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植物
1975年創刊的生物學期刊
《廣西植物》創刊於1975年,是由廣西科學院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植物學會主辦的生物學期刊。
1975年,創辦《植物研究通訊》,內部刊物,無刊號,不定期出版。
1980年,創辦《廣西植物》,試刊。
1981年,正式創刊《廣西植物》,季刊,定期出版,國內發行,郵發代碼48-43。
1982年,增加外文刊名“Guihaia”。
1984年,增加外文題目、摘要、關鍵詞等,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1988年、1989年,分別取得國內刊號(45-1134/Q)、國際刊號(1000-3142)。
1994年,取得CODEN號(GUZHEI,美國國際CODEN中心發)。
1996年起,由鉛字印刷改為電腦排版、膠片印刷,印刷出版質量發生質的飛躍。
2001年起,改為大16開,彩色封面。
2002年起,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06年起,改為全銅版紙印刷、封面過膜、膠訂,增加了彩色插圖印刷。
2008年起,建立了自己獨立的網站,全面實現在線投稿、在線審稿等,實現無紙化辦公,作者可以通過網路實時查詢審稿進程。
2009年起,出版單位由廣西植物編輯部改為科學出版社。
2010年起,註冊每篇文章DOI標識;啟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
2012年起,在自已獨立的網站,實現全文(OA)開放獲取。
2013年起,在中國知網優先出版平台,實現期刊在線優先數字出版。
2014年底,建立新的獨立網站,增加了移動板塊的特色功能。
2015年9月,建立了獨立的期刊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2016年起,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6年,建立網路預發表平台,實現在線數字預出版。
2016年,加入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實現手機移動終端閱讀。
2017年,加入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CAJ-N)錄用定稿網路首發,正式出版該刊網路版。
2018年,加入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台。
報道內容
《廣西植物》主要刊載植物學及相關學科的有創新性的具有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論文,以及植物學領域的新方法、新技術、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新成果快報,酌登反映本學科重要領域的中國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的綜述等。
主要欄目
《廣西植物》特色欄目有藥用(民族)植物與大健康產品、環境植物學-污染或受損環境的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植物-動物相互作用、重要/特色植物遺傳資源及其種質創新、一帶一路國家(地區)植物多樣性、喀斯特(岩溶洞穴)植物與植被研究、海島(海岸)植物多樣性研究、珍稀瀕危植物、特有植物與極小種群研究、入侵植物生物學研究及其防治技術、植物功能物質及其有效利用、苦苣苔科植物及其持續利用;固定欄目有系統與進化植物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地理學、植物資源學、植物細胞學、植物遺傳學、植物發育與生殖學、植物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植物保護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病理學、民族植物學、生物多樣性、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據2018年9月《廣西植物》編輯部官網顯示,《廣西植物》第七屆編輯委員會編委有80人,特邀編委22人,編輯4人。
編委 | 曹 同 | 蔡少青 | 陳保善 | 陳洪松 | 陳小勇 | 陳章和 | 崔國發 | 鄧國富 | 丁 蘭 | 丁雨龍 |
范航清 | 郭 柯 | 郝占慶 | 何金祥 | 何龍飛 | 胡正海 | 黃宏文 | 黃仕訓 | 黃 濤 | 黃永林 | |
黃玉清 | 蔣巧媛 | 蔣忠誠 | 李典鵬 | 李潔維 | 李紹華 | 黎勝紅 | 李先琨 | 李楊瑞 | 連 賓 | |
梁士楚 | 林金星 | 劉 昶 | 劉 萍 | 劉 慶 | 劉 演 | 龍春林 | 路安民 | 陸樹剛 | 呂郁彪 | |
馬金雙 | 馬克平 | 馬小軍 | 繆劍華 | 潘爭紅 | 彭 華 | 彭少麟 | 覃海寧 | 邱明華 | 任 海 | |
沈 宏 | 施蘇華 | 唐 亞 | 王愛勤 | 王 兵 | 王恆山 | 王明奎 | 王寧寧 | 汪詩平 | 王希華 | |
王英強 | 韋 霄 | 武 波 | 邢福武 | 嚴重玲 | 楊 朗 | 楊親二 | 葉萬輝 | 余迪求 | 余龍江 | |
張厚瑞 | 張憲春 | 趙 平 | 趙勤實 | 趙志國 | 周厚高 | 周立剛 | 周永紅 | 周浙昆 | 朱 華 | |
特邀編委 | 王文采(中國科學院院士) | 袁道先(中國科學院院士) | 孫漢董(中國科學院院士) | 庄文穎(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玉(中國工程院院士) | |||||
黃日波 | 蘇宗明 | 韋發南 | 李鋒 | 文永新 | 李林初 | 周錦超 | 彭鏡毅 | 張立 | ||
Hendrik Hessel van der Werff | Andrew Henderson | Harald Schneider | Michael Moeller | |||||||
Christine Leon | Susanne S. Renner | Hiroyoshi Ohashi | Toshihiro Nohara | |||||||
編輯 | 蔣巧媛 | 何永艷 | 李莉 | 周翠鳴 |
2017年8月25-28日,《廣西植物》編輯部派出蔣巧媛編審參加由雲南省植物學會、大理大學等在雲南大理舉辦的“第九屆西部地區植物科學與資源利用研討會”。此次大會主要進行推動中國西部地區植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學術研究和交流。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廣西植物》共出版文獻4381篇。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廣西植物》載文量為3002篇。
2010-2013年平均發表周期在8-9個月,2014-2015年在6個月左右,2016-2017年為4個月左右,2018年平均為2-3個月、網路在線數字出版(錄用定稿網路首發為1周內、網站預發表為15天左右)。
《廣西植物》被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化學文摘》、美國《史蒂芬斯全文資料庫》、英國《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英國《全球健康》、《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英國《邱園索引》、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柯爾比科學文化信息中心》、波蘭《哥白尼索引》、中國生命科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1996-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2010版、2013版、2014版、2015版、2016版、2017版)、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台、中國知網、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錄。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廣西植物》總被下載681051次、總被引3871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00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12。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廣西植物》被引量為23292次,下載量為105208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廣西植物》影響因子為0.72,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827名,在生物科學(93種)中排第33名。
《廣西植物》2006年開始進入“被引頻次最高的中國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2010年複合影響因子為1.102;2013年複合5年影響因子為1.039;2014年發行與傳播機構用戶達4148個;2017年綜合影響因子為1.0,學科排名第6位,學科綜合排名第7位。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最新統計,核心影響因子為0.647(增幅25.4%),核心總被引頻次為1146(增幅6.8%),在12種植物學類期刊中綜合排名第7。另據中國知網(CNKI)2017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最新統計,複合影響因子為1.0(增幅34.4%),總被引頻次為2792(增幅8.4%),影響力指數(CI)學科排名提升了7位。
2001年,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獎。
1991、1994、1996年,獲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廣西優秀期刊二等獎。
1996、2000、2004、2008、2011、2014年,入選國家中文核心期刊。
1996、2000、2004、2008、2011、2014年,入選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2001、2005、2007年,獲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廣西“十佳”科技期刊獎。
2004、2006、2008、2010、2013、2015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004年,入選由全國500種科技期刊組成的“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
2008年,獲中國科協精品期刊示範項目。
2011年,獲中國學術期刊《CAJ-CD》數據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獲2010-2011年度廣西“期刊獎”。
2013年,獲廣西“十強”期刊獎。
2014年,獲2012-2013年度廣西“期刊獎”
2015年,入選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定的學術期刊。
2017年,獲2015-2016年度廣西“十佳”科技期刊獎。
廣西植物
立足地方、面向中國、放眼世界。
《廣西植物》第七屆編輯委員會領導 | |
---|---|
職務 | 姓名 |
名譽主編 | 馬克平 |
主編 | 李先琨 |
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 | 蔣巧媛 |
編輯部副主任 | 何永艷 |
屆次 | 職務 | 姓名 |
第二、三屆 | 主編 | 李樹剛 |
第四屆 | 主編 | 金代鈞 |
第五屆 | 主編 | 李鋒 |
第六屆 | 主編 | 李鋒(2006-2010.4)、李先琨(2010.5-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