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街道
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轄街道
月浦街道
月浦街道
潮汕的獅頭鵝歷來聞名遐邇,甚至被譽為“世界鵝王”,其中又以汕頭市郊月浦村的獅頭鵝最為出名。老一輩的人回憶,以往一走近月浦村即是“鵝聲一片”,然而如今,即便獅頭鵝養殖仍是潮汕地區的特色產業,月浦村這一“獅頭鵝養殖專業鄉”卻難負盛名,村裡人向記者承認,獅頭鵝養殖業在月浦已淪為“夕陽產業”,日漸式微。
獲周恩來題贈嘉獎,半世紀前已名揚全國
一直以來,潮汕獅頭鵝膾炙人口,一是因其獨特的外貌特徵:頭大而眼小,頭部頂端和兩側具有較大黑肉瘤,且肉瘤可隨年齡而增大,形似獅頭。二是其生長迅速,體質強健,肉質優良,被譽為我國目前農村培育出的最大優良品種鵝。說起獅頭鵝,月浦村民們無不自豪:“這可是我們鄉里的特色,連周總理也親自題贈嘉獎過的。”這段故事有一紙“國務院嘉獎狀”作為佐證。昨日,記者在月浦居委辦公室的牆上看到了那張1958年12月頒發的、由周恩來總理簽字的嘉獎狀。月浦居委副書記佘桂鋒告訴記者,遠在半個世紀前,獅頭鵝便作為汕頭鵝種的代表到北京參展,且一舉成名,從此“獅頭鵝”可謂名聲在外,而當時被選中參賽的種鵝,正是月浦村飼養的,隨隊去參賽的技術人員也大多是月浦人,如今月浦村從澄海區划入金平區,這紙嘉獎狀也隨著月浦人落地金平。
獅頭鵝雄姿
地少料貴人工高,特色產業變夕陽產業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獅頭鵝的“名聲”越來越大,月浦村的獅頭鵝養殖市場卻逐年萎縮。佘桂鋒向記者坦承:如今村裡專業養鵝戶僅剩四五家,且規模不大。究其原因,一家幾代人均以養鵝為生、有30多年養鵝經驗的佘先生向記者解釋:一是土地稀缺,獅頭鵝需放養,眼下難以找到大片土地供鵝群走動,這是養鵝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二是水資源污染嚴重,影響繁殖;三是飼料漲價快、人工投入高。以佘先生養殖800多隻獅頭鵝為例,一年母本投入約20多萬,消耗飼料16萬斤左右約20多萬,加上人工、場地投入,一年成本投入約50萬元。“而每年賣三科鵝苗僅回收三四十萬左右,日常銷售肉鵝可以添補些,近幾年賺的剛好抵上投入的,賺不了什麼錢”,佘先生感慨:“如今的養鵝業高投入低產出,所以很多村民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養鵝了。”
儘管言語中,月浦人對獅頭鵝充滿感情,對其作為月浦乃至潮汕特色倍感自豪,但大多數人表示:缺少政策扶持、機械化投入不夠、土地資源稀缺、養殖成本過大等問題難以破解。為了生計,月浦人不得不棄養鵝業轉而務農或打工,獅頭鵝養殖從特色產業急轉直下成為夕陽產業已成既定事實。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月浦村民對於獅頭鵝養殖業日漸式微的現狀感到心痛,月浦居委也正著手將村裡僅存的較大規模養殖場申報為廣東省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希望能藉此進一步提高獅頭鵝的知名度,引起政府對獅頭鵝養殖這一特色產業的重視,對其進行政策扶持。
月浦正月初八賽大豬
凌晨3點多,我們來到了汕頭月浦街道大埕上,豬還沒進場,可攝影愛好者們已經佔據了有利地形。不久便有許多人扛著宰殺過的大肥豬、山羊、公雞、魚等祭品陸續進場。豬、羊、雞都受到特別的“禮遇”--掛著金色耳環。人們紛紛給大肥豬上妝,豬身貼上紅色大剪紙圖案,口含大橘,頭插著金繡球。有小孩子說,這“真像是一場肥豬化妝晚會!”人越來越多,大埕上幾乎是水泄不通了。
其實,以前這些豬還是得由“丁頭”,即到了23歲的成年男子親自飼養。到第二年正月初八(24歲)時,通過比誰的豬大,比誰家扛豬跑快來展示成年,是一種民間成人禮。
月浦街道
據說,汕頭月浦的這種風俗始於明代,是慶豐年的儀式,也是成人禮。有傳說,明代時候潮汕常發生鼠疫,要用豬祭做祭品。。
月浦街道現有常住人口26634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下設月浦、湖頭、溝南、赤窖、華新城5個社區居委會。潮汕路貫穿而過。一批骨幹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勢頭好,海信發展、壯麗印刷、嘉信包裝材料、月浦瓷用化工、市添利冷凍食品、溝南煥通石油氣、金南華工貿等16家工業骨幹企業產值佔全街道工業總產值57%;太極星食品、艾斯豪服裝的生產出口勢頭亦良好。新引進企業24家,包括億生塑料、瑞升電子、月浦電器等;金月華食品和匯虹包裝材料等13家企業進行增資擴產,增資額9044萬元。轄內企業本年獲市級科技進步獎2項,新增專項技術73項,新增註冊商標71個,獲銀行信貸3A級信用企業3家,重合同守信用企業14家;獲ISO9001認證14家、ISO9002認證2家。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業總產值214526萬元、商業銷售額93170萬元,外貿出口280萬美元。旅遊資源得到開發。旅遊資源得到開發。溝南許地旅遊點第一期工程已建成對外開放,為汕頭市增添了一個度假旅遊的好去處。
月浦佘氏更是人才輩出。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工程院院士佘畯南就是佘曰量的第24代裔孫。移居海外宗親,也不乏精出人物。老一輩的如新加坡著名僑領佘有進;馬來西亞山打根拿督佘智瑞;年青一代的如曾獲評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的著名實業家佘繼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