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縣
河北省保定市轄縣
容城縣,河北省保定市轄縣,由河北雄安新區託管,全境西北較高,東南略低,為緩傾平原,土層深厚,地形開闊;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總面積314平方公里,轄5鎮3鄉,2016年人口273407人。
容城自秦置縣,屬上谷郡,初名“桑丘”或“宜家”,漢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設容城侯國,被省政府認定為“千年古縣”。容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上坡新石器時期“磁山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可推斷出7000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古村落。容城境內遺址眾多,元初著名學者劉因、明朝忠烈楊繼盛、清初大儒孫奇逢被譽為“容城三賢”。亦是狼牙山五壯士中胡德林、胡福才的故鄉。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容城具有豐富的市場資源,緊臨北京周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白溝,對容城商貿物流和加工業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緊臨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白洋淀,境內有近萬畝水域。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地處中國東部中低溫地熱田,具有儲量大、可回灌等重要特點,是華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地熱田,擁有休閑旅遊產業的良好發展基礎。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4.3億元,同比下降17%。
2016年,容城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9.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80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3.40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6.15億元,增長5.6%。
2017年12月13日,容城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2020年5月19日,容城縣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秦朝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實行郡縣制,始置縣,屬上谷郡。
西漢初分封諸侯,劃分諸侯國,本縣最初的侯國名為深澤。縣治在今城子村一帶。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董渫(匈奴人)為成侯於深澤地。連襲兩代。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今昝村一帶建易縣。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始置容城侯國。王莽立新朝,恢復舊制,置深澤縣。三國魏文帝黃初五年(公元224年),廢容城入范陽國。晉武帝重置容城縣,屬范陽國。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容城入范陽縣。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范陽國為遒縣,屬上谷郡,轄容城地,治地在今城子村一帶。
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契丹入侵,縣民奮勇抵抗,縣治城池得以保全,故御賜名全忠縣,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仍為遒縣。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24年),恢復容城縣。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改容城屬雄州。
五代,容城屬契丹易州。
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宋收復容城境南,移縣治於雄州境內,屬雄州。契丹亦於拒馬河以北新城境內,僑置容城縣。形成南北兩個容城。金滅遼、宋,南北容城歸一,縣治地仍在城子一帶,屬雄州。
至元世祖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容城屬保定路雄州。
明初,容城隸屬雄州。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復置容城縣,屬京師保定府。代宗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縣治由城子村遷往現址。
清朝,容城隸屬直隸省保定府。
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和偽軍冀東保安隊侵佔容城縣城。同年9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中行署4專區領導。1940年8月,屬晉察冀邊區第十專區。1941年8月,成立容定新雄霸聯合縣。根據形勢的需要,聯合縣多有變化。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聯合縣撤銷,恢復容城縣建制。
1949年,容城縣屬河北省保定專區。1958年,曾一部分劃歸定興,一部分歸雄縣,同年又劃歸徐水縣。1962年1月恢復容城建制。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容城縣屬保定地區。1994年,地、市合併容城縣屬保定市。
容城縣位於河北省中部,是京、津、石三角腹地,北緯38°10′-40°00′,東經113°40′-116°20′之間。東西最長26.85千米,南北最寬21.38千米,全縣總面積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8萬公頃。
容城縣,東南西北分別與雄縣、高陽、徐水、定興接壤。北距首都北京110公里,東距經濟中心天津100公里。
容城縣基底構造屬於牛駝鎮凸起的西南部分,為地震比較活躍區,裂度7度,但境內基底層未見斷裂。
第四紀上厚約400-500米。地表以下18-147米,是亞沙土、亞粘土及沙層;地表以下254-430米,是粘土、亞粘土及沙層。以上諸土、沙層的水平構造,呈由西北而東南方向的不連續性條帶狀分佈。從剖面看,土層和沙層的連續比較差。縣境北部沙層厚達70米,南部在50米以下。
全境西北較高,東南略低,海拔標高7-19米,自然縱坡千分之一左右,為緩傾平原,土層深厚,地形開闊,植被覆蓋率很低。基底構造屬於牛駝鎮凸起的西南部分,為地震比較活躍區,裂度7度,但境內基底層未見斷裂。第四紀上厚約400~500米。地表以下18~147米,是亞沙土、亞粘土及沙層;地表以下254~430米,是粘土、亞粘土及沙層。以上諸土、沙層的水平構造,呈由西北而東南方向的不連續性條帶狀分佈。從剖面看,土層和沙層的連續性也很差。縣境北部沙層厚達70米,南部在50米以下。
境內有多處古河道,多西北--東南走向,東南部有大片低洼地。受洪水沖積影響,形成了三條緩崗格狀隆起,同時形成了大小不等的10個低洼區。即大鹼廠、鴨子圈、龍王跑、大麥窪、天溝河(已填平)、午方窪、胡村窪、大河窪、李郎窪、郭村窪。10大窪地共計117000畝,占容城縣總面積33.8%。其中龍王跑面積最大,約25000畝,李郎窪較小,約7000畝。
容城縣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氣爽,冬寒少雪。全年平均氣溫11.9℃,極端最高氣溫40.9℃(1972年6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21.5℃(1970年1月5日),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6.1℃,全年無霜期191天,最長205天,最短180天,初霜日平均出現每年10月19日,終霜日平均出現每年4月12日。年日均氣溫0℃以上的持續時期273天。平均年降水量為522.9毫米,年極端降水量最大為1237.2毫米(1954年),年極端最小降水量207.3毫米(1975年)。全年以偏北風最多,年平均風速2.1米/秒。歷史極端最大風速為20米/秒(1972年3月)。
容城縣三面環河,一面靠淀。北部有南拒馬河,東部有大清河,白溝引河從東部南北穿過,南部靠白洋淀,西部有萍河。南拒馬河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設計行洪流量4640立方米/秒,堤防安全超高2.0米;大清河設計行洪流量5000立方米/秒,安全超高2.0米;白溝引河全長12公里,設計流量500立方米/秒;萍河在容城縣境內8公里,安全超高1.0米,設計流量208立方米/秒。
容城縣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1951年,容城縣耕地面積370022畝,人均耕地2.61畝;
1961年耕地面積353155畝,人均耕地2.42畝;
1971年耕地面積355646畝,人均耕地2.14畝;
1981年耕地面積346995畝,人均耕地1.86畝;
1991年耕地面積343800畝,人均耕地1.53畝;
1996年耕地面積334589畝,人均耕地1.42畝;
從1951年至1996年,容城縣凈減耕地面積達35433畝,平均每年減少耕地774畝。
1996年土地總面積31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34589.2畝,耕地中包括水澆地288795.2畝,旱地45794畝,林地面積2972.1畝,園地面積11762畝,牧草地面積12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69059.2畝,交通用地11744.6畝,水域面積25224.3畝,未利用土地面積10748.3畝。未利用土地面積其中包含:可開墾的耕地面積2318.1畝,可開墾的林果地面積4756畝,可開墾草地面積2641.5畝。
容城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兩種:一是磚瓦製造用粘土;二是建築用沙。兩種均屬於不可持續開採的礦種。按照國家《土地管理法》和《礦產資源法》的有關規定,在耕地的使用和礦點的選擇與開採方面都有較強的局限性,因此,儲量無法計算。
容城縣北部和定興縣交界處的南拒馬河,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設計行洪流量4640立方米/秒,堤防安全超高2.0米,容城縣境內的右堤為主堤,長13.9千米。南北拒馬河在容城縣王家營匯流后,到新蓋房樞紐為大清河,設計行洪流量5000立方米/秒,容城縣境內5.6千米的右堤為主堤,安全超高2.0米。全縣地表水資源年平均為2599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7139萬立方米。
容城縣水質良好,絕大部分都可以用來灌溉,本縣屬平原區地勢平坦,無水能可以利用。境內沒有大的河流穿過,地表水只有降水自產經流和引提水量。引提水主要是通過老里村閘坎攔蓄部分拒馬河水引入本縣渠道和留通機站取部分白洋淀水。引提水部分區多年平均值為964.4萬立方米。降水自產經流通過多年平均計算結果為991.04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955.44萬立方米。境內的地下水資源相對較豐富,地下水絕大部分是淡水,無重污染,礦化度為784,PH值為7.6,中性偏鹼,宜於飲用和灌溉。地下水資源量主要包括降雨入滲補給,地表滲入,灌渠田間入滲,地下經流流入。年平均的地下水資源量為6265.7萬立方米,重複利用量為1999.6萬立方米。由以上可得水資源總量為6213.54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70立方米。
2002年底,容城縣行政區劃面積為314平方千米。轄4個鎮、4個鄉,127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容城鎮古城路46號。行政區域一覽表:
鎮(鄉) | 政府駐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所轄範圍 | |||||
容城鎮 | 上坡村 | 75.9 | 上坡 | 溝西 | 后營 | 城內 | 東關 | 南關 |
西關 | 北關 | 東庄 | 南庄 | 西庄 | 東牛 | |||
北城 | 白龍 | 王果庄 | 大樓堤 | 小樓堤 | 小白塔 | |||
馬家莊 | 谷家莊 | 午方東庄 | 午方南庄 | 午方西庄 | 午方北庄 | |||
南張鎮 | 南張村 | 53.8 | 南張 | 北張 | 沙河 | 西牛 | 段庄 | 李茂 |
沙河營 | 野橋營 | 小野橋 | 西野橋 | 東野橋 | 蘇李庄 | |||
小北張 | ||||||||
小里鎮 | 西小里村 | 35 | 西小里 | 東小里 | 新莊窠 | 河北庄 | 黑龍口 | 西牛營 |
勝利庄 | 許家園 | 王村 | 師庄 | |||||
大河鎮 | 大河村 | 32 | 大河 | 王路 | 西里 | 東里 | 張市 | 留村 |
胡村 | 北鄭 | 南鄭 | 西孫 | 東孫 | 河西 | |||
南文營 | 南文 | 羅河 | ||||||
平王鄉 | 平王村 | 30.5 | 平王 | 趙村 | 羊定 | 古賢 | 李郎 | 郭村 |
留通 | 昝村 | 沙窩 | 大先王 | 小先王 | 高小王 | |||
李小王 | 仇小王 | |||||||
八於鄉 | 南八於村 | 29.2 | 南八於 | 大八於 | 大張堡 | 南張堡 | 西張庄 | 大南頭 |
小南頭 | 北河照 | 南河照 | 東河 | 西河 | 西塹 | |||
李庄 | 朱庄 | 龔庄 | 薛庄 | 東陳楊庄 | 南陳楊庄 | |||
西陳楊庄 | 北陳楊庄 | |||||||
賈光鄉 | 賈光村 | 23.8 | 賈光 | 溝市 | 城子 | 西四庄 | 東四庄 | 張楚營 |
西張楚 | 東張楚 | 高家莊 | 劉家莊 | 王家莊 | 南後台 | |||
北後台 | ||||||||
晾馬台鎮 | 王家營村 | 33.8 | 王家營 | 劉合庄 | 北王昝 | 南王昝 | 東王莊 | 西北陽 |
東北陽 | 復興庄 | 崇明庄 | 猛通莊 | 晾馬台 | 北劇 | |||
南劇 | 南陽 | 辛庄 | 張庄 | 東李家營 | 西李家營 | |||
數據來源 |
截至2019年10月,容城縣轄5鎮3鄉,為容城鎮、小里鎮、南張鎮、大河鎮、晾馬台鎮5鎮,賈光鄉、八於鄉、平王鄉3鄉。縣政府駐容城鎮。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習近平指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突出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三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四是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建設優質公共設施,創建城市管理新樣板。五是構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六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七是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台。
1996年,容城縣總人口為237288人。其中農業人口218488人、非農業人口18800人。市鎮人口148558人、鄉村人口88730人。漢族人口236214人、少數民族人口1074人。人口出生率8.77‰。人口死亡率4.35‰。人口自然增長率4.43‰。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44167人,其中:容城鎮61639,小里鎮24766,南張鎮43197,大河鎮23588,八於鄉19533,賈光鄉24056,晾馬台鄉24045,平王鄉23343。
2014年,容城縣總人口26萬人。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總戶數91188戶,戶籍總人口273407人,常住人口266799人,城鎮人口124146人。城鎮化率達到46.53%,比上年提高2.76個百分點。 居民大多數為漢族,另有白、滿、蒙古、回、壯、朝鮮等21個少數民族。
職務 | 姓名 |
縣委書記 | 黃志民 |
副書記、代理縣長 | 武彥斌 |
縣委副書記 | 王占永 |
容城縣,是中國北方服裝及輔料集散地、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保定東部物流中心。
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6億元,同比增長1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8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億元,同比增長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2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7億元,同比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6752元,同比增長12.8。
2016年,容城縣固定資產投資539000萬元,同比11.6%。其中:建設項目投資265000萬元,,房地產投資274000萬元。年末全縣全部從業人員179280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44646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92354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2280人。
2016年,容城縣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0329萬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5475萬元,同比下降27.1%。全部稅收收入完成30353萬元,同比下降14.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11438萬元,同比增長0.5%。全年縣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64萬元。
2016年,容城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6元,比上年增長8.0%,人均消費支出16824.79元,比上年增長210.5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0.46%,比上年下降1.5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14893收入元,增長10.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58.89元,下降0.77%;農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2.51%,比上年下降2.21個百分點居民。城鎮居民現有住房人均建築面積33.02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36.12平方米。
2010年,容城縣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農資綜合直補2934萬元,糧食總產量2億公斤以上。全縣肉豬存欄26.32萬頭,出欄40.2萬頭,奶牛存欄8500頭,全縣農業產業化率達64%。擁有24個養殖基地。全縣綠色蔬菜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0000畝,2個綠色蔬菜基地通過河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農業增收8000萬元。
2011年,容城縣糧食連續八年增產,年均4億斤以上,肉豬出欄40萬頭,奶牛存欄8500頭。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
2012年,容城縣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2萬畝,肉豬存欄25.6萬頭,出欄42.6萬頭,奶牛存欄8500頭,糧食總產4.4億斤。
2013年,容城縣全年肉豬出欄39.3萬頭,年底存欄25.6萬頭,奶牛存欄8500頭,糧食總產達4.2億斤。
2016年,容城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9.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80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3.40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6.15億元,增長5.6%。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6.5%、56.3%和27.2%,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8%。
2016年,容城縣固定資產投資539000萬元,同比11.6%。其中:建設項目投資265000萬元,,房地產投資274000萬元。年末全縣全部從業人員179280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44646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92354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2280人。
2016年,容城縣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0329萬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5475萬元,同比下降27.1%。全部稅收收入完成30353萬元,同比下降14.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11438萬元,同比增長0.5%。全年縣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64萬元。
2016年,容城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6元,比上年增長8.0%,人均消費支出16824.79元,比上年增長210.5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0.46%,比上年下降1.5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14893收入元,增長10.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58.89元,下降0.77%;農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2.51%,比上年下降2.21個百分點居民。城鎮居民現有住房人均建築面積33.02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36.12平方米。
2010年,容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0家,實現增加值12.2億元,同比增長23.3%。服裝產業完成產值140億元,同比增長16.8%;出口產品交貨值完成40億元,同比增長16%;擁有省級名牌11個,省級著名商標25個。汽車燈具、食品加工、毛絨玩具、拉鏈、塑料製品等行業得到發展,完成產值37億元,同比增長37%。
2011年,容城縣服裝產業完成產值161.5億元;出口產品交貨值完成47.5億元;擁有省級名牌18個,省級著名商標25件。汽車燈具、毛絨玩具、拉鏈等行業實現產值42億元。
2012年,容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0家,實現增加值17.8億元,同比增長26.5%。服裝業完成產值193億元,同比增長14%;出口產品交貨值完成54.3億元,同比增長14.1%。汽車燈具、食品加工等產業完成產值50億元,同比增長19%。
2013年,容城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3.8億元,同比增長16.7%。汽車燈具、食品加工、毛絨玩具等產業完成產值65億元,同比增長16%。
2016年,容城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1097萬元,其中:農業實現87061萬元,畜牧業實現87117萬元,林業實現1627萬元,漁業實現154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3747萬元。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實有耕地20403.66公頃,糧食種植面積30181公頃,比上年減少53公頃,下降0.18%;糧食總產量達到205756噸,增長1.24%;其中:夏糧產量94069噸,增長0.07%;秋糧產量111687噸,增長2.25%。棉花播種面積137公頃,與上年持平;總產量153噸,與上年持平。油料播種面積1286公頃,減少1.3%;油料總產5337噸,下降1.31%。蔬菜播種面積2770公頃,下降0.18%;總產量188894噸,增長2.37%。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463公頃,產量25395噸。
2016年,容城縣肉類總產量29229噸,下降0.32%;牛奶產量14540噸,下降1.41%;禽蛋產量6302噸,增長0.05%。水產品產量1381噸,下降1.0%。
2016年,容城縣畜牧業生產情況:豬出欄34.95萬頭,增長0.37%;牛出欄0.49萬頭,同比下降3.92;羊出欄3.1萬隻,下降6.8%;禽出欄119.86萬隻,增長8.18%;豬存欄17.22萬頭,下降2.05%;牛存欄0.65萬頭,下降4.41%;羊存欄2.14萬隻,下降3.6%;禽存欄73.82萬隻,增長2.06%。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3.6%,增長0.4個百分點。有效灌溉面積19660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281704千瓦,農村用電量10263萬千瓦小時。
2016年,容城縣完成工業總產值898574.1萬元,增加值完成30095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6842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4%;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132533.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9%。
2016年,容城縣在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家,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8166人,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87882.9萬元,同比增長9.16%;工業產品銷售率89.73%,比上年上升3.44個百分點;實現利稅24091.8萬元,同比增長32.95%。
2016年,容城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33040萬元,比上年增長5.8%。
容城 白洋淀旅遊商貿區
2013年,橋南輕紡城二期投入使用,金融服務經濟發展的水平得到提高,城鄉消費繼續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9億元,同比增長14.6%。
2016年,容城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9207.5萬元,同比增長11.2%,從規模看:限額以上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9715.3萬元,同比增長14.4%,限額以下完成消費品零售總額419492.2萬元,同比增長10.9%。
2016年,容城縣完成出口創匯21841萬美元,同比增長11.87%,引進省外資金6.1億元,同比下降67.2%。有三資企業14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完成120萬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20萬美元。
2016年,容城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4277萬元,比上年增長6.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8706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55754戶。全縣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284460戶,電話普及率達到312部/百戶,其中:行動電話普及率達部280.5/百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達51808戶。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38625萬元,比年初增加153244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903647萬元,比年初增加89211萬元;各項貸款餘額587408萬元,比年初增加153846萬元。
容城之名始見於漢代。據《容城縣誌》記載,漢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是為容城侯國。據《容城縣誌》記載:“漢封降王有容氏於此,置容城縣。”容城一名的由來,蓋從“有容氏”與“成侯國”各取一字衍變而來,後來成漸變為城。
據傳說,道家始祖名叫容成子,道號易家,他曾踏在一隻大龜背上,觀察日月星象,因受龜甲紋路的啟示,畫成陰陽道紋。後來,周文王的丞相姜子牙在陰陽道紋的基礎上繪成了八卦。這便是史傳所謂周文王演《易》。文王演《易》之後,感念容成子畫陰陽道紋對《易》經形成所做出的貢獻,追封容成子的後代一塊封地,封地的封號便稱為“易家”,為周公直接轄地。易家封地內的居民既不服徭役,也不納稅賦。就算是到了戰國時代,各諸侯之間頻繁征戰,也得避開此地。因此,各國不少失勢的王孫公子和政客儒士,紛紛來到這裡避亂安身。這樣,這塊本來人煙稀少、水草豐茂的土地,很快就變成人煙稠密的膏腴之地,居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讀書詠詩,刻碑鑄鼎,文風頗盛,名士層出不窮。
秦始皇統一天下,這塊封地受到的衝擊可就非同一般了。眾多的儒士和書籍,正是“焚書坑儒”的對象。再說,這裡文風盛,王孫碩儒刻碑鑄鼎多,這也是秦始皇推行苛政的障礙,他必欲摧毀而後放心。他唯恐武士們“焚書坑儒”和摧毀碑鼎不徹底,趁東巡時親到“易家”察看,倖存的王孫儒士聞風而逃。再加上大雨洪水的沖淹,沒多久這裡又變成了一片河連湖接的荒蕪之地。後來,“易家”封地內儒士的後代,痛感秦始皇的暴政帶來的災難,無比懷念曾是樂土的時代。到了漢初,他們編成了一首兒謠:“燕南陲,趙北際,中間不合大如蠣,唯有此間可避世。”指的就是由“容成子”衍變而成的容城縣。不過在西漢定名容城縣之前,它最初的名字是根據“易家”封號諧音轉意而成的“宜家”。至於漢朝還曾把一個“有容氏”西域異族降將封於此,增強了“容城縣”存在的穩定性。
傳統文化
容城縣的交通幹線有京廣鐵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濱保高速公路、保滄高速公路、張石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設的京石客運專線(高速鐵路)和津保城際鐵路(高速鐵路)將實現到北京30分鐘和到天津40分鐘的公交化聯絡。
容城縣境內交通以公路為主,有(天)津保(定)公路北線,即省級112國道,境內長22.7公里。容(城)雄(縣)公路,容(城)固(城)公路,容(城)安(新)公路,容(城)賈(光)公路,為縣級公路,總長56公里。容城縣鄉鎮間均通公路。到1996年底90%的村通了簡易公路。
容城縣縣城內街道為五橫八縱,五橫即奧威路、和平路、金台路、團結路、豪丹路;八縱即冿海大街、平安大街、羅薩大街、板正大街、永貴大街、澳森大街、大水大街。
2016年,容城縣公路里程376.34千米,其中國道(高速)25.1千米,省道92.25千米,縣道33.85千米,鄉道56.92千米,專用路9.07千米,農村公路193千米。津保鐵路里程33.75千米.年末擁有長途客車28輛,貨車5500輛,計程車66輛,農村客運60輛,縣內公交13路,共40輛,私家車40211輛。
2016年,容城縣共向上級申報科技項目5項。全年專利授權數22件。
2008年,容城縣通過河北省政府第一輪的教育綜合督導評估。
2009年,容城縣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比例達到布局結構調整規劃保留學校的31.7%。
2010年,啟動“中小學網路視頻互動教學與研修系統”工程,實現視頻技術下教師和教育教學理念及方法共享。
2011年,容城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8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初中11所(含民辦初中2所)、小學63所(民辦小學2所)、特教學校1所、縣教師進修學校1所,幼兒園40所。中小學生26942人,其中,普通高中2930人、職教中心912人、初中7450人、小學15650人。全縣教師2796人,其中,高中366人、初中594人、小學1488人、幼兒教師348人。
2012年,投入265萬元,新購置計算機805台,完成31所小學,5所初中的計算機教室更新及改造工作;投資75萬元,完成6所中小學62個教室的“班班通”建設;投資35萬完成11所中小學多媒體及資源庫建設;投入130萬元,購置44萬元教學儀器,改擴建標準實驗室13個,購置儀器櫥380個。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2613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672人;普通中學10所,在校生6840人;小學61所,在校生21870人;幼兒園58所,在園幼兒8017人。
2020年5月19日,容城縣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有劇場、影劇院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6萬冊。廣播電視台1座,電視覆蓋率100%,廣播人口覆蓋率100%。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有體育館1個,有體育場地26處,建成了20餘處健身路徑,完成了投資8000萬元的容城縣市民體育運動中心的建設。2016年全年分別組織參加了3場籃球聯賽,舉辦了4場乒乓球賽、舉辦了1場羽毛球賽。
2011年,容城縣新農合參合人數18.9萬人,參合率達到了95.14%,較2010的92.76%提高了2.38%,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由2010年的140元提高到230元,籌集總額達到4338.7萬元。參合農民受益總人數達473736人次,補償醫療費用4088.67萬元,其中,住院受益人數達16149人次,補償醫療費用3582.93萬元,平均每人次補償2219元。投入資金200餘萬元購置腹腔鏡、C型臂、全自動血球儀等高精尖設備,並以合作方式引進400萬元新型貝斯達核磁共振設備,提升了醫療設備裝備水平。
2014年,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農村居民以家庭為單位所有成員參加新農合,每人繳費提高到70元,中央、省、市、縣財政補助每參合農村居民320元,籌集標準為每參合農村居民390元。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共有醫院5家,衛生院8家,村衛生室335家,個體診所18家。床位1057張,衛生技術人員919人,其中醫師和助理醫師451人,註冊護士266人。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6479人,比上年末增加751人。其中企業在職參保職工6547人,離退休2649人;機關事業在職參保人員5570人,離退休1713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039人,比上年增加300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達1815人,比上年減少24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12500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647人;企業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853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13312人,與上年持平。全縣農民有19305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05%。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4271人。
2016年,容城縣有5663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減少186人,其中農村4730人,城鎮933人。全縣農村五保供養戶數665戶,供養人數684人。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1個,床位數750床。
政府大樓
1987年開通板正南大街,1990年建成開通板正北大街、豪丹路和羅薩大街,1996年為連接保津高速公路,拓寬了奧威路。金台西路和正義路也進行了拓寬和重修。
2011年,投資6047萬元,完成八於、平王、賈光、南張等10座供水站建設;投資2540萬元,完成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建設;廉租房建設進展順利;數字電視轉換順利進行,新增4780戶,達到8255戶。
2012年,投資1980萬元完成了板正南北大街、永貴南大街、奧威路、大水路等主幹道的路面翻修;投資1000萬元完成了津海大街拓寬改造項目基礎工程;投資1360萬元完成了板正南大街大修及排水管網工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兩個項目投入使用。
明月禪寺
晾馬台遺址
南陽遺址位於容城縣城東14千米的南陽村南200米處,其西、南、東三面均有古河道,遺址東西長600米,南北寬700米,總面積42萬平方米,文化層0.3~1米。1981年春,容城縣文化局在晾馬台鄉考古調查,在此徵集到曾出土的銅鼎、銅壺、陶缽、陶罐。此外,這裡還出土銅鏃、陶鼎、豆、燕國刀幣等。在該處遺址範圍內,近20年已徵集到刻有銘文的"西宮"銅壺、"左征"銅壺蓋、"燕王職"銅戈、內有"易市"字樣的陶文等一批重要文物。這些器物都具有燕文化風格,其地理位置也與史書中所記載的燕國都城"臨易"相近,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和學術價值。由於遺址尚未進行考古發掘,無法確定文化層的詳細情況。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容城縣誌》記載,容城八景為:“古城春意”、“易水秋聲”、“玉井甘泉”、“白溝曉渡”、“賢冢洄瀾”、“忠祠松雪”、“古篆搖風”、“白塔鴉鳴”。
古城春意位於容城縣城北7.5公里。據《容城縣誌》載:“在城北十五里。土壤肥饒,草木暢茂,每春早發,比他地異。”
易水秋聲 容城縣境內的南拒馬河,全長12公里,發源於淶源縣,古稱淶水或易水。此為南拒馬河秋景。《容城縣誌》載:“樹本蔭翠,禾稼繁盛,暑退風清,水聲嘹亮”。
玉井甘泉 位於容城縣城正南。唐高宗三年[652年],帝李治東巡,駐蹕午方大寺,樂飲寺外井水,賜額“玉井甘泉”。據《容城縣誌》載:“在城南午方村。泉清水甘,回異他所,金宗駐蹕,名曰甘泉。”、
賢冢洄瀾 位於容城縣賈光鄉溝市村的拒馬河畔。相傳:當年洪水泛濫,獨先賢劉因之墓未沖毀。據《容城縣誌》載:“劉靜修先生墓,地拒馬河南岸。河水衝決,地多圯壞,獨此三面,縈洄無虞”。
忠祠松雪 位於縣城內金容中街北段。當年為祭祀先賢楊繼盛所修。據《容城縣誌》載:“在學宮東。堂廡嚴整,栢檜森然,每當風雪,清翠亭秀”。
古篆搖風 位於縣政府院內。“在明倫堂前。每遇微風,碑座搖動,塵埃徐出,見者驚異”。
白塔鴉鳴 位於容城縣城東側,現已划入城區。據說:人立於塔側拍手,即有烏鴉的鳴叫聲。應為塔身產生的回聲或共鳴,但當時傳之以神。該塔已毀於“文革”時期。據:《容城縣誌》載:“在城東白塔村。佇立塔下,拍手相擊,鴉聲即應,神異莫測”。
上坡遺址位於容城縣城南上坡村南的台地上。為新石器時代至商代遺址。遺址為長方形,南北長100米,東西寬20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1981年4月至1982年5月,省、地、縣文物工作者對上坡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988平方米,文化層堆積一般在1~3米左右,共分四層,從上至下依次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層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盤、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組合特徵均與磁山文化遺址相同;仰韶文化層出土有彩陶缽和雙耳褐陶罐;龍山文化層中出土有折腹盆、籃紋陶罐和雙耳罐;商代文化層陶器有鬲、簋、豆、盆、紡輪、網墜等。骨器有骨錐、刀、匕和鹿角錘。石器有刀、鐮、斧、鑿、杵、磨盤、磨棒等。此外還發現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個灰坑。房址為長方形,有門口、門檻、頂柱(僅存柱洞)以及門口外的排水設施,房內門口均有做飯用的灶,並有煙囪通往室外,這些遺跡揭示了3000年前商民居住和生活的背景。上坡遺址的發掘,把磁山文化的分佈範圍由豫北冀南擴大到保定以北地區,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和考古價值。該遺址也是保定地區首次發現的磁山文化層。1982年7月,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容城縣城關鎮上坡村村,建於1986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戰鬥中犧牲的八路軍將士及自1926年容城縣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以來,在歷次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們而建。紀念館南側為梯形,北側為三角形,南北最長66米,東西最寬52米,面積2560平方米。內有展廳兩座,碑亭三座,北後台烈士陵園全貌向南2米至圍牆,向北房四間。東側牆外是縣城中心大街,南側為衚衕。西側、北側為居民區。保存完好。1987年8月,該紀念館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孫奇逢(1584--1675)字啟泰,號鍾元,學者稱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明萬曆廿八年舉人,明末清初理學家,詩人,書法家,晚歲移居蘇門之夏峰,與黃宗羲,李顒並稱清代三大儒,著《經疏要旨》《讀易大旨》《理學宗傳》《夏峰先生集》等。 |
(1516--1555)字仲芳,號椒山,謚忠愍,容城北河照村人,明嘉靖廿六年進士,官兵部員外郎,性剛烈,嫉惡如仇,仗義執言,因彈劾嚴嵩被害。當時震動朝野,歷代稱頌不衰,深受群眾愛戴,有《楊忠愍公集》傳世。 |
(1249--1293)字夢吉,號靜修,容城溝市村人,世代書香,祖父劉秉善,父親劉述均刻意問學,邃性理之說。元代詩人,學者,清人全祖望推他和許衡為元北方兩大儒,自選詩集《丁亥集》已佚,有《靜修先生文集》傳世。 |
段春華,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河北容城人,198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12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現任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
2017年12月13日,容城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河北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複查確認保留稱號的河北省文明縣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