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郡
范陽郡
范陽郡,三國到隋朝初以及唐朝天寶的郡。
今日北京、天津、涿州一帶。
目錄
沿革
魏文帝時,公元224年置范陽國,公元226年改涿郡為范陽郡,治所是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
晉武帝改為范陽國,封宣帝司馬懿侄司馬綏為范陽王。戶一萬一千,下統八縣:涿縣、良鄉縣、方城縣、長鄉縣、遒縣、故安縣、范陽縣、容城侯國。相當於今河北內長城以東、永清縣以西、保定、霸州、紫荊關以北,和北京房山以南。
十六國和北魏再改為范陽郡。北魏時,下統七縣:涿縣、固安縣、范陽縣、萇鄉縣、方城縣、容城縣、遒縣。
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域多有變動,范陽縣最初設立時間是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
三國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涿郡改稱范陽郡。
西晉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范陽郡改稱范陽國。幽州刺史遷返薊。在原陽鄉侯國地建萇鄉縣,屬范陽國;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幽州改名為涿郡(治所在今北京)。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罷涿郡改稱幽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涿縣改名范陽縣。安史之亂后范陽郡又稱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