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根錯節
漢語成語
盤根錯節
【拼音】: pán gēn cuò jié
【解釋】:盤:盤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比喻事情紛難複雜。
【出處】: 《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舉例造句】:莫謂鄉村阻力多,盤根錯節須能手。 ★徐特立《畢業歌》
【近義詞】:錯綜複雜、根深蒂固
【反義詞】:簡明扼要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事情複雜
盤:盤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比喻事情紛難複雜。
《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指樹木的根干枝節盤屈交錯,不易砍伐。多以此比喻事情繁難複雜,不易處理。虞翊,安帝初,任太尉李修郎中。當時,西羌入犯內地。大將軍鄧騭主張放棄涼州,致力北部邊防,其他官員亦隨聲附和,而虞翊則堅決反對。鄧騭對此懷恨在心,派他到盜賊橫行的朝歌(今河南淇縣)去當地方官,“欲以吏法中傷翊”。他的朋友都為他擔心。他卻笑著說:“工作不拈輕怕重,搶挑重擔,是臣下應盡的職責,不去砍伐根干枝節都盤屈交錯的大樹,那裡能辯別銳利的刀斧呢。”到任后,即立定科條,募求壯士,逮捕盜賊。地方因以安定。后亦以盤根錯節形容惡劣黑暗勢力所結下的各種關係網。
根深蒂固、心如亂麻、錯綜複雜、千絲萬縷、千頭萬緒。
簡明扼要、一目了然。
有的人社會關係複雜,真可說是盤根錯節啊!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事情複雜
with twisted roots and gnarled branches
指樹根盤繞,枝節交錯。比喻事情複雜,糾纏不清。
晉·袁宏《後漢紀·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鄒韜奮《學生救亡運動的缺點》:“讓他嘗試嘗試,盤根錯節,乃見真材。”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儘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
1.樹根盤繞,木節交錯
今河南郡是陛下天山之堅木,盤根錯節,亂栓其中。——《魏書·甄琛傳》
盤根錯節
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後漢書·虞詡傳》
3.比喻舊勢力根深蒂固,不易清除
東漢時有個人名叫虞詡,他從小就是孤兒,由祖母把他養大。他為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一直侍奉祖母到90歲高齡壽終正寢后,才應太尉李修的聘請到他府里任職。
這時,西羌和匈奴突然入侵,北方的并州和西方的涼州同時受到嚴重的威脅。大將軍鄧騭認為與其兵分兩地駐守,分散實力,還不如把兵力集中防守并州而棄涼州,朝廷中不少大臣也附和鄧騭的意見。只有虞詡獨排眾議,他對太尉李修提出自己的看法:“涼州的百姓不但熟習軍事而且個個英勇善戰,西羌之所以不敢侵入關中,也是因為畏懼涼州的百姓,而涼州百姓一向認為自己是大漢的一脈,才義無反顧地犧牲一切來捍衛國家。今天如果照鄧將軍意見,捨棄涼州,那對整個局勢恐怕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吧!”
鄧騭聽到了虞詡的意見,認為虞詡是故意和自己作對,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進行報復。
過了沒多久,朝歌發生民變,老百姓紛紛武裝起來與地主政府對抗,常常有地方官吏被殺的事發生,朝廷雖然一再派兵去鎮壓,卻始終沒法平息。
鄧騭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報復機會,便找了個理由,把虞詡調去當朝歌的縣令。虞詡的親朋好友知道后,都很為他擔心,認為這次去一定凶多吉少,沒有一個不替他抱不平的。可是虞詡卻很有信心地笑著說:“一個有抱負、有志氣的人,絕不會避開困難的事而專門去找容易的事來做。這就像我們在砍樹時,如果不遇到堅硬牢固的盤根錯節,就顯不出斧頭的鋒利一樣。我去出任朝歌縣令,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後來,虞詡到了朝歌,很快表現出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平息了當地官民之間的糾紛和動亂。朝廷認為他有將帥之才,把他升為武都太守。不久以後,他又率兵大破羌人,為國家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官至尚書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