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托
義大利普利亞大區塔蘭托省省會
塔蘭托(義大利語:Taranto),義大利東南部城市,位於東經17°15′,北緯40°29′,是普利亞大區塔蘭托省省會。瀕臨伊奧尼亞海,處於塔蘭托灣北部,是義大利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人口約20萬(2012年)。
地圖示意
該港氣候是亞熱帶地中海氣候,盛行西南風。年平均氣溫最高36℃,最低-1℃。
塔蘭托
水產養殖業非常發達。海鮮,都是前一天晚上給捕撈上來,第二天一早賣了。當地居民都是吃新鮮的海鮮,而且價錢非常便宜。在熱鬧非常的魚市裡,居民們一年四季,都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最新鮮的各種海產品。
區位優勢:是天然良港、海運便利、水源充足。
西北部的博爾戈為工業區,設有歐洲煤鐵聯營的大鋼鐵廠,是義大利的鋼鐵工業中心之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製造、罐頭食品、化學、紡織、水泥、亞麻及水產加工等,產牡蠣和貽貝。有鐵路通往布林迪西、巴里等。以古羅馬遺跡較有名,有巨大的公共浴場、圓形劇場、拼花地面和墓地。新城有兵工廠、天文台、博物館等。
喜劇面具
塔蘭托古堡,這個城市的標誌建築
“運動員之墓”
在塔蘭托的希臘墓地中,有一些有墓室和豪華石棺的墓地是運動員之墓。這些墓屬於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早期,其中之一就是這座“運動員之墓”。這座墓的彩繪石棺於1959年被發現,它坐落於古代的村莊邊,在連接城鎮和內地的一條東西向的大道旁。
葡萄酒
城市內風貌
大海、陽光,這些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塔蘭托市裡扎諾小鎮葡萄的獨特味道,除此之外葡萄園的土質,對本地葡萄酒的特色,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周末整個小鎮都很安靜,可是酒廠里來來往往的人卻並不少。很多住在這裡附近的街道鄰居,都會拿這麼一個桶,來零買些這裡的葡萄酒。而且還有些,不是居住在這個小鎮上的人,他們得開一個小時的車,到這個地方來,打這麼幾瓶酒,幾分鐘就離開。
海虹
這裡產的海虹,在整個歐洲都非常出名。開春時節,海虹生長了一個冬季,正是肉多體肥的時候。這裡的海虹多得就像葡萄一樣,隨手都可以摘下來,隨手都可以嘗一嘗。到九月份的時節,這些海虹就能長成最大的海虹,在市場上看到就能吃了。
塔蘭托
要尋源就得先訪老城。傳說這裡是海神波塞冬之子塔拉斯的故鄉,早在羅馬建城1200年前塔拉斯就踏上了這片土地並為她旖旎的風光所傾倒,於是破土建城。在近4000年的悠悠歲月里,這座神話般的古城經受了無數次外族人的入侵和洗劫,卻始終沒有被歷史的波濤淹沒。相反,古希臘文明得以在此復興,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同樣在這裡發揚光大。
漫步在老城狹窄的青石小街上,希臘神廟的殘垣斷壁與你擦肩而過;哥特式的屋頂與巴洛克風格的台階相得益彰;即便是普通的民宅,其門窗也風格各異。街道大多不是筆直的,視線從巷道口進去是走不遠的,蜿蜒盡處露著一抹被兩邊房頂斜切出的藍天。仰頭遠望,目光極處的陽台上有少婦正晾衣服,她身著滾著五彩飾邊的白長裙,盤起的頭髮上別著銀光閃閃的飾物,身後牆上有明暗的雕刻,恍如人在畫中。
老城固然讓人留戀,但這仍擋不住塔蘭託人擴展城市空間、開闢新居住地的強烈願望。從19世紀初,許多達官貴人爭相在老城對岸大興土木。經過200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新城高樓林立,道路通暢。鬱鬱蔥蔥的棕櫚樹隨風搖曳。離市中心不遠處有座現代風格的天主教堂,是20世紀70年代米蘭著名建築師齊奧旁蒂的傑作。整個建築通體潔白,像一隻駛向上蒼的巨形帆船,設計師用他豐富的想象,將天、地、海融為了一體。
連結新城和老城的是座橋。其實,游者一走進塔蘭托,首先進入視線的就是這座矗立在碧波之上的鋼架大橋
塔蘭托港
塔蘭托有太多值得驕傲的東西,可現代塔蘭託人仍不滿足,他們在思考要為後代做點兒什麼。老城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現住人口只有幾千人。主管旅遊、文化的副市長埃斯波西多先生告訴筆者,市政府從今年秋天起,將投資400億里拉用於維護古建築,同時翻新基礎設施,讓更多的居民回老家去住。塔蘭托的旅遊主題就是“歸根”。
仔細體味這“歸根”的含義,讓人頓生感慨。人類對祖輩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就是一次次的尋根行動嗎?塔蘭托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能夠得以繁衍,也正是塔蘭託人對自己根的眷戀。
港口介紹
塔蘭托港
泊位情況
港區名稱泊位(個)岸線長(m)最大水深(m)
商業港區355010.8
工業港區32469026
總計355240
港口信息
塔蘭托港
塔蘭托
聖天使橋
連結新城和老城的是聖天使橋橋。游者一走進塔蘭托,首先進入視線的就是矗立在碧波之上的鋼架大橋。鳥瞰全市,這橋像條扁擔,兩端挑著新城和老城。這座橋是當地人引為自豪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1887年,原本是木製結構的,后經改建,至今仍是聯繫新舊兩城的惟一紐帶。
小街民居
老城的青石小街非常狹窄,周圍是希臘神廟的殘垣斷壁;
塔蘭托市政府已投資400億用於維護古建築,同時翻新基礎設施,讓更多的居民回老家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