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

現代社會中存在的社會現象

獨居老人,英文是: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伴隨著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傳統的核心家庭結構發生變化,4-2-1的家庭結構成為主流,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打破了傳統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

同時現代社會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社會現象成為社會各屆關注的焦點。家庭養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來由家庭承擔的老人贍養功能轉向社會養老服務,獨居老人成為一類社會問題而倍受關注。

分類


獨居老人
獨居老人
1.無退休金的生活困難的獨居老人;
2.企業退休的經濟條件一般的獨居老人;
3.事業退休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獨居老人。
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共同點
1.子女工作繁忙,平時都不在身邊,基本上沒時間回來看望他們。而老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多少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有的身體甚至更遭。
2.獨居無伴。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可是他們因過早失去老伴,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難免會產生空虛、寂寞、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

不同點


1.一部分獨居老人經濟基礎較差,生活困難,但已得到了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因為政府已經對困難的獨居老人服務實行政府買單。
2.一部分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獨居老人,即企業退休的和事業退休的獨居老人,他們雖然不符合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條件,但仍然希望得到居家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

主要特點


1.獨居老人中,男女比例失衡。
2.子女贍養的城鄉不平衡性。城鄉居民在贍養老人的觀念上存在明顯差異,不平衡性突出。
3.醫病難問題成為獨居老人最大的耽憂。除退休享受醫保的人員外,看病難、看病貴、子女無法負擔成為他們的最大心病。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越來越差,大多數疾病纏身,又無醫保,雖有合作醫療,但報銷甚微,患了大病重病無錢醫治,使他們非常擔心。
4.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無論是城市獨居老人,還是農村獨居老人,精神文化活動都相對匱乏,農村老人幾乎沒什麼文體活動,精神上相對空虛,缺少慰藉。
5.晚年生活無人照料。由於離開子女單獨居住,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子女在外打工、經商或工作,逢年過節才回來的。因此,身體好的、年齡不是很大的,生活能自理的還好,年齡偏大的、身體有這樣那樣毛病的,一旦有個頭疼腦熱,或本身失去自理能力的,很需要人來照料其飲食起居,而這部分責任無人承擔。
6.獨居老人維權難。由於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雖有政府救助,但生活很艱難,又不願與子女對簿公堂,無力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主要問題


(一)老年疾病:空巢獨居加上老齡退化會有身心困難。一是我國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嚴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併發症,需要終生治療及護理。二是老人行動遲緩或不便,常引發傷亡事故,如上下樓梯跌落、用煤氣時燒傷燙傷等。三是日常起居需要有人提供衛生清掃、購物、洗衣、做飯等幫助。
(二)心理問題:子女不在身邊易產生心理問題。一是行為偏離,缺乏交流溝通使得性格病態:處事認真的變成固執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變得不愛交際;性格隨和的發展成任性粗野等。二是孤獨抑鬱,獨居老人有可能會出現孤獨、壓抑之感,情感日漸脆弱,會產生衰老和死亡的聯想,導致自卑、煩躁、焦慮、多疑。三是失落依賴,生活單調注意力無法轉移時會產生內疚、負罪、失落和依賴,常常因為小事而抱憾終身。
(三)經濟困難:部分空巢老人,因為經濟收入低,對社會依賴性很強,這一特點在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和老年婦女當中特別突出。經濟困難導致入不敷出,會影響到老人健康保障和醫療保障等必要的開支,而致惡性循環。
(四)操勞過度:兒女的孩子要操心,兒女們的地也要操心,兒女們都有工作,地里的活都是老人們在管,久而久之會造成身體不支,出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