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寺

天津市西青區佛教寺廟

法藏寺坐落於辛口鎮大沙窩村南與王家村交界處,當地俗稱大佛寺。它始建於周隋之間(公元約557年至581年),構築大殿、兩側偏殿及南房殿宇,繪塑法藏和尚佛像,又油漆繪,經15年修建,至明正德11年完工,使法藏寺重現舊顏,恢復其往日巍峨之勢。

目錄

正文


法藏寺坐落於辛口鎮大沙窩村南與王家村交界處,當地俗稱大佛寺(現名千尊玉佛寺)。它始建於周隋之間(公元約557年至581年),數百年來屢遭荒、旱、兵、火破壞,明弘治15年,有本村岳氏父子兩代出資與該寺廟兩屆住持佛寶法翠帶領鄉民對該寺進行重建。構築大殿、兩側偏殿及南房殿宇,繪塑法藏和尚佛像,又油漆繪,經15年修建,至明正德11年完工,使法藏寺重現舊顏,恢復其往日巍峨之勢。
大約明正德末年、嘉靖初年(公元約1510年至1532年),該村又有信士提出對法藏寺進行擴建,並出資捐物,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建兩廊,分別在兩側加建鐘鼓二樓,旁邊又跨建出3間禪室,后繪塑歷次參加建寺之功臣像供於殿中。法藏寺內亭榭、樓台、泉室錯落有致,高低相映,其間又有奇花異草,怪石嶙峋。這樣的擴建工程一直延續到明嘉靖3年春完工。信士岳信、岳鉞、岳佩、岳仲華等4人為此事請賜進士出身的雲南道監察御史皋蘭段績撰文,賜進士第前給事中知楚雄府任丘於溱篆額,金城後學海陳養丹書,明嘉靖3年孟夏立碑記志。
至此,古代文獻及文物中再沒有有關法藏寺的記載。由當地居民的回憶可推斷,法藏寺坍塌成為一堆廢墟的時間約為清晚期民國初期這段時間內。
公元20世紀70年代初,該村在法藏寺遺址上建造大沙窩小學,發現其遺址尚遺存有大小石碑各1塊。小石碑疑為該寺始建時(即周隋)的碑記,填水塘時一起埋入坑中,而另一塊大石碑幸被保護起來。現此碑已斷為3截,存放在千尊玉佛寺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