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國際禮儀的結果 展開

國際禮儀

禮儀種類

在國外,每個人都有其隱私不讓別人知道,在與之交往、接觸時不要問其政治信仰、財產、婚姻、家庭情況,特別是不要問男人工資收入多少,婦女年齡多大,婚否等。

禁忌


詢問禁忌

甚至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都不能問。外國人認為這些純屬他個人的事情,無需別人知道。中國人遇到老年人常問:“您老高壽”?遇到年青人常問“多大了”?“結婚沒有”?“你到哪裡去”?“吃飯沒有”?等諸如此類問題,並認為這是禮貌用語。但外國人認為這樣問很粗魯,他們不喜歡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如果要問,也要說“我可以問你——好嗎”?由對方決定是否告訴你。

行為禁忌

在泰國、印度和中東一些國家認為左手是不清潔的,是洗澡和上廁所用的,若用左手遞送食物和禮品,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泰國人重視頭部而輕視雙腳,如果誰用手觸摸泰國人不論大人還是小孩的頭部都會認為是一種失禮的行為而引起糾紛。泰國人的腳是不能用以開門、指東西。泰國人睡覺時不能面向西方。泰國人死後用紅筆將死者的名字寫在棺材上,故泰國人通常不用紅筆寫字,更不能用紅筆簽名,紅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伊斯蘭教國家婦女見面時不能握手,更不能擁抱、接吻。在外國人面前挖耳朵、挖鼻孔、搓泥垢、脫鞋納涼都是不禮貌的行為。中國人的習慣是“搖頭不算點頭算”,但在保加利亞、斯里蘭卡和印度等國,則恰好相反,而是“點頭不算搖頭算”。和尚不同婦女同乘一部電梯上下樓。

基本準則


基本要求

國際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禮儀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講究儀錶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髮、鬍鬚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長於外套,且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帶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動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癢等等。
2、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略嚴肅些,因為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都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3、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對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輕易開口,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隨便與人攀談也被視為有失體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不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
5、守約遵時。與人約會不能有失約,不能超時。失約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失信或失約有損自己的人格,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現在,我國正在提倡的禮貌用語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有其中八個字禮儀語言:
1、“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例如,如果你有疑難需人指點,你應向他人說:“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在另一種情況下,你可以說:“請順便幫我發一封信好嗎?”在商店裡買東西,你應當對營業員說:“請拿這枝筆給我看看”;你要問路,一定要以“請問”開頭。“請”也是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的禮節用語。當你開門迎接來賓時應說:“請進”。客人走進房間應示意“請坐”。客人坐定后應說:“請問,你喜歡喝點什麼飲料?”飲料備好后應對客人說:“請飲用。”
2、“謝謝”。西方通行的禮節是: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係親密的朋友。行走時別人為你讓路,必須說:“謝謝”。在商店裡買東西,要對售貨員說:“謝謝”。在某些特定交往場合,常常是交往的雙方都互說“謝謝”。當你對別人說“謝謝”兩個字時,就意味著你已充分認識到別人為你提供的幫助。而忽略這一點,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3、“對不起”。西方人的習慣是: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如在公共場所無意中碰了人,就要說“對不起”;當你需要打斷別人的談話時應該說:“對不起,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好嗎?”與別人共用餐時,無意中咳嗽一聲或打個飽嗝,要說聲“對不起”;與客人一起聚會時,臨時需要離座一下,也應說:“對不起”。否則別人會認為此人缺乏教養。
4、“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在西方社會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后互相告辭時的禮貌用語。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商店裡,售貨員與顧客交易后,相互說“再見”。乘坐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結帳后,也相互說“再見”,這是很平常的禮節。

尊重隱私

西方國家很尊重每個人的“隱私權”。所謂隱私權是指個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窺視的權益。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規範。
1、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你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方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自的房間便是各個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3、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地址。

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的原則。女士優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從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男女同行時,男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并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但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就走在女士前面。
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
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女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應是平等的關係,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要緊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1、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只要把握住這一點,雙方的人格就是平等的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方無需戒備則輕鬆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2、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談判中尤為重要。如:我國一代表團出訪某國談判合資項目,對方以其設備先進優勢,向我方漫天要價,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後來,我方領導在一次聚會演講時若有所指地說:“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將四大發明的生產技術無條件地貢獻給了人類,而他們的後代子孫從未埋怨過他們不要專利是愚蠢的。相反,卻盛讚祖先為推進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現在,中國在與各國的經濟合作中,並不要求各國無條件地讓出專利權,只要價格合理,我們一個錢也不少給。”這篇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講,博得與會者的讚譽,促使對方在以後的談判中自願降低專利費,雙方很快達成協議。
3、實事求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特別的菜好招待,請隨便吃點。”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讚:“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做客都客氣有餘,主要問客人是否再添點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國際交往中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出國或在國內接觸外賓,都要遵循他們的風俗習慣與禮節,以縮小交往時出現的文化差距與減少相互間的觀念衝突。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注意基本禮儀。因為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不異,文化習俗有別,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在交往中應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或超過限度。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問他的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這是因為:前兩忌都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后一忌是美國有“瘦富胖窮”的觀念。

中國禮儀


行走之禮

中國
中國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慣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入坐之禮

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后”。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嘗”。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拜賀慶弔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周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十分看重。傳統婚禮有六道程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婚禮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髮禮與合巹禮。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誰也逃脫不了。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親戚朋友都來弔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輓聯、挽幛或禮品、禮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拜賀慶弔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並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傳統的禮義標準。傳統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當然現在我們對傳統禮俗的繼承是一個複雜問題,需認真辨析,擇善而從。

美國禮儀


見面禮節去繁

美國
美國
西方國家人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節,從握手、問候到互相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相形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在美國,朋友之間通常是熟不拘禮地招呼一聲“哈羅”,哪怕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以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下,人們就要講究禮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美國,握手時,男女之間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緊,如果對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掐下手套。如果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須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還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見面時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後順序一樣,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子介紹給女子,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稱呼隨便舍姓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
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
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與人交談莫問

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準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美國入看到別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去問價錢多少?見到別人外出或回來。也不會去問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或“去哪兒?”至於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隨便問的事,誰想在這些方面提出問題,定會遭人厭惡。美國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入的輕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對年齡的看法同我們大不相同。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國卻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有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城市舉行盛大聚會,賓客如雲。當地一位名牌大學的校長與其母親也光臨盛會。留學生在歡迎辭中說:“××老夫人的光臨使我們全體同學感到榮幸。”“老”字在中國是尊稱,不料卻觸痛了這位老夫人,當時她臉色遽變,尷尬不堪,並從此再也不在中國留學生的聚會上露面了。
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和美國人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為宜。平時無論到飯館還是圖書館也要盡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已與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著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裡嗎?”得到允許后再坐下。

社交場合女士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裡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禮貌用語多多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
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里,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覆道謝。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

俄羅斯禮


在交往過程中,俄羅斯人有許多由傳統習慣形成的忌諱,要特別予以注意。
俄羅斯
俄羅斯
1.握手時,忌形成十字交叉形,即當他人兩手相握時,不能在其上下方再伸手,更不能依在門檻和隔門握手。
2.俄羅斯有"左主凶,右主吉"的傳統說法,因此,切忌伸左手給對方,無論是握手還是遞還物品。
3.遇老者、婦女、上級時不應主動伸手,要等待對方。臉要保持微笑,若臉冷若冰霜,沒有表情,則對方視為冷淡的表現。
4.稱呼女性時,切莫用"太太"一詞,這將引起對方的不快。有職銜稱職銜,或給對方介紹的機會,侍機行事。
5.忌用手指指點點,不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如此,俄羅斯人認為這是對人的莫大污辱。在人面前,不能將手握成拳頭,大拇指在食指和中指間伸出,俄語中稱此手勢為"古基什",是蔑視嘲笑的粗魯行為。而美國人常用的手勢--用大拇指和食指接觸成"O"形,其他三指伸直(OK),在俄羅斯則是非禮的表示。
6.交往中切忌用肩膀相互碰撞,這種行為一般只發生在摯交朋友之間,否則,身體碰撞是極為失禮的行為。 7.避免交談中使用"你應該"一詞,俄羅斯人向來尊重個人意見,反感別人來發號施令於已。
8.不能說"你發福了"之類的話。朋友久別重逢,寒暄問候時,切不可論胖談瘦。俄羅斯人覺得這是在形容其臃腫、醜陋。
9.打招呼忌問:"你去哪兒?"這不是客套的問候,對俄羅斯人來說,這是在打聽別人的隱私。
10.讓煙不能給單支,要遞上整盒。點煙時忌諱劃一根火柴或用打火機給三個人同時點火,不能將別人的煙拿來對吸。
11.男女在社交場合,臨別時,男人要為婦女穿大衣、拉開門,要讓婦女先行,不能自己開門拂袖而去。
12.送禮不得送兩樣物品--刀和手絹。在俄羅斯、刀意味著交情斷絕或彼此將發生打架、爭執;手絹則象徵著離別。
13.不要在渴酒時勸酒或蓄意灌酒。俄羅斯人十分貪杯,酒鬼遭人蔑視,故意引別人喝醉,則令人憎恨、厭惡。
14.不得在橋上或橋下告別,這樣的告別意味著永遠地離去。
15.不能用腳踢狗或其他動物。外出遇到攔路狗,要說話將它趕走。俄羅斯的狗聽得懂指令,而踢則是犯忌的。

日本禮儀


基本禮儀

日本
日本
1.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 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2.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
3.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4.AA制日語叫做"割勘".一般情況下朋友們一起上餐館,酒吧,如果事先沒有說好誰請客,就都採用AA制的付錢方式,"割勘"意思是按人頭數分攤計算,各自分擔自己的費用,AA制源於歐美,它的好處是各付各的,自用自付,心安理得,免得欠下別人請客吃飯的人情債,不但上 餐館是這樣,就連乘公共汽車也是如此,各付各的車費,相互之間清清楚楚.
5.日本人比較喜歡送禮物!日本人在送禮時,多採取這樣的作法:即送些對主人毫無用途的禮品,因為收禮的人可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給第三者。
人對裝飾有狐狸、獾圖案的東西甚為反感,因為狡猾狐狸是貪婪的象徵。
本人家作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禮物要雙手,不當面打開禮物,當接受禮物后,再一次見到送禮的人一定會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
送的禮物忌送梳子,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
人不要送菊花,因為菊花一般是王室專用花卉 在日語中,"日本"意為"日出之國"。

服飾禮儀

日本人無論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著。在正式場合,男子和大多數中青年婦女都著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領帶。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其特點是一般由一塊布料縫製而成。現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職業者外,在公共場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婦女喜歡描眉,她們普遍愛畫略有彎度的細眉,認為這種最具現代女性的氣質。

儀態禮儀

日本人常常是滿臉笑容,然而不僅高興時微笑,在處於窘迫發怒時,也會發笑,以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婦女在地板上就座時,總是坐在捲曲的腿上。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其餘三個指頭向上伸開,表示錢;伸出小指頭,表示女人等。

相見禮儀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家族的名字,后兩個字是自己的名字。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喜歡作自我介紹。作為介紹人,通常要說出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係,以及他的稱謂和所在單位名稱等。

餐飲禮儀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大米為主食,他們愛吃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鴨子。不論在家中或餐館內,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種富有參禪味道,用於陶冶情趣的民族習俗―――茶道。雖然不少現代日本青年對此已不感興趣,但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仍受到社會的重視。

喜喪禮儀

在日本,人們仍為重視新生命的誕生。日本傳統的婚禮儀式是:婚禮前三天,新娘家裡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結婚那天,女理髮師要替新娘打扮。現在,日本的婚禮形式多樣,有在神社舉辦的,有在基督教堂舉辦的。

商務禮儀

到日本從事商務活動,宜選擇在2-6月,9-11月,其它時間當地人多休假或忙於過節。日本人在商務活動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們認為名片表明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因此總是隨身攜帶。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贈送禮品時,當地人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旅遊禮儀

在日本,很多街道沒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於警察,市區的公共汽車四通八達。坐計程車費用很高。在日本不很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要給小費。付小費應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主要禁忌

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之色。他們忌9、4等數字;他們還忌諱三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討厭金銀色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他們也不喜歡狐狸。

法國禮儀


法國
法國
和英美等國不同,法國人接待客人比較講究。第一次邀請通常是隆重而正式的,一般來說,相識一段時 間后才會被邀到法國家庭作客。飯桌上,必須等所有人面前都已有菜才能開始享用。可以請求允許吸煙。
就打招呼而言,一般與人問好或道別,雙方是以握手方式,但在較熟的朋友間則是互相擁抱吻頰。
法國人在談話時,用"您 (Vous)"表示尊敬、重視、距離。在跟一個不太認識的人、一個比自己年長的人或自己的上司說話時,人們一般用"您"稱呼對方。"你 (Tu)"表示愛和友誼。朋友之間,從"您"到"你"的轉變常常是自然的。在未得到許可時不能用"你"跟一個比自己年長的人說話。
另外亦須注意到下列事項:
- 晚上10點過後,勿打電話給他人。
- 受邀作客,毋需提早到達,讓主人有充分時間準備。
- 看診求醫需先預約(prendre rendez-vous)。
- 接受禮物應當面打開已表達謝意。

握手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親吻

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婚俗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他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莊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法國農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簽訂財產婚約並辦理公證。婚約中要寫明未婚夫婦的全部財產、未婚妻的嫁妝和未婚夫的產業。婚齡紀念在民間已成為一種喜慶的風俗。女子守寡300天後,或宣布與丈夫分居300天後可以再嫁,男子則無時間上的限制。

聖靈節

每年11月1日聖靈節,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法國人習慣上在這一天去墓地祭奠,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聖喀德琳娜節 巴黎“大齡女青年”的節日。每年11月25日這一天,年滿25 歲而尚未婚配的姑娘們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獻一束鮮花,再到大時裝店跳舞,飲酒狂歡,最後選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為節日的王后。

用餐習慣

法國人把烹調看成是一門藝術,法國菜也確實風糜全球。在法國一日三餐通常是這樣安排的。早餐:麵包、咖啡、熱巧克力;午餐:午餐是法國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點左右, 晚餐則在九點以後。法國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續兩小時以上,開始先是開胃菜,然後是魚或義大利麵條,再才是主菜,主菜還附帶許多生菜、沙拉、乳酪,水果,有時還有甜點心,餐后咖啡也必不可少。

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準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準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髮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誌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係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到法國洽談貿易時,嚴忌過多地談論個人私事
忌諱“13”這個數字以及“星期五”
忌諱男人向女人送香水
不得提出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等這類問題
如果初次見面就送禮,法國人會認為你不善交際,甚至認為粗俗

韓國禮儀


韓國特別禮儀

韓國
韓國
1.在韓國,男子見面微微一鞠躬,互握雙手或合手。分手時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動與婦女握手。交談時要避開 韓國國內政治、日本貿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話題。韓國人自尊心很強,與之交談應避免公開批評或表示異議。
2.韓國重男,出門時婦女讓男子先走,宴會時致辭以“先生們、女士們”開頭。在宴會等場合,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兩人在過道上交談,應讓第三者從兩人中間通過。
3.在韓國長者得到特別尊重,在長者面前不能抽煙,與長者談話要摘掉墨鏡。

到韓國朋友家

韓國素有“禮儀之國”的稱號,韓國人十分重視禮儀道德的培養,尊敬長輩是韓國民族屬恪守的傳統禮儀。
韓國人熱情好客,每逢賓客來訪,總是根據客人身份舉行適當規格的歡迎儀式,接待外國首腦來訪,要按國際慣例舉行盛大迎送儀式,數十萬人夾道歡迎或送別,場面隆重。無論在什麼場合遇見外國朋友,韓國人總是彬彬有禮,熱情問候,談話得體,主動讓道,揮手再見。
到韓國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家事先要進行充分準備,並將室內院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韓國人時間觀念很強,人總是按約定的時間等候客人的到來,有的人家還要全家到戶外迎候。客人到來時,主人多彎腰鞠躬表示歡迎,並熱情地將客人迎進家中,有飲料、水果等招待。韓國人素來待客慷慨大方,主人總要挽留客人吃飯,許多人家還要挽留遠到而來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幾天,用豐盛的飯菜款待。

韓國的食禮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
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后,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
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鏽鋼制的平尖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這了便於拿起來再用。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民族,對於我們這種把感情通過聚餐表現時,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

韓國飲酒禮儀

韓國人家裡如有貴客臨門,主人感到十分榮幸,一般會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應盡量多喝酒,多吃飯菜。吃得越多,主人越發感到有面子。
在飲酒時,韓國人很講究禮儀。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輩分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舉杯,其他人依次跟隨。級別與輩份懸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飲。在特殊情況下,晚輩和下級可背臉而飲。
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執杯或取酒被認為不禮貌的。
經允許,下級、晚輩可向上級、前輩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詞,為上級、前輩斟酒,一連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飲。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飲酒碰杯進時,身份低者要將杯舉得低,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是失禮。

西班牙禮


儀態禮儀

西班牙
西班牙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 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儘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