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2條詞條名為徐濤的結果 展開

徐濤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

徐濤,1970年5月出生於湖北宜昌,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德馬普合作小組主任。

1988年到1997年徐濤在華中科技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至1999年,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博士后;2000年6月回國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同年被聘為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0年至2003年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2007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5年7月當選為十二屆全國青聯副主席;2017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11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目前主要徠從事糖尿病分子機制研究和超分辨成像技術研發,在囊泡分泌的分子調控機制、GLUT4儲存囊泡轉運及其調控機制、鈣釋放激活鈣離子通道(CRAC)的激活機制和分子構成、超高解析度顯微成像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績。在Cell、Cell Metabolism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n、JCB、PNAS等雜誌上發表多篇有影響的研究論文。曾獲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等。

人物經歷


徐濤所長
徐濤所長
1988年到1997年,徐濤在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先後學習了自動控制工程專業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徠,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
1995年,他受邀到世界著名的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進行研究,在導師Erwin Neher教授(1991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繼續進行博士后研究。
1996年至1999年,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博士后;
1999年至2000年,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 Senior Fellow;,其導師是美國科學院院士Bertil Hille教授。1999年10月11日,徐濤收到了一封來自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的納賢信。毅然決定回國發展,為國家效力。
2000年6月,徐濤回國擔任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年僅30歲的徐濤被華中科大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0年至2003年,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2003年至2007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入選“百人計劃”生物物理所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7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5年和2009年,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候選人。
2015年7月,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在京舉行,當選為十二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2017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留學人員聯誼會(中國科學院歐美同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8年11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社會任職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膜與細胞專業委員會主任。

研究方向


血糖調控涉及胰島素的釋放和葡萄糖轉運體的上膜。這兩個過程都需要囊泡的參與。本研究組主要以胰腺β細胞和脂肪細胞為對象,研究其中囊泡轉運和融合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闡明血糖調控的分子細胞機理。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胰島素儲存囊泡分泌過程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和胞內第二信使對分泌的調控作用;葡萄糖轉運體在脂肪細胞內轉運和上膜機制的研究;細胞內Ca2+信號的自穩平衡和對分泌的調控作用。
國外留學期間,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ell Biology、EMBO J、Biophysical J.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其中發表於Nature Neuroscience的論文同時配發了特約評論文章。
回國後主要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對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信號轉導和分泌機制進行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973項目等國家級研究課題。
在Nature cell Biology、J. Physiology、PNAS等國際權威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有影響的研究論文。獲得自然科學2等獎,

主要成就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他迅速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細胞膜轉運和胞吐的研究基地,其中細胞膜電容檢測技術平台、光解鈣離子釋放技術、全內反射熒光顯微鏡技術平台等都具有領先水平。
徐濤還凝聚了一支創新能力強、勤奮敬業、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相繼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以及科技部973等多項項目。
2003年,由於突出的科研成就,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生物物理學科的發展,他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入選"百人計劃",併兼任該所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實驗室副主任。
科研創新
徐濤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系統地開展了神經和內分泌細胞信號轉導及囊泡分泌的分子機制研究。細胞內囊泡的分泌活動是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對於理解神經遞質釋放、激素分泌和免疫防衛等生理活動的機理和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是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熱點之一。
徐濤系統性的研究工作闡明了不同動力學分泌過程所對應的分子狀態,揭示了分泌相關蛋白在囊泡分泌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提出了SNARE蛋白的作用模型。他證明了一條新的調控分泌的途徑,提出了囊泡分泌的鈣離子敏感性能被蛋白磷酸化所調控。反映該項成果的研究論文發表后,被特約評論文章評為"fascinating novel finding(新奇的發現)"。在此基礎上,他又深入研究了該現象形成的機理,提出鈣離子結合位點的減少是分泌致敏的原因。這些工作為解釋突觸傳遞和激素釋放的可塑性提供了新的機制。他首次報道了在自然殺傷細胞(NK)上一種快速生成分泌型溶酶體的現象,該工作是第一篇在NK細胞上研究分泌特性的工作,對於理解NK細胞產生殺傷的信號轉導和溶酶體的生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他還在囊泡分泌研究的方法學上作出了貢獻,發展了活細胞中亞細胞結構的動態三維跟蹤技術,為深入闡明分泌囊泡轉運過程中涉及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技術基礎,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近年來,徐濤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以及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等多項國家重要科研項目,現主持國家973項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是973項目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之一。
迄今,徐濤已在國內外知名雜誌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細胞》、《自然細胞生物學》、《自然神經科學》、《歐洲分子生物學雜誌》、《美國科學院院刊》、《轉運》、《生理學雜誌》、《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雜誌》、《生物物理學雜誌》等國際著名雜誌上發表的有影響的研究論文,多次獲得特約評論文章,被他人引用七百多次,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進取挑戰
隨著科研成就的進展,徐濤贏得了多項獎勵和榮譽: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膜與細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科學通報》特邀編輯,同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4年9月,徐濤領銜擔任科技部973項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的首席科學家,總經費達2500萬,將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務交與一個年僅34歲的科學家,在科技部並不多見。徐濤建立的實驗室還被德國馬普學會確立為中德馬普合作實驗室,也得到了中德科學中心的重視與資助。

個人榮譽


2015年11月,獲得第八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