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丁立人的結果 展開

丁立人

畫家

上海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剪紙學會副主席,中國民間工藝學術委員會委員。

簡介


丁立人
丁立人
丁立人是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會員。上少造型研究會會員。1930年出生於浙江海門。六歲習畫。曾就學於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他對中國的三代玉器、秦漢石刻、近代的木版年畫、剪紙以及非洲、愛斯基摩人等藝術興趣濃厚。主張藝術要充滿生命力,而“雜交”是恢復藝術的唯一的辦法。劉海栗(南京藝術學院院長)稱丁立人為風格多變的畫家。旅法畫家趙無極認為:丁立人的藝術是中外傳統藝術的濃縮的發展。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進行展出,被國內外美術刊物專題介紹。河北教育出版社曾出版《名畫家精品集——丁立人》。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澳門文化司署、香港大一學院、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總社以及國內外收藏家等。
1982年在上海畫院舉辦“丁立人美術作品觀摩展”;1989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丁立人美術作品展”;1991年參加由澳門文化司署主辦的“上海三畫家作品展”;1998年參加中國、加拿大的“世紀之門雙年展”,參加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中國當代繪畫聯展”;2007年參加於德國柏林故事博物館舉辦“丁立人藝術展”。

藝術生涯


丁立人六歲開始學畫。五十年代初,高中畢業了,他考取了美術學院。但是,在學校只呆了幾個月,就匆匆地離開了。因為他對繪畫有自己的要求——開創一條藝術的新路。
藝術活動是一種虔誠的工作,虔誠度決定藝術品的質量。有人說:“藝術即道德”,是很有見地的。從事藝術就是追求真、善、美。丁立人對此早有覺悟。他嚮往的是單純、真摯、樸素的境界,並不是精緻、巧妙的技藝,所以,他選擇的老師是史前藝術,、民間藝術、兒童的畫及東西方卓越的藝術品。
六十年代初,丁立人的一幅版畫有床單那麼大,題材是鄉間風俗,用翠綠的染料,印在暗黃色的牛皮紙上。刀法不加修飾,人物造型無拘無束,構圖很簡便,一切都象信手拈來。這樣的畫,給人以充分的自由感,是真正的藝術。他已經繞過了自然主義,擺脫了文人畫,他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路。
丁立人這些畫是用兩尺見方的宣紙畫成的,有風景、靜物、人物(其中人物佔多數)。據他自己說,這些年來,他一直發奮作畫,即使在“文革”時期也未停止過。在中國畫壇上,凡是有才能的所有都能夠把古代傳統和現代精神結合起來,並且把東西方藝術熔於一爐,然後獨樹一幟地創造自己的新風格。從畫面上可以看出,丁立人近幾年在這方面所花的力量是很大的。
在信息時代,作品的民族面貌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作品體現不出民族性,即使廣泛攝取營養,獲得高度技巧,也會淹沒在世界藝海之中。有人認為:“有了民族性,才有世界性”,這是很有道理的。從丁立人的畫中,依稀可見漢畫的結構,魏畫的造型,以及民間版畫、年畫的色彩,民族氣息十分濃郁。這是由於他不僅熱愛中國上、下數千年的民族美術,而且天南地北廣泛收集、研究民間美術,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丁立人除了繪畫,還搞木雕、石刻、印章等,每個項目都有他自己鮮明的觀念,嶄新的面目。

大事記


丁立人(1930.6.5-)浙江椒江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繪畫系肄業。
1959年參加工作,為上海玩具廠、上海傢具五金廠美術設計,上海教育出版社創作員,現任上海出版印刷專科學校美術系圖案、裝飾畫教師,江蘇美術出版社特邀編輯。擅長民間美術的研究,於福建、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等省考察紙偶、瓦飾及灶畫,發表有《閩南紙紮偶人》、《灶頭畫》、《魯西門柱石飾》等文。兼擅美術創作,作品曾在福州、廈門、杭州、南京、蘇州等地展出。
1980年“丁立人作品觀摩展”在上海中國畫院展出。
1987年在鄭州群眾藝術館舉辦“丁立人畫展”。
1989年“丁立人美術作品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
1990年“丁立人畫展”在日本淺沼畫廊舉辦。
1991年參加澳門文化司主辦的“上海三畫家畫展”。
1993年參加“當代彩墨六人展”。
1994年應邀在河南省鶴壁市教育學院講學並舉辦畫展。
1994年應聘廣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1997年參加在澳門舉辦的“十二屆亞細亞畫家聯展”。
1998年在上海參加中國當代繪畫聯展。
1998年參加“世紀之星”雙年展(中國·加拿大)。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和澳門文化司等機構收藏。

個人評價


丁立人畫作
丁立人畫作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讓更多的人喜歡,是因為其中滲透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與坦誠的人生情懷,這是他的作品中的魅力所在。當然,他又是一位非常認真的人,一直在研究中國的民間藝術與西方藝術,像海綿一樣不斷地把各種藝術精華吸收進來,然後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把這些精華很自然地吸收,然後自如地轉化為自己的繪畫語言,所以在他的藝術創作中,他走過的道路,經過時間的檢驗,在如此繁複的圖像語言中,能夠感覺到他的作品很有分量,同時也很個人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的品質是非常高的。具備了這些方面,一個畫家就為這個時代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丁先生真正做到了生活在這個世界,而又能超越這個時代,但是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他的作品中的現代人,是古代人的折射,畫中的故事,不是簡單的畫面中的故事,而是畫家個人情感中的故事,所以,他的作品是需要慢慢品味的,能夠讓觀眾得到視覺享受。所以,非常尊重丁先生這 種有境界的創造。————范迪安看了丁先生的作品之後,總結了四個字:厚拙、幽默。可能是和他接觸得太久了,這四個字的評價也不自覺地和他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結合起來了。他作品中的“厚”表現在他把作品中所有的“巧”都轉化到“厚”的底蘊當中去了,所以他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隨意,好像不做匠心安排,幾乎是隨心所欲的。作畫肯定是要討巧的,也有很多人都在追求這種“巧”,但是丁先生能把這種巧進行轉化,用“拙”的方式來表現出來,這也是他對人生的厚度的一種嚮往。另外,他的作品還有一種幽默感。這可能與他本人有關,丁先生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最幽默的一位,他這種幽默的心態表現在作品中,包括作品中人物的造型以及作品的構圖,都能夠體現出來。他的心態非常平和,把藝術當作一件好玩的事情來對待。我的篆刻也受丁先生的啟發很大,他對人生的態度都轉化到創作中來了,因此我也受益不小。人類為了生存而奮鬥了漫長的三千年,如今,已進入文明昌盛的世界。但回顧往昔,我們會懷著無限的敬意審視遠古的藝術,那麼會驚異地發現:我們古老的藝術,在粗獷中蘊含了多麼深沉的內涵。丁立人在藝術道路上雖幾經曲折最後毫不猶豫地汲取了民族藝術精髓,往返原始精神之中,他的藝術自然充滿生機。—————石開
我和丁先生認識的時間不長,也就一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對他的印象非常深,他對藝術有一顆赤子之心,沒有任何的矯飾。丁先生的為人也很實在,他的人生態度和藝術創作也一直處於一種自由狀態中,但是他的自由狀態與人生追求結合在一起,最終創造了這樣的一種藝術境界,而這種境界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在繪畫界,有很多人都在刻苦地經營,這種經營一部分體現在對於作品的經營上,另一部分也體現在對於自身的經營上面,但是丁先生不存在這個問題。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老甲
以前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看見丁先生的作品,還有丁先生的一些隨筆,只是無緣見面。其實藝術本身確實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藝術這個話題本身卻有很多需要表述的內容。我個人有一個最大的感覺,就是趙之謙說的,世上有兩種人能寫好字,一是三歲稚子,還有一種是哲學大儒。在這兩種情況中,我認為丁先生是兩者兼有,但是可能更傾向於前者的形態。我覺得丁先生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心,其實這就是他的藝術最具活力之處。人到四十多歲以後,會越來越有感慨,其中最大的一個感慨就是生命的短暫,包括身邊有的朋友,很有才氣卻英年早逝,這些對我都有觸動。我覺得人類的家園意識特別能讓我有感慨。看了丁先生的這些作品,他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回到了繪畫最樸實、本色的方面,雖然他研究了許多藝術門類,包括中國的民間藝術,西方的藝術,但是這種樸素一直保留在他的作品中,而且是在消化了自己研究的內容之後形成的自己的面貌。另外,丁先生是一個很低調的人,在做了這麼多藝術探索之後,最終又回到了藝術最真實的地方,也是回到了繪畫本身最樸素的內容。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見他的繪畫中非常本色之處。在當前的畫壇實在是很少見。但是丁先生的畫讓我特別有感觸,他的作品不適合表現宏大的主題,可是讓人感覺最本色。這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丁先生作品的一個原因。
作品,一種是非職業畫家的作品。而丁先生的作品中純繪畫的內容更多一些,樸素和爛漫的結合是最大的魅力,這種魅力還存在於他作品的真率中,這種真率從古代的一些優秀作品中都能找到,像畫像石、木版年畫中,但是在紙上作品中還很少見。他的這種平和的心態,也值得當今畫界的許多人學習。作為藝術愛好者,在丁先生作品面前,我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肅然起敬。————梅墨生
丁立人作品中的變形,更多的是一種平易近人、曉暢如歌的抒情表現,東方寫意美學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他不追求意義,不想複製也不想解析這個世界,只是不斷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永恆驚奇和熱愛,為心靈在朦朧的藝術創作中偶爾被照得遍體透明而欣喜。
丁立人 人物 45×42cm 紙本設色 2005年
他對於創作的想法與時代的標準不同,不能用標準的、大眾的趣味去衡量他,他的思路一直是反常的,思維很自由,這種自由來自於他對於人生、文化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所以他的作品無論是古代題材的,還是現代題材的,感覺都很相似,這種相似就來源於他對於人生的態度。他的作品與西方乃至中國當代流行的繪畫樣式不同,而中國文化自身的血脈,通過丁先生這樣的藝術家和文人,得以延續下來。————殷雙喜丁先生的作品對我的影響很大,迄今為止,凡是不從事商業繪畫而是進行藝術研究、思考的人,都會喜歡丁先生的作品。他的作品有很強的學者氣,積澱著很深厚的人文修養,盧(沉)老師也多次說過,寫意畫要真正達到一種自由,是非常難的,尤其是人物畫。————田黎明
以他的歲數,他還能做到思想不僵化,思維保持這麼一種活躍的狀態,實在很不容易。只有丁先生這樣的人,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來,也就是所謂的“風格即人”,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稚拙天真的東西,是許多人努力想學都學不來的。學來的東西總是不真實,他的作品中沒有一點矯飾以及技巧的炫耀。————王鏞