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

iptv

IPTV即互動式網路電視,是一種利用寬頻網,集網際網路、多媒體、通訊等技術於一體,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互動式服務的嶄新技術。它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今網路飛速發展的趨勢,充分有效地利用網路資源。

原理


IPTV即互動式網路電視,是一種利用寬頻網,集網際網路、多媒體、通訊等技術於一體,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互動式服務的技術。其系統結構主要包括流媒體服務、節目采編、存儲及認證計費等子系統,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以MPEG-2/4標準為編碼核心的流媒體文件,基於IP網路傳輸,通常要設置內容分配服務節點,配置流媒體服務及存儲設備,用戶終端可以是IP機頂盒+電視機,也可以是PC機。IPTV可以利用有線電視網的基礎設施,以家用電視機作為主要終端設備,通過網際網路路協議來提供包括電視節目在內的多種數字媒體服務。
IPTV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承載在IP網路上,能夠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媒體信息服務;
(2)實現媒體提供者和媒體消費者的實質性互動,用戶可以互動點播自己喜歡的內容;
(3)IPTV能夠提供實時和非實時業務,IP技術和個性化的按需服務,使得用戶可按需獲取寬頻IP網提供的實時、非實時的媒體節目;
(4)用戶可以隨意選擇寬頻IP網上各網站提供的視頻節目。

系統構成


IPTV系統由前端、網路傳輸和終端設備三部分組成。IPTV系統的特點是實時性強,更適合互動式點播,也可以進行廣播。信息的傳送、分配、回傳和管理由系統管理部分完成。具體各部分的作用分述如下:
1、前端設備
IPTV前端要具有並完成節目採集與存儲和服務兩種功能。節目採集包含節目的接收、節目的壓縮編碼或變換編碼及格式化、加密和數字版權管理(DRM)打包、以及節目生成等。節目存儲和服務則完成對節目採集程序處理後生成的節目的大規模存儲或播送服務。這裡的播送服務不僅要將加密的視音頻流媒體節目以IP單播或組播的方式,從視頻伺服器播送出去,而且還要對用戶或用戶終端設備進行認證,並從DRM授權/密鑰伺服器向被認證的用戶或用戶終端設備傳送DRM授權/密鑰,使用戶能夠對已接收的加密視音頻流媒體節目進行解密和播放。
2、網路傳輸
IPTV網路系統是由IP骨幹網、IP城域網、有線電視前端或電信中心站以及相應的寬頻接入網路完成的。骨幹網和城域網的基本任務是對以IP單播或組播方式發送的視音頻流媒體節目流進行路由交換傳輸。有線電視前端或電信中心站則根據相應的寬頻接入網路,將IP視音頻流媒體節目流以IP over DOCSIS或IP over DSL的方式,通過放在有線電視前端的CMTS鑒定或電信中心站的數字用戶線接入復用器(DSLAM)設備,向用戶發送出去。
3、終端接收
IPTV用戶設備被用來接收、存儲和播放及轉發IP視音頻流媒體節目。終端設備包括STB、PC機、播放機等。基本型IPTV用戶終端設備的硬體沒有內置數據機,只有一個乙太網介面,與外部相接。集成式的IPTV用戶終端設備則內置多種數據機,可與寬頻網路直接相連。電子節目指南(EPG)、用戶管理、媒體資產管理、收費及各種應用業務的相關軟體也是IPTV系統必須具有的部件

接入方式


IPTV用戶端可以採用多種接入方式,最常使用的方法是ADSL接入方式,也可以採用光纖電路的接入方式。用戶在家中只要安裝了寬頻,通過電視機和IPTV機頂盒就可享受到IPTV的全部精彩內容。如果用戶端有電腦,還可以在看電視的同時進行網上衝浪。IPTV平台通常有以下幾種接入方式,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適合的接入方式。
1、採用“寬頻+電視+電腦+機頂盒”接入
“寬頻+電視+電腦+機頂盒”接入方式適合於擁有電腦與電視的家庭用戶,採用PPPoE認證方式,能夠在看電視的同時使用電腦上網(BRAS來劃分帶寬,在寬頻MODEM和DSLAM上劃分2個不同的VPI/VCI,分別對應機頂盒和電腦)。另外,如果家中無電腦僅有電視的用戶也可以通過“寬頻+電視+電腦+機頂盒”方式接入IPTV平台,同樣可以觀看到精彩的IPTV電視節目。
2、採用“LAN+機頂盒”接入
“LAN+機頂盒”接入方式適合於擁有企業用戶,採用DHCP認證方式,能夠實現看電視的同時使用電腦上網。

優點


首先,互動式網路電視技術的傳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方面它具有實時交互性。無論是主動的詢問還是不小心點擊這樣的行為,互動式網路電視都可以實現用戶實時參與進來。另一方面,互動式網路電視技術還具有反饋性。電視節目的播放,對用戶傳播信息和內容,而用戶也可以和電視節目進行反饋意見,甚至可以主動選擇電視節目。用戶可以享受到接收信息速遞、在線遊戲和進行電子商務等服務。觀眾在收看電視的時候沒通過留言板等交流通道發表各式各樣的意見建議,根據這些意見建議,電視可以有效的調節電視內容。
寬頻用戶的數量達到了極限,需要有新的動力去拉動寬頻用戶的數量的增長。我國的電視數量極多,而電腦的數量卻有所不足,如果能將電視和網路終端聯繫起來,互動式網路電視的產業鏈也將能構建,將會產生巨大的收益。互動式網路電視還可以從網際網路和電視獲取極大的資源。互動式網路電視不僅可以滿足網民對於網路娛樂的要求,同時也是讓電視內容通過網際網路寬頻讓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吸引更多的受眾。

缺點


1、無障礙收看受到技術限制
iptv
iptv
在互動式網路電視業務的起步階段,因為投資的風險,運營商總是希望用現有網路簡單移植來提供互動式網路電視技術業務,隨著用戶的增加和技術的發展,互動式網路電視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網速緩慢、網路延遲較高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連接不到伺服器的技術障礙。
2、缺乏節目內容
一個優秀的互動式網路電視平台後面絕對少不了優秀的節目內容支撐,如果沒有很好的節目內容,互動式網路電視也很難做大做強。由於與國外合作的節目需要經過廣電總局的門檻阻攔。而自身節目也因為運營商看不到市場回報導致投入過低,更加造成了節目內容的匱乏。這樣會一直惡劣循環下去。
3、難以控制信息的傳播
報紙書刊可以禁止發行,無線廣播也可以被干擾,但是網際網路憑藉傳播多樣化、速度快和範圍廣的特點則很少受到干涉。互動式網路電視技術結合了電視網路和網際網路,因此,一條消息很快就可以傳播到很遠,形成巨大輿論浪潮,而一些虛假消息會慘雜在其中,從而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4、盈利模式還沒有完全形成
在互動式網路電視盈利模式上一直眾說紛紜,在收取廣告費和收取用戶費上搖擺不定。如果傳統的電視和數字電視轉向互動式網路電視,那集中需要大量轉移成本,而互動式網路電視潛在的寬頻用戶數量不多,而且需要更精緻的內容和節目付費,也顯得非常困難。

技術體系


IPTV系統又叫交互電視,它的系統結構主要包括流媒體服務、節目采編、存儲及認證計費等子系統,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以MPEG-4為編碼核心的流媒體文件,基於IP網路傳輸,通常要在邊緣設置內容分配服務節點,配置流媒體服務及存儲設備,用戶終端可以是IP機頂盒+電視機,也可以是PC。
有線數字電視的廣播網採取的是HFC網路體系,與傳統的模擬有線電視網路體系架構相同,而開展新型的互動式業務情況下(如VOD),網路體系會有所不同。有線數字電視VOD系統主要包括VOD服務、節目采編、存儲及認證計費系統,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MPEG2-TS流,採用IPOVERDWDM技術,基於DVDIP光纖網傳輸,與IPTV的分散式架構不同,有線數字電視VOD系統採用的是集中式的服務架構,在HFC分前端並不需要配置用於內容存儲及分發的視頻伺服器,只需要放置DWDM接收機及GAM調製等設備即可,大大降低了系統的運營成本及管理複雜度,用戶終端是數字機頂盒+電視機。國內已經基本形成數字電視產業鏈,出現了眾多的數字電視機頂盒製造商、前端設備製造商、系統集成商。

區別


IPTV&數字電視

1、兩者在各自技術體系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互動式網路電視系統結構主要包括流媒體服務、節目采編、存儲及認證計費等子系統,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以MP4(視頻的一種格式)為編碼核心的流媒體文件,基於IP網路傳輸,通常要在邊緣設置內容分配服務節點,配置流媒體服務及存儲設備,用戶終端可以是IP機頂盒+電視機,也可以是PC。
有線數字電視的廣播網採取的是HFC(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網路體系,與傳統的模擬有線電視網路體系架構相同,而開展新型的互動式業務情況下(如VOD),網路體系會有所不同。有線數字電視VOD(視頻點播)系統主要包括VOD服務、節目采編、存儲及認證計費系統,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MPEG-2TS流(一種數據流),採用IPoverDWDM(全光纖電信網路)技術,基於DVDlP光纖網傳輸。與IPTV的分散式架構不同,有線數字電視VOD系統採用的是集中式的服務架構,在HFC分前端並不需要配置用於內容存儲及分發的視頻伺服器,只需要放置DWDM接收機及GAM調製(一種數據機)等設備即可,大大降低了系統的運營成本及管理複雜度,用戶終端是數字機頂盒+電視機。
2、兩者的業務內容及業務量各不相同
互動式網路電視有很靈活的交互特性,因為具有IP網的對稱交互先天優勢,其節目在網內,可採用廣播,組播,單播多種發布方式。可以非常靈活地實現電子菜單、節目預約、實時快進、快退、終端帳號及計費管理、節目編排等多種功能。另外基於Inter網的其它內容業務也可以展開,如網路遊戲、電子郵件、電子理財等。有線數字電視採用廣播方式,如果要實現視頻點播必須將原來的HFC廣播網路進行雙向改造。一般情況下,只開通有關生活資訊的交互頻道。如果數字電視要支持視頻點播時,也是通過CALBE Modem(電纜數據機)進入的IP網路來支持。從提供的內容服務上看,有線數字電視不如IPTV。儘管IPTV在技術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它畢竟是和當今先進技術的網際網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網際網路的開放,全球性、鏈接性等,都是數字電視所缺乏的。
3、各自優勢上的區別
互動式網路電視最大的優勢是交互性,及Inter網內業務的擴充。IPTV還可以非常容易地將電視服務和網際網路瀏覽、電子郵件,以及多種在線信息諮詢、娛樂、教育及商務功能結合在一起,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而數字電視的優勢主要為高清的圖像質量。雖然也有點播功能,但和IPTV的便捷靈活的互動性完全無法相比。

IPTV&網路電視

1、兩者在終端上有明顯不同
很明顯,網路電視的終端僅僅只能是“ADSL+PC”,必須在PC中安裝網路電視軟體,必須與寬頻接通,才能達到在電腦上實時收看電視的目的。軟體和寬頻,缺一不可。而互動式網路電視除了使用PC作為終端以外,還可以通過“普通電視機+機頂盒”達到使用的目的。這又決定了它們對各自用戶群的操作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從推廣普及的可能上來說,網路電視遠遠不及互動式網路電視。
2、傳輸技術和功能各不相同
網路電視核心技術採用多點下載,網狀模型的P2P(端對端連接)技術,類似於現在非常流行的BT(比特流)。基本上,作用在於收看網路電視直播。而IPTV支持直接播放流媒體文件:支持多種流媒體網路傳輸協議;實時顯示節目質量,方便用戶選擇合適的節目;用戶在收看節目的同時可以錄製節目;用戶可以直接搭建自己的電視台,播放流媒體節目或者播放文件;支持多文件循環播放,客戶端自動切換。
目前,有些網路用戶接觸的一種類似像CCIPTV(中華網視)這樣的軟體,更像是由網路電視到互動式網路電視轉換的中間階段。這種基於Internet的P2P流媒體傳輸系統P2PIPTV,P2PIPTV系統採用了最新的H264編解碼(高級視頻編碼)標準,並對H.264標準進行優化和擴展,大大提升了性能,從而實現高速、清晰的音視頻畫面。從該軟體的使用上來看,能擁有眾多的國內外網路電台、網路電視頻道,用戶在這裡通過點擊自己喜歡的網路電台、網路電視的聯接地址,收聽、收看國內外眾多的電台和電視頻道。
3、在交互性上存在很大差異
在交互性上,網路電視只能收看視頻直播,而前文提到的CCIPTV網路電視提供現場評論的聊天模式,用戶可以一邊觀看節目,一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而更多用戶和主持人的評論更能加深您對節目的理解。用戶通過CCIPTV更可以建立自己的個性化頻道,廣播心聲、交友聊天、卡拉OK。諸如此類的種種,使得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互動式網路電視的萌芽。

戰略價值


IPTV催生與促進三網資源與業務的融合
本來從技術、業務與內容製作角度看,在IP為基礎的INTERNET大規模普及和方便的多業務增值驅動下,(准)實時型流媒體、視頻會議甚至質量稍低的實時視像傳輸已成現實,視像業務的通信與廣播界面已在模糊。一方面廣播電視部門亦積極以有線電視網為依託,引入數字電視,並期望改造為雙向互動,並引入數據甚至電話業務,向電信業方向推進與融合,但根本問題是其寬頻網路資源規模有限,網路改造的投入亦力不從心。網際網路在經歷了“.COM”泡沫的慘痛教訓后,正在積極探索可贏利的商業運作模式,中國移動的MonTerNet的SMS的成功事實固然首先按共贏合作模式使不少ISP/IAP/ICP起死回生、並恢復了生機,此為網際網路贏利模式的典型示例,而藉助包月資費模式的流媒體、視像網際網路運行模式又為另一成功示例,Skype加MSN或類似的VoIP加視像運行模式已廣為全球用戶廣域連接所青睞,如此等等,乃至一向注重QoS的電信運營商亦在苦心思索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大網免費資源進一步贏利增值,而實現有效視像增值的巨大障礙往往來自有吸引力的創新內容的匱乏,這卻是廣電的真正優勢所在。電信運營商積極涉足IPTV的動因則在於下述一些基本背景:從NGN演進發展觀點看,IPTV是其未來典型業務,有其廣寬產業發展前景;傳統電信業務持續下滑,視像類業務的IPTV新增值途徑成為各大電信運營商謀求持續發展的很有吸引力的一種選擇;僅依託網際網路業務,由於其內容匱乏、獲利欠佳,不妨充分利用自身既有寬頻網路優勢切入,從而為發展IPTV業務提供了原始驅動力;包括微軟等軟體提供商在內的看好IPTV發展的有實力設備提供商的助力,亦增強了電信運營商涉足IPTV的信心與決心;有線與無線寬頻傳輸新技術與諸如H.264/AVC等高效率數字視像壓縮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亦為運營IPTV奠定了實際基礎;諸如美國FCC等電信監管政策的變化及電信運營商FMC等業務轉型亦促進其進軍IPTV這一有吸引力的業務領域,等等。總之,無論從電信、網際網路、廣電角度均看好IPTV這一新角色及其潛在戰略作用,並已產生彼此聯手以便優勢互補,藉助IPTV獲得合作共贏的實際利益目標,因此,確實是IPTV正催生與促進三網資源與業務的融合。
IPTV創造新的產業生態環境與新的價值
IPTV的一個最主要特點在於其實時寬頻交互性,使其既不同於傳統的有線電視,也不同於正在興起的常規數字電視。IPTV使用戶不受時間限制,能隨時選擇形式多樣化、操作簡易及個性化的互動多媒體服務,並採取多種有效的寬頻接入,諸如FTTH/FHHP、xDSL(ADSL、SHDSL、ADSL2+、ADSL2++、IP-DSLAN、VDSL1/2、UDSL1/2等)、HFC Cable MODEM、WLAN/WMAN/WWAN及3G/3G演進等快速移動接入的手機電視等),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戶個性化寬頻應用。
就用戶欣賞視頻節目的個性化需求而言,IPTV可為用戶創造明顯的新價值,可按自身願望隨時選擇自已願意欣賞的節目,從而一方面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並可根本擺脫待在電視機前等待想看節目的播出,或因某種原因未看到某一節目而產生的遺憾,以及實在忍無可忍不想看的廣告節目的無休止衝擊。而且,IPTV創造的更重要的新價值在於其整體IPTV產業鏈及產業生態環境。其直接層面涉及節目製作、內容提供、多樣化接入、可靠有效的寬頻IP網路、增強流媒體的CDN、數字版權保護管理的DRM、包括計費及維護在內的網路運營,以及包括通用機頂盒或網卡在內的IPTV終端設備等;其間接增值層面還包括信息電子行業的軟硬體、網路及終端安全運行、媒體節目運作、網站內容服務,以及信息電信增值服務等方方面面。而且以用戶為中心來觀察,這是一個有巨大創新空間的產業生態環境。對此,應特別注意處理好“Industry Eco-X”的共贏合作問題。
IPTV促進有效的多核心協同監管機制運作
一般多半認為,固然IPTV現階段亦僅處在啟動發展期,不能說那怕技術上已是那樣成熟,但關鍵障礙主要還是來自監管層面。現實地考慮,多核心監管依然為較易操作的有效途徑,關鍵在於認清形勢走向,同心同德,共贏合作,有效協同工作。顯然,現階段中國與IPTV直接相瓜葛的大抵監管分工為:意識形態及信息安全健康發展等由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署牽頭,這為最根本要害,廣播電視電影等音視頻內容製作、監管由廣電總局,包括網路帶寬要求、點播及收費等軟體的接入網路監管由信息產業部,進行寬頻多業務電信、網際網路運營監管由信息產業部,包括電視終端、計算機及手機終端與系統集成在內的設備硬體與視聽要求的技術監管按相應內容由信息產業部與廣電總局分別監管,涉及電視台管理及業務運營、客戶服務質量等運營監管由廣電總局與信息產業部共同監管。因此多核心監管已為現實。根本問題即為有效協同監管,使IPTV真正能在中國積極、穩妥、健康、有序、科學、務實地發展好,提供為老百姓所認可與歡迎的服務。監管的目的根本上也在於在國家法律、法規總框架下確保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多核心模式的各部委監管既是一種權利,又是一種必須有效協同工作的神聖的責任。因此,IPTV的興起將促進有效的多核心協同監管機制運作,以及甚至更有效的新監管機制的誕生。
相應,近些年中國PC機數量增長迅速,至2004年6月約達5000萬台,一些資料預測2010年還將新增PC用戶1.8億左右。2004年底中國寬頻用戶總數已達4280萬、其中ADSL用戶佔70%左右,預計ADSL用戶2010年可升至1億多。在現今9400萬左右網民中,使用寬頻上網的人數達4280萬左右,約佔總數的46%。現階段中國電視用戶已超過3.5億,成為普及家庭娛樂的主要終端。同時,2010年預計中國付費電視用戶總數將可能增達1.28億戶,這些均為IPTV發展的基本保障與基礎。
看準這些市場前景及IPTV和NGN-Triple Play與三網融合的歷史必然性,積極推進建立有利IPTV發展的多核心協同和諧監管環境,這是發展IPTV的政策支持基本前提;由於IPTV涉及跨部門、跨行業動作,以現實狀況為出發點,合縱聯橫,共贏合作,打造好完善的產業鏈及產業生態環境,這對IPTV的有效發展有決定性作用;增強與完善網路運營支持能力,汲取數字電視發展的經驗教訓,注重內容豐富創新,以優良信噪比與包括互動在內的差異化服務的市場驅動力,吸引模擬電視用戶自動轉向IPTV及數字電視。同時,確立基本市場定位,細分市場,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剪裁用戶需求,全方位創新,務實演進;從嚴要求,安全性、QoS及互操作性等一個都不能少。這樣,使IPTV沿“積極、穩妥、科學、求實”的發展軌道,由初級起動、再至中級及高級,不急於求成,穩步、有序地積極向前推進。

商業模式


目前,IPTV技術應用有二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一種模式是網路運營商利用IPTV系統技術提供全套電視業務,既提供IPTV VOD業務,又提供頻道化的IPTV節目。IPTV業務覆蓋目前有線電視業務的廣播式節目頻道業務與VOD節目業務的全部功能,將IPTV業務與它們提供的語音和寬頻數據業務進行捆綁,對新的IPTV業務提供價格補貼和支持。IPTV業務對廣播式節目頻道業務按月收費,對IPTV VOD業務則按節目及收看的時間段長短或次數收費。
另一種商業模式是經營商利用IPTV系統技術,用自己的IPTV前端,連接到因特網際網路上,或與相應網路運營商的網相連。用戶可用PC機或IPSTB,通過他們所在的寬頻接入網路,向IPTV前端點播和下載IPTV節目。

發展措施


1、行業自身努力改進
互動式網路電視發展並不是完全依靠優秀節目,如果有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加上成熟的消費產業鏈,優秀的互動式網路電視節目肯定會出現。互動式網路電視可以承載更多增值業務,增加上網的時間,提升用戶體驗,用這些方法吸引更多的用戶舊o。擺脫電腦操作和數量的限制,根據市場調研,分析互動式網路電視的個人需求和個人體驗,適應貼合用戶的體驗和習慣,同時通過不斷宣傳來改變用戶的習慣。
2、加強法律法規的監管
互動式網路電視行業形勢一派大好,但由於行業沒有法律法規的監管,因此廣電總局將會對互動式網路電視業務進行一定的監管。政策不會一成不變,總是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改變,互動式網路電視技術在如今開放包容的社會一定是許可的,這和其他的國家是一致的。互動式網路電視受到監管知識政策制定者和運營者溝通交流的產物,不會成為發展的阻礙。
3、建立完整合理的產業鏈
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總是少不了博弈和糾紛,互動式網路電視要向取得更好的發展,少不了和其他的媒體進行足夠的溝通和交流。加強產業之間密切的合作才能打造產業聯盟,才能獲取盈利實現共贏。而相互合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整合互動式網路電視上的資源優勢。
互動式網路電視要想發展肯定需要找到一條贏利之道,如果不能獲取利潤,那就無從談起生存和壯大發展。

技術創新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飛速發展,視頻通話已經逐漸成為眾多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主流溝通方式,從拓展智慧家庭價值角度,對基於IPTV電視大屏的視頻通話技術創新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從網路部署到終端承載的創新方案,為拉動寬頻流量給出了建議。

服務類型

用戶在家中可以有三種方式享受IPTV服務:⑴計算機;⑵網路機頂盒+普通電視機;⑶移動終端(如手機,IPad等)。它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今網路飛速發展的趨勢,充分有效地利用網路資源。IPTV既不同於傳統的模擬式有線電視,也不同於經典的數字電視。因為,傳統的和經典的數字電視都具有頻分制、定時、單向廣播等特點;儘管經典的數字電視相對於模擬電視有許多技術革新,但只是信號形式的改變,而沒有觸及媒體內容的傳播方式。

關鍵技術

IPTV是利用計算機或機頂盒+電視完成接收視頻點播節目、視頻廣播及網上衝浪等功能。它採用高效的視頻壓縮技術,使視頻流傳輸帶寬在800Kb/s時可以有接近DVD的收視效果(通常DVD的視頻流傳輸帶寬需要3Mb/s),對今後開展視頻類業務如網際網路上視頻直播、遠距離真視頻點播、節目源製作等來講,有很強的優勢,是一個全新的技術概念。
傳統電視播放存在的問題:傳統的電視是單向廣播方式,它極大地限制了電視觀眾與電視服務提供商之間的互動,也限制了節目的個性化和即時化。如果一位電視觀眾對正在播送的所有頻道內容都沒有興趣,他(她)將別無選擇。這不僅對該電視觀眾來說是一個時間上的損失,對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來說也是一個資源的浪費。另外,實行的特定內容的節目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播放對於許多觀眾來說是不方便的。
一位上夜班的觀眾可能希望在凌晨某個時候收看新聞,而一位準備搭乘某次列車的乘客則希望離家以前看一場原定晚上播出的足球比賽錄像,看來是不可能的。

特點應用

IPTV是利用寬頻有線電視網的基礎設施,以家用電視機作為主要終端電器,通過網際網路路協議來提供包括電視節目在內的多種數字媒體服務。特點表現於:
1)用戶可以得到高質量(接近DVD水平的)數字媒體服務。
2)用戶可有極為廣泛的自由度選擇寬頻IP網上各網站提供的視頻節目。
3)實現媒體提供者和媒體消費者的實質性互動。IPTV採用的播放平台將是新一代家庭數字媒體終端的典型代表,它能根據用戶的選擇配置多種多媒體服務功能,包括數字電視節目,可視IP電話,DVD/VCD播放,網際網路遊覽,電子郵件,以及多種在線信息諮詢、娛樂、教育及商務功能。
4)為網路發展商和節目提供商提供了廣闊的新興市場。中國通信事業正在迅猛地發展,用戶對信息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寬頻視頻信息。可以說中國已基本具備了大力發展IPTV的技術條件和市場條件。
一般所說的IPTV與數字電視,既有相似點,又有區別。烽火網路公司的技術專家從以下方面闡述了二者的異同。
技術體系
IPTV系統又叫交互電視,它的系統結構主要包括流媒體服務、節目采編、存儲及認證計費等子系統,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以MPEG-4為編碼核心的流媒體文件,基於IP網路傳輸,通常要在邊緣設置內容分配服務節點,配置流媒體服務及存儲設備,用戶終端可以是IP機頂盒+電視機,也可以是PC。
有線數字電視的廣播網採取的是HFC網路體系,與傳統的模擬有線電視網路體系架構相同,而開展新型的互動式業務情況下(如VOD),網路體系會有所不同。有線數字電視VOD系統主要包括VOD服務、節目采編、存儲及認證計費系統,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MP-2TS流,採用IPOVERDWDM技術,基於DVDIP光纖網傳輸,與IPTV的分散式架構不同,有線數字電視VOD系統採用的是集中式的服務架構,在HFC分前端並不需要配置用於內容存儲及分發的視頻伺服器,只需要放置DWDM接收機及GAM調製等設備即可,大大降低了系統的運營成本及管理複雜度,用戶終端是數字機頂盒+電視機。國內已經基本形成數字電視產業鏈,出現了眾多的數字電視機頂盒製造商、前端設備製造商、系統集成商。
業務內容
IPTV有很靈活的交互特性,因為具有IP網的對稱交互先天優勢,其節目在網內,可採用廣播,組播,單播多種發布方式。可以非常靈活地實現電子菜單、節目預約、實時快進、快退、終端帳號及計費管理、節目編排等多種功能。另外基於Inter網的其它內容業務也可以展開,如網路遊戲、電子郵件、電子理財等。
有線數字電視採用廣播方式,如果要實現視頻點播必須將原來的HFC廣播網路進行雙向改造。一般情況下,只開通有關生活資訊的交互頻道。如果數字電視要支持視頻點播時,也是通過CALBEMODEM進入的IP網路來支持,實際上就是IPTV,杭州的數字IPTV系統正是這個模式。從提供的內容服務上看,有線數字電視不如IPTV。
主要優勢
IPTV的主要賣點是交互,及Inter網內業務的擴充。IPTV還可以非常容易地將電視服務和網際網路瀏覽、電子郵件,以及多種在線信息諮詢、娛樂、教育及商務功能結合在一起,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數字電視的賣點主要為高清的圖像質量。
用戶群
兩者的市場用戶群都是家庭用戶,只是一個依託有線,一個依託寬頻,給用戶帶來的利益類似。
發展前景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出現兩者並存的狀況。發展數字電視是國家早就計劃的政策,IPTV是在眾多的電視節目中增加一個節目頻道,並不代替有線數字電視。因為IPTV的實時性廣播有一定的使用成本,所以完全用IPTV代替掉有線或衛星電視意義並不大。但是,因為IPTV的眾多吸引人們的功能,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節目頻道還是十分有生命力。從信息產業發展角度看,IPTV還是三網合一的最大切入點。
用戶在家中可以有三種方式享受IPTV服務:
● ● 計算機;
● ● 網路機頂盒+普通電視機;
● ● 行動電話。

主要技術

MPEG-4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定義的與MPEG-1和MPEG-2相比,MPEG-4更適於交互AV服務以及遠程監控。
現階段國家在大連已經建成了以中國自主的AVS解碼技術為核心的iptv商用網,並由遼寧網通投入運行。

整體架構

IPTV指在基於IP的網路上向用戶提供點播或組播方式的視頻業務。IPTV是電視媒體向網路新媒體演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三網融合的代表。曾經的與IPTV 相關的標準化組織和論壇主要包括ITU、ISO、網際網路流媒體聯盟(ISMA)、開放移動聯盟(OMA)、數字音/視頻聯盟(DAVIC)、互動式電視聯盟(ITV)、寬頻業務聯盟、Tvanytime、IETF以及早年的ATM論壇等。
針對IPTV的標準化研究正處於關鍵時期,ITU-T和ETSI TISPAN都在重點研究。2006年4月成立的ITU-T FG IPTV經過7次會議之後於2007年12月結束工作。由於IPTV所涉及的技術的廣泛性,ITU-T又成立了IPTV GSI對IPTV在多個SG之間進行總體協調和推進,目前IPTV需求和架構已獲通過。TISPAN的研究熱點是IPTV的需求和架構,已發布了相關標準的第一版本,正在進行第二版本的相關標準化工作。對於IPTV架構,這兩個標準組織從兩方面進行了研究,一種是非基於NGN 的IPTV 架構(non-NGN-based IPTV),另一種是基於NGN 的IPTV 架構(NGN-based IPTV)。對於基於NGN 的IPTV 架構,又根據是否重用IMS 相關功能部件而分成基於IMS 的IPTV 架構(IMS-based IPTV)和非基於IMS 的IPTV 架構(non-IMS-based IPTV)。
ITU-T提出IPTV架構支持四大類業務(Y.1901),包括交互業務、娛樂類業務、通信類業務、信息類業務,所提出的NGN IPTV功能體系架構高層功能包括終端用戶功能(EUF)、應用功能(AF)、內容傳送功能(CDF)、業務控制功能(SCF)、管理功能(MF)、內容提供商功能(CPF)和網路功能(NF)。non-IMS-based IPTV架構在網路控制部分利用了NGN中定義的NACF(網路附著控制功能)和RACF(資源接納控制功能)兩個子系統。IMS-based IPTV 架構除了在網路控制部分利用了NGN中定義的NACF和RACF兩個子系統外,還利用了IMS核心網及相關功能實體如UPSF等來提供IPTV的業務控制功能。
TISPAN給出的IPTV架構與ITU-T之間比較相似,大部分功能實體都能相互映射,差異主要包括:ITU-T對內容分發功能、內容和業務保護功能、內容預處理功能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而TISPAN沒有觸及相應的細節;在終端用戶側,ITU-T分成普通IPTV終端和家庭網關功能,而TISPAN只是將終端側統一看作用戶終端;ITU-T給出的應用層功能模塊較細化;TISPAN對IPTV相關數據的定義更加細緻和深入,並且TISPAN已經發布了IMS-based IPTV、non-IMS-based IPTV 兩個架構相關的介面標準。
IPTV技術複雜,涉及支撐層、業務層、承載層與接入層的各種技術,涉及到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流化技術、內容分發技術、組播技術和DRM技術等以及多種技術的集成。規劃人員要加強對城域網適應IPTV業務的改造、QoS技術運用、組播技術運用、對支撐系統的改造要求等方面的研究。
IPTV代表了運營商對IP娛樂視頻互動這一新的業務領域的開拓。IPTV的商業模式、業務定位、業務需求和最終的框架結構還在繼續演進,同時對承載網路的技術需求也在進一步明晰。規劃人員要緊密跟蹤IPTV有關標準的進展,重點關注IPTV體系架構的發展,關注IMS技術、P2P技術在其中的運用,同時研究有關的組網建設方案。

突破發展

NGN(下一代網路),3G、3G演進,WiMAX、IPTV及NGBW(下一代寬頻無線)、固定移動融合FMC等是現階段通信業界關注和探討的熱點話題,人們希望通過NGN及NGBW及FMC等來解決現階段各類網路中的許多問題,如網路安全問題、QoS問題、智能網管、網路的移動性與包括“三網”在內的網路匯聚及融合、前後向兼容平滑演進、建立增加ARPU及純利潤率(APPU)與有效的多業務增值的可贏利商業模式等。
三網融合符合實際市場需求,為歷史必然
現階段談論的三網融合併不是要求物理網的機械融合,而主要是業務上的融合,也應有機協同三網多核心監管的有效性,並防止各施內功進行暗戰。其實,如上所述,電信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在中國已有較好基礎,現今主要任務即為進一步與廣電逐步實現有效的融合。說到底,廣電先天優勢在節目內容的製作;而電信與網際網路的優勢則在於網路覆蓋寬廣,與NGN發展走向溝通,有較豐富的大型網路設計、運營與管理經驗,而IPTV要發展好的要害是除必須有包括與用戶連接在內的有效的寬頻雙向網路基礎設施外,豐富的音視頻節目的有效提供對其業務應用發展實屬關鍵,任何一方想通吃全局實無可能,這亦是廣電、電信有遠見意識的單位雙方自發進行優勢互補、共贏合作推進IPTV起步工作的市場驅動力,儘管他們亦意識到可能依然有規則政策層面的阻力,但萬事開頭難,包括廣電部門的一些領導及諸多有識之士亦均認識到,將IPTV全然吸收於CATV之中或與CATV發展相對立終究不現實、不科學亦沒有好處,出路是推進其共贏合作。因為IPTV的出現決非偶然,如果說NGN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那麼與NGN密切瓜葛的三網融合目標及IPTV的興起、突破與發展,是實際市場需求驅動所導致,亦為歷史的必然,是無法用人為力量阻檔的。

性能統計方法


IPTV系統中的性能統計方式目前比較簡單,一些性能參數的計算甚至還不準確。為了在IPTV安卓智能機頂盒工作時,能夠實時統計並計算其播放的性能參數,即抖動值、丟包值、時延值、節目播放參數等,研究並實現了一種基於IPTV播放系統的性能統計方法,保證在播放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能夠快速定位問題發生的原因,及時地做出相應的改善,最大限度地保證IPTV播放業務的性能,使得用戶體驗得到較大的提升。

定義與內涵

相關
數字電視:就是指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
網路電視:基於網際網路平台上的網路電視,由於是完全開放的資源空間,因此成為推進新興媒體發展的主要力量。網路電視現階段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模式:以土豆網、優酷網為代表的分享型視頻網站;以PPS、PPLⅣE為代表的B2C網路視頻網站;以新浪、搜狐為代表的大型門戶網站;中央電視台打造的囊括央視和大部分省級衛視節目的中國網路電視台(CNTV)。
數字電視
網路電視可以說是現階段相當熱門的行業,為了跟上社會的腳步,我們的技術不得不改進更新,數字電視的廣泛運用大大增加了IPTV的發展……
IPTV業務是基於寬頻網際網路與寬頻接入,以機頂盒或其他具有視頻編解碼能力的數字化設備作為終端,通過聚合SP的各種流媒。
網路體系
IPTV採用IP寬頻網,通常要在邊緣設置內容分配服務節點,配置流媒體服務及存儲設備,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以MPEG-4為編碼核心的流媒體文件;數字電視以HFC為網路體系,與傳統有線電視結構基本一致,主要存儲及傳送的內容是MPEG-2流,採用IP over DWDM技術,基於DVD IP光纖網傳輸。
個性化服務
使用點播業務,用戶可根據興趣點播自己喜好的電視節目,不受時間限制,可以通過拖曳等方式來觀看節目內容。
互動性能
有線數字電視的網路介質大部分是單向HFC網,只有少部分為雙向網,互動性不強。而IPTV的媒介是網際網路,開放型和雙向性是網際網路的根本特徵,因此,IPTV具有與生俱來的超強的互動性。
觀眾分佈範圍
IPTV通過網際網路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傳播,觀眾遍布全球。而數字電視被局限在各個本地有線電視網內。
主要服務對象
IPTV需求面較窄,面向高端用戶。由於IPTV以收費節目為主,所以主要服務對象為那些支付能力較強的高端用戶。數字電視對現有電視網改變較小,以廣大普通觀眾為服務對象。
技術改進難度
在網際網路上開展IPTV業務,帶寬、頻道切換時延、QoS等還差強人意,組播技術離滿足IPTV的高要求還有很大距離,CDN(內容分發網路)技術還不十分成熟,技術改進難度較大,短期難以完成。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還必須提高IPTV的出口速率以及收視用戶的接入速率。數字電視在原有系統體系不變的情況下,實現雙向網路和數字化流程更為簡單。
基本技術形態
IPTV的基本技術形態可以概括為:視頻數字化、傳輸IP化和播放流媒體化,它包括音/視頻編解碼技術、音/視頻伺服器與存儲陣列技術、IP單播與組播技術、IP QoS技術、IP信令技術、內容分送網路技術、流媒體傳輸技術、數字版權管理技術、IP機頂盒與EPG技術以及用戶管理與收費系統技術等。
新概念
IPTV :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個性化的互動的電視,是未來的家庭娛樂中心。
內容:圖文、音樂、影視、遊戲。
終端:PC、電視、便攜、手機、車載。
功能:廣播、點播、下載、錄製、交互。
方式:推薦 + 自選。
技術:P2P、P2Pstreaming、Blog、Podcasting、RSS、EPG、DRM、IM。
機頂盒
機頂盒由軟體和硬體兩大部分組成,機頂盒的硬體包含了主晶元、內存、調諧解調器、回傳通道、CA(ConditionalAccess)介面、外部存儲控制器以及視音頻輸出等幾大部分。軟體則分成應用層、中間解釋層和驅動層三層,每一層都包含了諸多的程序或介面等。
與傳統的數字機頂盒相比,IP機頂盒實現了視頻、語音、數據三者的融合,即所謂的三網合一業務(TriplePlayService)。IP機頂盒的系統架構包含三個獨立的子系統:TV單元、PC單元和條件存取(即加密系統、CA)單位。TV子系統由調頻器和視頻解碼器組成,它們用來處理數字串流信息;CA子系統讓服務商具有控制能力,可以對用戶實現臨近,能夠知道用戶在何時收看什麼節目;PC子系統大多是模塊式的設計,STB的設計者可以依其需求而增加或減少這個系統中的組件,由於IPSTB的目標是要提供網際網路的服務功能,故它的PC系統方面就得提供TCP/IP的堆棧協議,並具有更佳的儲存方案。
由此可以看出,IP機頂盒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支持現階段的LAN或DSL網路傳輸,接收及處理IP數據和視頻流;
支持MPEG、WMV和Real等視頻解碼;
支持用戶認證功能、通過與IPTV系統的交互實現用戶的訪問控制、計費等管理功能。

中國前景

IPTV已經在公眾中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包括運營商、內容提供商、設備商、終端廠商在內的產業鏈各個環節均在積極推動IP產業的發展。儘管現階段在政策層面和網路技術層面還有一定障礙,但仍然對IPTV的未來充滿信心。經濟的持續發展、廣大的世界盃球迷、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利好因素的刺激,將使中國成為全球IPTV的最大潛在市場。到2010年,中國的IPTV用戶數有望超過2000萬。那時,IPTV的商用將不再是個問題。

歷史

1999年,英國Video Networks推出了全球第一個IPTV業務。
2003年,香港電訊盈科也推出IPTV業務,定名now寬頻電視。
2005年,中國電信與上海文廣合作在上海推出IPTV業務,獲得中國大陸第一張IPTV牌照,以BesTV百視通為品牌。隨後擴展到中國主要沿海省市。
2006年10月,台灣華人衛星電視傳播機構(CSTV)網路事業群成員“台灣互動電視公司”(TITV)在中華電信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MOD)推出“黃金套餐”IPTV業務。

定義與內涵

定義
從NGN概念與定義來看,IPTV屬Triple Play(語音、數據、視像三重播放業務)範疇,IPTV的基本定義應較廣義,IPTV是一種寬頻網路業務,涉及多媒體、視頻業務範疇,它可利用各種寬網路基礎設施,其主要網路終端可為網路機頂盒加電視機,或計算機,亦可為手機及其它各類相應電子設備;它集網際網路、多媒體、通信、廣播電視及下一代網路等基本技術於一體,通過有利於多業務增值的IP協議,提供包括視頻節目在內的各種數字媒體交互型業務,實現寬頻IP多媒體信息服務。
內涵
a.IPTV藉助IP協議,從而其基礎協議與NGN發展要求相溝通,具有多業務增值能力,包括有利可贏商業模式的創新。
b.IPTV屬視像業務範疇,並為數字媒體互動式運作,不但能按用戶個體或個性願望點播與實時接收廣播電視信號,並能真正實現實時互動視像化生存新時代,技術層面看,擴展流媒體技術是其重要現實支撐。由於運用IP協議,可方便實現與NGI、NGTN、NGMN等NGN網路相溝通,藉助NGN的新技術,實現語音、數據、視像三重播放服務,將電視節目服務與網際網路瀏覽、電子郵件收發、視頻電話以及多種在線信息諮詢、網路遊戲、在線音樂、娛樂、教育及商務等各種功能有機綜合在一起,從而激發起網際網路業務提供商、電信網業務運營商、廣電網路業務提供商及設備製造商和內容集成商和/或內容提供商等的巨大興趣與參與合作與競爭的動力。
c.網路支持可為各類雙向寬頻網,諸如寬頻公眾電信網、網際網路、寬頻專用通信網、移動通信網、固定通信網、微波通信網、有線電視網、衛星通信網,其它各類廣域、城域及局域、個人與個體域寬頻網等。
d.如上所述,IPTV屬寬頻高級綜合業務範疇,尤其應重視其市場細分、全面創新及合作共贏產業鏈等問題;由於涉及視像業務的內容創新、集成與提供,就其產業鏈而言亦更為複雜,將涉及最終直接用戶、駐地與寬頻接入商、業務運營商、網路運營商、內容創新第三方、內容集成商、內商提供商、電視機和/或計算機配套機頂盒、內容分發網路CDN、數字版權保護管理DRM、應用與安全等中間件Middleware,高效率、低成本音視頻數字壓縮編解碼,等等,因此就技術、業務、應用層面看,對IPTV而言,打造複雜而成功的共贏合作產業鏈乃至產業生態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e.由於IPTV涉及語音、數據、視像三類業務以及電信網、網際網路、廣播電視網三類不同網路的業務與網路的互補、集成與匯聚、融合,其監管與規則政策管理更有挑戰性、更為複雜,尤其在中國,雖然信息產業部成立后,電信與計算機及網際網路和信息電信運營與電子信息通信設備軟、硬體製造已有較好融合,但電信、廣電長期歷史背景決定的不同管理模式,開放性差距,以及涉及內容的意識形態問題、安全性與商業市場運作實際需求等問題的妥善、合理處理均需努力探索、思考與創新,否則將可能對IPⅣ的積極、穩妥、健康、有序發展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當然,從長遠來看,NGN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明智的決策者一定會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有效地從業務與網路層面推進IPTV及“三網”融合演進,否則在開放、創新、融合的市場經濟大潮沖刷中,其監管作用必然會被逐步淡化,甚至被新的更有效的監管模式所取代。

戰略價值

IPTV催生與促進三網資源與業務的融合
本來從技術、業務與內容製作角度看,在IP為基礎的INTERNET大規模普及和方便的多業務增值驅動下,(准)實時型流媒體、視頻會議甚至質量稍低的實時視像傳輸已成現實,視像業務的通信與廣播界面已在模糊。一方面廣播電視部門亦積極以有線電視網為依託,引入數字電視,並期望改造為雙向互動,並引入數據甚至電話業務,向電信業方向推進與融合,但根本問題是其寬頻網路資源規模有限,網路改造的投入亦力不從心。網際網路在經歷了“.COM”泡沫的慘痛教訓后,正在積極探索可贏利的商業運作模式,中國移動的MonTerNet的SMS的成功事實固然首先按共贏合作模式使不少ISP/IAP/ICP起死回生、並恢復了生機,此為網際網路贏利模式的典型示例,而藉助包月資費模式的流媒體、視像網際網路運行模式又為另一成功示例,Skype加MSN或類似的VoIP加視像運行模式已廣為全球用戶廣域連接所青睞,如此等等,乃至一向注重QoS的電信運營商亦在苦心思索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大網免費資源進一步贏利增值,而實現有效視像增值的巨大障礙往往來自有吸引力的創新內容的匱乏,這卻是廣電的真正優勢所在。電信運營商積極涉足IPTV的動因則在於下述一些基本背景:從NGN演進發展觀點看,IPTV是其未來典型業務,有其廣寬產業發展前景;傳統電信業務持續下滑,視像類業務的IPTV新增值途徑成為各大電信運營商謀求持續發展的很有吸引力的一種選擇;僅依託網際網路業務,由於其內容匱乏、獲利欠佳,不妨充分利用自身既有寬頻網路優勢切入,從而為發展IPTV業務提供了原始驅動力;包括微軟等軟體提供商在內的看好IPTV發展的有實力設備提供商的助力,亦增強了電信運營商涉足IPTV的信心與決心;有線與無線寬頻傳輸新技術與諸如H.264/AVC等高效率數字視像壓縮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亦為運營IPTV奠定了實際基礎;諸如美國FCC等電信監管政策的變化及電信運營商FMC等業務轉型亦促進其進軍IPTV這一有吸引力的業務領域,等等。總之,無論從電信、網際網路、廣電角度均看好IPTV這一新角色及其潛在戰略作用,並已產生彼此聯手以便優勢互補,藉助IPTV獲得合作共贏的實際利益目標,因此,確實是IPTV正催生與促進三網資源與業務的融合。
IPTV創造新的產業生態環境與新的價值
IPTV的一個最主要特點在於其實時寬頻交互性,從而使其既不同於傳統的有線電視,也不同於正在興起的常規數字電視,當然IPTV本身即可或即需利用數字電視這一技術手段。IPTV使用戶不受時間限制,能隨時選擇形式多樣化、操作簡易及個性化的互動多媒體服務,並可採取多種有效的寬頻接入,諸如FTTH/FHHP、xDSL(ADSL、SHDSL、ADSL2+、ADSL2++、IP-DSLAN、VDSL1/2、UDSL1/2等)、HFC Cable MODEM、WLAN/WMAN/WWAN-(Wi-Fi/WiMAX/WBMA/MBWA/NGBW/及3G/3G演進等快速移動接入的手機電視等),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戶個性化寬頻應用。
就用戶欣賞視頻節目的個性化需求而言,IPTV可為用戶創造明顯的新價值,可按自身願望隨時選擇自已願意欣賞的節目,從而一方面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並可根本擺脫待在電視機前等待想看節目的播出,或因某種原因未看到某一節目而產生的遺憾,以及實在忍無可忍不想看的廣告節目的無休止衝擊。而且,IPTV創造的更重要的新價值在於其整體IPTV產業鏈及產業生態環境。其直接層面涉及節目製作、內容提供、多樣化接入、可靠有效的寬頻IP網路、增強流媒體的CDN、數字版權保護管理的DRM、包括計費及維護在內的網路運營,以及包括通用機頂盒或網卡在內的IPTV終端設備等;其間接增值層面還包括信息電子行業的軟硬體、網路及終端安全運行、媒體節目運作、網站內容服務,以及信息電信增值服務等方方面面。而且以用戶為中心來觀察,這是一個有巨大創新空間的產業生態環境。對此,應特別注意處理好“Industry Eco-X”的共贏合作問題。
IPTV促進有效的多核心協同監管機制運作
以及甚至更有效的新監管機制的誕生
一般多半認為,固然IPTV現階段亦僅處在啟動發展期,不能說那怕技術上已是那樣成熟,但關鍵障礙主要還是來自監管層面。現實地考慮,多核心監管依然為較易操作的有效途徑,關鍵在於認清形勢走向,同心同德,共贏合作,有效協同工作。顯然,現階段中國與IPTV直接相瓜葛的大抵監管分工為:意識形態及信息安全健康發展等由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署牽頭,這為最根本要害,廣播電視電影等音視頻內容製作、監管由廣電總局,包括網路帶寬要求、點播及收費等軟體的接入網路監管由信息產業部,進行寬頻多業務電信、網際網路運營監管由信息產業部,包括電視終端、計算機及手機終端與系統集成在內的設備硬體與視聽要求的技術監管按相應內容由信息產業部與廣電總局分別監管,涉及電視台管理及業務運營、客戶服務質量等運營監管由廣電總局與信息產業部共同監管。因此多核心監管已為現實。根本問題即為有效協同監管,使IPTV真正能在中國積極、穩妥、健康、有序、科學、務實地發展好,提供為老百姓所認可與歡迎的服務。監管的目的根本上也在於在國家法律、法規總框架下確保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多核心模式的各部委監管既是一種權利,又是一種必須有效協同工作的神聖的責任。因此,IPTV的興起將促進有效的多核心協同監管機制運作,以及甚至更有效的新監管機制的誕生。
相應,近些年中國PC機數量增長迅速,至2004年6月約達5000萬台,一些資料預測2010年還將新增PC用戶1.8億左右。2004年底中國寬頻用戶總數已達4280萬、其中ADSL用戶佔70%左右,預計ADSL用戶2010年可升至1億多。在現今9400萬左右網民中,使用寬頻上網的人數達4280萬左右,約佔總數的46%。現階段中國電視用戶已超過3.5億,成為普及家庭娛樂的主要終端。同時,2010年預計中國付費電視用戶總數將可能增達1.28億戶,這些均為IPTV發展的基本保障與基礎。
看準這些市場前景及IPTV和NGN-Triple Play與三網融合的歷史必然性,積極推進建立有利IPTV發展的多核心協同和諧監管環境,這是發展IPTV的政策支持基本前提;由於IPTV涉及跨部門、跨行業動作,以現實狀況為出發點,合縱聯橫,共贏合作,打造好完善的產業鏈及產業生態環境,這對IPTV的有效發展有決定性作用;增強與完善網路運營支持能力,汲取數字電視發展的經驗教訓,注重內容豐富創新,以優良信噪比與包括互動在內的差異化服務的市場驅動力,吸引模擬電視用戶自動轉向IPTV及數字電視。同時,確立基本市場定位,細分市場,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剪裁用戶需求,全方位創新,務實演進;從嚴要求,安全性、QoS及互操作性等一個都不能少。這樣,使IPTV沿“積極、穩妥、科學、求實”的發展軌道,由初級起動、再至中級及高級,不急於求成,穩步、有序地積極向前推進。

應用分析


隨著IPTV、視頻、數字電視等高帶寬多媒體應用的普及 , 人們對網路帶寬、穩定性需求的提高 , 使得 GPON、IPTV相關技術快速發展 , 已成為通信領域的熱點 ,概述了GPON的系統結構 , 對GPON技術和IPTV業務的應用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

標準化

技術標準化現狀
1.中國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IP與多媒體工作委員會於2005年8月成立了IPTV特別工作組,啟動了對IPTV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參加IPTV特別工作組的單位幾乎包含了現階段從事IPTV業務運營、開發和研究的國內外所有運營商、製造商和研究機構。
IPTV特別工作組第一階段的立項有6個:IPTV業務需求、IPTV體系架構、IPTV業務平台與內容平台介面、IPTV業務平台與STB介面、支持IPTV的DSLAM設備及STB設備技術規範等。現階段所有6個標準都進入了“報批稿”階段,有的(如“業務需求”)已結束第一階段的工作進入了第二階段的制定工作。
IPTV特別組於2006年5月新啟動了“IPTV對承載網的技術要求”、“內容、業務和網路安全”、“網路管理與業務管理”、“業務運營平台”和“終端測試規範”等12個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現階段包括“網路管理與業務管理”等部分標準也已經進入了送審稿甚至報批稿階段。
中國在IPTV業務的實踐、研發和標準化方面,與國際保持同步甚至有所超前。2006年5月,在CCSAIPTV特別工作組下面成立了一個“國際標準小組”,專門負責將CCSA的研究成果提交給ITU-T。以中國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中國電信、中國網通、華為、中興、上海貝爾等單位為主,在已經進行的3次會議上累計提交文稿145篇,數量一直據各國之首,質量(採納率和重要性)也較以往有明顯提高,成功地將CCSAIPTV工作組的大量研究成果提交給了ITU-T。同時,在FGIPTV管理層,有1名副主席、3名工作組(聯合)組長由中國方面擔任,還有多個編輯席位。中國已經成為推動ITU-TFGIPTV工作的最重要的力量。
2.國際
國際上與IPTV標準相關的標準化組織很多,典型的包括ATISⅡF、ISMA、DSL論壇、Ipsphere、IETF、ISO/IEC等。他們各自的成員背景、側重點價值取向和利益等均不相同。下面重點介紹ITU-T的IPTV標準化活動。
ITU-T於2006年4月在日內瓦舉行了全球開放式IPTV標準諮詢會,決定成立FGIPTV,每3個月舉行一次會議,以發起、協調和統一全球的IPTV標準化活動。研究包括ITU-T之外的其他標準化組織和論壇等正在進行的IPTV標準化活動,以及在NGN框架中融入IPTV的問題。
2006年7月舉行的第一次FGIPTV會議最大成果是明確了各個IPTV工作組的職責,批准了各個工作組的領導人,啟動了每個工作組的工作以及各個工作組的任務,討論並初步提出了IPTV的定義,並確定了FGIPTV的架構6個工作組。6個工作組分別是:架構與需求(WGI),QoS與性能(WG2)。業務安全與內容保護(WG3),IPTV網路控制(WG4),端系統與互操作性(WG5),中間件、應用和內容平台(WG6)。
2006年11月舉行的第二次會議按照上次會議確定的ToR(TermofReference)和各個工作組的研究範圍,繼續分組討論IPTV業務需求和IPTV的體系架構,還涉及IPTV安全、QoE/QoS、網路控制、終端與互操作以及媒體平台與中間件等課題,使得每個工作組都第一次有了輸出文檔,為每個組的下一步的標準化工作提供了素材。
2007年1月舉行的第三次會議在最關鍵的“業務需求”和“網路架構”兩個輸出文檔上,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需求和網路架構的初步確定,為下一步各工作組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AVS發展歷程
從1952年貝爾實驗室Cutler等人進行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技術的研究開始,視頻壓縮編碼技術經歷了50餘年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變換編碼、預測編碼、熵編碼3類經典技術,分別用於去除視頻信號的空域冗餘、時域冗餘及統計冗餘。並基於這些經典技術,逐漸形成了以塊為單元的預測加變換的混合編碼框架。到目前為止,已有的視頻編碼標準都基於這一框架,包括國際電信聯盟(ITU-T)的H.261/3/4視頻編碼建議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SO/IEC)的MPEG-1/2/4視頻編碼標準。這些標準及其技術對視頻信號提供了一種高效表達方式,使得巨大的視頻數據能夠在有限帶寬下傳輸以及在有限空間下存儲。其中,MPEG-2標準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已經成為電視廣播應用的基礎性支撐標準。但MPEG-2標準制訂於1994年,屬第一代視頻編碼技術,近10年視頻編碼技術的發展,使得MPEG-2標準在新一代IPTV、高清數字電視廣播、無線移動媒體通信、流媒體服務等方面的應用上不再高效與經濟。新的應用需要新的高效信源編碼方案。
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標準(AVS)標準第2部分:視頻(AVS1-P2)的技術規範完成於2003年12月,該標準面向標清高清視頻編碼應用。AVS視頻標準吸收了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優秀研究成果,屬於高效的第二代視頻編碼技術。相比於MPEG-2標準,編碼效率提高2~3倍。如果以AVS視頻標準進行標清視頻廣播應用,可以將MPEG-2標準所需的5~6 Mb/s傳輸帶寬降低到1.5~3 Mb/s。因此,即使在不進行大規模寬頻光纖網路升級的情況下,藉助於AVS視頻技術,IPTV應用也可以在現有家用數字用戶線(DSL)網路的2 Mb/s帶寬下進行大規模實施。在新的寬頻網路上,AVS視頻標準將使業務量翻番。
在獲得高編碼效率的同時,AVS視頻標準儘可能保持了低的計算實現複雜度。當編碼高清視頻信號時,AVS視頻獲得了與先進視頻編碼標準AVC/H.264主要檔次(Main Profile)相當的編碼效率,但解碼器的實現複雜度只有其60%~70%。在專利許可方面,AVS通過簡潔的一站式許可政策,解決了MPEG-4 AVC/H.264被專利許可問題纏身難以產業化的弊端,並且專利許可費用大大低於國際同類標準。
AVS視頻標準高效的技術、簡潔的實現方案為其成功應用奠定了基礎。但要得到市場認可,還需要其他方面優勢的配合。MPEG-4標準沒有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度的專利保護所導致的高額專利費限制了技術的推廣。因此,AVS標準制訂之初就認真分析了國內外標準和知識產權領域的經驗教訓,充分考慮知識產權問題對標準推廣的影響,定義專利技術被標準接受的基本原則為:為保證標準的先進性,AVS標準不排斥各種專利技術,但專利進入AVS標準必須遵守一定的條件,必須將專利的利益索求限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以保證標準的公益性。AVS視頻標準不同於H.264標準,後者是一個獨立的視頻標準,而AVS標準是一套包含系統、視頻、音頻、媒體版權管理在內的完整標準體系,這保證了實際應用系統所需的技術完備性。因此AVS視頻標準具有技術高效、實現方案簡潔,專利許可政策簡單、許可費用低廉,相關標準配套的特色。
AVS視頻編碼技術
⒈1混合編碼框架
AVS1-P2視頻標準採用經典的混合編碼框架,如圖1所示。此框架與以往視頻標準相同,但由於不同標準制訂時出於對不同應用的考慮,在技術取捨上對複雜度-性能的衡量指標各不相同,因而在複雜性、編碼效率上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比如,一般認為H.264的編碼器大概比MPEG-2複雜9倍,而AVS視頻標準則由於編碼模塊中的各項技術複雜度都有所降低,其編碼器複雜度大致為MPEG-2的6倍,但編碼高清序列AVS視頻標準具有與H.264相近的編碼效率。
視頻編碼的基本流程為:將視頻序列的每一幀劃分為固定大小的宏塊,通常為16×16像素的亮度分量及2個8×8像素的色度分量,之後以宏塊為單位進行編碼。對視頻序列的第一幀及場景切換幀或者隨機讀取幀採用I幀編碼方式,I幀編碼只利用當前幀內的像素作空間預測,類似於JPEG圖像編碼方式。其大致過程為,利用幀內先前已經編碼塊中的像素對當前塊內的像素值作出預測,將預測值與原始視頻信號作差運算得到預測殘差,再對預測殘差進行變換、量化及熵編碼形成編碼碼流。對其餘幀採用幀間編碼方式,包括前向預測P幀和雙向預測B幀,幀間編碼是對當前幀內的塊在先前已編碼幀中尋找最相似塊(運動估計)作為當前塊的預測值(運動補償),之後如I幀的編碼過程對預測殘差進行編碼。編碼器中還內含一個解碼器,內嵌解碼器模擬解碼過程,以獲得解碼重構圖像,作為編碼下一幀或下一塊的預測參考。解碼步驟包括對變換量化后的係數進行反量化、反變換,得到預測殘差,之後預測殘差與預測值相加,經濾波去除塊效應后得到解碼重構圖像。以上編碼框架包含如下關鍵技術:
幀內預測
多參考幀預測
變塊大小運動補償
1/4像素插值
整數變換量化
高效B幀編碼模式
熵編碼
環路濾波
⒈2AVS關鍵技術介紹
⑴幀內預測
AVS視頻標準採用空域內的多方向幀內預測技術。以往的編碼標準都是在頻域內進行幀內預測,如MPEG-2的直流係數(DC)差分預測、MPEG-4的DC及高頻係數(AC)預測。基於空域多方向的幀內預測提高了預測精度,從而提高了編碼效率。AVC/H.264標準也採用了這一技術,其預測塊大小為4×4及16×16,其中4×4幀內預測時有9種模式,16×16幀內預測時有4種模式。AVS視頻標準的幀內預測基於8×8塊大小,亮度分量只有5種預測模式,大大降低了幀內預測模式決策的計算複雜度,但性能與AVC/H.264十分接近。除了預測塊尺寸及模式種類的不同外,AVS視頻的幀內預測還對相鄰像素進行了濾波處理來去除雜訊。
⑵變塊大小運動補償
變塊大小運動補償是提高運動預測精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提高編碼效率起重要作用。在以前的編碼標準MPEG-1、MPEG-2中,運動預測都是基於16×16的宏塊進行的(MPEG-2隔行編碼支持16×8劃分),在MPEG-4中添加了8×8塊劃分模式,而在H.264中則進一步添加了16×8、8×16、8×4、4×8、4×4等劃分模式。但實驗數據表明小於8×8塊的劃分模式對低解析度編碼效率影響較大,而對於高解析度編碼則影響甚微,如圖2所示。在高清序列上的大量實驗數據表明,去掉8×8以下大小塊的運動預測模式,整體性能降低2%~4%,但其編碼複雜度則可降低30%~40%。因此在AVS1-P2中將最小宏塊劃分限制為8×8,這一限制大大降低了編解碼器的複雜度。
⑶多參考幀預測
多參考幀預測使得當前塊可以從前面幾幀圖像中尋找更好的匹配,因此能夠提高編碼效率。但一般來講2~3個參考幀基本上能達到最高的性能,更多的參考圖像對性能提升影響甚微(如圖3所示),複雜度卻會成倍增加。H.264最多可採用16個參考幀,並且為了支持靈活的參考圖像引用,採用了複雜的參考圖像緩衝區管理機制,實現較繁瑣。而AVS視頻標準限定最多採用兩個參考幀,其優點在於:在沒有增大緩衝區的條件下提高了編碼效率,因為B幀本身也需要兩個參考圖像的緩衝區。
⑷1/4像素插值
MPEG-2標準採用1/2像素精度運動補償,相比於整像素精度提高約1.5 dB編碼效率;H.264採用1/4像素精度補償,比1/2精度提高約0.6 dB的編碼效率,因此運動矢量的精度是提高預測準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影響高精度運動補償性能的一個核心技術是插值濾波器的選擇。AVC/H.264亞像素插值半像素位置採用6拍濾波,這個方案對低解析度圖像效果顯著。由於高清視頻的特性,AVS視頻標準對1/2像素位置插值採用4拍濾波器,其效果與6拍濾波器相同,優點是大大降低了訪問存取帶寬,是一個對硬體實現非常有價值的特性。
⑸B幀宏塊編碼模式
在AVC/H.264標準中,時域直接模式與空域直接模式是相互獨立的。而AVS視頻標準採用了更加高效的空域/時域相結合的直接模式,並在此基礎上使用了運動矢量舍入控制技術, AVS標準B幀的性能比H.264中B幀性能有所提高。此外,AVS標準還提出了對稱模式,即只編碼前向運動矢量,後向運動矢量通過前向運動矢量導出,從而實現雙向預測。此方案與編碼雙向運動矢量效率相當。
⑹整數變換與量化
AVS視頻標準採用整數變換代替了傳統的浮點離散餘弦變換(DCT)。整數變換具有複雜度低、完全匹配等優點。由於AVS1-P2中最小塊預測是基於8×8塊大小的,因此採用了8×8整數DCT變換矩陣。8×8變換比4×4變換的去相關性能強,在變換模塊,AVS標準編碼效率相比H.264提高2%(約0.1 dB)。同時與H.264中的變換相比,AVS標準中的變換有自身的優點,即由於變換矩陣每行的模比較接近,可以將變換矩陣的歸一化在編碼端完成,從而節省解碼反變換所需的縮放表,降低了解碼器的複雜度。
量化是編碼過程中帶來損失的模塊。以前典型的量化機制有兩種,一種是H.263中的量化方法,一種是MPEG-2中的加權矩陣量化形式。與以前的量化方法相比,AVS標準中的量化與變換歸一化相結合,同時可以通過乘法和移位來實現,對於量化步長的設計,量化參數每增加8,相應的量化步長擴大1倍。由於AVS標準中變換矩陣每行的模比較接近,變換矩陣的歸一化可以在編碼端完成,從而解碼端反量化表不再與變換係數位置相關。
⑺熵編碼
熵編碼是視頻編碼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去除數據的統計冗餘。AVS視頻標準採用基於上下文的自適應變長編碼器對變換量化后預測殘差進行編碼。其具體策略為,係數經過“之”字形掃描后,形成多個(Run,Level)數對,其中Run表示非零係數前連續值為零的係數個數,Level表示一個非零係數;之後採用多個變長碼錶對這些數對進行編碼,編碼過程中進行碼錶的自適應切換來匹配數對的局部概率分佈,從而提高編碼效率。編碼順序為逆向掃描順序,這樣易於局部概率分佈變化的識別。變長碼採用指數哥倫布碼,這樣可降低多碼錶的存儲空間。此方法與H.264用於編碼4×4變換係數的基於上下文的自適應變長編碼器(CAVLC)具有相當的編碼效率。相比於H.264的算術編碼方案,AVS的熵編碼方法編碼效率低0.5 dB,但算術編碼器計算複雜,硬體實現代價很高。
⑻環路濾波
起源於H.263++的環路濾波技術的特點在於把去塊效應濾波放在編碼的閉環內,而此前去塊效應濾波都是作為後處理來進行的,如在MPEG-4中。在AVS視頻標準中,由於最小預測塊和變換都是基於8×8的,環路濾波也只在8×8塊邊緣進行,與H.264對4×4塊進行濾波相比,其濾波邊數變為H.264的1/4。同時由於AVS視頻濾波點數、濾波強度分類數都比H.264中的少,大大減少了判斷、計算的次數。環路濾波在解碼端佔有很大的計算量,因此降低環路濾波的計算複雜度十分重要。
⒈3編碼效率對比
以上是從編碼模塊各個方面認識AVS,從中不難看出AVS視頻標準對每項技術都進行了複雜性與效率的權衡,為所面向的應用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努力降低複雜度,並保證高的編碼效率。
表1給出了2005年8月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主持完成的AVS1-P2視頻標準測試結果,整體結論為性能優良。考慮到現階段使用MPEG-2標準實施高清電視廣播時,一般使用20 Mb/s的碼率;使用MPEG-2標準實施標清電視廣播時,一般使用5~6 Mb/s的碼率。對照測試結果可以得知,AVS視頻碼率為MPEG-2標準的一半時,無論是標準清晰度還是高清晰度,編碼質量都達到優秀。碼率不到其三分之一時,也達到良好到優秀。因此在比MPEG-2視頻編碼效率提高2~3倍的前提下,AVS視頻質量完全達到大範圍應用所需的“良好”要求。
表2、表3分別給出了AVS1-P2與MPEG-2標準以及AVS1-P2與MPEG-4 AVC/H.264標準主要檔次的客觀編碼性能對比,結果為相同碼率條件下峰值信噪比(PSNR)的增益。可以看出,AVS1-P2相對於MPEG-2標準編碼效率平均提高2.56 dB,相比於H.264標準編碼效率略低,但平均只有0.11 dB的損失。
MPEG編碼標準歷程
視頻編碼從現階段業界應用來看主要以MPEG標準族為主,各廠家和不同行業都仿效MPEG標準,出台了一系列參照MPEG標準的行業規範和國家規範,從而使MPEG及其派生的產品應用越來越廣。
MPEG-1制定於1992年,主要是針對CIF標準分析率(NTSC製為352×240,PAL製為352×288)的圖像進行壓縮,視音頻信息經過壓縮后的數據碼率最大為1.5Mbit/s,主要應用在CD-ROM、Video-CD等數字媒體上進行存儲,也可以在區域網、ISDN網上進行視音頻信息的傳輸。
MPEG-2制定於1995年,該標準主要針對標準數字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在各種應用下的壓縮方案和系統層的詳細規定,編碼碼率可達100Mbit/s。MPEG-2特別適用於廣播級的數字電視的編碼和傳送,被認定為SDTV和HDTV的編碼標準。
MPEG-4於1998年定案,隨後該標準仍在不停發展和補充。它的特點是更適於互動式AV服務及遠程監控,是一個有交互性的動態圖像標準。它可以將較大的媒體文件在保證視音頻質量下壓縮得非常小,利於在網路中傳播,因此MPEG-4被ISMA作為流媒體技術標準。現階段已經有很多編解碼器都是參照MPEG-4標準,如WMV9、Dvix等。
MPEG-4編碼標準技術
MPEG-4標準由6個主要部分構成:
⑴多媒體傳送整體框架(DMIF,TheDeliveriesMultimediaIntegration Framework)
DMIF主要用於解決交互網路中、廣播環境下及磁碟存儲應用中多媒體應用的操作問題,通過傳輸多路合成信息來建立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的連接與傳輸。
⑵數據平面
⑶緩衝區管理和實時識別
MPEG-4定義了一個系統解碼模式,該解碼模式描述了一種理想的處理比特流句法語義的解碼裝置,它要求特殊的緩衝區和實時模式,通過有效地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緩衝區空間。
⑷音頻編碼
MPEG-4不僅支持自然聲音,而且支持合成聲音。MPEG-4的音頻部分將音頻的合成編碼和自然聲音的編碼相結合,並支持音頻的對象特徵。
⑸視頻編碼
與音頻編碼類似,MPEG-4也支持對自然和合成的視覺對象的編碼。合成的視覺對象包括二維、三維動畫和人面部表情動畫等。
⑹場景描述
MPEG-4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用於組成場景中的一組對象,並提供一些必要的合成信息組成場景描述。
MPEG-4標準仍在不停發展,現階段比較受矚目的就是MPEG-4(Part10),即H.264標準的研究。H.264標準是由ISO/IEC和ITU-T兩大國際標準化組織共同制定的面向實際應用的視頻編碼新標準。它具有一系列優於MPEG-4(part2)的新特性,可適應更高圖像質量和低碼速率應用的需求。
在相同的重建圖像質量下,H.264比H.263+和MPEG-4(SP)減小50%碼率,而且對網路傳輸具有更好的支持功能,它引入了面向IP包的編碼機制,有利於網路中的分組傳輸,支持網路中視頻的流媒體傳輸;同時,具有較強的抗誤碼特性,可適應丟包率高、干擾嚴重的無線通道中的視頻傳輸;此外,能適應不同網路傳輸,網路親和力強。
MPEG-4AVC/H.264編碼的應用
正如MPEG-4AVC/H.264的特性,將來在多媒體業務里將有廣泛應用:
⑴現階段世界一些電視組織及媒體運營商紛紛選擇H.264作為媒體格式標準,例如(DVB)歐洲標準組織、美國ATSC、韓國DMB及日本的ISDB-T已批准MPEG-4AVC/ H.264 用於廣播電視。
⑵眾多主流編碼器廠家(如:哈雷、Skystream、科學亞特蘭大、Tandberg、湯姆遜、Optibase等)支持H.264,已有產品進入商業應用,而且大多數編碼器廠家將推出基於H.264的高清編碼器。
⑶H.264新一代DVD的標準,得到大部分內容供應商的認可,現階段兩大下一代DVD格式的競爭對手(HD-DVD格式和Blu-ray光碟格式)都在定義H.264/AVCHP(HIGHPROFILE)作為必選項支持。
⑷隨著現階段IPTV業務的發展,H.264標準將成為電信運營商選擇的終極媒體格式,同時國內外設備廠家紛紛推出支持H.264標準的機頂盒。
⑸H.264在編碼中引入了抗誤碼的功能,最適合有雜訊的無線傳輸環境,H.264標準被3GPP採納為移動視頻壓縮標準。

研討會

來自北京、江蘇、廣東、湖南、遼寧、雲南等26個省市的廣電新媒體負責人齊聚北京,交流IPTV發展情況,共同探討IPTV發展策略。
據參與研討會的人士透露,會上相當多的廣電新媒體負責人強烈反映,雖然廣電總局相關文件已經出台,但百視通(600637,股吧)與各地電信運營商仍在違規發展IPTV用戶,原有的違規用戶也遲遲沒有按政策要求進行切換,導致各地規範的IPTV業務發展非常困難,三網融合推進十分艱難。他們都大聲呼籲,要儘快完成用戶切換,形成全國IPTV業務規範發展的大環境。
不過艱難中也有突破,筆者從研討會上了解到,截止2012年8月,中國網路電視台代表全國唯一的中央集成播控總平台,已與江蘇、浙江、廣東、湖北、山東、遼寧等17個省市廣電機構簽署了兩方合作協議;並與雲南、四川、湖南、深圳、北京、河北等6個省市簽署了三方合作協議,累計發展用戶超過百萬戶,北京、河北等地的IPTV業務開通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在遼寧順利實現IPTV用戶切換之後,江蘇、深圳等地代表也反映,兩地的分平台已經做好了隨時進行用戶切換的準備。

系統功能

IPTV系統按照功能結構可以分為媒體平台層、服務支撐層、運營支撐層和終端層。但實際上,系統的分層結構根據對業務模型的構建的不同和實現方式的不同,會有所不同,平台之間的功能只有模糊的差異,並沒有清晰的界限,比如說,內容編碼伺服器到底屬於媒體平台層還是服務支持層,就存在分歧;而網路管理系統屬於運營支撐層還是屬於服務支持層,也會有不同的聲音。明確地界定這些層所包含的設備,依賴於系統架構工程師,並和系統的相關業務流程息息相關,在這裡只做了一些共性的探討。
(1)媒體平台層
(2)服務支持層
(3)運營支撐層
(4)終端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