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學院

山東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徠濱州學院(Binzhou University)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辦、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山東省碩士學位授予A類立項建設單位。

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54年的北鎮師範學校;1983年更名為濱州師範專科學校;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改建為濱州學院。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31.30萬㎡,校舍建築面積72.23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7億元,圖書館紙質圖書192萬冊,電子圖書121萬冊;設有19個二級學院,61個本科專業、30個專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119人,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18958人。 

歷史沿革


北鎮師範專科學校
1954年,北鎮師範學校成立。
濱州師範專科學校
1983年,更名為濱州師範專科學校。
1999至2003年期間,濱州供銷技校、濱州教育學院、濱州廣播電視大學、惠民師範、博興師範先後併入濱州師範專科學校。
濱州學院(籌)
濱州學院南門
濱州學院南門
2001年9月30日,濱州市委、市政府決定籌建濱州學院。
2002年8月8日,市委、市政府舉行了濱州學院(籌)建設工程奠基典禮。
2003年8月,整體搬遷到新校址。
2004年3月27日,全票通過高校設置評議委員評審。
濱州學院
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批准濱州師範專科學校改建為濱州學院。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20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2月,學校設有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孫子研究院、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研究所、化工技術研究中心清潔能源研究中心、教師教育研究所、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濱州分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航空信息技術研發中心、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濱州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研究院、黃河三角洲經濟研究中心、自動控制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
徠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航空信息技術實驗室。
山東省級高校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孫子兵法與兵學研究基地。

科研成就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實施“一流學科建設計劃”“1355科技創新工程”,不斷強化優勢特色,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1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5個省級(社)科普教育基地、7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基地)和30個市廳級創新平台。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課題67項,省部級課題496項;發表SCI、SSCI、EI收錄論文742篇,CSSCI期刊論文90篇;出版學術專著278部;授權專利912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56項。《濱州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名刊”,“孫子研究”欄目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學校是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等30家單位聯合培養研究生。

學術資源

圖書館藏
截止到2019年9月,文獻資源總量達到31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文獻185.8餘萬冊,電子圖書124.6餘萬冊,紙質報刊2800餘種,報刊合訂本近11萬餘冊。重點收藏有《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民國叢書》等,形成古近代經典文獻系列,另外收藏線裝古籍近5000冊。擁有中國學術期刊、中國博碩論文、讀秀學術搜索、AIAA航空航天、SpringerLink外文期刊、超星數字圖書館等120多個中外文資料庫,形成了內容豐富、載體多樣的館藏體系。 
學術期刊
學校主辦的《濱州學院學報》設有“孫子研究”、“黃河三角洲研究”、“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研究”、“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等特色欄目。《濱州學院學報》被國內多家資料庫收錄,成為《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資料庫入選期刊。《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第二批名欄建設工程;2010年,獲教育部科技司“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孫子研究”欄目被全國地方高校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2009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2007年,“孫子研究”欄目獲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優秀欄目獎;學報獲全國地方高校“十佳學報”榮譽稱號;2006年,獲第三屆全國人文社科優秀學報獎,“孫子研究”欄目獲全國人文社科學報優秀欄目獎。

學術交流

2012年,學校舉辦了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十二五”重點學科建設工作會議;2013年,學校先後舉辦了山東社科論壇—全國沿海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聯盟研討會。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1月,學校設有19個二級學院,61個本科專業、30個專科專業。 
院系名稱本科專業專科專業
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類)、歷史學(師範類)、社會工作 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師範類)、旅遊管理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乘務學院舞蹈學(民族舞方向) 空中乘務
機場學院公共事業管理(航空管理與服務方向)、交通運輸(機場運行與管理方向)、物流工程(航空物流方向) 民航安全技術管理
教師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
外國語學院英語、商務英語、法語 英語教育(師範類)、商務英語
經濟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稅收學、經濟統計學 會計、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
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類)、應用統計學-
航空工程學院飛行器動力工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無人機應用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無人機控制方向)
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電氣自動化技術、航空電子電氣技術
化工與安全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能源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安全工程、油氣儲運工程 應用化工技術、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
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基礎教學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
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 建築工程技術
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機電一體化技術
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技術、環境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製藥、生態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 園藝技術、藥品生產技術
體育學院(公共體育教學部)體育教育(教師教育方向)、舞蹈學(體育方向)-
藝術學院美術學、音樂學、舞蹈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美術教育、音樂教育
飛行學院飛行技術(通航方向)、飛行技術(駕駛方向)、交通運輸(民航機務工程)、交通運輸(空中交通管理與簽派)、飛行器適航技術 定翼機駕駛技術、直升機駕駛技術

學科體系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設有60個本科專業和29個專科專業,涵蓋9大學科門類。 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

師資隊伍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119人,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省突貢專家、省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黃河英才”特聘教授等高層次人才21人,山東省級教學、科研團隊12個,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3人。聘請7名院士擔任學校名譽院長、顧問或客座教授。 
山東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入選時間
分析系統課程教學團隊李文榮2007年
數學建模教學團隊張全信2008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團隊李長海2011年
生物技術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姚志剛2012年

人才培養

學校立足辦學定位,主動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按照“重工科、強應用、精傳統、突特色”的建設思路,制定“十二五”“十三五”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規劃。強化規劃執行,通過實施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品牌專業建設計劃和開展專業評估等,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內涵建設,打造特色品牌,完善保障條件,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現有19個二級學院,55個本科專業、59個專業方向,29個專科專業,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9225人(其中本科生13930人)。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43所大學、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先後舉辦了市場營銷、學前教育、軟體技術等6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濱州市人民政府、山東省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簽署合作協議,與83家企事業單位開展項目合作,與20家航空公司“訂單式”聯合培養航空人才。是中國航空學會會員單位、山東省航空航天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民用航空協會和山東航空產業協會會員單位。
建有省級重點學科7個,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本科專業1個、省級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群4個、省級特色本科專業4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支持計劃專業2個、省級“卓工計劃”試點專業3個,省級精品課程38門。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近五年,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0項,承擔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18項。近三年,本科生畢業率分別為99.2%、99.5%、98.4%,學位授予率分別為97.0%、97.1%、97.4%;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分別為70.04%、70.75%、76.00%,六級通過率分別為13.38%、15.90%、12.40%;考研升學率穩定在30%左右。共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9項,培育扶持大學生創業項目176個;學生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1篇,授權專利49項,24篇學位論文被評為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年均8500餘人次參加校內學科競賽,2800餘人次參加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年均獲國家級獎項360項、省級獎項570餘項。近三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7.16%、96.50%、98.79%,其中網上籤約率平均達27.10%,連續三年被新浪網評為山東省最具就業競爭力的本科院校。麥可思調查顯示2015、2016、2017屆畢業生對母校的教學滿意度分別為89%、90%、93%,高於全國非211院校85%、87%、89%的平均水平。
(數據截至2018年9月)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4年2月,學校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本科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濱州學院—山東濱奧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民用航空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本科專業:飛行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7個):物理教育、數學教育、園藝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生態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飛行技術。 
教學成果
濱州學院校園景色
濱州學院校園景色
學校學生在2006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和電子設計大賽中,榮獲國家二等獎1項,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成功參賽獎2項。學校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師生基本功、技能大賽等各類比賽,獲國家一等獎19項、二等獎17項、三等獎14項,省級一等獎44項、二等獎64項、三等獎83項。學校學生獲2010年美國世界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009美國世界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2008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型組機器人足球賽”亞軍。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兩年達到90%以上。 
省級精品課程(23門):大學語文、數學分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基礎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化工原理、大學英語、植物生物學系列課程(生物化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細胞工程、植物學)、信號處理與應用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電路、單片機原理與應用、DSP應用技術、數字信號處理)、N+X模式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理論綜合實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濱州學院校徽
濱州學院校徽
校徽以“濱州學院”的英文縮寫“BZU”為元素,經組合變化構成鳳凰、花朵、青春之火等。鳳凰為百鳥之王,象徵著學校一流的校容、校貌,體現著學校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花朵、青春之火則寓意學校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校徽由明快、醒目的紅黃藍三原色組成。藍色代表大海和藍天,象徵著無限的力量和廣闊的空間,寓意學校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現代的管理思想和開放博大的發展胸襟;黃色象徵黃河,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寓意學校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紅色象徵朝陽,富有朝氣、活力,寓意學校自強不息、銳意進取。
校徽的整個構圖簡潔明了、剛柔並濟、大方飽滿,既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生命的活力,又體現了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地域特徵,很好地詮釋了自強不息、守正出奇的學校精神。 

精神文化

校訓
明德礪學日新致遠
學生活動照片
學生活動照片
明德,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德”,指使人的美德得以顯明。《河南程氏粹語·論道篇》中說:“一德立而百善從之。”“明德”,旨在強調大學教育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寓意學校重視廣大師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弘揚和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廣大師生員工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礪學,包含磨礪、磨練之意;包括“學問”和“學習”兩個層面。“礪學”意指全體師生要修養學品,探究學問,且躬身履踐,日進有功。追求一種超邁、高遠、卓越的人生狀態。
日新,出自《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天天更新,日日進步,棄舊圖新。“日新”,是一所大學出人才、出成果、上台階的重要保證。學校肩負著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歷史使命,應與時俱進,在開拓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求突破,努力培養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適應快,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致遠,出自諸葛亮《戒子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致遠”,寓意廣大師生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把學校建設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而不懈追求。
“明德礪學日新致遠”的校訓,涵蓋了品格修養、教育思想、科學精神和時代精神,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和辦學特色,能夠起到塑造和提升學校品牌魅力形象,凝聚人心,激勵師生員工奮進的作用。 
校風
求實嚴謹團結奮進

領導團隊


姓名職務
劉春華黨委書記
李長海黨委副書記院長 
宋淑平黨委副書記
胡波黨委委員、副院長
郭新偉副院長
孫銀河副院長
李偉年黨委委員、副院長
楊玉森黨委委員、副院長
吳昌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陸兆華副院長
孫才順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
索向興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
林曉金黨委委員、統戰部部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