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

革命烈士

原名吳心仁,字季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生於忠縣石寶鄉吳家灣。小時就讀於印山小學,民國12年(1923)考入萬縣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在共產黨員教師蕭楚女領導下,同校內國家主義派進行鬥爭。此間,由蕭楚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改名吳毅。

人物簡介


吳毅(1907——1928),原名吳心仁,字季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生於忠縣石寶鄉吳家灣。小時就讀於印山小學,民國12年(1923)考入萬縣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在共產黨員教師蕭楚女領導下,同校內國家主義派進行鬥爭。此間,由蕭楚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改名吳毅。

人物經歷


由於萬縣萬四師革命火焰越燃越旺,引起了反動派的警覺,蕭楚女被迫離萬后,校方以吳毅鬧學潮為由開除學校。民國13年秋,考入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文科學習。
當時正是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國共兩黨合作時期,廣州革命氣氛異常濃厚。吳毅在該校利用空餘時間,閱讀《嚮導》周刊、《中國青年》等革命報刊,以及《共產主義ABC》等書籍。次年,吳毅因未能轉團組織關係,重新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同年6月19日,爆發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罷工工人紛紛回到廣州。同時吳毅發動同學捐獻錢物,和進步同學到越秀南路東園中華全國總工會省罷工委員會進行慰問。
民國14年夏,吳毅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決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人類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
由於革命工作緊急需要,吳毅在大學尚未畢業,於民國15年春北調到中央廣東區委會秘書處工作,併兼任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的秘書。
當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和英國政府代表就解決省港大罷工問題進行談判。9月8日,吳毅根據上級指示,以中共廣東區委名義起草《援助罷工宣言》
明國16年春,國民黨右派在廣州壓抑工人運動,禁止工人罷工,毆打工會幹部和會員。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吳毅親臨第一線,調查了解情況。
是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殘酷鎮壓革命。吳毅冒著血雨腥風,4月17日與穆青、楊毅等在河面西堤車橋對面的糖捐公司召開緊急會議,發展工人武裝等應變措施。並於4月22日建立廣州市委,選吳毅任書記。
為紀念沙基慘案兩周年,吳毅和廣州工會特別委員會、省港罷工委員會又發動3萬餘工人到西瓜園廣場集會。
在吳毅和市委的領導下,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鬥,革命運動又蓬勃的開展起來,反動派對吳毅恨之入骨。中山大學校長戴傳賢宣布開除吳毅學籍。
在吳毅和廣州工會的支持下,在西瓜園廣場舉行市委大會,強烈抗議反動當局無理開除參加省港大罷工的工人。會後舉行示威遊行。
吳毅的周文雍發動鐵路、火柴失業工人到東山汪精衛館前舉行示威遊行,要求恢復就業。
吳毅發動省港罷工工人在西瓜園廣場,召開慶祝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周年紀念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