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甲科

瓢甲科

瓢甲科屬昆蟲綱鞘翅目,體小至中形,卵圓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拱起。主要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蟎類等害蟲。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

簡介


瓢甲科 Coccinellidae
黃斑盤瓢甲 Coelophora saucia Mulsant(?)
異名: Lemnia s&uciB( Mulsant)
分佈:民和
寄主蚜蟲
習性:成蟲七、八月出現。
資料記載
分佈山東、河南、浙江、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度、菲律賓。
寄主;蚜蟲
十三星瓢甲 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 Linnaeus)
分佈:民和、共和
寄主:捕食名種蚜蟲
習性:成蟲於七、八月出現
為害
資料記載
分佈:吉林、河北、北京、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新疆、寧夏3歐洲、蘇
聯、北美、朝鮮、日本
寄主:蚜蟲
十二斑和瓢甲Sy血 armonia bissexnotata( Mulsant)
異名: Oenopia bissexnotata( Mulsant)
分佈:循化、同仁
寄主:蚜蟲。
習性:成蟲於六至九月出現。
為害
資料記載:又名十二斑巧瓢蟲
分佈:東北、山東、四川、蘇聯(西伯利亞)

科學分類


瓢甲科
瓢甲科
動物界 Animalia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Insecta
內翅總目 Endopterygo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多食亞目 Polyphaga
扁蟲總科 Cucujoidea
瓢甲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形態特徵


瓢甲科
瓢甲科
屬昆蟲綱鞘翅目,體小至中形,卵圓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拱起。多為紅、褐、黃、白、黑色等,常具鮮艷色斑。頭小,後部嵌於前胸。觸角一般11節,錘狀。跗節隱4節。腹部可見5或6節腹板。幼蟲行動活潑,蛃型,腹部末端尖削,體上生有很多帶有刺毛的突起或分枝的毛狀棘,有的附有白色蠟粉。分肉食性(瓢甲亞科:成蟲背面具光澤,上顎有基齒,端部對裂或不分裂)和植食性(毛瓢甲亞科:成蟲無光澤,上領無基齒,端部分成許多小齒)兩大類,肉食性種類約佔80%以上。

生活習性


瓢甲科
瓢甲科
肉食性種類的成蟲和幼蟲主要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蟎類等害蟲,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如七星瓢蟲〔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黑緣紅瓢蟲(Chileorus rubidus Hope)、異色瓢蟲〔Leisaxy ridis (Pallas)】等。植食性的種類,如茄二十八星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maculata Motsch.)等,屬一類重要農業害蟲。
區分瓢蟲是否為害蟲的方法:看它的鞘翅是光滑的、還是帶有絨毛的。(如果是帶有絨毛,就是害蟲!

危害特點


瓢甲科
瓢甲科
主要為害馬鈴薯、茄子、青椒、豆類、瓜類、白菜等8科25種植物。主要分佈在華北、西北、東北、內蒙古等地。成、幼蟲食害寄主作物的葉片、果實和嫩莖。被害葉片僅留葉脈及上表皮,形成許多不規則透明的凹紋,后變為褐色斑痕,過多會導致葉片枯萎;受害果、瓜、不僅減產,而且被啃食的部分會變硬,並有苦味,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


瓢甲科
瓢甲科
(1)人工防治:在瓢蟲產卵盛期摘除卵塊深埋,併兼捕成或幼蟲。
(2)農業防治:種植南瓜避免與馬鈴薯、茄科作物鄰作或間作。
(3)藥劑防治:可用21%滅殺斃乳油4000~6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0%殺滅菊脂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每公頃0.6L~0.8L,兌水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