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奏鳴曲
鬼魂奏鳴曲
從十九世紀末葉到二十世紀初期,是歐洲文學史上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在這段時期里,資本主義開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生活的巨大動蕩給文學藝術帶來深刻影響。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在大動蕩中從根本上動搖。
在反對統治階級的腐朽秩序中,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手法已經不能滿足作家的要求。革命的進步作家紛紛開始探索新的創作手法。自然主義、象徵主義、頹廢主義等新流派相繼產出。斯特林堡正是在這個偉大轉變時期里出現的文學巨匠。
奧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是瑞典傑出作家、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六十二個劇本,六十多種小說,變為全集五十五卷。這位斯堪的納維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一生都在貧病交迫中度過。他青年時代正趕上巴黎公社這個社會矛盾空前激烈的時代,他的早期作品具有非常明確的革命思想和對舊秩序的強烈反抗精神。他的《烏拉甫神父》(1872)、《紅房間》(1829)和《新國家》(1882)都是現實主義作品,對資產階級作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但在以後年代里,由於瑞典的革命浪漫主義陷入低潮;他自己半生潦倒漂泊,橫遭統治階級的壓制;加之幾次婚姻都以破裂告終,落得妻離子散;這些創傷使他越來越陷入變態心理,後半生長期處於半癲狂的狀態,從而用叔本華、尼采、弗洛依德的反理性哲學來看待社會和人生。他的後期作品都帶有濃重的神秘悲觀色彩,把人生完全寫成本能和慾望的衝突。在他的眼裡,人世間是一所瘋人院,人與人間只有互相欺騙,爾虞我詐。《鬼魂奏鳴曲》正式用自然主義觀點描寫這種病態社會關係的代表作品。
斯特林堡的劇作具有濃重的悲觀主義色彩,經常以人間的苦難為主題。例如,在《鬼魂奏鳴曲》中,斯特林堡接鬼魂之口揭露人間的陰暗和人性的醜惡,最後得出“這個世界是瘋人院,是妓院,是停屍場”的結論。斯特林堡的創作奠定了表現主義戲劇創作的基調。
在《鬼魂奏鳴曲》里,斯特林堡設計了一場荒誕的情節結構。像我國傑出小說《聊齋志異》一樣,讓死屍、亡魂和活人同時登場。通過老人亨梅爾和木乃伊的一場戲,把登場人物幾十年間的恩仇糾葛一一展示出來,把人慾橫流的資產階級社會裡人與人之間互相傾軋、虎視眈眈的世相,刻畫得淋漓盡致。在作者的筆下,人間是一個罪孽深重、痛苦無窮的世界,在這裡找不到貞潔的姑娘,找不到體面和忠誠,這類崇高美德只能到童話世界里去尋找。人與人的關係不是你喝乾我的血,就是我掐斷你的咽喉。然而這位憤世嫉俗的作家也不讓人感到萬念俱灰。作家在戲的末了仍然祝禱在未來世界里會找到和煦的陽光,乾乾淨淨的家,正正派派的朋友,十全十美的愛情。因此我們不能把斯特林堡歸入極端消極悲觀的頹廢派。
《鬼魂奏鳴曲》的成就,在於用一種與現實主義截然不同的手法,通過離奇突兀的情節來穿插,來徹底撕下資產階級偽善的面紗,解釋它利欲熏心、嗜血成性的本質,使讀者感到耳目一新。這種手法後來為表現主義所取法。1912年這種表現主義流派在德國曾經盛行一時,除了好些表現主義劇作家。當代劇作家如奧凱西、奧尼爾等,也都受到斯特林堡的影響。
《鬼魂奏鳴曲》寫成與1907年。作者把它列為“小型劇”,是專為他自己經營的小劇場撰寫的劇本。它在瑞典演出后曾經觸痛了資產階級的瘡疤,因而遭到資本主義衛道士的猛烈抨擊。但蚍蜉撼樹,終究“不廢江河萬古流”,後來劇本終於在歐洲大陸很多國家(包括作者的祖國瑞典在內)相繼上演。1962年英國廣播公司還把本劇攝製成電視片映播。美國和澳洲也相繼映播。這說明一部傑出作品不會曇花一現就被人遺忘,它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