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雲南山茶花的結果 展開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是郵電部發行的郵票,發行日期:1979-11-10。全套面值:3.00元。

郵票圖案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T37 《雲南山茶花》

郵票信息


志 編 號 T37
版 別 影寫版
名 稱 雲南山茶花
全套枚數 10
發行日期 1979-11-10
全套面值 3.00元
全套售價 3.00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攝 影 者
設 計 者 任宇
整版枚數 50(5×10)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10-1 菊瓣 0.04 40×30 P11×11.5 750
10-2 獅子頭 0.08 40×30 P11×11.5 1500
10-3 金花茶 0.08 40×30 P11×11.5 1500
10-4 小桂葉 0.10 40×30 P11×11.5 500
10-5 童子面 0.20 40×30 P11×11.5 500
10-6 大瑪瑙 0.30 40×30 P11×11.5 200
10-7 牡丹茶 0.40 40×30 P11×11.5 200
10-8 紫袍 0.50 40×30 P11×11.5 200
10-9 六角恨天高 0.60 40×30 P11×11.5 200
10-10 柳葉銀紅 0.70 40×30 P11×11.5 200

郵票介紹


山茶花屬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草質,呈卵形或橢圓形,上面光亮,邊緣有細齒。冬春開花,花型大,呈大紅色。園藝上品種很多,有單瓣、重瓣,花色紅、白不一,久經栽培,為著名植物。木材供雕刻和制農具用。種子榨出的油,供食用和工業用,中醫學上以花入葯,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山茶花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發現,至唐代已有栽培,並且成為珍貴花木。山茶花植株矯健,枝繁葉茂,樹形優美,花色絢麗,紫、紅、黃、白、粉俱有,自古以來中國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歌詠山茶花的詩篇。山茶花的花期從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在木本花卉中首屈一指,其品種很多,根據花瓣排列形式分為三個群和五個亞群。
中國雲南是山茶花的主要產地,其他如四川、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也有種植。17世紀下半葉,中國山茶就傳入英國、法國,被尊為“瑰寶”,後傳入美洲、澳洲等地,受到世界各國園藝界的高度讚賞和重視。
本套郵票共10枚。圖案反映的是中國雲南產的10種山茶花,它們形態和顏色各異,有單瓣群、文瓣群和武瓣群的花形。
小型張以寶珠茶等為圖案。寶珠茶花艷麗迷人,與其他兩朵淡紅茶花和一朵淡黃色茶花相配,更襯托出寶珠茶花的鮮艷動人色彩。
1979年11月10日,為了宣傳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雲南山茶花》特種郵票,由郵票設計家任宇女士設計、北京郵票廠印製,志號為T.37,一套十枚,併發行小型張(志號為T.37M)一枚。郵票上的山茶花均選的是珍稀名貴品種。十枚套票上的山茶花依次為:菊瓣、獅子頭、金花茶、小桂葉、童子面、大瑪瑙、牡丹茶、紫袍、六角恨天高、柳葉銀紅。同時發行的小型張主圖則是以“寶珠茶”等多種山茶花組成,小型張採用質感很強的仿綾絹圖紋作底襯,產生了一種裝裱效果,使郵票圖案猶如一幅珍貴的繪畫作品。
T•37•(10-1)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名品之一“菊瓣”。花朵呈桃紅色,雍容艷麗。T•37•(10-2)圖案選用了雲南昆明東郊歸化寺中的“獅子頭”,為幾百年前的遺物。瓣形複雜,舒捲多姿。T•37•(10-3)圖案選用了享有“茶花皇后”美稱的“金花茶”。在一片紅、粉鬥豔的茶花中,它那淡淡的金黃色顯得格外奪目。T•37•(10-4)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名品之一“小桂葉”。花朵里淺銀紅色,素潔淡雅。T•37•(10-5)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童子面”。花朵呈粉紅色,猶如輕紅暈臉霞的兒童細嫩面頰,洋溢著生機勃勃的朝氣。T•37•(10-6)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大瑪瑙”。艷紅間雜白色的花瓣,金黃色花蕊,色彩紛呈,富有變化。T•37•(10-7)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牡丹茶”。重瓣大花,宛若牡丹,十分華貴。T•37•(10-8)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的名貴品種“紫袍”。花色紫紅,瓣上有一道白色條紋。一花兩色,格外嬌艷,引人入勝。T•37•(10-9)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新品種“六角恨天高”。T•37•(10-10)圖案選用了雲南山茶花“柳葉銀紅”,生長於昆明北郊黑龍潭,為幾百年前的遺物。
“雲南山茶花”小型張還曾被評為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山茶花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又名“曼陀羅樹”,原產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地,為著名觀賞植物。中國的山茶花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各省,以雲南為最盛。雲南山茶花,又稱南山茶、大茶花、滇茶花或山茶花。為雲南珍貴特產,有花大、色艷、品種多、逢春開、花時久、葉枝繁、耐寒霜而經冬不凋的特點,已進入世界名花之行列。樹榦高疏,葉色深絕。山花花期耐久,一朵花能開20多天,一期花能延續幾個月。
當每年冬末春初,祖國各地還處在寒風刺骨、冰雪覆蓋大地的十一月至二月時刻,而獨春來早的雲南高原,特別是滇池之濱的昆明及洱海之濱的大理已是山茶花爭奇鬥豔、競相盛開的黃金時代了。
雲南山茶花是一幅畫,一幅美不勝收的大自然長卷;雲南山茶花是一本書,匯聚了古往今來多少名人文士讚美的詩章。這些詩本身也像山茶花一樣爭奇鬥豔,形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郭沫若也曾有詩讚道:“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驚破唐梅睜眠倦,陪襯宋柏倍姿雄”。在這彩雲南現的省份,你到處都可見到盛開的山茶花。最能飽眼福的地方還要數那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大理千百家,戶戶開名花”,“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初春的大理,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白族人民還選擇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五這個百花爭艷的日子為“朝花會”,這時的大理十里長街,處處都有茶花的嬌姿倩影,人們留連忘返,一樹樹花團錦簇,把春色裝點得更加濃郁。雲南真不愧是茶花的故鄉。
歷史上,雲南山茶花翻山涉水、飄洋過海,成為連結雲南與內地、與世界各國的一條彩帶。早在十七世紀,就到日本安了家,以後英、葡、美、法、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也都引種了雲南山茶花。所以,全世界許多地區都有山茶花生長。在國內,杭州、上海是最早引種雲南山茶的城市。現在祖國大江南北的許多地區也都可以見到雲南山茶花的倩影。雲南山茶花早已成為我國最負盛名的觀賞花卉之一。山茶花屬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草質,呈卵形或橢圓形,上面光亮,邊緣有細齒。冬春開花,花型大,呈大紅色。園藝上品種很多,有單瓣、重瓣,花色紅、白不一,久經栽培,為著名植物。木材供雕刻和制農具用。種子榨出的油,供食用和工業用。中醫學上以花入葯,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山茶花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發現,至唐代已有栽培,並且成為珍貴花木。山茶花植株矯健,枝繁葉茂,樹形優美,花色絢麗,紫、紅、黃、白、粉俱有。自古以來中國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歌詠山茶花的詩篇。山茶花的花期從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在木本花卉中首屈一指。其品種很多,根據花瓣排列形式分為三個群和五個亞群。
中國雲南是山茶花的主要產地,其他如四川、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也有種植。17世紀下半葉,中國山茶就傳入英國、法國,被尊為“瑰寶”,後傳入美洲、澳洲等地,受到世界各國園藝界的高度讚賞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