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小陳鄉的結果 展開

小陳鄉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下轄鄉

小陳徠鄉,隸屬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地處尉氏縣東南部,東與永興鎮連接,南與周口市扶溝縣白潭鎮相鄰,西瀕賈魯河與南曹鄉接壤,北與張市鎮毗連。總面積45.78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屬張市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屬段庄區。
1952年2月,屬第二區。
1956年12月,始設小陳鄉。
1958年,撤鄉,屬張市公社。
1975年1月,析張市公社14個大隊、南曹公社3個大隊,建小陳公社。
1983年,改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小陳鄉轄小陳、史庄、靳老、王莊、南袁庄、大齊、陳家、小齊、江曲、司馬、圉村、后馬、前馬、睢老、前張、中張、后寨、東賈、西賈、阮庄2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小陳鄉轄2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小陳村小扶路11號。
小陳鄉區劃詳情
小陳村南袁庄村江曲村前馬村后寨村
史庄村大齊村司馬村睢老村東賈村
靳老村陳家村圉村村前張村西賈村
王莊村小齊村后馬村中張村阮庄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小陳鄉地處黃河沖積平原,黃泛區中心地帶。地勢平坦開闊。地形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海拔高度在65米左右。

水文

小陳鄉境內河道屬賈魯河流域,流域面積4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賈魯河及尉扶河,其中賈魯河縱貫鄉境西部邊緣,為小陳、南曹2個鄉的分界河,境內長9千米;尉扶河發源於張市鎮,經鄉境東北部邊緣南下過永興鎮流入周口市扶溝縣,主要支流有賈黎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小陳鄉轄區總人口:31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20人,城鎮化率8.8%。另有流動人口579人。總人口中,男性13960人,佔45%;女性.17040人,佔55%;14歲以下8060人,佔26%;15~64歲20150人,佔65%;65歲以上2790人,佔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5.8‰。
截至2018年末,小陳鄉戶籍人口為3297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小陳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03元。
2011年,小陳鄉財政總收入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40萬元,比上年增長57.9%。人均財政收入186元,比上年增長5.6%。
2018年,小陳鄉有工業企業6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農業
小陳鄉耕地面積5萬畝,人均1.6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小陳鄉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比上年增長94%,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
2011年,小陳鄉生產糧食1.8萬噸,其中小麥1.6萬噸,玉米251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
2011年,小陳鄉棉花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1234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30畝,產量1200噸,其中花生1200噸;蔬菜種植面積600畝,產量36120噸。
小陳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057頭,年末存欄23420頭。畜牧業總產值0.5億元。
截至2011年末,小陳鄉累計造林187畝,其中防護林89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6萬株。
2011年,小陳鄉水果種植面積288畝,產量9261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等,其中蘋果4723噸,梨4346噸,其他192噸。
小陳鄉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0.8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8-平方千米。2011年,總產量1030噸。
2011年,小陳鄉大型農業機械132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6403元。
小陳鄉
小陳鄉
工業
小陳鄉是棉紗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以棉紗、橡膠製造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小陳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比上年增長50%,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8%。
2011年,小陳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職工48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0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有大中型工業企業3家,職工362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萬元,比上年增長53%。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小陳鄉有商業網點32個,職工169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1631萬元,比上年增長91%。
金融
2011年末小陳鄉境內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各項貸款餘額4259萬元,比上年增長123%。

交通


小陳鄉境內有日南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7千米,雙向8車道。有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17千米。客運站1座,2011年,客運總量16萬人次,貨運總量153萬噸。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小陳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7個,建築面積510平方米,藏書3.4萬冊;村文化大院3個,總建築面積46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村圖書室32個,總建築面積1310平方米,藏書20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2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獅、高蹺、盤鼓等。
1985年7月小陳鄉開通小陳鄉有線廣播站。至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150戶,入戶率達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小陳鄉有幼兒園(所)6所,在園幼兒37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4所,在校生3189人,專任教師1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780人,專任教師9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徠011年,小陳鄉教育經費達266.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698.6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小陳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7個,其中鄉衛生院1個,鄉疾病控制中心1個,村衛生室28個。公立衛生機構病床24張,固定資產總值8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2011年,小陳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5231人次,住院手術205台次,出院病人525人次。
2011年,小陳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5人/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7800人,參合率95%。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小陳鄉有體育場地1處,設在靳老村。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
社會保障
2011年,小陳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4戶,人數238人,支出3.7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0%。2011年,小陳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78戶,人數1237人,支出102.9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0.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人,支出3.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7人,支出14.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49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93人次,共支出7.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8人次,支出0.3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384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3230畝,倒塌房屋12間,直接經濟損失107.9萬元,救災支出801.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0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15張。新增就業人員200人,有8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80人,全年共幫助6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小陳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投遞點17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000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000件,征訂報紙50萬份、期刊2000冊。
小陳鄉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3門,固定電話用戶1700戶,比上年增加150戶;行動電話用戶7683戶,比上年增加1179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403千米,寬頻接入用戶785戶,比上年增加152戶。

文化


● 地名由來
因陳氏在此始居,且村莊規模較小,故名。
● 歷史人物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旅遊


風景名勝

● 阮籍墓
阮籍墓共有兩處,一為阮籍墓遺址,在河南開封市尉氏縣縣城東南15公里的小陳鄉阮庄村。清朝乾隆年間,大學士阮元曾書墓碑,碑高2.3米,寬0.65米,厚0.26米,正中鐫刻“魏關人候散騎常侍嗣宗阮君之墓”14個隸書大字,左邊鐫刻“大清嘉慶十二年欽差兵部侍郎兼河南巡撫”,右邊鐫刻“提督軍門實授浙江巡撫古尉氏阮元敬書”,下體38個字。其筆法矜持莊重,波磔分明,是尉氏縣所存隸書碑刻中最好的。墓地原來有祠宇,可惜被黃水淹沒,祠毀墓淤。1986年,阮氏族人集資建了新墳塋。
小陳鄉
小陳鄉
● 賈魯河
賈魯河可稱得上是一條千年古河。有人考證,認為它的前身就是楚漢相爭時的“鴻溝”。據史料記載,鴻溝乃戰國時期魏國所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開通,故道今滎陽市北引黃河水入圃田澤,東流經開封境內,再南下注入潁河,當時開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農田。后又經過二十多年的開發,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連通了濟、濮、濉、潁、汝、泗諸水,成為當時中原大地上的主幹水道,以此為主形成了水路交通網和大面積的灌溉區。因此,鴻溝一帶在當時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在此對峙,后楚與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以東者為楚”。
小陳鄉
小陳鄉

獲得榮譽


2021年6月25日,小陳鄉黨委被中共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