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文星村的結果 展開
-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松桂鎮文星村
- 湖南省湘鄉市金石鎮文星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文星村
文星村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松桂鎮文星村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松桂鎮文星村
全村國土面積2.79平方公里,海拔1810米,年平均氣溫24.5℃,年降水量960毫米,林地2896.5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66戶通自來水,有36 戶飲用井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9.6%)。有373戶通電,有2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4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5.9%和91.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1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1戶(分別佔總數的83.1%和32.4%)。
該村到鎮道路為 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7輛,摩托車2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9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5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目前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5萬元,佔總收入的 %;畜牧業收入37.5萬元,佔總收入的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5頭,肉牛159頭,肉羊401頭);漁業收入0萬元,佔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14.1萬元,佔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 28.8萬元,佔總收入的 %;工資性收入21.9萬元,佔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776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283人(占勞動力的28.5%),在省內務工275人,到省外務工8人。
該村現有農戶373戶,共鄉村人口1651人,其中男性807人,女性844人。其中農業人口1604人,勞動力 994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165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人,占人口總數的1.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69人,參合率89%;享受低保8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8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49戶,占農戶總數的93.6%。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9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否,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財務收支和公益事業等相關情況。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通村路面差,雨季無法通車.
2.飲用水水質差,進入雨季后大部分農戶只能和喝山洪水. 3.無文化活動室,村衛生室條件差,村民看病輸液沒有坐處. 4.經濟發展落後,基礎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繼續發展蠶桑種植業,全村已種植蠶桑1500畝,計劃還要種植500畝,爭取達到2000畝。2.加大畜牧業發展,養殖生主2000頭、牛1500頭、羊5000隻。
人均僅有耕地0.11畝的南江縣南江鎮文星村,何以去年人平純收入超過5000元?原來該村走的是家家辦店、戶戶經商的致富路子。
文星村地處南江縣城郊,1995年以前,全村以種蔬菜為主,人平純收入510元。近兩年來,村裡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樹立市場經濟意識,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創建小集鎮,發展第二、三產業。全村統一規劃、統一設計,7年間,共拆除低矮潮濕的土牆危房2萬多平方米,新建2.5公里長的文星街,95%的農戶修起沿街門面。到2002年,全村除單個老人、喪失勞動力的13戶外,其餘全部從事了運輸、建材、加工、副食百貨批發等行業。據統計,2002年全村經商總收入超過400萬元,人平純收入達5000餘元,為國家創利稅20萬元,年純收入超2萬元的戶佔70%。如今,全村戶戶住上小洋樓,飲上自來水,看上光纖電視,邁向了農村城鎮化之路。
文星村在永福鎮東北部,與鎮駐地永福圩直距10公里。轄文星、大路坡、曾厝壁、松樹侖、南一盤石、水流坑、后溪、山豬窟、庠坑、前礤、前坑、洋坑樓、姑蘇、小陳村、官窟、后溪樓等自然村,村委會設文星。包括廢村總面積51. 18平方公里。地處下浙溪兩岸及叢山澗谷中’民居呈放射狀。439戶2042人。漢族。講閩南方言漳平話。
傳說,古人在此坑谷開闢定居,糧豐飯足,取名“飯坑”。後人認為此稱庸俗,乃雅化今名。迄今民眾口頭仍用舊稱。明、清時代及民國初期屬永福里留田社為飯坑鄉。1934年為文星保,初隸第二(永福)區文星聯保,后划屬新安鄉,之後並屬永福鎮。建國初屬永福鎮(後為永福區)為文星村。土改后屬第三(永福)區為文星鄉。1958年公社化,稱文星大隊屬永福公社。1961年析立文星公社,划屬之。1964年復並屬永福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稱文星村屬永福鄉。1987年永福撤鄉設鎮,仍屬之。
“嶺和”公路穿境並設停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