾熱的繪畫技法在這本書中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丁丁這個人物也漸漸完整起來。
因為丁丁,兩位不同國籍的人成為一生的朋友。1981年,兩位好友終於重逢。埃爾熱把張仲仁接回比利時那天,雲集機場的記者,和當事人一樣激動,簡直像過節一樣。當兩位年過古稀的老友滿含熱淚,緊緊擁抱在一起,全場人都動了情,歐洲的許多電視觀眾也分享了他們重逢的快樂。比利時國王博杜安親自
張仲仁[《丁丁歷險記》中人物的原型]
張仲仁,埃爾熱及其妻子
張仲仁[《丁丁歷險記》中人物的原型]
設宴款待張充伍,王后親自到寓所探望他。印刷廠日
夜不停地再版加印《藍蓮花》。有的歐洲人還從老遠趕到比利時,只是為了新眼看看真的“張”。直到這時,張仲仁才第一次知道,由於《藍蓮花》和《丁丁在西藏》。他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已經成為聞名歐洲的中國人了。
1983年,埃爾熱與世長辭。次年,張仲仁應法國文化部邀請來法國講學,並潛心於雕塑創作。1994年,他應法國華商陳氏兄弟公司之邀,創作了鄧小平的半身雕像。1987年夏,中國東北大興安嶺發生火災,張仲仁在巴黎華僑俱樂揮筆義賣,將所得捐給災區人民。據旅居法國的陳湃先生說,在1997年底的一次宴會上,精神矍鑠的張老先生還高興地告訴大家,他準備回上海定居,大有“青春作伴好還鄉”的興奮。沒想到,在願望即將實現之時,1998年10月8日,他卻謝世於異國他鄉了。最終沒能回到他魂牽夢繞的家鄉。
2001年5月22日,丁丁的歷險終於能夠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一天,在比利時駐華大使館舉行了叢書的首發式,同時舉辦了“丁丁形象展”。這一天,還為了紀念一個把丁丁的歷險指引到中國來的人,他的名字叫張仲仁。這個中國留學生和埃爾熱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使丁丁成為中國和比利時乃至整個歐洲的友誼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