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牡丹

仙人掌科岩牡丹屬植物

岩牡丹(學名:Ariocarpus retusus Scheidw.)是仙人掌科、岩牡丹屬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植株球形或呈扁平的蓮座狀,灰綠色,球體表面被白粉。球體上有三角形疣狀突起,上部扁平或微凹,無龜裂,刺座很小,著生在疣狀突起上。球體頂端及疣狀突起之間長有白色綿毛。在球頂綿毛叢中開花,花長4 厘米,花徑5厘米,花白色,少數花紅色。花期夏季。漿果光滑,種子黑色。

原產墨西哥北部乾旱貧瘠石灰石沙礫地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形態特徵


岩牡丹
岩牡丹
疣狀突起呈蓮座狀,綠色或灰綠色,表面被白粉,上扁平或微凹,平滑;外觀上看沒有刺,事實上植株中部剛長出的疣突是有刺的,但很小而且早衰,所以看上去沒有。疣突間有白色或淡黃色綿毛,花期夏季。同屬植物還有:玉牡丹Ariocarpus retusus var. major、龍角牡丹Ariocarpus scapharostrus、花牡丹Ariocarpus furfuraceus、三角牡丹Ariocarpus trigonus等。

生長特性


岩牡丹
岩牡丹
喜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土壤排水性好(最好是沙質土壤),土層深的土壤(因有肥厚的肉質直根)。生長季節需充足水分,但不能積水。冬季要求冷涼並保持盆土乾燥,較耐寒。自根植株生長很慢,母株結實率很低,果實成熟時間很長。

植物學史


屬名Ariocarpus來自希臘詞aria(山楂)及karpos(果實),意指其漿果似山楂。種名retusus意為微凹的,指該種的疣狀突起上端微凹。

近種區別


● ● 龜甲牡丹(Ariocarpus fissuratus (Engelm.) K. Schum.):球體灰綠色,疣狀突起呈闊三角形,其表面有縱橫交錯的龜裂紋,形似“龜甲”,故稱龜甲牡丹。球頂端中央開花,花粉紅色。
● ● 姬牡丹(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 Schum.):又稱黑牡丹,疣狀突起呈等腰三角形,黑綠色,比較小,故稱“黑牡丹”。在三角形疣狀突起的中心有槽,並生長著白色細毛。花著生於球頂生長點,花紫紅色。10月開花。
● ● 連山(Ariocarpus fissuratus subsp. lloydii (Rose) U.Guzmán):球體扁平,疣狀突起呈闊三角形,球頂中央有溝,著生乳白色綿毛,花紫紅色。
● ● 三角牡丹(Ariocarpus retusus subsp. trigonus (F.A.C.Weber) E.F.Anderson & W.A.Fitz Maur.):球體灰綠色,疣狀突起呈長三角形塊狀,先端稍向內側彎曲。花黃色或白色。10月開花。本種株型較大,適合於植物園展覽栽培。
● ● 龍角牡丹(Ariocarpus scaphirostris Boed.):植株較小。疣狀突起呈長三角形柱狀,先端圓鈍,深綠色,腋部多毛,肉質柔軟。花紫紅色。為生長較慢的岩牡丹類。
● ● 龍舌蘭牡丹(Ariocarpus agavoides (Castaneda) E. F. Anderson):莖扁球形,灰綠色,莖頂端簇生細長帶狀疣狀突起,長4厘米,寬0.6厘米,表皮角質化。花鐘狀,玫瑰紅色。該種適合植物園展覽栽培。

產地生境


原產墨西哥北部干早貧瘠石灰石沙礫地區,主要分佈於墨西哥(科阿韋拉州、新里昂州、聖路易斯波托西州、塔毛利帕斯州)。中國引種,各地普遍栽培。喜夏季溫暖、冬季冷涼的氣候和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耐乾旱,較耐寒,怕積水,耐瘠薄。在疏鬆、透氣性好、排水良好的微鹼性沙壤土中生長最好。

繁殖方法


先播種,然後用實生苗嫁接,長大后形成扁球體。切去扁球頂后,會促生出許多子球。當子球長有8-9個疣狀突起時,從砧木上剪下,直接栽入盆土中。

栽培技術


裁植:岩牡丹喜排水、透氣良好的沙壤土,盆栽用土可用2份細沙、1份腐葉土、1份園土、1份腐熟的堆肥,並加入少量的骨粉混合而成的培養土。宜採用深盆栽培。
光照與溫度:岩牡丹喜光照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生長適宜溫度白天為18-24℃,夜間為10-13℃。冬季越冬溫度在7℃以上。
澆水與施肥:在春、夏季要保證供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盆中也不能積水。冬季為岩牡丹休眠期,要保持盆土乾燥和涼爽環境。當疣狀突起灰綠飽滿時,說明生長良好,不缺水;當疣狀突起表面皺縮時,說明缺水,應及時澆水。生長期每可施2-3次稀薄液肥即可。

主要價值


岩牡丹為岩牡丹屬中仙人掌類植物的代表種,有“活的岩石”之稱。為常見栽培的小型盆栽仙人掌類觀賞植物。岩牡丹形似岩石,疣突重疊,形狀奇特,栽培較多,適合家庭盆栽和植物園展覽栽培。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9年ver3.1)——無危(LC)。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該物種在墨西哥受到法律保護,列入《墨西哥國家瀕危物種名單》(NOM-059-SEMARNAT-2010)中,並被列入“受特殊保護”類別(Pr,SEMARNA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